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骨骼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MuSK-Ab)滴度与重症肌无力(MG)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联。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对2018年5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诊断的骨骼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阳性重症肌无力(MuSK-MG)病例进行临床研究。共入组33例MuSK-MG,按照入组时是否曾接受免疫治疗分组,按照美国重症肌无力协会(MGFA)分型对初治(未经过任何免疫性治疗)患者进一步分组。28例患者接受了随访,随访结束时按照MGFA工作组的干预后状态(PIS)进行分组。25例患者接受了免疫治疗,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单用激素组(17例)和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IS)组(8例)。检验MGFA各组、PIS各组之间的抗体差异用Kruskal-Wallis法,检验治疗前后和不同治疗方式之间的抗体差异用Mann-Whitney U法。结果入组的MuSK-MG中男11例,女22例,发病年龄48(18,73)岁,初治16例,经治(已用过至少1次糖皮质激素或IS治疗)17例,在初治患者中不同MGFA分型的抗体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初治者在随访结束时 MuSK-Ab滴度显著低于入组时(中位数0.87比1.20, P=0.01)。24例(85.7%)达到了良好预后(PIS-PR/MM),1例(3.6%)达到改善(PIS-I),3例(10.7%)病情加重(PIS-W),各组之间MuSK-Ab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不同治疗组之间MuSK-Ab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结论在初治患者当中,MuSK-Ab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相符,免疫治疗可使抗体滴度下降。抗体的变化与激素用量相关,与预后分级不符。

  • 标签: 重症肌无力 抗体 骨骼肌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盆底表面电位(sEMG)和生活质量影响量表评价选择性会阴侧切术对初产妇产后半年内盆底功能的影响,并比较sEMG与尿失禁影响量表(IIQ-7) 、盆底疾病影响量表(PFIQ-7)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北京医院和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接受盆底功能筛查、并经阴道分娩的1 25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娩时是否接受会阴侧切术分为会阴侧切组(n=676)和非会阴侧切组(n=574)。产后随访6个月,分别测量两组产妇在产后6~8周和产后6个月时盆底sEMG值和盆底疾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并且比较这两种盆底功能评价方法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会阴侧切组产后6~8周、6个月的快速收缩最大电位分别为(17.7±5.3)、(29.6±8.7)μV,强直收缩电位分别为(14.8±7.4)、(22.2±8.9)μV。非会阴侧切组产后6~8周、6个月的快速收缩最大电位分别为(20.0±7.9)、(35.4±10.7)μV,强直收缩电位分别为(17.8±9.0)、(27.5±8.9)μV。同产后6~8周相比,两组产妇在产后6个月时的快速收缩最大电位和强直收缩电位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会阴侧切组在产后6~8周和产后6个月时的快速收缩最大电位和强直收缩电位均显著低于非会阴侧切组(均P<0.01)。与产后6~8周相比,两组产妇产后6个月时的IIQ-7评分和PFIQ评分均有显著改善。在产后6~8周及产后6个月时,两组产妇之间的IIQ-7评分和PFIQ-7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产后6~8周和产后6个月,两组产妇的盆底收缩电位与IIQ-7和PFIQ-7评分均呈负相关(均P<0.05),相关性随产后时间延长而减弱。结论选择性会阴侧切术在产后半年内对初产妇盆底收缩电生理功能有持续的不良影响。盆底sEMG值与盆底疾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存在负相关。盆底sEMG可以作为产后盆底功能随访的候选评估方法。

  • 标签: 产后期 骨盆底 尿失禁 肌电描记术 会阴侧切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骼单器官血管炎患者临床和骨骼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日友好医院确诊的5例骨骼单器官血管炎患者的临床和骨骼病理特点、治疗及随访情况。结果5例中男3例,女2例,中位发病年龄36岁。下肢肌肉疼痛和发热发生率分别为100%(5/5)和20%(1/5),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和血肌酸激酶(CK)升高比例分别为20%(1/5)、100%(5/5)、100%(5/5)和0。4例肌电图检查均未见源性损害。5例(100%,5/5)肌肉MRI在T2加权像(T2WI)和(或)短时反转恢复(STIR)序列上表现为肌肉内弥漫/斑片状高信号和T1加权像(T1WI)上正常信号。5例患者肌肉病理均为非肉芽肿性血管炎,2例伴有管壁纤维素性坏死,未见肌细胞坏死及多核巨细胞或肉芽肿;小动脉受累5例,受累血管分布束膜3例(75.0%,3/4),筋膜+束膜1例(25.0%,1/4)。5例均接受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中位随访时间24个月,3例持续缓解,2例复发。结论骨骼单器官血管炎常出现下肢痛、发热,高ESR/CRP而CK不高。确诊需典型肌肉病理和半年以上随访排除系统血管炎骨骼受累。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

  • 标签: 血管炎 骨骼肌血管炎 单器官血管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内效贴在运动损伤康复及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使用对照分析法,将我院2019年7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64例运动损伤患者作为统计资料,其中对照组患者32例,观察组患者32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预防措施,观察组实施内效贴护理,比较两组运动损伤发生率,统计VAS视觉模拟评分。结果:观察组运动损伤发生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低于0.05);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效贴在运动损伤康复护理和预防中产生良好效果,能够降低损伤发生率,降低患者疼痛感。考虑到内效贴在运动损伤康复护理及预防中应用价值明显,相关护理人应推广内效贴。

  • 标签: 肌内效贴 运动损伤 预防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等速力训练对于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的康复疗效,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系统性康复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择60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训练行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等速力训练。结果:康复训练后,实验组Lysholm评分、屈伸比(H/Q值)明显好于对照组,p

  • 标签: 等速肌力训练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肌力
  • 简介:摘要:初中阶段正处于初中生青春期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学生群体中出现一些焦虑情绪是比较常见的状况。尤其是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很多学生长期在家中上网课,缺乏和老师同学的面对面交流,积累了不少负面情绪,这也成为了容易导致焦虑心理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将围绕疫情后疾病焦虑的预防与处理展开论述。

  • 标签: 疫情后 焦虑心理 预防 处理
  • 简介:摘要间质性肺疾病(ILD)是以不同程度肺泡炎和肺纤维化为病理特征的一大组异质性疾病,包括200多个病种,其诊断和治疗存在诸多挑战。近年来对于ILD的临床分类、疾病行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方面有了新的认识。抗纤维化药物从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成功拓展到进展性纤维化性ILD(PF-ILD)的治疗。新的国际临床指南将过敏性肺炎(HP)分为非纤维化性HP和纤维化性HP。根据疾病行为和致纤维化表型对ILD进行临床分类,对于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指导价值。肺间质异常(ILA)可能代表了不同类型ILD的亚临床阶段,对其长期随访有助于ILD的早期诊断。具有自身免疫特征的间质性肺炎(IPAF)或许是结缔组织病(CTD)的早期阶段或前驱状态,长期动态监测其向CTD的演变至关重要。

  • 标签: 肺疾病,间质性 进展性纤维化 临床分类 疾病行为
  • 简介:摘要:法国当代有众多描写疾病主题的小说,但是与之相关的研究却十分缺乏。这些小说通过设置特定的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情节,精确具体地呈现了一个个围绕着生病儿童和青少年或他们生病的亲朋的世界。本文将重点分析法国当代儿童小说中的疾病描写及儿童和青少年在面对疾病时的行为和心理。从而阐释这一主题研究带给我们的启示和意义。

  • 标签: 法国当代儿童小说 疾病 儿童行为和心理
  • 简介:摘要:3-6幼儿正处于身体机能弱、自身免疫系统不够完善、抵抗力差的阶段,尤其是孩子上学后,生活在集体中,容易交叉感染,患病的可能性更大。本文主要从家庭和幼儿园两个方面来谈如何预防疾病,还孩子健康快乐的童年。

  • 标签: 家园合作 预防疾病 健康身心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改良后内侧经踇长屈外侧入路与改良后内侧入路治疗后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肌肉、软组织损伤的水平。方法选取佛山市中医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诊断为后Pilon骨折患者43例,男27例,女16例,年龄19~71岁,依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改良后内侧经踇长屈外侧入路)和对照组(改良后内侧入路),分别为21例和22例。比较两组术前等待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记录相关并发症。比较两组手术前后不同时间节点血肌酸激酶(CK)、肌红蛋白(Myo)、C反应蛋白(CRP)的差异,以评估肌肉、软组织损伤水平。采用Burwell-Charnley影像学评价标准比较两组骨折复位情况,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踇趾跖趾关节活动度(MTP-ROM)、踝关节的活动度(Ankle-ROM)、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差异。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观察组随访(19±6)个月,对照组(16±8)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等待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MTP-ROM和Ankle-RO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AOFAS评分为(88.2±7.8)分,对照组为(84.5±7.6)分,观察组VAS为(0.9±1.0)分,对照组为(1.3±0.8)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解剖复位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CK、Myo、CRP均较术前提高,但相同时间点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无神经损伤情况,对照组出现2例(9.0%)神经麻痹症状。两组无切口感染、踇趾挛缩等并发症。结论改良后内侧经踇长屈外侧入路手术视野更好,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更少,并不增加对肌肉、软组织的损伤水平,是治疗后Pilon骨折的一种安全入路。

  • 标签: 胫骨骨折 后Pilon骨折 改良后内侧经踇长屈肌外侧入路
  • 简介:摘要:经由有目的性的对照实验,针对性地观察针刺联合面部表情训练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的显著性。研究探查发现,针刺能够显著提高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应用于本病临床治疗具有较佳的价值。

  • 标签: 针刺 面部表情肌训练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许多城市已经开始重视口腔卫生的宣教工作,但人们的预防意识还有待提高。常见的口腔疾病虽然不会对人体造成重大损伤,但可能引发其他严重疾病。本文重点介绍了复发性口腔溃疡、龋齿、口臭及冠周炎这4种常见口腔疾病的症状、成因及预防措施。希望借此提高人们的防病意识,增加人们的防病知识。

  • 标签: 预防 口腔溃疡 龋齿 口臭 冠周炎
  • 简介:摘要:近些年,我们发现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嗓音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表现为声音嘶哑、粗糙、低沉、暗淡、无力、漏气等。高校教师是发病率较高的群体,因为经常要合班上课,课时较长,使声带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再加上工作的环境又有粉尘的接触,所以对咽部有很大的刺激。因此,嗓音问题己成为高校教师当中最易发生的职业伤害,甚至威胁职业生涯。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专业发声训练一方面帮助已有嗓音疾病的教师得到矫治;另外一方面,使广大教师学会科学发声以保护嗓音并预防嗓音疾病的发生,提高声音的质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简介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长程氧疗的若干问题,包括基本概念、国内外研究进展、长程氧疗的生理意义、临床适应证、禁忌证、特殊情况下的长程氧疗、氧气来源、连接方式、吸入氧浓度的管理、气道湿化、无创通气的配合及安全问题。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长程氧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STN-DBS)治疗单纯型张力障碍的长期疗效,并探讨其疗效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2004年12月至2014年12月采用STN-DBS治疗的连续23例单纯型张力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Burke-Fahn-Marsden张力障碍评定量表(BFMDRS)量化张力障碍的症状和体征。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索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23例患者中女8例、男15例,年龄[M(Q1,Q3)]19(10,27)岁。随访时间为5~12(8.1±1.8)年。与术前相比,术后1、3、5年及末次随访时BFMDRS运动评分分别降低了30.1(95%CI:12.3~47.8)、34.7(95%CI:17.0~52.4)、34.1(95%CI:16.4~51.8)和34.0(95%CI:16.3~51.7)分(均P<0.001),改善率分别为(56.0±20.2)%、(65.3±24.0)%、(64.4±25.1)%和(64.3±25.1)%;残疾评分降低了6.9 (95%CI:1.4~12.3)、8.7(95%CI:3.3~14.2)、9.0(95%CI:3.6~14.5)和9.2(95%CI:3.7~14.7)分(均P<0.001),改善率分别为(42.9±17.1)%、(55.5±23.2)%、(57.8±24.8)%和(58.7±24.8)%。DYT1阳性张力障碍患者的运动和残疾评分改善率较阴性患者更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发病年龄、病程、术前运动或残疾评分与远期结果(运动评分或残疾评分改善率)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均P>0.05)。结论STN-DBS治疗单纯型张力障碍疗效显著且持久,但尚未发现可靠的影响因素。

  • 标签: 深部脑刺激法 治疗结果 因素分析,统计学 肌张力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膈超声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呼吸机撤机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外科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且接受机械通气时间≥48 h并已进入撤机前自主呼吸试验的10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撤机结果将其分为撤机成功组(83例)和撤机失败组(20例)。通过超声技术测定患者的膈增厚率(DTF)和膈移动度(DE),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DTF和DE用于预测呼吸机撤机结果的价值。结果83例撤机成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为52例,女性患者为31例,年龄为(56.5±5.5)岁;20例撤机失败组患者男性患者为12例,女性患者为8例,平均年龄为(57.3±6.2)岁。撤机成功组患者的左侧DTF、右侧DTF、左侧DE、右侧DE分别为(39.0±17.8)%、(57.7±1.2)%、(11.9±4.3)mm、(18.5±1.4)mm,均高于撤机失败组患者,分别为(18.1±4.5)%、(19.9±2.3)%、(6.2±2.8)mm、(11.9±1.5)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撤机成功患者左右侧DTF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61%和88%,敏感性分别为90.46%和96.07%,特异性分别为87.83%和89.67%;左右侧DE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1.3 mm和12.7 mm,敏感性分别为81.38%和85.56%,特异性分别为80.24%和87.23%。结论膈超声可较准确地预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呼吸机撤机的结局,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超声 膈肌 心脏瓣膜置换术 呼吸机撤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效贴联合作业治疗对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19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康复治疗和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系统的作业治疗以及内效贴疗法。应用Fugl-Meyer量表评分法(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目测类比评分法(VAS)以及X线片上肩关节两侧的肩峰至肱骨头的间距(AHI)值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FMA、MBI、和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肌内效贴 作业治疗 脑卒中 肩关节半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