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我国持续植物状态的现状,寻找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利用医学光盘检索(1978年~2002年7月)国内153篇关于植物状态或植物人的文献,并参考相应的报道、专著和汇编.将病因、流行病学、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卒检查、治疗、预后等分别进行对比综合.结果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护理等比较清楚和全面,而流行病学、机理、病理等多为推测,实验室检查表现各异.治疗方法较多,疗效好,但缺少统一判定标准.结论以综合治疗为中,治疗时间以发病后1年为宜.

  • 标签: 持续性植物状态 研究现状 病因 流行病学
  • 简介:目的研究持续植物状态患者颅骨修补手术的不同时间窗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方法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医学中心神经外科2013年1月—2017年12月行颅骨修补的持续植物状态患者223例。测评不同手术时间窗患者手术前后修订的昏迷恢复量表(revisedcomarecoveryscale,CRS-R)评分、颅内压力、血红蛋白及血白蛋白含量,分析手术前后的变化;并对不同时间窗患者的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2个月内颅骨修补(早期组)患者的意识水平评分CRS-R改善最多,为提高2.3分。晚期修补组血白蛋白水平下降的最多,为(5.98±3.21)g/L;而中期修补组下降最少,为(4.53±2.66)g/L;表明3~6个月颅骨修补对持续植物状态患者的血白蛋白水平影响最小。2个月内修补组的血红蛋白水平下降最多,为(4.96±1.54)g/L;6个月以上修补组的血红蛋白水平下降最少,为(2.51±5.34)g/L。患者颅内压均在颅骨修补后有所提高,早期组提高了(22.14±55.51)mmH2O;中期组提高的最多,为(67.13±45.30)mmH2O;晚期组压力提高的最少。晚期修补组的手术并发症最多,早期修补组与中期修补组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病情稳定的持续植物状态患者应在2个月左右尽早行颅骨修补治疗,可较早改善颅骨缺损处的皮层血流动力学,改善脑脊液循环压力的分布,有利于患者意识水平的恢复和功能康复。

  • 标签: 持续性植物状态 颅骨修补 手术时间窗 并发症 意识恢复
  • 简介:目的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商品名,黛力新)等药物联合治疗胸背痛伴焦虑症状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胸背痛伴焦虑症状的56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8人.A组予以黛力新+多虑平抗焦虑治疗,同时予以西乐葆止痛治疗;B组予以西乐葆单纯止痛治疗。观察治疗4周后患者胸背痛的疼痛程度的视觉类比评分(VAS)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HAMA)的变化。结果A组患者治疗VAS评分由(8.56±1.43)分下降到(3.42±1.71)分,HAMA焦虑量表评分由(29.48±8.75)分下降到(12.73±7.29)分;B组患者治疗VAS评分由(8.61±1.24)分下降到(6.57±2.16)分,HAMA焦虑量表评分由(29.33±8.91)分下降到(20.36±5.77)分。2组治疗VAS评分、HAMA焦虑量表评分的差值比较有显著意义俨〈0.05)。结论黛力新+多虑平等联合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胸背痛伴焦虑症状,而单纯西乐葆止痛治疗效果不佳。

  • 标签: 焦虑症 疼痛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影像学、电生理及症状学在起源于颞-交界区癫痫患者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科五病区经颅内电极证实发作起源于颞-交界区的7例癫痫患者,术后随访1年以上无发作,分析其头颅MRI、电生理及发作症状学特点及定侧、定位信息。结果(1)头颅MRI:3例患者致痫区同侧颞交界区、枕叶或颞顶交界区病灶,2例患者致痫区同侧海马硬化,2例阴性。(2)间歇期放电脑区:2例为致痫区同侧后头部,3例为累及额、颞及后头部等多脑区,其中致痫区同侧颞区著1例,致痫区同侧后头部著2例;2例为致痫区同侧半球弥漫,颞区著1例,后头部著1例。(3)发作期脑电图:3例为致痫区同侧后头部起始;4例为弥漫性起始,致痫区同侧后头部著2例,致痫区同侧颞区著1例,同侧半球著1例。(4)发作症状学:6例患者视觉先兆,1例患者有头部先兆;5例患者有自动症发作,6例患者对侧肢体强直/强直-阵挛,其中4例患者既有自动症发作又有强直发作。结论与头颅MRI相比,间歇期VEEG、发作期VEEG及症状学提供了更多的定侧、定位信息,特别是症状学先兆及体征的定侧及定位信息更大。而头颅MRI在一定程度上可造成误导,往往出现致痫灶同侧颞叶内侧结构的信号异常。

  • 标签: 癫痫 颞后-枕皮层 后头部癫痫 致痫区
  • 简介:目的改良下乙状窦入路临床研究.方法采用单侧下乳突小"∫”形皮肤切口,切除听神经瘤30例,并保留骨瓣.结果全部病例均采用小"∫”形切口,术后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改良下乙状窦入路是一种微创手术入路.

  • 标签: 手术入路 听神经瘤 治疗 枕下乙状窦后开颅技术
  • 简介:目的介绍应用经乳突下锁孔入路手术治疗桥小脑角区病变的微创手术技术.方法采用乳突发际内皮肤切口4~5cm,在部作骨窗开颅2.5cm×2cm,内镜辅助的显微手术治疗桥小脑角病变15例.结果15例桥小脑角病变中,听神经瘤8例(6例为巨大听神经瘤),桥小脑角脑膜瘤5例,均获全切除,神经功能保存完好;2例小脑前下动脉瘤准确夹闭瘤颈.结论乳突下锁孔入路适合切除各种桥小脑角区肿瘤及血管性病变.

  • 标签: 显微手术 锁孔 桥小脑角区 脑肿瘤 颅内动脉瘤
  • 简介:目的探讨下乙状窦入路锁孔手术治疗大型(≥3.0cm)听神经瘤的安全和有效,以及术中打开岩裂-桥脑裂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2月至2016年1月经下乙状窦入路锁孔手术治疗31例大型听神经瘤的临床资料,术中均打开岩裂-桥脑裂。结果肿瘤全切除15例,近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5例。29例面神经解剖保留,2例术中未能解剖保留,行面神经端-端吻合。术后面神经功能分级按H~B标准:Ⅱ级14例,Ⅲ级7例,Ⅳ级8例,Ⅵ级2例。术后并发呛咳4例及吞咽困难1例。31例术后随访3~69个月,平均30.5月;肿瘤无复发;术后半年后恢复至B级3例,C级5例,无改善11例,未能保留听力12例。结论下乙状窦入路锁孔手术切口及小骨窗,利用小脑自然间隙,在不牵拉或少牵拉脑组织的情况下,达到手术操作所需的空间,降低脑组织、神经、血管的牵拉损伤风险,治疗大型听神经瘤效果良好。

  • 标签: 听神经瘤 显微手术 乙状窦后入路 锁孔手术 岩裂 小脑桥脑裂
  • 简介:目的探讨下远外侧入路显微外科切除枕骨大孔区前方及外侧肿瘤的手术方法.方法自1995年9月至2002年10月应用下远外侧入路切除枕骨大孔区前、外侧肿瘤10例,其中脑膜瘤5例、复发性脊索瘤2例、舌下神经鞘瘤2例、颈静脉球瘤1例.结果本组10例中,肿瘤全切除6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1例、术后出现组颅神经麻痹2例,无手术死亡.结论该入路可增加术野空间,从更大程度上显露肿瘤组织,有利于减少对脑干和重要血管、神经的牵拉.

  • 标签: 枕下远外侧入路 切除 枕大孔 肿瘤 脑膜瘤
  • 简介:目的研究重型颅脑创伤持续昏迷与脑缺血的关系.方法将研究期内的42例重症脑外伤患者分为昏迷时间大于10d的持续昏迷组和昏迷时间小于10d的对照组;持续昏迷组患者32例,入院时GCS=5~8分;对照组患者10例,入院时GCS=5~8分.两组患者伤后接受了昏迷期和苏醒期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摄影(SPECT)扫描检查,同时进行临床评估;将SPECT所检测的脑区分为额、颞、顶、及丘脑5个部位.结果昏迷期SPECT扫描时两组患者均显示多脑区脑缺血,持续昏迷组则全部患者(100%)有双侧丘脑缺血,对照组则无丘脑缺血的迹象.持续昏迷组患者在苏醒期SPECT扫描结果单侧丘脑缺血率为17/25(68%),提示一旦双侧丘脑区缺血改善,大多数患者的意识恢复清醒或接近苏醒.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患者重症颅脑创伤持续昏迷状态可能与双侧丘脑区的缺血有关;长时间持续的多脑区缺血与颅内压和脑灌注压关系不大.

  • 标签: 脑外伤 持续昏迷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摄影(SPECT) 脑缺血 丘脑
  • 简介:评价颅颈交界区的稳定性非常重要。现有动物模型、尸体模型在研究该部位的生物力学上均有不足之处。已有人构建寰枢关节(occipito—atlanto—axialjoint,OAAJ)有限元模型,但其包含的解剖结构并不一致。我们基于1例青年男性志愿者CT扫描数据,构建了完整的OAAJ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有效验证。

  • 标签: 枕寰枢关节 有限元模型 生物力学
  • 简介:目的结合文献研究12例难治全面癫痫持续状态(RSE)的治疗.方法对患者的病因、临床资料、治疗、预后进行分析.结果12例RSE患者控制6例,显效2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3.3%,死亡3例,病死率25%.结论RSE是神经系统危急症,积极有效的治疗可减少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改善患者的预后,缩短住院时间.硫贲妥钠、异丙酚、利多卡因等是治疗RSE的有效药物.

  • 标签: 难治性全面性癫痫持续状态 病因 治疗 预后 硫贲妥钠 异丙酚
  • 简介:目的探讨痛点局部封闭治疗颅脑手术后大神经痛的疗效。方法2000年1月到2014年5月收治开颅术后合并大神经痛89例,在大神经痛点采用曲安奈德注射液40mg+2%利多卡因5ml封闭治疗。所有病人随访6~12个月,以疼痛发作消失为显效,疼痛减轻或发作次数减少为有效。结果封闭1次的89例中,显效61例(68.5%),有效28例(31.5%);封闭2次的28例中,显效23例(82.1%);封闭3次的5例均显效。随访期间4例复发,经再次痛点封闭治疗显效。结论痛点封闭治疗颅脑术后大神经痛安全、有效。

  • 标签: 颅脑手术 枕大神经痛 封闭治疗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大孔区神经鞘瘤的手术入路及显微外科治疗。方法显微手术切除大孔区神经鞘瘤21例,其中19例采用正中入路,2例采用改良的远外侧入路。结果手术21例均全切。无手术死亡,及手术致残。21例患者术后症状消失,恢复良好。结论采取适合的手术入路及显微外科治疗可以提高枕大孔区肿瘤的全切率及临床疗效。

  • 标签: 枕大孔区 神经鞘瘤 显微外科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超难治癫痫持续状态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分析了2009年10月收治的1例癫痫持续状态的患者,先后静脉给予地西泮、氯硝西泮和咪达唑仑等常规药物治疗,其癫痫发作才逐渐得到控制。检索复习癫痫持续状态的相关文献。结果目前国内外未见大宗样本报道。诊断尚存在争议,但治疗原则较为一致,采用渐进贯序疗法。结论癫痫持续状态多由于严重的脑损伤导致,但某些患者没有明确病因也可能出现难治癫痫持续状态。治疗多采用阶梯式治疗方法,预后较差。

  • 标签: 癫痫持续状态 超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Chiari畸形术后寰交界区的稳定性。方法2006~2010年对11例Chiari畸形进行小骨窗寰部减压术,术后对寰交界区稳定性进行6~10年的随诊观察。结果11例中,10例(90.91%)寰交界区稳定;原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感觉障碍程度减轻,肢体活动有所增强,半年以后,均能从事正常的生产、生活。外伤寰枢椎脱位齿状突突合并扁桃体下疝的1例,1年跌倒再受伤,症状加重,复查MRI见延髓脊髓交界区前方和后方压迫严重,矢状上测量脑干-颈髓角为115°。术前合并有脊髓空洞症的7例中,术后6例明显缩小;合并脑积水的2例术后积水明显减轻。结论①单纯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行小骨窗颅窝骨减压+寰筋膜松解术,没有行内固定,术后长期随访,寰交界区稳定。②小脑扁桃体下疝合并寰枢椎脱位行小骨窗颅窝骨减压+寰筋膜松解术,术后长期随访,寰交界区并不稳定,需要内固定。

  • 标签: CHIARI畸形 小骨窗寰枕部减压术 寰枕交界区 稳定性
  • 简介:目的探讨外伤急性弥漫脑肿胀(PADBS)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我院2004年7月~2005年6月收治PADBS3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按GOS分级:Ⅴ级5例、Ⅳ级8例、Ⅲ级3例、Ⅱ级2例、Ⅰ级(死亡)12例.结论PADBS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诊断主要依靠头颅CT,综合治疗为主,包括加强脱水、激素、过度换气、巴比妥疗法、全身支持等,如果合并颅内血肿应予以手术治疗.

  • 标签: 弥漫性脑肿胀 C T诊断 综合治疗
  • 简介:神经源膀胱(neurogenicbladder)是泌尿外科医师遇到的比较棘手的问题,常见于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颅脑创伤之后[1-3],储尿和排尿功能控制障碍常导致泌尿系统并发症,卒中发生神经源膀胱更是对患者的双重打击,1周内尿潴留和尿失禁的改善也被认为是卒中功能恢复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长期卧床的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4-6]。目前,通过神经科学、康复科、影像科和泌尿外科的合作研究,对于卒中神经源膀胱的分类、病理生理变化、影像特点和治疗都有新的进展。

  • 标签: 卒中 神经源性膀胱
  • 简介:1病例介绍患者,男,72岁,因"语言不能、右侧肢体无力2个月"于2015年10月8日入院。患者于2015年8月18日13时午饭时突发神志不清,伴呕吐胃内容物,非喷射,具体量不详。同时伴有视物不清,言语不能,右侧肢体无力等症状。家属将其送至当地医院,急查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tomography,CT)未见明显异常,经对症治疗后于当晚19点30分神志转清,症状缓解,呼其名有目光对视,但仍言语不能。

  • 标签: 旋律发音治疗 治疗性演唱 运动性失语 汉语普通话
  • 简介:目的:总结11例脑瘫病人采用选择脊神经根切断术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显微手术显露L2~S1脊神经根。应用隔离电刺激仪来确定需切断的脊神经根,光学显微镜观察病理变化。结果:11例病人术后均取得良好疗效,痉挛解除,肌张力降低,步态改善,对感觉功能影响小。9例病人经2年以上随访疗效明显,2例病人失访。结论:选择脊神经根切断术治疗痉挛脑瘫疗效较好,其优点具有解除肢体痉挛.不影响运动和感觉功能,疗效确切。

  • 标签: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治疗 痉挛性脑性瘫痪 光学显微镜
  • 简介:目的为下远外侧经髁入路提供较详细的解剖资料。方法应用16例(32侧)成人尸体头湿标本,15例干标本进行显微解剖测量。结果乳突尖、环椎横突、第2颈神经前支、枕骨髁及下三角都是重要的术中解剖标志。椎动脉第三段周围有丰富的静脉丛,是术中显露椎动脉时重要的出血来源。切除枕骨髁内侧1/3,外科术野可扩大(15±1)°,切除1/2时术野扩大(18±1)°。应用此入路解剖学研究结果治疗枕骨大孔腹侧肿瘤5例,术后效果良好。结论下远外侧经髁入路解剖关系复杂,但可在不牵拉脑干的基础上充分显露枕骨大孔区腹侧,枕骨髁的切除范围仅限于其后内侧1/2。

  • 标签: 枕骨大孔 显微外科解剖 经枕骨髁手术入路 椎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