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904年,黄摩西在东吴大学讲授《中国文学史》。四十多年前,我读到这部书。书中的有创见的观点,到如今还记得。黄摩西说:汉、唐、宋末之文多哀,而明季之文多愤。这两句话,讲得很有意思。遗民文学,不分汉、唐、宋、明,同有破国亡家之痛。何以明季之文愤多于哀呢?黄摩西认为,明代文字狱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大劫之一。明季之文所愤慨的对象,便是文化专

  • 标签: 中国文学史 摩西 宋末 以明 东吴大学 至明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莎士比亚通过哈姆雷特的发疯,不仅对人文主义信念的先验价值地位提出了怀疑与否定,而且表现了信仰断裂给人带来的精神危机;通过哈姆雷特的探索毁灭,以人为出发点对人自身、人世界的关系进行了重新思考.从哈姆雷特的发疯毁灭中我们看到:人是有限的,仅仅靠肉身的力量无法走出生存困境,还要有信仰的支撑.但肉身的抗争并不是毫无意义,悲剧英雄通过肉身的毁灭使灵魂升华为一种启迪人们超越有限获得无限的力量、情愫和品质.

  • 标签: 哈姆雷特 毁灭 抗争 生存困境 莎士比亚 精神危机
  • 简介:铁路局机务段学习技术员邓荷仙旋开她称心的花杆钢笔,恭恭正正地在一本细格子会议记录本上写道:时同:一九五九年十一月三日出席:运转车间有关干部主持:邓宝福记录:邓荷……刚要写“仙”字,她头一歪,嘟起了嘴巴。什么花呀,仙呀,荷呀,桃呀,用这种字眼取名字她最最反对了;最最反对的人偏偏自己是这种名字,你说气人不气人.她心里埋怨起爸爸来了:“爸爸呀爸爸,我知道我三岁就死了妈妈,全靠你苦苦把我带大,你待我千个好万个好,我都牢牢就在心里;可你为

  • 标签:
  • 简介:选择现代随笔研究作为博士论文的题目,是需要有几分学术勇气和文类学的理论把握能力的.因为它首先面临着一个本体性的提问:何为随笔,随笔何为?随笔作为现代散文中极具文人气质的一支,反应灵便,风度从容,神采活泼,在百十年间发展得林林总总.对它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于史于今都不失为一个题目.但对其文体定位定性,殊非易事.假如顺着作家个人的性情趣味,随意着笔的话,这种写作的结果使文体的内涵充满弹性和流动性,形式自由而界限模糊.这对创作个性的发扬,未尝不是好事;对于研究所要求的体系严密,却留下了相当棘手的难题.

  • 标签: 中国现代随笔 成熟 博士论文 本体性 学术
  • 简介:19世纪中期(1830-1850)英国小说的繁荣,主要归因于社会生活的日新月异和人民大众异常活跃的精神面貌.但思想家J·S密尔(JohnStuartMill,1806-1873)对小说所持态度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小说这一文学体裁的尴尬处境."文人雅士普遍以诗为乐;而浅薄寡闻者则痴迷于小说"(Mill71).

  • 标签: 康拉德 小说艺术 英国 叙述形式 审美体认
  • 简介:昌政写诗不多,但在诗艺上的探索是深入、独到的.从1994年在以白荻之名发表处女作至今,昌政在省内外报刊发表的诗歌作品不过百多首,但几乎都是整组推出的,曾获年度优秀作品奖入选.不久前出版的"中国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诗人作品精选",也选录了他的二首诗.

  • 标签: 忧患执著 执著昌 探索识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马克思的生产理论仍然是我们批判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理论前提,马克思从生产出发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马克思的生产理论虽然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某些重要特征

  • 标签: 哲学范式 理论马克思 生产理论
  • 简介:<正>中国新文学的产生一样,现代诗学也是在西方诗学的影响下形成的,而作为现代诗学重要一翼的主知主义诗学,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现代主知诗学的源头,可追溯到五四时期的“说理诗”①和哲理小诗。这类诗虽有了少的知性成分,但它们并没有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作为依托,只停留在个别的、零散的人生小感触层面上,也没有处理

  • 标签: 哲理小诗 里尔克 中国新文学 穆旦 卞之琳 冯至
  • 简介:<正>这本《散文创作审美》,是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副教授傅德岷的学术著作,它探索了散文创作的一系列问题,并赏析了中外诸家的代表作品,内容汪洋恣肆,博采众长,颇有份量。创作经验谈、文艺理论等,对于帮助作者多方借鉴把自己零碎的经验升华起来,提高到理论的高度,并使它系统化,条理化,当然有相当大的作用。写作这类文章的,作家和大学里面的学者居多。作家的创作经验谈,好处是来自自

  • 标签: 散文创作 系列问题 傅德岷 审美 古今散文 散文艺术
  • 简介:《回到中国悲剧》是熊元义同志十年来进行文学理论探索的一部学术性专著。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为文艺本体论,中编为性格转化论,下编为中国悲剧论。各编相对独立,在内容逻辑上又内在关联和贯通。以“回到中国悲剧”冠书名,对中国悲剧的观照式研究显然是作者立论的着力处和落脚点。但却并不以中国悲剧作为论述的起点,作平面式的展开,而是从文艺本体论这个学理性较强的问题入手,深入浅出,显示出一种高层建瓴的理论气势。

  • 标签: 《回到中国悲剧》 熊元义 文学理论探索 学术性专著
  • 简介:苏州地区文化是江南文化的典型,它与明末清初小说的发展和新变具有密切的关系。《17世纪白话小说的创作传播——以苏州地区为中心的研究》一书对此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

  • 标签: 17世纪 小说 苏州地区
  • 简介:<正>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优良的天然牧场和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由于自然植被保存较好,生物品种多样,区位优势明显,被誉为"绿色净土"和"北国碧玉"。呼伦贝尔的草原、森林、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一些专家称之为我国东北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及确保北京和"三北"地区免受风沙侵袭的安全线的一部分,是根治松辽流域洪涝灾害的生命线,也是东北临近省区生态安全线的

  • 标签: 生态经济建设 呼伦贝尔草原 畜牧业生产基地 牧区经济 草原退化 草原畜牧业
  • 简介:“愁人怕对,月冷冰霜,极凄凉,唉叹缘悭我心伤……”一曲小明星的代表作《秋坟》使我听出了耳油。“粤曲舞台剧”《小明星》,以其有别于传统粤剧的编创和表演风格,吸引了我。此剧意在讲述“星腔”形成的时代背景,小明星短暂的艺术生涯及其正直、善良的品格,在音乐上力求创新,将古老的传统艺术加以现代的加工,这是对粵曲艺术的一大探索,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改革。

  • 标签: 舞台剧 明星 粤曲 时代背景 探索 艺术生涯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传统的舞台艺术,尤其是戏剧艺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挑战,呈现出江河日下、无可奈何花落去之势。作为曾拥有众多观众、备受国人青睐的话剧艺术也遭此厄运,这不能不令人痛哉惜哉!为

  • 标签: 中国话剧 话剧艺术 欣赏习惯 观众 探索剧 戏剧文学
  • 简介:'诗学研究'之于中国现代'文学文本',其研究过程的展开研究机制的设定,必然会遭遇这样一些难题:一、显而易见,并不是所有'文本'都具有被'文化诗学'进行开发的意义价值,那么,研究对象的选择定位便不是可以轻而易举确认的;二、对象选择的过程应当是制约其选择过程的'诗学研究'建构体系的完善同步进行的.然而研究的情势往往是,'诗学理论'总是先于'文本对象'而预置,这样一来,其如何保证对象理论之间的对应性就必将成为问题;三、'诗学研究'的建构指向并不是仅仅通过有限的'文本分析'可以完全满足,既然如此,那么有关'文学文本'诗学方式的具体分析能否具有'超越性',就可能受到不断的质疑;四、中国现代'诗学研究'的'可能性'探索,不仅上述诸多问题相关联,并且对象的整体性观照、外来理论的中国化程度、阐释逻辑的合法性深入'文本'的探险精神等方面也有着密切的关联性--这些'问题'所展示的不只是'诗学研究'难度,也包含了对主体思维能力的始终如一的严峻考验.

  • 标签: 《被照亮的世界——〈故事新编〉诗学研究》 中国 小说 鲁迅
  • 简介: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宣布后,西方对文学奖得主英国剧作家哈罗德·品特的评论褒贬不一。虽然,品特曾被称作是荒诞派戏剧的领军人物。但是,剧作家本人一贯反对为他的剧作贴上任何流派的标签。品特剧作的最大特点是剧中含有许多模棱两可的因素。本文通过分析品特的早期剧作《看房人》,指出剧作家的意图就是引导他的读者和观众在模棱两可的话语中和复杂多变的人物之间探索真相,而这也恰恰是品特五十多年戏剧生涯的真实写照。

  • 标签: 诺贝尔文学奖 《看房人》 哈罗德·品特 戏剧文学 题材
  • 简介:王佐良教授的专著《莎士比亚绪论——兼及中国莎学》出版后,在读者中引起了反响。现刊登中国莎学者何其莘教授和读者四川省粮食学校的李伟民同志对该书的评论,以飨读者。我们竭诚希望爱好外国文学的朋友们撰写国内外新书的评论,惠赐我刊。

  • 标签: 新探索 莎士比亚 外国文学 粮食学校 王佐良 四川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