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临时接地线主要是指在线路或者设备停电检修前需要挂接的一种安全短路装置。防断临时接地线紧固装置包含金属套筒,能够有效的解决铜鼻子与软铜线连接处的受力问题,同时防止软铜线和金属套筒直接接触,其中设置有可观察视角,装置设置符合安全规程的规定,可以使临时接地线的使用时限得以延长。

  • 标签: 紧固装置 临时接地线 防断股
  • 简介:【摘要】目的:经动脉穿刺是介入诊疗的常用途径之一,术后辅助动脉压迫止血器的器材也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1]。建立脑血管造影后使用动脉电子压迫止血器的观察提醒牌,提醒护士对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及时动态观察。方法:2020年11月到2021年7月我科应用脑血管造影术后使用动脉电子压迫止血器的观察提醒牌75例,分析其成因及处理经验。结果:75例中减少院内压力性损伤和穿刺处血肿的发生率,减少患者住院日,减少临床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减轻患者因过度压迫及穿刺处血肿带来的不适,提高患者满意度。未留下术后并发症。结论:正确认识并及时处理并发症是术后护理的重要内容。

  • 标签: 脑血管造影术 电子压迫止血器 观察提醒牌 护理
  • 简介:摘要病理穿刺活检是胸部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关键。随着影像导引设备不断更新和穿刺针的改进,经皮穿刺活检技术进步并得到广泛临床应用。精准医学时代,肿瘤基因组学推动了分子病理学发展,使得穿刺活检临床需求日益增大。2017年5月17日,由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专业委员会发起并启动胸部肿瘤经皮穿刺活检中国专家共识工作,共识于2018年发表于《中华医学杂志》和Thoracic Cancer,后续在中国抗癌协会继续教育部支持下,在不同地区、医院进行了10次规范化培训和推广工作,在指导并推动经皮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实践中发挥了积极而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加强技术操作和临床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不断适应我国医疗领域发展需求,结合共识推广的应用体会及反馈建议,共识制定小组进一步更新文献证据和研究进展,完成了共识更新工作。

  • 标签: 胸部肿瘤 穿刺活检 经皮 规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八文与诗、词、曲、赋、小说、散文和语录等都是我国古代常用的文体,但由于八文长期为科举制度服务而被人们所批判,随着科举制度的取消,八文也随之被摒弃。但是八文作为一种文体,其本身并无对错,反而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特别是废除八文后,学者的思维训练被忽视,从而导致所写文章缺少逻辑性。这也是现在学生写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意在探讨八文的逻辑思维训练教育,寻求对现代写作教育的启示。

  • 标签: []八股文逻辑思维训练写作教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乳腺癌患者中约20%~30%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该类型乳腺癌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预后差。抗HER2靶向药物能有效降低这种类型乳腺癌患者复发和转移的风险,延长其生存率,改善预后。随着越来越多的新型靶向抗乳腺肿瘤药物陆续在国内上市,对医护人员临床操作技能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医护人员能熟练掌握静脉输注药物的剂量、浓度、配制、贮藏、给药方法和用药的时间等操作流程,做到按时、准确给药。给药同时,医护人员还需要对患者进行药物健康宣教等。因此,为了更好地规范靶向药物的静脉输注管理,使更多患者获益,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乳腺癌个案管理师分会专家组成员以曲妥珠单抗(赫赛汀)、帕妥珠单抗(帕捷特)、恩美曲妥珠单抗(赫赛莱)3种靶向药物为例,讨论制定了《乳腺癌靶向药物静脉输注规范专家共识》,旨在规范广大基层医院的医护人员乳腺癌靶向药物输注的操作标准。

  • 标签: 乳腺肿瘤 分子靶向治疗 指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波消融闭合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的效果。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微波消融闭合术的214例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依据术式分为:大隐静脉主干微波消融组(n=128)和大隐静脉主干高位结扎+微波消融组(n=86);根据大隐静脉主干直径,上述两组患者进一步分别被分为两个亚组:<10 mm的小直径亚组(S亚组)和≥10 mm的大直径亚组(L亚组)。比较两组及亚组间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术后皮肤麻木、皮肤瘀斑发生率及恢复情况,术后皮肤活动性溃疡恢复情况。结果微波消融组手术成功率为96%(136/141),S亚组手术成功率为100%(116/116),L亚组手术成功率为80%(20/25)。高位结扎+微波消融组及两个亚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90/90,73/73,17/17)。微波消融组L亚组微波消融闭合手术失败的5例大隐静脉直径范围为13.0~17.1 mm。微波消融组随访时间为(24±4)个月,高位结扎+微波消融组随访时间为(36±6)个月。微波消融组和高位结扎+微波消融组术后皮肤麻木发生率分别为15.6%和14.4%,皮肤瘀斑发生率分别为5.7%和3.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皮肤活动性溃疡发生率分别为6.4%和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两组患者的局部皮肤麻木感在最长2年随访期内均恢复,皮肤局部瘀斑均在术后1个月内恢复,活动性溃疡在最长1年随访期内均愈合。结论微波消融闭合手术安全有效,尤其是结合大隐静脉主干高位结扎;单纯微波消融闭合手术对于直径<10 mm的大隐静脉曲张效果良好,对于直径>10 mm的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成功率降低。

  • 标签: 静脉曲张 隐静脉 微波消融 腔内手术 随访研究
  • 简介:摘要:家委会是“社区家属委员会”的简称,主要负责家校互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建立中小学家长委员会的重要性。随着国家教育部门出台的相关政策,各省、市,郊区学校积极响应号召,成立中小学家长委员会。项目试点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各项指标皆表明家委会对于学校管理不可或缺,新时代下,家委会开设了每年考核评比制度,提升学校管理工作实效性。

  • 标签: 家委会 学校管理 新生力量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膝前内侧切口内侧肌下入路中显露收肌管以远的隐神经的方法,探讨在此处直视下阻滞该神经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作用。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至福建省立医院骨二科接受全膝关节置换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共100例,其中男29例,女71例,年龄50~87(70±8)岁,所有病例均采用膝前内侧切口内侧肌下入路。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直视下隐神经阻滞联合关节周围浸润镇痛组(VSNB+PIA组)和单纯关节周围浸润镇痛组(PIA组)各50例。比较两组术后4、8、12、24、48、72 h静息及活动状态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72 h内帕瑞昔布应用率。结果两组术后静息状态VAS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295,P<0.05),其中VSNB+PIA组术后4、8、12、24 h静息状态VAS分别为(1.3±0.8)分、(1.4±0.7)分、(1.7±0.8)分、(3.1±0.8)分,低于PIA组的(1.6±0.9)分、(1.8±0.8)分、(2.3±0.9)分、(3.6±0.8)分(均P<0.05)。两组术后活动状态VAS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532,P<0.05),其中VSNB+PIA组术后4、8、12、24 h活动状态VAS分别为(2.0±0.8)分、(2.2±0.7)分、(2.7±0.6)分、(3.7±0.7)分,低于PIA组的(2.3±0.8)分、(2.7±0.7)分、(3.3±0.8)分、(4.4±0.7)分(均P<0.05)。VSNB+PIA组术后72 h内帕瑞昔布应用率为14%(7/50),较PIA组的34%(17/50)减少(P<0.05)。结论膝前内侧切口的内侧肌下入路容易显露收肌管以远的隐神经,直视下进行该处隐神经阻滞的联合镇痛方法,比单纯关节周围浸润镇痛法更有效减轻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 自主神经传导阻滞 隐神经 股内侧肌下入路 疼痛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肾上腺静脉采血(AV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0年5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行AVS的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肾上腺薄层增强CT检查并行双侧AVS。其中46例在双侧AVS前由专业工程师将肾上腺薄层增强CT数据进行三维可视化处理,30例未进行三维可视化处理。比较两组患者导管在位率、采血成功率、采血时间、造影剂用量、手术并发症等指标。结果76例患者中,男、女各38例,平均年龄45(25~57)岁。与非三维可视化组相比,三维可视化组右肾上腺静脉插管成功率(78%比43%)和AVS成功率(83%比53%)均较高,术中造影剂用量[M(Q1,Q3)为28(16,51)比78(59,89) ml]较低,采血所用时间[M(Q1,Q3)为44(22,61)比70(66,88) min]较短(均P<0.05)。与非三维可视化组相比,三维可视化组左侧肾上腺静脉插管导管在位率由97%提高至98%,AVS成功率由97%升至98%,采血时间及造影剂用量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中,仅非三维可视化组有1例患者发生造影剂外渗,其余无明显并发症。结论AVS前将肾上腺薄层增强CT的数据进行三维可视化处理,可提高右侧AVS的成功率,减少造影剂的使用量,并缩短AVS的手术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醛固酮增多症 肾上腺静脉采血 三维可视化技术
  • 简介:摘要胃窦血管扩张症(GAVE)是一种少见病,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反复的隐匿性出血,病程可长达数年至数十年,需反复输血以改善贫血等症状。本例患者反复黑便,中重度贫血近20年,胃镜检查提示GAVE伴食管静脉重度曲张,经氩离子凝固术(APC)及经颈静脉途径肝内支架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后,患者消化道出血得到有效控制。

  • 标签: 胃窦血管扩张症 食管静脉曲张 氩离子凝固术
  • 简介:摘要2020年3月卫生行业标准《WS/T 661—2020 静脉血液标本采集指南》发布,该标准的制定充分参考了国际相关标准和询证依据、国内静脉血液标本采集实践和专家意见。该标准的推广有助于提高静脉血液标本的质量,并确保医护工作人员及患者安全。本文就重点条款进行解读,帮助采血工作人员及相关管理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标准。

  • 标签: 静脉 血液标本采集 行业标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首次心脏手术遗漏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PAPVC)的原因,总结二次矫治手术的诊治策略和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9年5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及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需再次行心脏外科手术矫治PAPVC的患者临床资料,归纳该组患者术前、术中基本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18例患者,男7例,女11例;年龄1~49岁,中位年龄4.5岁。首次心脏手术中,3例术前确诊PAPVC,术后仍然存在;1例术前诊断为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术后遗留PAPVC;其余14例术前术中均漏诊。首次手术后,患者多无明显症状(11/18),11例均因术后心脏杂音或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发现PAPVC。二次手术中,Bordy分型A型4例,B型10例,C型2例,无D型,混合型2例,TTE对其诊断准确率为50.0%,而CT血管造影(CTA)准确率达92.9%。二次手术后无死亡病例,4例患者出现肺静脉闭塞、心包积液及吻合口狭窄等不同并发症。结论术前未明确患者心脏结构畸形以及术中未仔细探查是造成PAPVC漏诊的主要原因,TTE诊断PAPVC简便易行,联合CTA检查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 标签: 心脏外科手术 肺静脉异位引流 漏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预防重症医学科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方法以我院ICU收治的80例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两组下肢DVT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DVT发生率为2.50%(1/40),低于对照组15.00%(6/40)(P<0.05)。两组干预后静脉峰速度、平均速度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水平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50%(39/40),高于对照组82.50%(33/40)(P<0.05)。结论综合护理可减少ICU患者下肢DVT发生,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改善血流变学,提升护理满意度。

  • 标签: 综合护理 重症医学科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一例青年女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在血小板显著降低的情况下出现进行性头痛、恶心、视乳头水肿等颅高压症状,多次CT检查未明确病因,经磁共振成像(MRI)及静脉磁共振血管成像(MRV)检查后证实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所致。给予甘露醇脱水降低颅内压未改善症状,最终溶栓治疗失败而死亡。该例患者的临床经过提示ITP不仅仅是出血性疾病,也可以发生CVST这种少见、严重的血栓性疾病,甚至在血小板数目低下时也可发生。

  • 标签: 血小板减少 窦血栓形成,颅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从而为进一步预防性抗凝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胸外科接受住院手术治疗的132例Ⅰa期NSCLC患者,男42例,女90例,年龄26~79(57±10)岁。术前术后均行下肢静脉超声,按照术后是否发生VTE分为VTE组(11例)和非VTE组(121例)。比较两组间手术情况、检验指标、影像学信息、病理学信息等的差异,并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独立相关因素。结果术后共发生VTE 11例(8.3%),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10例(90.9%),DVT合并肺栓塞(PE)1例(9.1%)。VTE组年龄大于非VTE组[(65±9)岁比(57±10)岁,P=0.009];两组术后第5天D-二聚体值及其较术前的差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18(1.55,5.15)比1.54(1.09,2.57),2.66(1.17,4.65)比1.34(0.78,2.04)](均P<0.05);VTE组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值(NSE)、术中切除淋巴结的数量明显高于非VTE组[(21.54±12.37)比(14.72±5.75),(19.7±8.2)比(13.0±7.9)](均P<0.05)。两组在手术方式、影像学特征(肿瘤位置、血管集束征等)、病理学信息(病理类型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将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术中切除淋巴结的数量是VTE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OR=1.306(95%CI:1.000~1.600),P<0.05)]。结论Ⅰa期NSCLC患者术后VTE发生率约为8.3%,术中切除淋巴结的数量可能是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VTE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静脉血栓栓塞症 手术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1岁2个月婴幼儿左侧颈、胸及腋窝大面积静脉血管畸形伴内出血的重症病例,介绍了手术方法及治疗流程。详细、准确、及时地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及变化趋势,评估手术治疗利弊,联合多学科会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可以保证患者良好的预后。

  • 标签: 婴儿 血管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