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表皮中的角质形成细胞通过桥粒和细胞间物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屏障具有高度的抗张力性和稳定性(图1)。表皮底层细胞间的粘附更加可塑,通过形成间隙及新的结合,以适应表皮生长。基底膜区位于表皮下方,是粘附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的特化区域。一些特化的结构穿过基底膜将表皮锚定在真皮上,这些结构(基质)包括多糖和蛋白质(包括胶原纤维),它们相互联系构成大分子(粘附复合体)。

  • 标签: 大疱性疾病 细胞外基质 表皮生长 角质形成细胞 粘附细胞 胶原纤维
  • 简介:表皮中的角质形成细胞通过桥粒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些细胞间物质所形成的屏障具有高度的抗张力性和稳定性(图1)。表皮底层细胞间的粘附更加柔韧,通过形成间隙及新的结合,适应表皮生长。基底膜区位于表皮下方,是粘附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的特化区域。一些特化的结构穿过基底膜将表皮锚定在真皮上,这些结构包括多糖和蛋白质(包含胶原纤维),它们相互联系构成大分子(粘附复合体)。

  • 标签: 大疱性疾病 角质形成细胞 细胞外基质 表皮生长 粘附细胞 胶原纤维
  • 简介:两侧肺一期VATS手术6例,肺的手术治疗既往多采用剖胸手术,我院自2003年6月~2006年3月共对45例有症状的气胸或非气胸肺患者进行VATS手术

  • 标签: 例分析 手术例 肺大疱手术
  • 简介:本组14例肺,术后使用呼吸机治疗.男13例,女1例,年龄21~74岁,平均55.5岁.行右肺切除5例,左侧肺切除4例,正中开胸双侧肺切除3例,胸腔镜(VATS)双侧及右侧肺切除各1例.合并慢支肺气肿10例,双侧肺结核1例.术前合并气胸7例.其中1例术前即气胸合并呼吸衰竭行呼吸机辅助呼吸.

  • 标签: 肺大疱手术 呼吸机 肺水肿 呼吸衰竭
  • 简介:患者女,26岁,有"精神病史"5年,曾长期服用卡马西平100mgbid,2000年4月15日又加服舒必利100mgbid.2d后,四肢、躯干、面部皮肤出现暗红色斑疹,且融合成片,有水疱伴瘙痒.皮疹出现后即停药,曾在当地医院给予青霉素、地塞米松抗炎抗过敏治疗1周未见好转.我院以"性表皮松解型药疹收住院".查体:T37.8℃,P100次·min-1,R23次·min-1.患者精神差,四肢、躯干、面部皮肤出现暗红色斑疹,融合成片,其上可见数个大小约3~5cm的松弛性,壁极薄,破后流出黄色渗出液,眼睑及唇粘膜糜烂,有脓性分泌物附着,心肺正常.血常规:WBC7.4×109·L-1,N0.84,L0.16,RBC4.51×1012·L-1,Hb129g·L-1,PLT147×109·L-1,ESR59mm·h-1.既往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 标签: 舒必利 抗精神病药物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 药物不良反应
  • 简介:1病例摘要患儿女,10个月。以“周身红斑,水疱,脱皮伴发热5d”为主诉入院。患儿给予退热剂后肩部,前胸初起散发红点,次日晨起出现红点处变为水疱,粟粒大小至中午发热达38.5℃,水疱变大(在当地用药1d,不详)第4d出现手臂及躯干表皮大片脱落呼吸气促,哭闹无力,状态差,露出鲜红色糜烂面,手臂处糜烂面色暗,可见散在薄壁松弛水疱有破溃,尼氏征(+),血液及脓液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入院诊断:中毒性表皮松懈症。患儿入院后3h转入儿科抢救室,精神萎靡,呼吸急促,一般状态差,呻吟状,双上肢不自主抖动,末梢凉,右下肢血压98/71mmHg,心率144次/min,入院后予盐水扩容,镇静,吸氧,万古霉素与马斯平联合抗炎,甲基强的松龙及地塞米松抑制炎症免疫反应,丙种球蛋白对症支持治疗和精心护理。患儿入院第3d精神状态好转进食有力,对症给予口服补液盐。入院第6d面部有结痂无新鲜水疱形成。入院第8d面部及双下肢结痂及坏死表皮脱落露出粉红色皮肤。入院第9d患儿转入外围继续治疗,第20d痊愈出院。2护理2.1病房要求室温控制在23℃~26℃之间,湿度在55%~65%,房间早晚用紫外线消毒2次/d,室内物品及地面每日用消毒液擦拭,严格...

  • 标签: 大疱 水疱形成 糜烂面 下肢血压 金黄色葡萄球菌 静脉留置针穿刺
  • 简介:性表皮松解型药疹是一种变态反应性重症药疹,发生于使用致敏药物后。任何药物经过各种使用途径均可能引起,尤其以安眠镇静药、解热镇痛药、磺胺类、抗生素等药物所致为多。重症药疹有时会危及生命,其治疗以排泄致敏药物、应用激素及对症处理为主,护理尤需专业、细致。2004年7月,我

  • 标签: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 药疹 护理
  • 简介:患者女,45岁,彝族,山区农民,入院前4d因“上呼吸道感染”静输“双黄连”,当时感咽部不适,稍感呼吸困难。随即全身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痛性水疱,直径0.5-2cm不等,无瘙痒感。当晚体温39.5℃。次日静输“青霉素”等治疗,水疱继续增加,部分呈融合增大趋势。转当地县医院静注“氢化可的松、穿琥宁、头孢噻肟钠、氧氟沙星”2d无好转送入我院。

  • 标签: 双黄连 水疱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治疗 县医院 咽部
  • 简介:背景:性类天疱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见于老年人,皮损多呈对称性全身性分布。作者报道了1例患者下肢无皮损,在淋巴结手术后继发获得性淋巴水肿。病例报道:1例74岁的女性患者因疱疹住院,左下肢完全无皮损且无瘙痒。左下肢淋巴结手术后继发获得性淋巴水肿。标准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性类天疱疮的表皮下水疱诊断,直接免疫荧光抗体检查显示遍布基底膜的线状IgG和C3沉积带。Westernblotting显示抗BPAg2抗体。未受累的淋巴水肿皮肤活检未见真皮炎症浸润,但可见线状抗IgG和抗C3抗体沉积带。讨论:有报道UV或放射性治疗的部位出现局限性性类天疱疮,也有过大性类天疱疮好发于淋巴水肿部位皮肤的病例报道:有假设认为淋巴回流障碍使抗原抗体接触增加而促进结合。本例报道首次揭示了这种淋巴水肿的保护性实质,提出了两种假说。局部细胞免疫可能发生了退化,同时T淋巴细胞活性降低。神经传导也可能受损,伴部分或全部神经源性炎症受抑,因此无瘙痒。

  • 标签: 大疱性类天疱疮 淋巴水肿 获得性 BLOTTING 神经源性炎症 自身免疫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报道1例年龄小、病情重,家属无任何医学知识的重症表皮松解型药疹患儿的护理,经过总结该类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采取抗过敏、营养支持、保护创面、预防感染等护理处理;结果治疗护理取得满意疗效,患儿痊愈出院;结论在护理该名患儿时,集中了皮肤科、儿科、消化内科的护理力量,成功治愈该患儿是多科护理合作的体现。

  • 标签: 重症大疱表皮松解型药疹 患儿 护理
  • 简介:1病例资料患者毛某,男性,74岁,脑梗后4年,高血压史3年,冠心病史3年,痛风史4个月.2005年2月27日起服用别嘌醇片(100mg/片)100mg/次,3次/d.3月21日因"咽痛、眼红、咳嗽伴发热4d"收住外院治疗,当晚患者头面、上胸部出现红色斑点、斑片,伴烧灼感.

  • 标签: 别嘌醇 表皮松解 大疱性 结合性 药物副反应报告系统
  • 简介:患者女,77岁.2004年12月3日因咳嗽、脓痰来院就诊,诊断为"支气管炎",给予头孢氨苄(0.0625g)+甲氧苄啶(0.0125g)胶囊×2粒,3次/d.次日,患者感觉皮肤瘙痒,腋下、会阴皮肤皱褶处奇痒难忍,继而出现皮肤红斑及,伴疼痛,收住烧伤科.入院检查:T36.8℃,P78次/min,R22次/min,BP90/60mmHg(1mmHg=0.133kPa),神清,肥胖体型,全身皮肤红斑及及8~10cm的,主要分布于前胸、背部、大腿内侧、腋下、腹部、会阴部、臀部,约占全身面积70%.个人自述有磺胺过敏史,否认对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12月5日肾功能检查:尿素氮(BUN)14.5mmol/L(正常参考值1.7~8.3mmol/L),肌酐(Cr)199.7μmol/L(正常参考值40~95μmol/L).

  • 标签: 大疱表皮松解型药疹 甲氧苄啶 头孢氨苄 胶囊 皮肤红斑 支气管炎
  • 简介:性表皮松解型药疹是病情严重的药疹之一,起病急、进展快且病死率高。其典型皮损表现为手背、踩、肘、膝、骶骨部和脚趾等易受伤的部位发生水疱,也在躯干、身体的中部和皮肤皱褶部广泛发生炎症性水疱和,稍受外力即成糜烂面,形成大面积的表皮松解坏死,易合并感染,形成烫伤样创面。我院2005年5月收治驱急性重症肝炎并发表皮松解症型药疹患者1例,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痊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重症肝炎 药疹 皮肤感染
  • 简介:许多人误以为俗称“缠腰龙”、“蛇串疮”的带状状只不过是一种急性皮肤病,不留疤痕、不入膏肓,十来天便可痊愈,没什么了不起。其实不然:前不久,一名幼童,右耳前皮肤发红,并有成簇的小水疱,紧接着右眼球角膜也长出了小水疱,痛得他无法入睡,不能上幼儿园。皮肤的水疱搔破后继发溃烂、经治疗后虽然结了痂,但还是留下了疤痕,更可怕的是右眼角膜

  • 标签: 蛇串疮 眼球角膜 眼角膜 皮肤病 治疗后 成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