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胃癌患者癌组织中卵巢癌差异表达基因2相互作用蛋白(DAB2IP)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0例胃癌组织作为病例组,抽取40例胃癌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DAB2IP的表达情况;并分析DAB2IP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同时根据DAB2IP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情况对随访资料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病例组的DAB2IP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DAB2IP在胃癌中的表达与胃癌的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淋巴结是否转移显著相关(P〈0.05)。DAB2IP阳性表达胃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长于DAB2IP阴性表达胃癌患者(P〈0.05)。结论DAB2IP下调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能为胃癌的诊断、术后疗效评估、预后判断提供参考。

  • 标签: 胃肿瘤 基因 DAB2IP 基因表达 预后
  • 简介:大肠癌是指在大肠黏膜上皮和腺体发生的恶性肿瘤,主要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率居消化道肿瘤的第三位[1]。大肠癌的发生机制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体内中期因子(Midkine,MK)含量阳性概率的高低与肠癌的发生有很大关联。研究表明早期的大肠癌不易被发现,大面积侵袭和转移成为导致大肠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2]。若未及时发现病情,则会给患者带来痛苦。目前研究表明大肠癌病变的出现与MK在体内

  • 标签: 大肠癌组织 MIDKINE 肠癌患者 消化道肿瘤 结肠癌 肠黏膜上皮
  • 简介:目的:探讨CD1a在鞍区病变的表达情况及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4例鞍区肿瘤及非肿瘤性病变的CD1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情况。结果CD1a在15例Rathke′s囊肿内的正常垂体细胞、3例增生的腺垂体组织和28例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均100%的弥漫性强阳性表达,但在76例垂体腺瘤仅7例灶性阳性。CD1a在6例垂体生殖细胞肿瘤、62例颅咽管瘤、1例颗粒细胞瘤和3例垂体细胞瘤均不表达。结论CD1a可用于鉴别正常垂体细胞、腺垂体增生和垂体腺瘤,前两者呈弥漫性阳性,后者不表达或呈灶性阳性;由于正常垂体细胞表达CD1a,当有垂体炎时不要误诊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 标签: CD1A 垂体腺瘤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病理学
  • 简介:目的探讨了内质网氧化物蛋白(ERO1L)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以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1年6月接受胃癌根治术的128例患者的胃癌组织作为研究对象,并选择相同患者的癌旁无病变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实施荧光定量PCR、Western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ERO1L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并分析ERO1L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胃癌组织中ERO1LmRNA和蛋白质水平明显增加(P〈0.05)。ERO1L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质中,经评定其中102例ERO1L表达呈阳性,26例表达呈阴性。ERO1L阳性组患者术后1、3和5年的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组(P〈0.05)。结论ERO1L在胃癌组织中呈高表达状态,并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 标签: 内质网氧化还原酶1L 基因表达 胃肿瘤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ABCC10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组织学类型、分级和TNM分期的关系,检测ABCC10阳性与阴性癌组织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nsion法检测ABCC10在55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MTT法检测相应癌组织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分析其与ABCC10表达的相关性。结果ABCC10主要定位于胞膜上和胞质中。阳性率为67.3%,不同病理分级、TNM分期间ABCC10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01)。乳腺癌组织的耐药性试验结果与其相应组织中ABCC10的表达做相关性检验,紫衫醇、多西他赛、表阿霉素(P=0.000),相关系数分别为分别为0.561、0.614、0.512。结论ABCC10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表达的高低与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成正相关,显著影响紫杉醇等化疗药物的耐药产生。

  • 标签: 乳腺癌,化疗,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5和白细胞介素-7在荨麻疹患者中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确诊为荨麻疹的患者100例,按照临床表现进行分期,急性期患者50例,慢性期患者50例,同时纳入我院体检科检查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受试者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患受试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5和白细胞介素-7的表达水平,对患者及受试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5和白细胞介素-7进行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荨麻疹的急性期患者白细胞介素-7、白细胞介素-25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及慢性期患者,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介素-7与白细胞介素-25的表达水平之间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荨麻疹患者白细胞介素-7、白细胞介素-25水平表达增高,且急性期表达水平要高于慢性期,提示两者参与了荨麻疹急性发作的病理过程,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 标签: 荨麻疹 白细胞介素-7 白细胞介素-25 表达特点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就神经纤毛蛋白1、2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意义进行探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定性检测60例大肠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组织中的NRP-1、2的表达情况,计数PCR值。结果NRP-1、NRP-2在大肠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1.7%、28.3%、0以及83.3%、16.7%、0,各组之间对比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CR在大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计数分别为(35.67±5.27)、(14.28±3.35)、(6.85±1.6),各种间对比,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RP-1、2在大肠癌的血管新生中起重要作用,并且与大肠癌侵袭和转移关系密切,在治疗大肠癌患者时可以结合这点进行治疗。

  • 标签: 神经纤毛蛋白1 2 大肠癌 表达与意义
  • 简介:目的研究羊栖菜多糖(SFPS)对亲本果蝇生育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85℃热水煮提、乙醇沉淀、氯化钙去除褐藻胶等多种工序提取SFPS;以黑腹果蝇为模式生物,分别以对照(0%)、低(0.033%)、中(0.167%)、高(0.500%)4个浓度持续喂食15d,通过检测子代数量、体质量、每天羽化量评估不同浓度SFPS对果蝇生育能力的影响: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亲本果蝇生育和发育相关基因Vasa、Achi、Figla和子代果蝇mTOR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喂食SFPS能显著性地提高雌蝇和雄蝇的生育力,并且对其子代果蝇体质量、羽化率和雌雄比例也有后续的促进作用,低和中浓度SFPS分别对母本和父本果蝇的生育力促进效果最优;持续喂食SFPS后,亲本果蝇生殖发育相关基因在mRNA水平上显著提高;亲本喂食低、高浓度SFPS后,子代果蝇mTOR表达水平普遍升高,子代雌蝇变化更为显著.结论SFPS通过调控果蝇生育相关基因的表达,提高亲本果蝇的生育能力,对子代果蝇的生长发育也有显著促进作用.

  • 标签: 羊栖菜多糖 黑腹果蝇 生育力 荧光定量PCR VASA Achi
  • 简介:目的检测Etheràgo-go1(Eag1)钾离子通道在人卵巢癌中的表达,对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的影响及与卵巢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卵巢癌细胞SKOV3中Eag1的表达;用噻唑蓝比色法(MTT)检测Eag1钾离子通道抑制剂阿司咪唑(Astemizole)对SKOV3细胞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阿司咪唑对对SKOV3细周期的影响;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36例卵巢癌组织中Eag1蛋白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阿司咪唑可明显抑制SKOV3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于G0/G1期。在卵巢癌标本中,Eag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其在不同的临床分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ag1钾离子通道异常表达于人卵巢癌组织中,并可能成为卵巢癌诊断和治疗的靶点。

  • 标签: Eag1 阿司咪唑 增殖 免疫组织化学 卵巢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53蛋白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相关性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诊断为甲状腺癌的住院患者54例,此54例患者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人54例作为对照组。实验组需在手术后7天抽取静脉血检测p53的含量。利用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p53与甲状腺癌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以及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手术前实验组患者血清中p53的蛋白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53的阳性率在乳头状癌、滤泡状癌、髓样癌、未分化癌四种病理类型中逐渐增高,说明这四种病理类型恶性程度逐渐加重。结论p53的表达水平下调可能与甲状腺癌浸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P53可作为早期诊断甲状腺癌的标志物,提高早期诊断率。

  • 标签: 甲状腺癌 p53蛋白 实时荧光定量法 免疫组织化学法
  • 简介:目的:评价生长抑素对早期急性肠梗阻患者炎性因子的表达及病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急性肠梗阻患者100例,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均给予生长抑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胃肠蠕动肛门排气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总体缓解时间,并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内肠蠕动肛门排气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总体缓解时间分别为(7.14±2.41)d,(4.03±1.53)d,(3.98±2.00)d,(8.05±1.01)d和(13.21±7.23)d优于对照组为(11.84±3.25)d,(7.28±3.05)d,(5.51±1.76)d,(11.50±1.05)d和(21.01±10.62)d(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IL-6水平分别为(50.0±4.4)ng/mL和(49.8±5.4)ng/mL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6.1±2.1)ng/mL和(56.2±4.8)ng/mL(P〈0.05)。结论:采用生长抑素治疗早期急性肠梗阻患者的疗效较为显著,可降低急性肠梗阻患者炎性因子的表达,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

  • 标签: 生长抑素 急性肠梗阻 炎性因子 总病程
  • 简介:目的分析我院61例行电视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的重症肌无力患者的膈肌的TRPC3表达情况和临床预后,探讨TRPC3作为作为MG临床诊断及治疗预后指标的可能性。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1.02.28-2014.12.01期间于本院就诊的重症肌无力患者61例手术治疗资料进行研究分析,该61名患者入住本院之后均确诊患有重症肌无力疾病,CT确认为胸腺增生,术前接受正规内科治疗疗效不佳后转入我科行电视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追踪记录了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结果,并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和重症肌无力的严重程度等因素进行分析。术中均行胸腔镜下取膈肌活检。结果顺利行胸腔镜下手术为59例,中转开胸2例;围手术期因危象发作5例;随访期内(12-52个月)病症完全得到缓解的患者共有18例;病症部分改善的患者共有2例;治疗后完全无改善或继续恶化的患者共有17例。其中有43例患者TRCP3蛋白表达下降,18例表达不变或升高。TRPC3表达下降与患者年龄、性别、激素治疗和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无关,与病程及术前的疾病危重程度有关,但是与术后的病情改善无关。结论电视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对于治疗重症肌无力伴随胸腺增生的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TRCP3的表达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将其作为治疗靶点联合激素和胆碱酯酶抑制剂可能取得更好疗效。

  • 标签: 电视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 重症肌无力 胸腺摘除 TRCP3
  • 简介:目的探讨阴道黏膜、子宫主韧带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表达变化与盆腔器官脱垂(POP)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因重度盆腔脏器脱垂行子宫全切术的绝经后患者30例为POP组;以同期无盆腔脏器脱垂及尿失禁、因妇科良性疾病行子宫全切术的绝经后患者30例为对照组,于手术中取阴道黏膜、子宫主韧带。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阴道黏膜、子宫主韧带中MMP-1表达变化。结果POP组中阴道组织,子宫主韧带组织中MMP-1表达较对照组增强(P〈0.05)。结论POP患者阴道组织、主韧带组织弹性纤维组织中MMP-1者表达增加,可能与POP发生有关。

  • 标签: 女性盆腔器官脱垂 基质金属蛋白酶-1 胶原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中的表达及影响因素。方法入组2014年4月至2015年5月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25例。其中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51例(心衰组),不合并心衰患者74例(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表达水平。将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血肌酐、尿素氮、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BNP、醛固酮、D-二聚体、叶酸、肾素等指标作相关分析,对影响同型半胱氨酸的因素做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心衰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6.8(12.4,23)mmol/L明显升高。将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肌酐、叶酸等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同型半胱氨酸与肌酐(r=0.479,p=0.000)、尿素氮(r=0.371,p=0.000)、尿酸(r=0.439,p=0.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178,p=0.047)、BNP(r=0.278,p=0.002)、醛固酮(r=0.363,p=0.000)呈正相关,与叶酸(r=-0.374,p=0.000)呈负相关。对同型半胱氨酸作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得出线性回归方程同型半胱氨酸=尿酸×0.225-叶酸×0.342+尿素氮×0.206。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中明显升高。尿酸、叶酸、尿素氮是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的影响因素。

  • 标签: 同型半胱氨酸,原发性高血压,心力衰竭,尿酸,叶酸
  • 简介:目的在验证不同浓度叶酸培养影响人正常肝细胞系增殖、周期和迁移能力的基础上,应用转录组测序(RNASeq)技术筛选差异表达基因,为进一步探讨叶酸缺乏与基因差异表达以及正常肝细胞恶性转化之间的相关性打下基础。方法不同浓度叶酸培养(无叶酸组0mg/L,正常叶酸组40mg/L)的人正常肝细胞系QSG-77016个月,应用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细胞凋亡、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利用RNA-Seq技术对两组细胞中的mRNA进行检测,筛选差异mRNA;通过用实时定量PCR对RNA-Seq的结果进行验证,并结合统计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差异mRNA。结果无叶酸培养显著提高QSG-7701细胞的增殖能力,促进细胞由静止期进入分裂期,促进细胞的迁移能力;RNA-Seq检测得到含有16774条差异mRNA的数据集,初步分析显示其中391条差异mRNA可能与不同浓度叶酸培养相关,其中上调的115条,下调的276条;随机对其中11条进行实时定量PCR验证,72.73%的结果与RNA-Seq一致;分析显示,差异mRNA相对应的基因与细胞周期等生理过程以及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结论最终筛选出参与叶酸调控正常肝细胞恶性转化相关的基因,RNA-Seq技术能有效地用于差异基因地筛选。

  • 标签: 叶酸 QSG-7701细胞 转录组测序技术 基因表达
  • 简介:目的探讨miR-185与Apba-1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表达差异及调控关系。方法将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选择10只为假手术组,其余大鼠给予线栓法构建大脑中动脉梗死再灌注模型,将存活并且按Garcia评分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差值≤3分的30只大鼠随机分成3个实验组(术后1d组、3d组、7d组),每组10只。定量反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miR-185和Apba-1mRNA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Apba-1蛋白的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185与Apba-1的调控关系。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miR-185mRNA在各实验组脑组织的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且表达量随再灌注时间延长在各实验组间呈逐渐上升的趋势(P〈0.05);Apba-1mRNA在各实验组脑组织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P〈0.01);且表达量随再灌注时间延长在各实验组间呈逐渐下降的趋势(P〈0.05)。并且miR-185能直接作用于Apba-1的3'非翻译区预计靶位点从而调控Apba-1的表达。结论miR-185和Apba-1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均存在表达差异,且miR-185可负性调控Apba-1的表达

  • 标签: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miR-185 Apba-1 大鼠 Sprague-Dawley
  • 简介: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主要病理机制是β-淀粉样蛋白(Aβ)的聚集,本实验利用大鼠皮层神经元研究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他克莫司(FK506)对Aβ产生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皮层神经元,过表达突变型APP基因,将细胞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FK506低剂量、中剂量及高剂量组。MTT法检测细胞活力;ELISA检测细胞分泌Aβ40及Aβ42水平;Westernblot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β-分泌酶(BACE1)和synaptophysin的蛋白及基因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FK506显著降低Aβ40及Aβ42水平、下调BACE1的表达并上调synaptophysin的表达。结论FK506可减少大鼠皮层神经元分泌Aβ,阻止突触的丢失,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BACE1表达有关。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样蛋白 他克莫司 突触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