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幼儿园中,大班幼儿的舞台表演是幼儿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活动,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研究的经验中,我们总结出幼儿图利用舞台的空间时通过调整自己的空间方位,就可以达到更好的表演效果,比如,幼儿可以在舞台上表演时经行自行变换,前后左右,或蹲或站,也可以通过变换队列的图像来改变舞台效果,比如圆形、三角形、方形、半圆等,这样自主设计的图像是要经过同伴讨论,或者是小组商量和轮流当观众来观看舞台效果,通过这样的方式去找寻合适的空间位置,从而设计移动的路线,让空间移位提高幼儿的舞台表演效果。

  • 标签: 空间移位 表演 重要性 发展
  • 简介:摘要:结合下肢体障碍的体型特征和使用方法及目的,设计下肢体障碍者移位机,可以显著方便下肢体障碍者的日常生活和生理能力,同时减轻家属及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虽然现阶段针对下肢体障碍者研究设计出的移位机种类较多,但是在产品体验及使用环境等复杂性功能多方面仍然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导致像肢体障碍者移位机的客户使用率较低。本研究将结合一下肢体障碍者移位机的使用进行分析,探索下肢体障碍者移位机的设计。

  • 标签: 下肢体障碍者,移位机,设计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研究采用口腔正畸方法对牙周病引起前牙移位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因牙周病引起前牙移位的 50例患者有关资料,应用口腔正畸治疗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存在的差异。结果:患者接受口腔正畸治疗后,明显改善牙齿状况, 100%得到成功矫正。松弛程度在治疗后得到有效改善,牙覆、探针出血率与治疗前相比效果显著,出血指数、前牙覆盖率、牙周袋及下颌骨深度相对于治疗前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P<0.05)。治疗前后患者牙槽高度的差异不明显,( P>0.05),无统计意义。结论:治疗因牙周病引发的前牙移位,采用口腔正畸方法可使患者病情得到明显改善,使临床治疗提高美观性,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 标签: 牙周病 正畸治疗 前牙移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引发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牙周病引发前牙移位患者68例进行此次研究,按照随机抽签法均分两组,各34例。其中,给予传统治疗的为参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口腔正畸治疗的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患者前牙功能优于参照组、有效患者占比高于参照组,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 在进行牙周病引发的前牙移位治疗过程中,加以口腔正畸治疗,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维护治疗的效果,让患者的前牙功能得到大幅度的加强,有助于患者的恢复,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口腔正畸治疗 牙周病 前牙移位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引发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牙周病引发前牙移位患者68例进行此次研究,按照随机抽签法均分两组,各34例。其中,给予传统治疗的为参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口腔正畸治疗的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患者前牙功能优于参照组、有效患者占比高于参照组,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 在进行牙周病引发的前牙移位治疗过程中,加以口腔正畸治疗,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维护治疗的效果,让患者的前牙功能得到大幅度的加强,有助于患者的恢复,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口腔正畸治疗 牙周病 前牙移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及原位癌伴微浸润(DCIS-MI)患者治疗模式变化、临床特征、治疗结果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99-2013年收治的866例女性患者资料。DCIS患者631例,DCIS-MI患者235例。用Kaplan-Meier法计算局控(LC)、无瘤生存(DFS)、总生存(OS)率,并Logrank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结果DCIS及DCIS-MI两组之间OS、LC及DFS相近(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Her-2阳性为OS及DFS影响因素,保乳未放疗患者LC和DFS劣于全乳切除术患者。结论导管原位癌和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总体生存结果类似,Her-2阳性为OS及DFS预后不良因素,保乳未放疗患者的LC和DFS劣于全乳切除术。

  • 标签: 乳腺导管原位癌 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 乳腺肿瘤/放射疗法 乳腺肿瘤/外科学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毛囊取出移位种植矫正瘢痕性秃发术后毛发方向错乱的效果。方法2013年8月至2019年8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收治瘢痕性秃发术后毛发方向错乱患者11例,男9例,女2例,年龄22~39岁。采用毛囊单位提取术(FUE)的方法,将生长方向错乱的毛囊取出,经过分离获得适合种植的毛胚,将毛胚按照需要的方向和角度,在取出毛囊部位的头皮完整处移位种植。结果采用FUE的方法取出生长方向错乱的毛囊,取出率平均63.3%(3 145/4 972)。移位种植成活率为78.7%。经9~36个月的随访,头发形态均有改善。FUE取出毛囊部位瘢痕不明显。结论采用FUE取出生长方向错乱的毛囊,改变方向和角度移位种植,可以有效改善瘢痕性秃发术后毛发方向错乱。

  • 标签: 秃发 移植 外科皮瓣 瘢痕 毛囊单位提取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导管护理对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干预效果。 方法: 选取 2017 年 10 月到 2019 年 10 月 本 内分泌科 接诊并在住院期间留置导尿管的患者 共计 40 例作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 20 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临床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导管护理的内容,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尿路感染发生情况和留置导管时间。 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接受了专业的导管护理后,整体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且尿路感染发生率更低,留置导尿管的时间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 临床适用导管护理能够有效促进留置导管患者的身体恢复,且安全性较高,能够显著降低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导管护理 尿路感染 干预 效果 发生率 安全性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 对 导管护理干预 在 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控制效果 进行研究。 方法: 将我院于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6 月 期间的 60 例留置导尿管的 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 30 例和对照组 30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 导管护理 。 结果: 实验组导尿管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尿路感染率要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 ) 。 结论: 对 留置导尿管的 患者采取 导管护理 ,可有效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并有效降低尿路感染,该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导管护理 尿路感染 控制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行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是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开展的心脏介入手术治疗方法,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等优点,本文针对该方法的关键装置电极导管的专利申请进行综述,阐述了其原理并讲解了电极导管专利申请的情况及相关分析。

  • 标签: 电极导管 专利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导管相关性的感染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拔出导管后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者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往往大于38度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且除血管导管感染外,没有其他明确感染源的感染。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陪培养出细菌或真菌阳性,或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

  • 标签: 血管,导管,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致前牙移位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选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接收的64例牙周炎致前牙移位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对治疗前、治疗后牙周袋探诊深度(PD)水平、牙槽骨高度、前牙覆盖、前牙覆颌和探诊后出血(BOP)进行对比。结果 牙槽骨高度方面,治疗前与治疗后无明显差异(P>0.05);而PD、前牙覆盖、前牙覆颌、BOP方面,治疗后均比治疗前低,差异均显著(P

  • 标签: 牙周正畸 牙周炎 前牙移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顶端移位术在镜影手畸形拇指重建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西京医院收治的5例镜影手畸形患儿,男3例,女2例,年龄1岁8个月至5岁10个月。采用将桡侧外形及功能较好手指的顶端,移位至掌骨位置适中手指近端的手术方式重建拇指。术后对患儿进行随访,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拇指再造功能评分标准(0~15分)评价再造拇指功能,Kapandji评分(0~10分)评价拇指对掌功能,测量重建拇指的虎口外展角度、拇指长度、对捏功能。采用SPSS 19.0软件对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5例重建拇指均存活。术后随访1.5~5.0年,平均3.3年。末次随访重建拇指外形及功能满意。术前、后患手虎口外展角度分别为44.80°±4.02°及80.60°±8.02°,拇指长度分别为(9.02 ±1.56) cm及(5.86±0.86) cm,拇指对掌Kapandji评分分别为(3.20±0.84)分及(6.6±1.14)分,手术前、后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拇指再造功能评分标准评分,优2指,良3指,优良率100%。结论采用顶端移位术重建镜影手畸形拇指,外形及功能均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 标签: 手部畸形 镜影手 顶端移位术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神经移植移位术治疗新生儿臂丛损伤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平原县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72例臂丛神经损伤新生儿,所有患儿均采取早期神经移植和移位手术。比较患儿手术前、后肩肘关节与手功能评分的变化。结果72例患儿中术前肩关节功能评定优10例、良22例、差40例,术后肩关节功能评定优36例、良30例、差6例,患儿手术前、后肩关节功能评定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32,P=0.046)。72例患儿中术前肘关节功能评定1分23例、2分11例、3分15例、4分12例、5分11例,术后肘关节功能评定1分8例、2分12例、3分12例、4分18例、5分22例,患儿手术前、后肘关节功能评定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23,P=0.045)。72例患儿中术前手功能评定1分20例、2分15例、3分16例、4分15例、5分6例,术后手功能评定1分7例、2分10例、3分11例、4分20例、5分24例,患儿手术前、后手功能评定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13,P=0.044)。结论早期神经移植移位术应用于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有助于改善患儿肩、肘、手等部位的功能状况,有助于提高患儿的上肢功能,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新生儿 臂丛神经损伤 神经移植移位术
  • 作者: 李成章 邓少林 尚姝环 金颖 张珍 龚俊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0年第01期
  • 机构: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基础医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和口腔生物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430079 ,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基础医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和口腔生物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430079(现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市中心医院口腔科 430014)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重度牙周炎经牙周非手术治疗后病理性移位牙齿自发回位的病例,该病例按牙周炎新分类为Ⅳ期C级。疾病特点是患者存在明显的咬合紊乱并构成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多种临床表现的内在因素。治疗特点是针对内外病因,对咀嚼肌紊乱和干扰进行个性化干预治疗,采用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消除炎症,均衡咬合取代局部过大的咬合应力;牙槽骨再生阻断上颌窦的牙源性感染;恢复中性区平衡促进牙间隙的减小关闭和病理性移位牙齿的自发回位。该病例未进行拔牙或其他任何治疗,提示针对咬合开展个性化治疗可获得更全面的疗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中应用肋间神经移位术的效果。方法:在本院收治的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患儿当中选择 40例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在 2012年 12月 -2019年 6月期间。将其中接受肋间神经移位术的 2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未接受手术治疗的 2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以及肺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异显著( P<0.05);观察组患儿肺功能情况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异显著( P<0.05)。结论:在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患儿的治疗过程中应用肋间神经移位术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能够明显改善患儿的屈肘功能,同时未损伤患儿的肺功能,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肋间神经移位术 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