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中医治疗中风主要从改善血液循环,疏通血管开始。中医研究出三通三补疗法。三通即通血管、通经络、通脑窍。通血管就是中医所说的通行气,若是人体进行血液传输的血管受到阻塞,就是脑的供血不足造成进行性的脑萎缩;通经络就是指疏通神经系统,若是经脉受阻就会造成风邪困阻经络、湿阻经络、毒邪阻经络、淤阻经络等,脑神经受到阻塞则出现脑萎缩、痴呆等病症;通脑窍就是人体的七窍的总称,可分为先天和后天,后天就会脾肾不足,精气不升以致窍络闭塞。三补即补脾、补肾、补脑。补脾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主统血,为根、为本,固有治脑先治脾的说法;补肾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若肾精不足生髓无源,精枯液竭,致髓海空虚,脑失所养,所以治则补肾生精、生髓;通脑窍脑窍及七窍的总窍,同样也是人类的总窍,若脑窍不开,即不开窍的意思。脑窍不开的原因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先天为遗传等因素所致,后天多为脾肾不足,精气不升,以及窍络(窍道)闭塞所致,治则补气升阳通脑窍。

  • 标签: 中风 中医 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探讨间质肺患者的中医特色护理。方法将106例间质肺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中医特色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健康教育内容掌握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64.15%,观察组为90.56%,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内容掌握的有86.79%,对照组为45.28%,组间对比,P<0.05。结论运用中医特色知识对间质肺患者进行护理,有利于患者对教育内容的掌握及提高患者满意度,效果明显,值得实行。

  • 标签: 间质肺 中医特色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近10年文献的回顾与综述,明确中医专科的特色、优势对中医药临床事业发展的重要性,目前现有研究在中医专科的特色、优势标准制定上不足,需要寻找一套科学完整、合理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从而实现对中医专科特色与优势的评估、调整、提升,进而推动中医专科良性发展。

  • 标签: 中医药 中医专科 优势与特色 评价体系
  • 简介:新安江畔,名医辈出,孕育了独具区域特色的医学流派——新安医学。以针灸治未病的思想为主线,选取了5位代表性新安医家并初步探讨其针灸治未病的学术特色,分别是:徐春甫、吴亦鼎、余懋、王君萃、吴谦。新安针灸医家博采众长,学术理论丰富,敢于开拓创新,直言己见,或精于针,或重于推,或专于灸,在针灸治未病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古老的新安医家"针灸治未病"技艺将在未来预防保健医学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

  • 标签: 新安医家 针灸 治未病
  • 简介:摘要儿童医院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女职工较多,为进一步发挥女职工“半边天”作用,常州市儿童医院以“巾帼文明岗”创建为工作动力,在提高女职工素质、激发女职工活力、凝聚女职工力量、推动女职工发展等方面探索出一条巾帼文明岗创建之路,本文主要介绍常州市儿童医院巾帼文明岗建设的主要措施和初步成效。

  • 标签: 儿童医院 巾帼文明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特色在妇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妇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参照组50例和研究组50例,给予参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中医特色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护理满意度以及护患纠纷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副作用发生率为4.00%、护患纠纷为2.00%与参照组副作用发生率14.00%、护患纠10.00%相比较,其优势较明显,同时研究组患者相对参照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较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妇科患者实施中医特色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副作用的发生,对患者的治疗及康复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对改善护患关系有着重要的影响。

  • 标签: 中医特色 妇科护理 临床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脾胃科采用中医特色护理的优势和应用效果,从而提升护理服务的质量。方法将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开展的中医特色优质护理的措施与效果进行分析,采用中医整体观作为指导。结果中医护理质量得到逐步上升,患者的满意度有较大提升。自开展这一项目以来,脾胃科撰写的相关论文10多篇,在考核中也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医务人员对工作的满意度非常高。结论在脾胃科开展中医特色护理的方案,使我国传统中医学的理念得以充分弘扬,患者满意度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中医药服务能力也得到肯定,相关的技术水平和护理质量得到稳步的提升,值得在临床上和工作中推广。

  • 标签: 中医特色 护理 脾胃病 优势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中医特征护理在骨外科病人护理中的临床作用。方法选择在2013年11月—2015年9月间到济南军区总医院骨创伤科诊治的124例骨科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其间对照组62例,对病人进行惯例护理,调查组62例,选用中医特征护理,调查两组病人的术后并发症状况及对护理作业的满意度,并进行对比。结果调查组病人术后痛苦、尿潴留、压疮、深静脉血栓分别为3例、1例、2例及1例,相比对照组有显着降低(P<0.05)。调查组病人护理满意率为95.2%,显着高于对照组的80.6%,区别有统计学含义(P<0.05)。定论临床上对骨外科病人选用中医特征护理方法,对降低病人术后并发症危险,改进预后,进步护理满意度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影响,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骨科 中医特色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护理特色的健康教育模式的建立方法及开展效果。方法在我院急诊科护理工作中建立健康教育模式小组,对急诊科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共组,并抽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的11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后,两组中分别纳入55例患者。观察组采取健康教育模式,对照组不进行健康教育。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的治疗依从率和自我护理能力。结果将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率和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要高于对照组,比较得出的差异明显(P<0.05)。结论急诊护理特色的健康教育模式开展效果较好,有效提升了患者的治疗依从率和自我护理能力,快速稳定患者的病情,病情有益于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较高。

  • 标签: 急诊护理特色 健康教育模式 方法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特色护理对面瘫康复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面瘫患者95例,对照组45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中医特色护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P<0.05);护理后两组心理情绪、生活质量评分与护理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护理后观察组评分与对照组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医特色护理能促进面瘫患者尽快康复,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中医特色护理 面瘫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医特色护理在骨科疼痛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80例单纯创伤性单处骨折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镇痛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因人因证加用中药内服、中药外敷、中药涂擦、耳穴压豆、中药热熨五项中的三项中医特色护理,两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不同时间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疼痛控制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特色护理在骨科无痛病房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满意度,减轻患者的疼痛强度。在临床骨伤科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有着明显的优势。

  • 标签: 疼痛干预 无痛病房 中医特色护理
  • 简介:通过对《生草药性备要》的全面研究,认为该书对后世岭南本草具有奠基意义,是清以前岭南草药知识的集中总结,对岭南草药的应用和普及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总结了该书具有9个方面的学术特色:著书风格的独立性,药物记载的专业性,药物性味的创新性,重视药物质量和安全的严谨性,唯物主义的科学性,语言表述的通俗性,立足岭南的地方性,应用便捷的适用性,兼顾其他的灵活性。并分析了该书药物分类和记载内容等方面存在的局限性。

  • 标签: 《生草药性备要》 价值 学术特色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中医特色护理对中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方法 本文选取 2016 年 1 月 -2017 年 1 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中风治疗的 140 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按照患者接受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中医组( n=70 )和常规组( n=70 ),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服务,中医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中医特色护理。 结果 中医组患者治疗后半身不遂、 口 舌 歪斜、语言 蹇涩 、吞咽障碍等临床症状评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能力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运用中医特色护理为中风患者提供护理服务不仅促进了患者临床症状的恢复,同时,也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提高了治疗的效果,值得予以临床推广。

  • 标签: 中风 中医特色护理 康复效果 神经功能缺损 生活能力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