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γ-治疗垂体腺瘤的疗效及患者激素水平的变化,以及治疗后的主要并发症。方法对1995年9月-2004年12月经γ-治疗并获得完全随访的312例垂体腺瘤患者(包括手术后104例,放射治疗后35例,173例直接采用γ-治疗)的临床资料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非功能性垂体腺瘤78例,功能性垂体腺瘤234例(催乳素腺瘤124例、生长激素腺瘤37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12例、促甲状腺激素腺瘤1例、卵泡刺激素腺瘤8例和混合性腺瘤52例)。根据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程度、治疗前后肿瘤直径变化及内分泌功能等综合评价疗效。平均随访30.50个月。结果γ-治疗后肿瘤完全消失25例(8.01%),缩小152例(48.72%),大小无变化129例(41-35%),增大6例(1.92%)。总的肿瘤控制率为98.08%(306/312)。功能性垂体腺瘤患者中77例(32.91%)激素分泌水平恢复正常。102例(43.59%)较治疗前下降,55例(23.50%)无明显改变。γ-治疗的晚期并发症主要有视力下降(5例)和垂体功能低下(8例)。结论γ-治疗垂体腺瘤患者安全、有效。

  • 标签: 垂体肿瘤 Γ射线 腺瘤
  • 简介:(waterjet)是一种利用高压喷射水流进行切割的设备.它在工业领域用于切割不同材料已有多年历史.这种设备是在高压下将水经过一个细小的喷嘴喷射出去,形成细的高压水束,甚至一些最坚固的材料也能被精确地切割.1982年Papachristou等[1]首次将水设备(工业水)用于肝脏外科手术,其结果显示适当压力的水流可将肝脏实质部分"洗掉",而肝内的血管和胆管不受损伤,随后用双极电凝器凝结血管,使得肝脏手术出血减少.

  • 标签: 水刀 神经外科 动物实验 临床应用 胶质瘤 癫痫
  • 简介: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伽玛刀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对20例服药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物副作用的PD患者行伽玛刀治疗,并进行了3~5年的随访.结果失访2例,其余18例中显效3例;进步6例;无效9例,远期总有效率50%.结论对于药效不佳的PD患者可考虑伽玛刀治疗,宜注意选择好适应证及有效靶点;术中磁共振成像仅能做到靶点的解剖学定位,不能克服个体解剖差异达到生理学或功能学的定位,这可能是伽玛刀治疗PD疗效欠佳的主要原因.

  • 标签: 帕金森病 伽玛刀 治疗 疗效观察
  • 简介:<正>我院自1997年8月~1999年4月采用国产X-治疗颅内疾病93例(98个病灶),经临床应用及58例随访,近期效果满意。

  • 标签: X-刀 治疗 颅内疾病 肿瘤
  • 简介:1病例介绍患者,男,5岁.4岁时阴茎、睾丸增大,逐渐出现阴毛,生长发育快,身高明显高于同龄儿童.CT及MRI检查示鞍上占位,CT为等密度占位,MRI为等信号影.

  • 标签: X-刀 治疗 下丘脑错构瘤 CT MRI
  • 简介:目的:总结X-治疗颅内疾病的并发症。方法:以X-治疗颅内疾病158例,随访25.3±9.2个月,根据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和体征.结合影像检查,以判断是否发生并发症,并分析其原因。结果:总有效率为80.42%,共有14例发生并发症。其中9例为急性反应,5例为迟发性并发症。结论: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虽然有较好的疗效,但也可能产生并发症。急性并发症主要与病灶部位有关,一旦发生可采取对症处理;而迟发性并发症则主要与病灶体积有关,应通过选择适应证及适当的治疗方法尽可能地避免。

  • 标签: X-刀 治疗 颅内疾病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囊性肺癌脑转移瘤采用立体定向活检与陀螺相结合治疗的疗效。方法对58例囊性肺癌脑转移瘤在CT导向下立体定向穿刺活检,并穿刺引流囊液使囊腔缩小,再行陀螺治疗。结果58例患者57例明确了病理类型,肿瘤体积缩小,患者临床症状改善,陀螺治疗效果提高。结论立体定向手术联合陀螺治疗囊性肺癌脑转移瘤具有微创、安全、并发症少、有明显的近期效果和有效的肿瘤控制率等优点。

  • 标签: 立体定向手术 陀螺刀 转移瘤
  • 简介:目的:加强手术病人交接中的护理质量管理,明确职责,进一步保障病人的安全。方法:设计并应用手术病人交接,对交接中容易疏忽和遗漏的护理细节进行提示及相互监督检查。结果:应用手术病人交接之后,术前准备不到位、术后静脉堵塞、病人物品遗落等现象明显减少。结论:手术病人交接的应用保证了手术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和整体性,提高了手术病人交接过程中安全隐患的防范能力。

  • 标签: 手术病人 交接卡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验证马西平的疗效和副反应。方法前瞻性观察近5年以来住本院以后服用马西平治疗的男性患者,共60例。结果马西平对癫瘸和情感障碍的疗效是确切的,并对情感障碍的复发有很好的预防作用;对偏头痛、室早、冲动、攻击行为有一定的疗效,对迟发性运动障碍的疗效不明显。本研究未遇到尿崩症患者,疗效未得到验证。结论马西平的作用广泛,疗效肯定,但是使用过程中除出现一般副反应以外偶尔出现严重的致命性的副反应,需要慎重使用。

  • 标签: 卡马西平 疗效 副反应 迟发性运动障碍 男性患者 情感障碍
  • 简介:2012年8月15日,居民健康大型医疗机构全国首发仪式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举行。卫生部部长陈竺在首发仪式上指出,在大型医疗机构发放居民健康不仅有利于加快发放进程,更有利于推动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就诊的统一,切实方便群众看病就医。

  • 标签: 医疗机构 健康卡 居民 首发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看病就医
  • 简介:目的指导临床合理应用马西平.方法按起始剂量5mg/kg单药服用马西平54名患者,1周及2周后荧光偏振免疫法进行血药浓度测定.结果1周后大多数患者血药浓度在正常范围内(90%),2周后多数低于正常范围(89%),副作用很少发生.结论马西平按起始剂量5mg/kg,1周后逐渐加量,能达到治疗效果且减少副作用.

  • 标签: 卡马西平 癫痫 血药浓度
  • 简介:目的探讨X治疗颅内室管膜瘤的疗效。方法X治疗12例手术残余室管膜瘤患者,其中WHO分级Ⅲ级4例,Ⅱ级6例,Ⅰ级2例。3例在X治疗前或后接受了20Gy分割外照射治疗。X中心剂量17.8~28Gy,边缘剂量9~16Gy。结果平均随访28个月。1、2、3年的无瘤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1.7%、33.3%、25.0%。半数无瘤进展生存期为18个月。结论X对颅内术后残留室管膜瘤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措施。

  • 标签: 直线加速器 放射疗法 室管膜瘤
  • 简介:患者,男性,32岁,间歇性头昏头痛一年,1995年8月2日晚上突然左上肢发麻,触电感,随即意识丧失,倒地,伴四肢抽搐,历时1min,无大小便失禁.同年11月CT检查报告右额叶大脑镰旁有2.8cm×3cm范围的不规则强化灶(图1),其间和边缘低密度交错;右顶叶交界处1.2cm×1.5cm的低密度灶,增强不明显.DSA检查右额叶中线部位显示畸形血管团2.5cm×2.6cm,大脑前动脉明显增粗,诊断右额动静脉畸形;右额顶低密度病灶.

  • 标签: X-刀放射治疗 脑动静脉畸形 胶质瘤 病例报告 照射剂量
  • 简介:目的:探讨马西平合并氯氮平治疗躁狂症的疗效。方法:对符合CCMD-2-R中躁狂症(伴精神病性症状)诊断标准者,自然入组。应用马西平合并氯氮平治疗,并评价其疗效。结果:马西平合并氯氮平治疗躁狂症效果显著。结论:应用马西平合并氯氮平治疗躁狂症疗效快,缓解完全。

  • 标签: 卡马西平 氯氮平 治疗 躁狂症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观察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患者局部涂抹盐酸奥布因凝胶在桡动脉穿刺中的镇痛效果。方法:将100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患者按照介入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穿刺前的准备,皮肤消毒,1%利多因局部浸润麻醉,桡动脉穿刺。观察组术前10min给予干预,盐酸奥布因凝胶以穿刺点为中心进行涂抹,面积大小为4cm×5cm,作用10min后皮肤消毒,1%利多因局部浸润麻醉,桡动脉穿刺。两组患者均于穿刺后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进行疼痛评分,并用中心监护仪记录患者穿刺前后的心率变化,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时的疼痛及穿刺前后心率。结果:观察组在穿刺时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前,两组心率无统计学差异。穿刺后,对照组心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奥布因凝胶局部涂抹经济、简便,可明显减轻患者桡动脉穿刺时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舒适性,可应用于临床。

  • 标签: 奥布卡因凝胶 桡动脉 穿刺 视觉模拟评分 镇痛
  • 简介:目的观察慢病毒介导shRNA沉默P卯℃基因表达对人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人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构建PTTG-shRNA的慢病毒表达载体并转染肿瘤细胞。阴性对照组转染空慢病毒载体,正常对照组细胞不转染。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转染效率,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肿瘤细胞PTTG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MTT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细胞转染PTTG-shRNA慢病毒载体后,PTTG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下降(均P〈O.01),细胞生长显著变慢(均P〈O.05),G0/O1期细胞比例显著增高(均P〈O.05),凋亡率明显增加(均P〈0.05)。结论慢病毒介导shRNA沉默PTTG基因表达可显著抑制人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细胞的生长.为进一步研究垂体腺瘤的发病机制和肿瘤的基因治疗提供实验基础。

  • 标签: 垂体肿瘤 短发夹RNA 癌基因 细胞分裂
  • 简介:目的分析口服马西平(CBZ)对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使用马西平出现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性别、年龄、马西平的用法用量、用药时间、停药时间、停药前后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变化及转归进行分析讨论。结果12例男性患者均为长期不规则服药,时长与病史年限大致相同。经停用马西平,11例患者纤维蛋白原恢复至2.0g,/L以上,1例停药14d,纤维蛋白原由1.40g/L升至1.92g/L。结论马西平可致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用药过程中应监测纤维蛋白原含量,以防引起严重出血。

  • 标签: 卡马西平 纤维蛋白原
  • 简介:目的:分析比多巴-左旋多巴控释片治疗帕金森病合并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厦门市第五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帕金森合并睡眠障碍患者3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多巴-左旋多巴控释片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帕金森病情变化、睡眠质量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UPD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UPD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前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多巴-左旋多巴控释片治疗帕金森病合并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确切,且安全性高。

  • 标签: 帕金森病 睡眠障碍 卡比多巴-左旋多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