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 目的 分析 :探讨晨间护理查房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作用。方法 :由护士长组织每日查房,以患者的各项护理及健康教育为内容,随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提高护理质量,进一步提高患者满意度 .结果 :通过规范的晨间护理查房使病房优质护理服务质量得到保障。结论 :晨间护理查房可提高优质护理服务质量,加强护患沟通,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进一步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增加了科室的凝聚力,有利于病房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 标签: 晨间护理查房 分析与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晨间床边查房在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4月到我院神经内科进行治疗的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晨间床边查房,观察患者查房前后的护理质量变化、不良事件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经过晨间床边查房后,神经内科患者的基础护理、一级护理、特级护理、对比实施前均有明显提高(P<0.05),且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较实施前也有明显改善(P<0.05),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比实施前有大幅度提高(P<0.05)。结论对神经内科科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实施晨间床边查房,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荐。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运用电子病历信息化系统结合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在晨间交接班流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细化床边交接班流程,利用电子病历信息系统自动提取病人信息及MEWS评分用于交接班。在实施前和实施3个月后调查护士对病人病情知晓率,评估危重病人的识别能力、交接班时间。[结果]实施后护士对病人病情掌握度及评估危重病人的识别能力高于实施前(P<0.01),实施后交接班时间比实施前缩短(P<0.01)。[结论]利用电子病历信息化系统结合MEWS评分改进交接班流程,提高了护士对病人病情知晓率,缩短了交接班时间,有助于判断术后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

  • 标签: 交接班 信息化系统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流程改造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普外科的护理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循证护理用于普外科护理中的价值进行研究。方法 ,将 2018年 6月 -2019年 5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 8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 41例和参照组 40例,参照组行常规普外科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行循证护理,对两组护理结果进行研究。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 VAS评分低于参照组; Barthel评分高于参照组( P<0.05);研究组 SAS、 SDS评分低于参照组( P<0.05);研究组并发症率为 4.88%,参照组为 17.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循证护理用于普外科护理中效果显著,可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不良情绪,缓解疼痛,减少并发症,值得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普外科的护理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循证护理用于普外科护理中的价值进行研究。方法,将2018年6月-2019年5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8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41例和参照组40例,参照组行常规普外科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行循证护理,对两组护理结果进行研究。结果,护理后,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参照组;Barthel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SAS、SDS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率为4.88%,参照组为17.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用于普外科护理中效果显著,可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不良情绪,缓解疼痛,减少并发症,值得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 护理查房和护理讲课相结合,积极调动了护理人员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护士对护理工作的认识,激发了学习多学科知识的兴趣,提高了运用多学科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完善了优质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

  • 标签: 护理查房 完善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在脑外伤护理中的护理效果。方法以本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60例脑外伤患者,按照数字表法分为2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在进行护理满意度比较时,对照组为76.6%,较低于观察组96.6%,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予以住院时间对比时,对照组为(12.7±2.6)天,较高于观察组(7.1±1.3)天,2组数据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外伤患者临床护理中,人性化护理方法的应用,可以明显降低患者住院时间,提升临床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脑外伤 护理效果
  • 作者: 张新蕊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          (房山区良乡医院胸心外科  北京  102488)  【摘  要】目的:探讨开设PICC护理门诊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于2017年5月开设PICC护理门诊,由胸心血管外科具有主管护师职称的资深PICC专科护士出诊,每周四下午出诊,开展PICC护理门诊工作。结果:PICC护理门诊开设以来,共维护导管  2370 人次,包括院外1330 人次,置管 211人次,微信咨询 72 人次,门诊健康宣教 72次。 结论:开设PICC护理门诊可以满足患者多元化的需求,方便区域患者,有利于提高专科护理水平,推动护理学科专业化发展  【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索痔疮护理中舒适护理的应用。方法:选择90例痔疮患者为试验对象,选择区组随机化分组,各 45例,分别选择舒适护理、常规护理。 结果:观察组环境舒适(0.48±0.13)分、生理舒适( 0.51±0.22)分、心理舒适( 0.39±0.54)分、 VAS评分( 1.29±0.05)分、护理服务满意度( 100.00%)优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舒适护理在痔疮患者中效果显著。

  • 标签: [ ]痔疮 舒适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血液透析室护理风险管理的实践与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6月到2019年6月血液透析室中的患者56例,按照抽签法的要求对其分组,平均分成实验组(护理风险管理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分析风险问题与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风险管理与满意度优于对照组,相互之间的比较呈现出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室实际护理工作中,采用风险管理方式,有助于合理的预防危险问题,有着很好的推广优势。

  • 标签: 血液透析 护理风险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内科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组选取80例2108年4月-2019年4月在本院内科进行住院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入院先后将其分为实验组n=40例,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对照组n=40例,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各项管理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优质护理能提升内科护理人员整体认知水平,强化整体护理效果,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被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内科护理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探讨和分析细节护理和常规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护理效果。随机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130例儿科患者。根据不同的临床护理模式,将所有儿童分为对照组65例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65例接受了细节护理。结果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护理效果与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发现细节护理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护理在儿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其应用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细节与常规护理 儿科护理 临床应用 护理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诊创伤危重患者在救治期间接受细节护理联合保温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急诊接受救治的创伤危重患者88例,通过随机分组法将其分成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4例)。分别常规急诊护理和细节护理联合保温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救治期间低体温事件发生情况、急诊救治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对急诊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救治期间仅有2例低体温事件发生,少于对照组的7例;急诊救治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对急诊护理的满意度达到93.2%,高于对照组的77.3%。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创伤危重患者接受细节护理联合保温护理,可减少低体温事件,缩短急诊救治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使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提高。

  • 标签: 急诊 创伤 危重 细节护理 保温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妊高症产妇护理中的护理效果 。 方法: 选择 2018 年 6 月~ 2019 年 6 月在我院妇产科收治的 120例妊高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 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研究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无新生儿因畸形死亡,对照组有 2例畸形死亡;研究组新生儿评分以及体重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对妊娠高血压产妇进行优质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提高新生儿的健康状况,值得大量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妊高症产妇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