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名62岁女性结肠癌患者,术后给予奥铂150mg。第6疗程静脉滴注奥铂(艾恒)3分钟后患者出现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剧烈腹痛。诊断为药物过敏,经对症、抗过敏治疗后症状缓解。

  • 标签: 奥沙利铂 药物过敏反应 腹痛
  • 简介:1例28岁女性患者,主诉左膝关节肿痛3年,腰背痛及左髋关节疼痛2年.左膝关节肿痛起病,腰背痛伴有晨僵及夜间痛,双足跟疼痛,无虹膜炎及强直性脊柱炎(AS)家族史.化验HLA-B27阳性,ESR36mm·h-1,CRP3.48mg·dL-1,骶髂关节CT示双侧骶髂关节虫蚀样改变,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给予洛索洛芬钠及柳氮磺吡啶治疗后,患者左髋关节疼痛好转,但腰背痛症状改善不明显,加用度胺(50mg,qn),2周后给药剂量调至100mg,qn.服用4个月后,腰背痛症状明显减轻,晨僵及夜间痛消失,但逐渐出现月经量减少至停经,停用度胺2个月后症状好转.

  • 标签: 沙利度胺 月经不调 药品不良反应
  • 简介:抗凝药物在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传统抗凝药华法林、肝素等,因其自身局限性,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受到一定限制。班作为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具有固定剂量、可预测的体内药物动力学过程等优点,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但是目前班在临床应用中尚缺少监测指标,而一些高出血风险患者、怀疑药物过量或手术患者等又常常需要采取一定的监测手段。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班药物动力学、药效学等相关研究,为班临床安全用药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利伐沙班 抗凝治疗 药物动力学 药效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心衰疾病特点,研究库巴曲缬坦钠辅助贝那普治疗的预后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3月-2021年6月期间的慢性心衰患者,选取7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5例、贝那普治疗,观察组35例、辅助库巴曲缬坦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与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情况分析,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治疗高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指标分析,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 、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 LVESd) 以及左室射血分数( LVEF) 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慢性心衰 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 心功能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 贝那普利
  • 简介:病例:患者,女,56岁,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膝关节疼痛,未予重视,疼痛进行性加重,半年前出现双下肢的活动障碍,不能下蹲,行走时疼痛明显,曾予以抗炎止痛治疗及药膏帖敷(具体不详),效果不明显。

  • 标签: 利伐沙班 双膝关节疼痛 水泡 口服 皮疹 水肿
  • 简介:目的:了解北京医院住院患者班的应用情况,总结临床用药经验,为规范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北京医院治疗药物监测系统,查阅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应用班的住院患者,对病例进行系统的回顾性分析,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患者768例,平均年龄为(72.9±12.0)岁。其中≥65岁患者占76.6%(602/786)。平均住院时间为(16.9±9.0)d。有656例(83.5%)在住院期间行手术治疗,其中接受人工膝/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数量最多,占所有接受手术患者的51.4%(337/656)。班用量在5-30mg·d-1之间,平均(11.0±3.7)mg·d^(-1),647例患者为手术后短期服用班抗凝治疗,占82.3%;139例长期服用班抗凝治疗,占17.7%,其中48例本次入院首次服用,91例本次入院前已经服用。结论:班为可口服的凝血因子Ⅹa直接抑制剂,具有剂量固定、起效快速、治疗窗宽、无需监测、与食物药物相互作用小等优点。在抗凝治疗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利伐沙班 抗凝治疗 深静脉血栓形成 关节置换术
  • 简介: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在普通人群中发病率可高达25%左右,其特点在于溃疡周期性复发、具有自限性(10天左右自愈),主要集中于唇、颊部及舌缘部位的黏膜,有灼痛的感觉,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复发性口腔溃疡 沙利度胺 口腔黏膜疾病 治疗 普通人群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究谷胱甘肽预防奥铂所致神经毒性(OIPN)的效果探讨。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肿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自身的意愿将其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患者,两组患者均采用化疗药奥铂进行临床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使用谷胱甘肽对奥铂所致神经毒性进行预防,以观察两组患者在临床治疗的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对于OPIN的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肿瘤患者采用奥铂进行临床化疗进程中,应用谷胱甘肽能显著预防化疗中导致的神经毒性,并能有效提升化疗过程中的安全性,从而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值得在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 标签: 谷胱甘肽 奥沙利铂 神经毒性
  • 简介:目的观察莫联合针灸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方法256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A组)98例给予莫联合针灸治疗,对照B组85例给予莫治疗,对照C组73例给予针灸治疗。3组均治疗3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A组、B组、C组分别为95.9%,75.3%,78.1%,A组优于B、C组(P〈0.01),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联合针灸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较单纯西药或针灸治疗更为显著。

  • 标签: 慢传输型便秘 莫沙必利 针灸
  • 简介:美国和加拿大罗氏制药公司告诫医务人员:利福平(rifampicin,抗结核病药)和托那韦/奎那韦(ritonavir/saguinavir,用于HIV治疗)联合应用会导致肝炎和转氨酶明显升高。目前,利福平已禁止与奎那韦合用,因为二者有药动学相互作用。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28天随机研究,共有28名健康受试者接受利福平600mg,1次/d,托那韦/奎那韦100mg/1000mg,2次/d。11人(39.3%)出现明显的肝细胞毒性,部分病人转氨酶水平升高,大于正常值上限20倍,其中1人因转氨酶升高而住院。停药后,

  • 标签: 沙奎那韦 利托那韦 利福平 肝炎 saguinavir 转氨酶升高
  • 简介:目的探讨奥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的肌电图特征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需接受奥铂治疗的癌症患者64例,分别对其化疗前后进行肌电图检测,分析其运动神经以及感觉神经变化情况。结果运动神经化疗后患者远端潜伏期明显高于化疗前(P<0.05),化疗后波幅明显低于化疗前(P<0.05);感觉神经化疗后患者远端潜伏期明显高于化疗前(P<0.05),化疗后波幅明显低于化疗前(P<0.05),化疗后传导速度低于化疗前(P<0.05)。结论接受奥铂进行化疗治疗,会对患者神经功能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可以通过肌电图进行神经功能检测,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奥沙利铂 周围神经毒性 肌电图 特征
  • 简介:目的探讨度胺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IMF)的临床有效性.方法IMF患者10例,剂量150mg/d,同时羟基脲1.0~3.0mg/d仍维持治疗.根据治疗前后血液学指标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血小板计数和肝脾大小测定的变化及腹胀和下肢浮肿的改善来评定疗效.结果10例脾大患者,9例明显缩小,其中7例巨脾患者5例缩小更显著:2例肝大患者2例恢复正常;5例白细胞升高患者,1例明显降低,2例恢复正常;6例轻中度贫血患者,1例有所上升,2例贫血纠正;4例血小板升高患者,1例明显降低,3例恢复正常.9例腹胀患者,4例好转,3例消失;7例双下肢浮肿患者,2例好转,4例消失.10例IMF患者中,仅2例出现轻度不良反应.结论度胺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有一定疗效.

  • 标签: 沙利度胺 骨髓纤维化 治疗 羟基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随着奥铂在临床中使用逐渐增加,其过敏发生病例亦渐增多,本文旨在研究奥铂在临床使用中致过敏的发生率及其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2009年3月在我科住院的胃肠肿瘤患者,化疗方案为FOLFOX,研究奥铂致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及其发生特点。结果:奥铂致过敏的发生率约10%,Ⅲ-Ⅳ度过敏反应的发生率约1%。结论:在临床中奥铂致过敏反应的发生不容忽视,有时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带来危险,一旦发生要及时给予患者脱敏措施,并在以后的应用中充分权衡利弊。

  • 标签: 奥沙利铂 过敏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
  • 简介:1例60岁女性患者,因胃癌术后接受FolFox方案(奥铂150mg+替加氟0.75g),辅以康艾注射液40mL化疗。行第三次静脉滴注化疗时,用药后第3天,患者出现左侧面部及口腔过电样疼痛,呈发作性,伴张口困难,经神经内科会诊确诊为三叉神经痛。遂给予卡马西平片0.1g,每日3次,服用1d后,患者出现头晕,遂停用卡马西平,1周后患者三叉神经痛症状自行消失。

  • 标签: 奥沙利铂 三叉神经痛 药品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奥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33例确诊为晚期胃癌的患者,第一天奥铂130mg(m)静滴3~4小时,第1~14天口服卡培他滨2.0g/m分两次口服,21天为一个周期,4个周期化疗结束后评价疗效。结果: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7例,稳定8例,进展7例。客观有效率为54.8%,临床有效率为80.6%。常见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外周神经毒性、胃肠道反应等,经对症治疗后均好转,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奥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胃癌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可耐受。

  • 标签: 奥沙利铂 卡培他滨 晚期胃癌 化疗疗法
  • 简介:目的比较缬坦和苯那普降压和逆转左心室肥厚的效应。方法将24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其中3组分别灌胃缬坦8mg·kg^-1,24mg·kg^-1和苯那普1mg·kg^-1,对照组和6只正常大鼠给生理盐水。结果用苯那普和缬坦后血压均显著降低(均P<0.01),以缬坦(24mg·kg^-1)的降压幅度最大,与苯那普和缬坦后血压均显著降低(均P<0.01),以缬坦(24mg·kg^-1)的降压幅度最大,与苯那普组比有显著差异(P<0.01)。苯那普组的心肌细胞横径(TDM)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缬坦(24mg·kg^-1)组的TDM和心脏湿重/体重(HW/BW)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与苯那普组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苯普和缬坦均具降压和逆转左心室肥厚的作用;缬坦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且降压和逆转左心室肥厚的作用强度并不平行;缬坦(24mg·kg^-1)逆转左心室肥厚的作用较苯那普(1mg·kg^-1)强。

  • 标签: 自发性高血压 左心室肥厚 缬沙坦 苯那普利
  • 简介:目的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采用莫联合帕罗西汀用药模式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莫治疗下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病患,令其中30例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比较症状改善效果及用药前后症状评分差异。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观察组为93.33%;两组用药后腹胀、腹痛、早饱、嗳气症状评分均显著下滑,同期观察组下滑程度更大。结论药物联用下患者消化功能可得到更彻底改善,降低复发频率及程度,具有应用价值。

  • 标签: 消化不良 联合用药 症状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