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1 个结果
  • 简介:亲爱的小朋友,下图中有三匹“黑马”,.三匹“白马”,你能利用写“7”的方格及白色的“轨道”将黑白马的位置换过来吗?可以上下、左右、斜着移动,但不能隔位移动,每次只能移1格,共移7步完成。你能行吗?试试吧。

  • 标签: 移位 “黑马” 小朋友
  • 简介:语言中的虚拟移位不同于现实物理世界中的真实移位。在虚拟移位中,移动主体与参照物的语义角色发生了颠覆性互换,而隐喻性或转喻性投射是虚拟移位得以通达的认知机制。此外,表达虚拟移位的语言结构实际上是一种具有完型特征的语法构式,并且具有自身的结构语用意义。英汉互译过程中必须把握虚拟移位在概念化过程中所具有的动态性的特征并在互译时从时态、语法构式以及主观性三方面选择翻译策略。

  • 标签: 虚拟移位 认知投射 动态性 语法构式 主观性 翻译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抗菌导管同普通导管应用于对深静脉导管所致感染进行预防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自2009年11月-2011年11月以来,于我科治疗的9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抗菌组(应用抗菌导管)与普通组(应用普通导管),每组45例,比较两组导管所致感染情况。结果其中抗菌组共4例患者导管培养提示阳性,但普通组共10例患者导管培养提示阳性,对两组相较,其差异呈显著性(P<0.05)。在抗菌组中,共30例患者系非肿瘤患者,其导管培养提示均为阴性,而普通组共33例患者系非肿瘤患者,其中导管培养提示阳性者为5例,对两组相较,其差异呈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抗菌导管尽管能够降低患者的感染率,而肿瘤患者以及免疫水平较低下的患者应用后,其效果还不十分理想。导管感染的发生能够给患者带来较为严重的损害,目前降低患者导管的感染率,其关键还在于临床积极预防。

  • 标签: 深静脉导管 感染 普通导管 抗菌导管 预防 效果
  • 简介:常以为人是一个容器,盛着快乐,盛着悲哀。但人不是容器,人是导管,快乐流过,悲哀流过,导管只是导管。各种快乐悲哀流过,一直到死,导管才空了。

  • 标签: 导管 人生 快乐 悲哀 容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者静脉输液时针柄移位的预见性护理方法,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选择需要静脉输液患者1200人次,分为两组,实验组600人次用加强固定法,对照组600人次用常规方法固定。结果实验组在静脉输液时穿刺部位疼痛和针柄移位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5)。结论患者静脉输液时用加强固定法,减轻了输液过程中穿刺部位疼痛,避免了针柄移位使针头滑出血管外,保证了输液顺利。

  • 标签: 针柄 移位 预见性护理
  • 简介:气管插管脱出的情况在临床屡见不鲜,如果情况未被及时处理,极有可能导致严重的低氧血症,并由此引发呼吸、循环衰竭,甚至导致患者死亡。而气管插管移位比较容易被工作人员所忽视,移位不仅是脱出前的先兆,并且气管导管过深容易造成单肺通气,过浅易导致漏气^[1-2]因此,规范化的气管插管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结合我院ICU的实际情况,对气管插管移位和脱出的原因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插管法 气管内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在临床上对气管导管气囊的科学护理,以避免因气囊压力过低或者过高而引发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通过缜密、有序、严格的交接班制度,按时检查施有气管导管气囊病患的最小漏气技术及气囊充气等方面的相关护理措施。结果本组57例临床病例均未出现因气囊护理不当而造成的各种并发症。结论对气管插管术后气囊的科学、正确护理工作,是关系到病患痊愈,避免或减少各种并发病的关键因素之一。

  • 标签: 气囊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改进PICC固定方法,以降低导管移位发生率。方法随机选取106例PICC置管后的患者,采用导管固定方法为将体外导管呈“S”型放置,用无菌透明胶布固定导管圆盘部分,并外贴透明敷料,再交叉固定导管和透明敷料,记录胶贴标注穿刺者姓名、日期及臂围贴于透明敷贴上缘。结果本组导管向血管内移位0例,发生率为零,导管向穿刺点外移位2例,发生率为1.89%,导管断裂0例。结论改进后的导管固定方法,明显减少了PICC导管移位和折管断裂的发生率,保证了管道的正常使用及病人的安全。

  • 标签: PICC 固定方法 探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移位型髋臼骨折(displacedacetabularfracture,DAF)手术方法选择和治疗效果。方法2008年02月~2012年02月,采用手术治疗DAF患者43例,男性29例,女14例,年龄26-67岁,平均41.7岁。骨折按照Letournel-Judet标准分型,分别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髂腹股沟入路及前后联合入路进行手术治疗。结果43例平均随访8~36个月(平均22.3个月)。按照Matta骨折复位标准解剖复位24例,良好复位17例,复位不良、关节轮廓复位2例。骨折均获愈合,根据改良的Postel-D′Aubigne评分系统,优22例(51.2%),良14例(32.6%),可5例(11.6%),差2例(4.6%),优良率83.7%。结论手术治疗DAF可获得满意的疗效,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解剖复位牢固固定,以及早期功能锻炼是提高移位髋臼骨折疗效的关键。

  • 标签: 髋臼骨折 内固定 治疗疗效
  • 简介:在具有水下岩基的港区、码头、航道施行拓深、拓宽的钻孔爆破船的快速移位和准确定位,是保证钻孔爆破船工作质量和施工效率至关重要的工序和过程。对传统的锚索定位方法和最时行的桩腿定位方法进行了阐述和比较,并展示了经创新设计的桩腿定位系统的结构和特点。

  • 标签: 钻孔爆破船 桩腿 定位移位装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内节育器移位的原因,诊疗方案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择112例带环女性,其中爱母环60例,T型环42例,圆型环10例,随访6年,比较三组宫内节育器移位率。结果爱母环组与T环组移位率均明显高于圆环组,且爱母环组移位率也明显高于T环组(P<0.05)。结论宫内节育器移位的原因除了可能与子宫的形状及操作者操作不当有关,也可能与节育环的大小、形状和质地有关而带尖端环更易移位

  • 标签: 节育器 移位 节育环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