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筛选鼻咽低分化鳞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sulaceenhancedlaserdesorption/ionizationtime—obflightmassspeetrometry,SELDI—TOF—MS)及CMl0型弱阳离子交换芯片对61例初治的鼻咽低分化鳞癌患者和72名健康人血清标本进行蛋白质指纹图谱测定,其中80例用于建模(40例鼻咽癌,40名健康人),53例用于肓法检测(21例鼻咽癌,32名健康人),用BiomarkerWizard3.01及BiomarkerPattern5.01分析软件对测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及建立诊断模型。结果用建立的区分鼻咽低分化鳞癌与健康人的血清蛋白指纹图诊断模型进行肓法检测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8%、81.0%和90.6%。其中Ⅰ、Ⅱ期鼻咽低分化鳞癌检出的准确性为73.7%,Ⅲ、Ⅳ期鼻咽低分化鳞癌检出的准确性为81.0%。结论用SELDI—TOF—MS技术与生物信息分析法筛选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对鼻咽低分化鳞癌的定性诊断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 标签: 鼻咽肿瘤 鼻咽低分化鳞癌 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技术 肿瘤标志物
  • 简介:目的:探讨胃间质瘤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1收治的42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42例胃间质瘤平均年龄57.4a,其中≥50a者32例,占76.2%;男女之比2:1。全组术前诊断胃肿瘤者38例(90.5%),其中诊断为胃间质瘤(恶性)的仅l例(2.4%)。手术切除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腹腔镜下的胃间质瘤切除术是一种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手术方法,可选择性地用于有适应证的病例:贲门部胃间质瘤的腹腔镜手术方法尚需进一步研究。随访的良性和交界性胃间质瘤在剖腹和腹腔镜手术后均无复发:恶性胃间质瘤预后极差。结论:胃间质瘤多发于老年人,以男性多见。胃间质瘤的手术切除要采取个体化的手术方案。只要适应证选择适当,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与剖腹手术同样有效,而且是一种微创的手术方法。

  • 标签: 胃间质瘤 手术治疗 诊断 腹腔镜 切除术
  • 简介:目的分析食管间质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及手术治疗效果,探讨其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3月至2008年12月的15例食管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均行手术治疗,无围手术期死亡,均治愈出院。其病理标本的CD117、CD34、Desmin、Vimentin、SMA,S-100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33%(14/15)、80.00%(12/15)、13.33%(2/15)、53.33%(8/15)、46.67%(7/15)、0(0/15)。术后随访14例,失访1例,随访率93.33%。1例术后1年出现转移而死亡,1例术后3年出现复发,另12例患者存活。结论CD117、CD34抗体的联合检测是确诊食管间质瘤的必要条件。食管间质瘤多发于食管中下段,以相对良l生多见,其生物学行为好于胃肠道问质瘤。食管部分切除术是其主要术式。

  • 标签: 食管肿瘤 间质瘤 免疫组化 诊断 治疗
  • 简介: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GIST)是一类异质性肿瘤,生物学行为差异很大.肿瘤从小于1cm到超过35cm均有报道,其生物学行为也从近乎良性到高度恶性不尽相同[1].在靶向药物伊马替尼应用于GIST治疗之前,GIST完整切除后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50%左右,不完全切除患者的5年生存率小于10%,原发性GIST完整切除术后复发率约为40%~90%[2,3],尽管报道差异较大,但总体复发率仍偏高.术后中位复发时间为10~20个月[2,3].如何解决GIST切除术后的复发问题一直是GIST治疗领域的难点和热点.

  • 标签: 治疗现状 瘤辅助 胃肠间质
  • 简介:目的总结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特征,探讨其诊断和治疗,并评价预后。方法对2002年1月-2007年3月5年期间收治的47例胃肠间质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完成随访。结果47例病人中CD117阳性40例(85.1%),CD34阳性39例(83.0%),S-100阳性10例(21.3%),平滑肌肌动蛋白SMA阳性3例(6.4%),结蛋白desmin全部阴性。结论CT结合内镜检查可提高诊断率,最终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CD117是诊断GIST的重要标记物,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效果满意.恶性GIST宜行较大范围的切除术,必要时须行联合脏器切除。

  • 标签: 胃肠间质瘤 诊断 免疫组化 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间质瘤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01年3月至2014年3月经手术治疗的17例十二指肠间质瘤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消化道出血(呕血或黑便)、上腹部疼痛不适、腹胀等;肿瘤的发病部位以十二指肠降部及水平部居多;增强CT诊断率为70.6%(12/17),超声内镜诊断率为100%(4/4),普通内镜及超声的诊断率较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CD117、CD34阳性率为94.1%、76.5%。17例患者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6例,十二指肠节段性切除5例,肿瘤局部切除6例。术后随访12~67个月,随访率82.4%(14/17),1例高危及1例中危患者分别于术后18个月和47个月死于复发转移,其余未复发转移。结论十二指肠间质瘤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术前诊断主要靠影像学检查,确诊仍有赖于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肿瘤的大小和位置是选取手术方式的关键因素。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十二指肠间质瘤 诊断 外科治疗
  • 简介:目的总结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3月至2008年5月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医院普外科住院治疗的37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7例均行手术治疗,手术切除率100%,无手术并发症及手术死亡者;术后免疫组化结果CD117阳性97.2%,CD34阳性率86.5%,CD117与CD34共同阳性率83.8%。结论胃肠道间质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明确诊断较困难,手术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根据术后病理学检查可明确诊断。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 简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是发生于子宫的恶性肿瘤。根据肿瘤的恶性程度和生物学行为,可分为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GESS)和高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HGESS)。早期可行病理活检诊断,辅以影像学检查和免疫组化。目前临床上缺乏对ESS的规范化治疗方案,多采用手术联合术后辅助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法。内分泌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尤其对高表达雌、孕激素受体的LGESS。靶向治疗作为新的治疗方法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ESS的新进展进行综述,希望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 标签: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诊断 治疗 进展
  • 简介:椎节切除术后迟发性应力骨折临床罕见,现将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收治的2例后路内固定取出后发生前路植骨块应力性骨折的病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病例1男,18岁,因“胸部疼痛1年突发截瘫”入院。

  • 标签: 应力骨折 切除术后 迟发性 植骨块 脊柱肿瘤 椎节
  • 简介:目的分析胃肠间质瘤(GISTs)中DOGl、CDll7与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受体(IGFlR)的表达以及c—KIT和PDGFRA基因突变情况,并探讨它们与GISTs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检测98例GISTs中DOGl、CDll7和IGFlR的表达情况及40例非GISTs间叶源性肿瘤中DOGl和CDll7的表达情况。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谱法检测77例GISTs中c—KIT和PDGFRA基因突变情况。结果GISTs中DOGl、CDll7及IGFl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2.9%、95.9%和6.1%,非GISTs间叶源性肿瘤中DOGl和CDll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和17.5%,两者中DOGl和CDll7阳性表达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GISTs中DOGl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及危险度有关,CDll7表达与肿瘤部位及组织学类型有关,IGFlR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无关。77例GISTs中c—KIT、PDGFRA基因的突变率分别为64.9%和22.1%,两个基因分别以外显子11(54.0%)和外显子12(16.9%)突变最多见。c-KIT、PDGFRA基因突变仅与肿瘤部位有关(P=0.001,P=0.002)。CDll7、DOGl的表达与c—KIT和PDGFRA基因是否突变无关,而野生型及突变型(存在c—KIT或PDGFRA基因突变)GISTs中IGFlR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检测DOGl、CDll7可以提高诊断GISTs的准确性,尤其是CDll7表达,两者均与临床病理特征有关。IGFlR可能是野生型GISTs特异性的免疫组化指标和潜在治疗靶点。将肿瘤原发部位与基因突变检测结果相结合,对预测GISTs患者应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疗效以及预后更具指导价值。

  • 标签: 胃肠间质瘤 CD117 DOG1 IGF1R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MALDI-TOF-MS)
  • 简介:人脑胶质瘤大部分在原发切除部位复发,常规化疗效果不佳。本文就新的胶质瘤化疗方法——间质内化疗的理论依据。各种间质内给药途径、缓释材料及近年来间质内化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间质 人脑胶质瘤 常规化疗 研究进展 效果不佳 原发
  • 简介:背景与目的:脑放疗是治疗脑转移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本文总结脑联合三适形放射治疗单病灶脑转移癌的疗效。方法:30例恶性肿瘤单病灶脑转移癌,脑放疗DT39~45Gy后,以三适形放疗追加转移病灶DT10~16Gy,常规分割1次/d,5次/w,总剂量DT55Gy。结果:6例CR,21例PR,3例NC,6个月、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73.3%(22/30)、40%(12/30)、13.3%(4/30),平均生存时间11.9个月。结论:脑联合三适形放射治疗单病灶脑转移癌,可以缓解颅脑神经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 标签: 脑肿瘤 三维适形 放射疗法 预后
  • 简介:“肝胆照”比喻以真心相见,形容对人忠诚。宋代文天祥《与陈察院文龙书》:“所恃知己,肝胆照,临书不惮倾倒。”《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古人为什么要用人身体上的脏器来做比喻呢?现在给大家讲一讲中医理论中关于脏腑之间的关系,你就会明白了。

  • 标签: 肝胆 中医理论 比喻
  • 简介: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s,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组织来源肿瘤[1],约60%~70%发生于胃,30%发生于小肠,直肠GIST仅占5%[2]。现将1例低位直肠GIST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病史江某,男性,49岁,2010年7月因"前列腺增生"就诊于本院泌尿外科,盆腔磁共振(magneticresonance,

  • 标签: 胃肠间质瘤 间叶组织来源 前列腺增生 肛门指诊 泌尿外科 局部切除
  • 简介:目的:研究胃间质瘤中hMLHl的表达情况。方法:对40例胃问质瘤石蜡包埋病理标本进行切片和免疫组化染色和分析。结果:全组hMLHL表达的阳性率为87.5%,其中良性组100%呈阳性表达,而交界性组表达率为86.7%,恶性组表达率为57.1%。良性胃间质瘤与恶性胃间质瘤之间hMLHl阳性表达率差异非常显著(P<0.005),而良性胃间质瘤与交界性胃间质瘤之间、交界性胃间质瘤与恶性胃间质瘤之间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hMLHl在不同性质的胃间质瘤的表达上的差异,提示其在胃间质瘤的发生和恶变过程中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 标签: HMLHL 胃间质瘤 基因表达 肿瘤 免疫组化 诊断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0岁,因再发腹痛、呕吐3天,加重2小时于2008年6月7日入院。患者慢性腹痛、腹泻反复发作3年,在当地市级医院诊断为克罗恩(Crohn)病,一直服药治疗。入院前3天再发腹痛腹泻,并呕吐为胃内容物,在当地诊所行输液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入院前2小时疼痛加重,腹痛并出汗,急诊入院。否认结核病等其他特殊病史。

  • 标签: 恶性肠间质瘤 肠穿孔 慢性腹痛 腹痛腹泻 急诊入院 临床资料
  • 简介:介绍并探讨新型中枢放疗技术。新方法对患者进行仰卧体位固定.采用等中心照射的技术、热塑料面膜和真空袋固定技术、直线加速器半柬照射和柬照射技术、相邻两野相切技术及低熔点挡铅技术等。较传统的照射技术存在定位方便简捷、重复性较好、剂量分布均匀等优点.有利于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放射疗法 仰卧位 全中枢照射
  • 简介:目的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SELDI-TOF-MS)技术探寻恶性胸水蛋白标志物,建立快速、简便的恶性胸腔积液诊断方法系。方法收集恶性和非恶性胸水各50例,按照年龄、性别进行一一配对,采用WCX2磁珠技术对血清蛋白进行捕获,用蛋白质阅读器PBSⅡ对芯片进行扫描、分析。结果恶性和非恶性的胸水蛋白图谱相比,存在5个差异表达蛋白(P〈0.05),其中包括3个高表达蛋白,分子量分别是5335、7577、11670Da。结论SELDI-TOF-MS技术能筛选出灵敏度和特异性较好的差异蛋白,为恶性胸腔积液的早期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实验方法。

  • 标签: 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技术 胸腔积液 蛋白质组学
  • 简介:胶质瘤的局部缓释化疗是全新的治疗方法,国外已制成3.85%的BCNU缓释剂用于临床。目前BC-NU缓释剂间质内化疗的临床效果仍存在争议。多数临床研究表明恶性胶质瘤植入BCNU缓释剂是安全的,至少在部分病人是有效的,但最近有人对这一方法的有效性提出了怀疑,并指出BCNU缓释剂可引起并发症。综合目前研究的证据,我们认为,应用BCNU缓释剂间质内化疗是治疗恶性胶质瘤的一种有效辅助治疗手段、

  • 标签: 脑胶质瘤 缓释剂 间质内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