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8 个结果
  • 简介:卷烟主流烟气粒相经二氯甲烷浸提,进行GC/MS分析,对通风、加长滤嘴后卷烟主流烟气粒相中21种挥发、半挥发酸性成分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通风度20%卷烟2、5mm滤嘴卷烟与参比卷烟(20mm滤嘴、不打孔)相比,21种酸性成分总量分别减少了22.1%、26.3%。通风、加长滤嘴后卷烟主流烟气粒相中不同酸性成分减少的程度不同,分子量较小、沸点较低的物质减少较多,而分子量较大、沸点较高的物质减少较少。

  • 标签: 滤嘴 稀释度 酸性成分 总粒相物
  • 简介:本文使用同时蒸馏萃取装置,以及带有氢火焰检测器(FID)的气相色谱仪(GC)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河南、云南烤烟叶片与烟梗中的挥发、半挥发酸性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从叶片中共鉴定出25种酸性成分,从烟梗中共鉴定出24种酸性成分.总体上看,烟梗与叶片所含的酸性成分种类较为接近,90%以上的化学成分为双方共有.从烟梗与叶片所含的酸性成分含量对比看,叶片中含量较高的主要是含有15个碳原子以下的脂肪酸,如异戊酸和β-甲基戊酸等;烟梗中含量较高的是含有15个碳原子以上的脂肪酸,特别是亚油酸、亚麻酸等.

  • 标签: 烟草 烟梗 酸性成分 香味成分 气相色谱
  • 简介:采用气相色谱法,对种植在云南大理相邻产烟县(宾川、弥渡)和相邻的水田、旱地,相同烤烟品种云烟85的不同部位烟叶中挥发和半挥发有机酸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弥渡烤烟中挥发和半挥发酸含量明显高于宾川烤烟,其中3-甲基戊酸和苯甲酸含量分别达到显著和极显著差异;而相邻地块的旱地烤烟中绝大多数挥发和半挥发有机酸含量明显高于水田烤烟,其中3-甲基戊酸、十二酸和油酸含量差异分别达到极显著和显著水平;烤烟在部位间挥发和半挥发酸含量的差异表现为上、中部烟叶明显高于下部叶,而且烤烟部位间挥发和半挥发有机酸含量的变化不受烟区和烟田类型的影响。

  • 标签: 烟区 烟田 烤烟 挥发性、半挥发性有机酸
  • 简介:采用龟尾罩和装有剑桥滤片的捕集装置将侧流烟气中的5种挥发化合(1,3-丁二烯、异戊二烯、丙烯腈、苯、甲苯)捕集于甲醇溶液中,采用四极杆GC-MS结合质谱选择性离子扫描模式(SIR)定量测定侧流卷烟烟气中5种挥发化合释放量。试验证明,此方法仃较好的重复性:对5种挥发化合释放量组内测定的RSD≤3.45%,组间测定RSD≤6.27%;具有较高的灵敏度:5种挥发化合的检测限均低于0.13μg/支;较高的准确性:5种挥发化合的回收率在93.37%~98.2%之间。

  • 标签: 气质联用 侧流卷烟烟气 挥发性化合物 测定
  • 简介:建立了同时测定烟用接装纸中20种挥发有机化合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优化了顶空-气相色谱/质谱仪检测参数。顶空取样针最佳温度160℃,传输线最佳温度为180℃,分流比优化为5:1。方法的回收率为90.17%~102.13%,RSD小于2.00%,全扫描的定性限为0.0065~0.1331mg/m2、定量限为0.0218~0.4436mg/m2,选择离子的定性限0.0001~0.0115mg/m2、定量限为0.0003~0.0384mg/m2。

  • 标签: 顶空 气质联用仪 接装纸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 简介:对张裕公司原白兰地在蒸馏过程中不同时段的主要挥发成分进行分析。采用顶空同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方法,分析了甲醇、乙醛、乙酸已酯、1-丙醇、异丁醇和异戊醇在白兰地蒸馏时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比乙醇沸点低的2种物质(乙醛和乙酸乙酯)在酒头中的含量较高;比乙醇沸点高的3种物质(1-丙醇、异丁醇和异戊醇)在酒头末期和酒身前期中的含量较高;甲醇的沸点虽然比乙醇低,但它在酒头和酒尾中的含量都较高,在酒身中的含量较低。

  • 标签: 白兰地 蒸馏 HS-SPME GC-MS
  • 简介:采用同时蒸馏萃取装置萃取西瓜子中的挥发成分,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方法,分析其挥发成分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西瓜子挥发成分中含有多种酸类和酯类化合,以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生西瓜子中挥发主要成分有亚油酸、软脂酸、油酸和硬脂酸,这4种组分占全部被检测组分的91.24%。熟西瓜子中挥发主要成分有诱烯醇、2,4-癸二烯醛、软脂酸、油酸和硬脂酸,这5种组分占全部被检测组分的87.78%。熟西瓜子与生西瓜子相比,油酸、诱烯醇含量提高。同种挥发成分在生熟西瓜子中的含量相对稳定。

  • 标签: 西瓜子 挥发性成分 同时蒸馏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 简介:挥发盐基氮(TVB-N)含量是评价肉品新鲜度的重要指标,简述挥发盐基氮测定的意义、主要方法及其原理。介绍挥发盐基氮检测的发展和主要研究方向,基于近红外法的无损快速检测方法,并展望这一领域今后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发展方向。

  • 标签: 肉品 挥发性盐基氮 检测 近红外光谱 TOTAL VOLATILE
  • 简介:研究烟叶主脉不同位置烟梗挥发香味物质的变化情况,为烟梗的差异化加工和分类使用提供参考依据。将每一片初烤烟叶中的烟梗主脉完全剥离出来,并从梗基到梗尖平均分成6段(YG1~YG6),分别测定每一段烟梗的挥发有机酸和挥发致香物质。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不同位置烟梗各单项化学物质含量的差异性。利用回归分析研究不同位置烟梗挥发有机酸和挥发致香物质总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对于同一烟叶中的烟梗,从梗基到梗尖,各单项挥发化学物质含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和规律性变化趋势;挥发有机酸和挥发致香物质总量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抛物线型变化趋势。

  • 标签: 烟梗 挥发性香味物质
  • 简介: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宁夏滩羊资源、揭示滩羊肉质优良的内在特性,试验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分析技术,分别对3、6月龄宁夏滩羊背最长肌挥发风味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试验鉴定出3、6月龄宁夏滩羊肉中分别含33、48种化合,其中相同挥发风味成分有11种;随着宁夏滩羊年龄的增长,其背最长肌内风味化合物种类不断发生变化,数量在增多,含量也在变化。

  • 标签: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 宁夏滩羊 背最长肌 不同月龄 挥发性风味成分 风味化合物
  • 简介:植物叶片生物源挥发有机化合的排放量在生物化学和大气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生物源挥发有机化合的排放量可能涉及数量不同多种化合,是一种重要的植物信号传导方法。然而,一些挥发化合的排放量可能对区域内的空气质量产生负面的影响。为了更好的了解生物源挥发有机在植物生理学和化学生态学中的作用,更好的预测这些排放量将如何改变空气质量,必须要了解这些不同的化合之间的潜在的联系。过去,对不同植物的生物挥发量进行直接比较是很困难的,因为调查和测量往往集中于一类数量有限的化合中,并且在对不同功能组别的化合的分离和检测的分析技术也较为缺乏。此外,相关性强的树种通常会挥发出相类似的化合,这是使植物本身和与其他植物发出的生物源挥发有机化合的排放量难以辨明的原因。我们已经确定了利用竹子作为新的系统来研究生物源挥发有机化合的排放量,因为它们能够挥发出各种不同类别的化合,并且能够排放一种性质稳定(well—conserved)的化合——异戊二烯。不同的竹类所排放的化合差异较大。我们使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xGCTOF—MS)对12类竹和一些草类挥发的在75~196之间的化合进行辨认,对生物源挥发有机化合物排放量进行分析比较后,分配给每类化合,其功能组别的基础上复合类排放模式。根据复合类化合的组成,使用非量测多维尺度分析绘制了竹类植物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在全部能够排放化合的竹的种类中,能与不能排放异戊二烯的种类具有显著差异,这表明这些被观测的竹类的异戊二烯排放量和生物源挥发有机化合物排放模式之间具有一定的关系。总体而言,这些竹类中生物源挥发有机化合组�

  • 标签: 生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竹子 异戊二烯 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 化学生态学
  • 简介:挥发物质分子量小,化合物种类复杂,具有的熏蒸抑菌作用是其特殊的生物学功能之一,受到世界各国学者的关注。本文对挥发物质的种类、抑菌活性及检测鉴定方法进行了概述,着重评述了植物(精油)和微生物产生的挥发物质的抑菌作用及其研究进展,从挥发物质中筛选出具有抑菌作用的单体化合是新的研究方向。

  • 标签: 挥发性物质 植物致病菌 抑菌 熏蒸
  • 简介:以桑叶为原料,通过自然发酵与直投式发酵方式生产桑叶酸菜。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PME-GC-MS)比较分析了两种发酵方式中挥发成分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自然发酵的桑叶酸菜共鉴定出75种风味物质,醇类的相对含量最高,为35.21%;其次是酯类,为25.53%。直投式发酵的桑叶酸菜共分离鉴定出71种风味物质,酯类的相对含量最高,为37.21%;其次是醇类,为22.98%。两种发酵方式的主要香气成分类似,但相对含量有所差异,从而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味。

  • 标签: 桑叶 酸菜 自然发酵 直投式发酵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 简介:测定了10种国产白肋烟和8种进口白肋烟的非挥发有机酸、高级脂肪酸、生物碱含量及水溶液的pH值.结果表明,国产白肋烟中非挥发有机酸、高级脂肪酸和生物碱的含量明显高于进口白肋烟.但国产白肋烟的pH值显著低于国外样品.对国产白肋烟的加料处理技术,从理论上做一定的探讨.

  • 标签: 毛细管气相色谱 非挥发性有机酸 高级脂肪酸 生物碱 白肋烟 PH值
  • 简介:以来自14个省份的2000~2005年度川渝中烟工业公司库存的烤烟为材料,研究了烤烟还原糖含量与主要挥发香气物质及感官质量的统计学关系。结果表明:烤烟还原糖含量平均值为(21.30±4.40)%,有41.30%的样品还原糖含量落在16.00%~22.00%之间,与巴西优质烤烟还原糖含量(10.04%~22.50%)的符合程度为57.72%;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烤烟还原糖含量与主要挥发香气物质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低糖类烟叶样品的芳香族氨基酸降解产物、类西柏烷降解产物、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和主要挥发香气物质总量明显高于中糖类和高糖类烟叶样品,而类西柏烷降解产物在类群间的差异不显著;当烤烟还原糖含量在12.00%~32.00%的范围内,还原糖含量与香气质、香气量、余味、杂气、刺激性、浓度、灰色和评吸总分均存在显著的回归关系,但是还原糖含量与劲头和燃烧性的回归关系未达到显著水平。

  • 标签: 烤烟 还原糖 挥发性香气物质 感官质量 关系分析
  • 简介:使用带有两个迷你反应器的堆肥系统,设置一系列不同的恒温温度,来研究其对有机降解过程中氨抑制的效果影响。设定高低不同的两个反应器温度,分别为70℃和40℃,并采用运行堆肥系统和不运行堆肥系统两种试验方式。

  • 标签: 有机物降解 堆肥系统 运行模拟 堆肥处理 猪粪
  • 简介:利用"Y"形嗅觉测定仪,测定了韭菜迟眼蕈蚊成虫对4种挥发物质的嗅觉反应;以药膜法和药液定量滴加法测定了几种药剂对成虫和4龄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新鲜韭菜植株、大蒜乙醇提取、大蒜素及多硫化钙对韭菜迟眼蕈蚊成虫均有明显的引诱作用,在最佳味源浓度条件下,选择系数分别为0.77、0.78、0.46和0.36.8种药剂对成虫的击倒毒力,以顺式氯氰菊酯最强,KT50为7.9382min;丁硫克百威和辛硫磷次之,KT50分别为14.285min和20.465min;氟啶脲对成虫的击倒毒力最低,KT50仅为94.210min.6种药剂对4龄幼虫的毒力,以毒死蜱最高,氟啶脲和辛硫磷次之,二嗪磷最低.针对韭菜迟眼蕈蚊成虫和幼虫的活动习性以及不同药剂的杀虫特点,提出了地上地下相结合的防治方法;并根据外源挥发物质对成虫的引诱效应,探索了实行定向防治的可能性.

  • 标签: 韭菜迟眼蕈蚊 挥发性物质 大蒜素 杀虫剂 嗅觉反应 毒力
  • 简介: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MS)和GC-MS分析了同时蒸馏萃取得到的烤烟中性组分,建立了烟草挥发、半挥发中性化学成分分析的GC×GC-TOFMS方法。以云南楚雄产云烟85C3F烟叶为例,进行了GC×GC-TOFMS与GC-MS在分离能力、灵敏度和族分离方面的对比,结果显示:①GC×GC-TOFMS的灵敏度提高了10.82倍;②GC×GC-TOFMS的分离能力大大提高,在1DGC-MS上峰形很好的一个峰,被GC×GC-TOFMS分离出8种成分,因此定量更加准确;③C1、C2、C3、C4取代萘因性质不同而在全二维谱图上明显地分为不同的族。可见,GC×GC-TOFMS在分离、定性定量和族分离方面与GC-MS相比有明显的优势;④比较了国内6个主要烟叶产地云烟85的部分半挥发中性成分的含量,结果显示:烟草中性化学成分的含量与各产地的土壤、气候条件有关,以湖北恩施最高,其次是云南楚雄、贵州遵义、河南内乡、福建连城、山东安丘,但总量相差不大。

  • 标签: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 烟草 中性化学成分
  • 简介:烤烟碳氮代谢是重要的代谢过程,有机料是作物所需养分的重要来源,直接影响烤烟的碳氮循环。通过盆栽试验,将玉米秸秆、猪粪和生物炭调节碳氮比为25∶1,分析不同有机料在相同碳氮比下,对烤烟和植烟土壤主要碳氮组分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生物炭与猪粪,能够显著提高烤烟的农艺性状,添加玉米秸秆,则会降低烤烟的农艺性状。添加生物炭能够显著增强烟叶碳氮关键酶活性;其中,硝酸还原酶活性、淀粉酶活性和转化酶活性最大分别达到33.3μg/(g·h)、14.42mg/(g·min)和5.08mg/(g·h)。与对照(不施有机料)相比,添加有机料能够显著增加烟叶氮、磷、钾质量分数。植烟土壤添加猪粪,可以提高土壤脲酶活性(最大值1.78mg/kg),但土壤蔗糖酶活性却基本不受有机料种类的影响;同时,有机料能够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土壤氮质量分数显著提升。特别是猪粪处理中,土壤全氮和碱解氮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有机料的施用,促进土壤硝化作用,提高硝态氮质量分数。因此,添加生物炭能够提高烤烟碳氮代谢,协调烟叶化学成分,提高烤烟品质;添加猪粪更有利于提高土壤活性营养元素质量分数。

  • 标签: 烤烟 土壤碳氮比 化学成分 有机物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