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实施持续质量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本科室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间的18名未实施持续质量管理护理人员为对照组,本科室于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期间在职20名实施持续质量管理护理人员为观察组,分析对护理人员实施可持续质量管理前后,对所选的护理人员基础护理知识、病房管理、消毒隔离、护理安全和书写护理文书等进行评分。结果在对护理人员实施持续质量管理后,所选的18名护理人员各项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持续质量管理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实施持续质量管理措施能够有效的提升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对患者护患矛盾有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儿科 持续质量管理 护理质量评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质量管理运用于儿科专科护理中的效果。方法从我院

  • 标签:
  • 简介:摘要: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儿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成效。方法:选取我院儿科住院部于2020年6月~2022年3月收治的12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基础护理管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根据患儿病情变化持续调整护理管理方案,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知识与技能考核,并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回顾性比较。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护理人员的护理知识掌握程度和技能明显提高(P<0.05),实验组患儿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且实验组患儿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质量管理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成效显著,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效率和护理质量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儿科病房 儿科护理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防范护理儿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患儿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实施风险防范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比较2组护理质量和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比较2组护理质量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风险防范护理 儿科护理 质量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科护理管理采用风险防范式护理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6例儿科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将所有患儿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3例,进行一般护理干预)和观察组(43例,进行风险防范式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儿在护理完成后的效果。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风险事件、护理误差、医疗纠纷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护理态度、专业水平、基础护理、实际操作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管理中采用风险防范式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儿护理效果,提高护理质量和患儿家属满意度较高。

  • 标签: 风险防范式护理 儿科护理管理 满意度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护理质量管理中实施风险防范护理的实际价值。方法:将68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患有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均符合本次研究的纳入标准,并在其入组后采取随机数字法分配为对照组、观察组,前一组中使用常规护理,后一组则需使用风险防范护理,对比护理质量评分。 结果:风险防范护理的帮助下,观察组病房管理、基础护理、病历书写等方面的护理质量评分均得到了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风险防范护理的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儿科护理质量

  • 标签: 儿科 护理质量管理 风险防范护理 护理质量 实际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持续质量管理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儿科患儿60例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9年3月-2020年2月,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30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持续质量管理,对比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依从性是83.33%,完全依从11例,部分依从14例,不依从5例;参照组患儿治疗依从性56.67%,完全依从7例,部分依从10例,不依从13例。研究组患儿依从性明显高于参照组,P

  • 标签: 儿科 持续质量管理 护理满意度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PDCA模式,加强对儿科护理文书的书写质量控制,以提高护理文书质量,保证文书的质量。方法:从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从某医院内分泌科中选取60名儿童的护理记录,并对其进行PDCA循环管理,从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从采取改善措施后的60名儿童的护理记录中,选取60名儿童的护理记录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病历书写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护理文件质量得分(97.62±3.93)显著提高,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各种风险评估不合格(6.67%)、护理记录缺项、漏项、记录不完整(3.33%)、护理记录复制(3.33%)、病情动态评估与描述不准确(5.00%)、与医师记录不一致(3.33%)及未体现专科特色(3.33%)的发生率与对照组(40.00%、15.00%、16.67%、20.00%、16.67%、36.67%)比较显著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格率(96.67%)与对照组(90.00%)比较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 PDCA模型应用于护士病历的质量管理,可有效地减少病历的错错率,从而提高医院内分泌科的病历质量和合格率,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以及应用。

  • 标签: PDCA模式 儿科护理文书 书写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科护理利用持续质量改进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6月-2020年6月选取我院收治的患儿76例进行研究,病儿入院之后进行专业检查,研究中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分别进行普通护理和持续质量改进干预,研究中主要就病儿护理之后的疗效情况和满意度进行评判。结果:研究组病儿非常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的分别分别占本组人数的34.21%、63.16%和2.63%,常规组病儿非常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的分别占本组人数的21.05%、52.63%和26.32%,研究组病儿从六个方面分析护理质量得分,各项得分明显高于常规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实际分析意义。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干预措施应用儿科护理中优势明显,有效提升护满意度,并且从六个方面改善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儿科护理质量 管理 应用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护理持续质量改进的管理模式在儿科病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于本院就诊的儿科患儿中选择100位,作为此次调查的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调查组和对比组两组,每组各50人,同时随机对本科室内的护理人员进行分组,将其也分为两组,使其分别对调查组和对比组的患儿进行护理,两组患儿及护理人员的基本情况无明显差异。调查中,使护理对比组的护理人员,依旧按照其日常工作方式进行工作,采取传统的管理方式对其实施管理;对护理调查组患儿的人员,实施质量持续改进管理。结果对比调查数据发现,调查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工作表现、患儿及其家长的满意度,明显高于未实施质量改进的对比组。结论实施质量持续改进管理方式,对于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作用显著,同时其能够获得更高的患儿满意度,提升整体的医疗服务水平。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儿科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在儿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方式和效果。方法我院从2013年1月开始实施儿科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对比实施之前的护理质量考核水平以及接诊量变化等指标。结果通过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在未增加医院床位以及护理工作人员的基础上日均接诊量有了显著增加;护理质量考核的成果相较于实施前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对比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作为一种有效的改善护理质量的工具,持续质量改进在儿科中应用能够更新护理理念和方法,提高护理水平,产生更高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具有很好的推广与应用价值。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儿科护理管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儿科护理质量管理过程中使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能够取得的效果以及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将该院在 2017年 11月— 2019年 11月儿科中收治的患儿 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为 100例。对照组患儿使用常规方法的护理,观察组患儿使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护理质量管理,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两组患儿均可取得一定护理效果,但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更低,同时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满意程度评分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儿科中的护理质量管理过程中,通过使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能够明显提升护理质量以及安全性,有着较高的使用价值。

  • 标签: 持续质量 儿科 护理质量管理 应用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持续质量改善在儿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将100例患儿按照电脑随机法分组,观察组50例实施持续质量改善措施、对照组50例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比较和分析两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基础护理护理安全、病房管理、消毒隔离、急救物品、护理文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儿科 持续质量改善 护理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在儿科护理中运用风险防范护理的效果。方法:从我院儿科收治的患儿中随机选择200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对比分析,时间在2021年5月-2022年5月之间,并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采用风险防范护理的观察组,每组均为100人。结果:将两组患儿的护理质量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明显差异(P

  • 标签: 风险防范护理 儿科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研究风险防范护理儿科护理质量管理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11月至2021年 11月内,收治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儿科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风险防范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04-2022.04本院儿科接诊的86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43例),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43例),行风险防范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相较对照组患儿,观察组患儿护理差错、风险事件、医患纠纷发生率显著更低(P

  • 标签: 风险防范护理 儿科 护理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采取 PDCA 循环护理应用于儿科护理风险质量管理中,探讨其效果及影响价值。方法 在2018年12月到2020 年2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儿科患者,选取66例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采取基本常规护理)和研究组(采取 PDCA 循环护理),每组各33例。30天后,对比两组患者风险管理(环境管理、防范感染、急救设施)质量以及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具体操作实施、文书书写规范、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等数据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儿在经过30天护理后,其风险管理(环境管理、防范感染、急救设施)质量评分值均显优于参照组;且在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具体操作实施、文书书写规范、专业知识掌握程度)方面,研究组也比参照组分值高,其组间数据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结论 采取 PDCA 循环护理儿科护理风险质量管理中,可以减少感染风险,同时还能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增强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 标签: [] 风险管理质量 PDCA 循环护理 儿科护理 影响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质量持续改进模式对儿科护理质量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组织一系列培训,施行质量持续改进的模式,比较施行前后护理的综合质量及满意度。结果质量改进模式施行前后,患者满意度有了较大的提高;护理综合质量方面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质量持续改进模式的应用,能更好的确保护理安全,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更好的满足患者的需求。

  • 标签: 质量持续改进 儿科 护理质量管理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科护理质量管理中持续质量改进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取医院儿科收治的患儿224例,按照入院先后时间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12例,其中观察组患儿护理管理中给予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对持续质量改进前后护理质量评分与患者满意率进行比较。结果持续质量改进后,基础护理护理文书、病房管理以及护理安全等各项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8.21%(110/112)高于对照组84.82%(85/112),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科护理质量管理中,持续质量改进的应用对提高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率可起到重要作用,应在护理实践中进行推广。

  • 标签: 儿科护理质量管理 持续质量改进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