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老年病科PICC导管留置导管移位原因和对策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我科收治的147例置管的病人作为观察对象,观察其PICC导管移位原因并进行分析,最后进行对策干预。结果在147例PICC导管留置患者中,其中共出现21例发生导管移位,8例滞留在外周静脉,13例误入颈内静脉。发生原因主要包括患者体位不当、过度活动、固定不牢、情绪紧张等。结论PICC导管留置导管移位使临床中常出现的并发症,应加强护理对策干预,延长PICC导管留置时间,防止出现移位

  • 标签: PICC 留置导管移位 对策研究
  • 简介:摘要针对趸船下水移位过程中无辅助拖船、无良好地理环境等背景条件下的优化施工方法,为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参考和建议。

  • 标签: 趸船 下水移位 新型施工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腿后部皮瓣移位术的临床应用,总结工作经验。方法小腿后部皮瓣移位术加局部置管抗生素液冲洗治疗小腿前侧软组织及骨缺损合并骨折端外露伴感染。结果11例皮瓣血液循环均良好,全部成活。组织缺损和骨外露部位都完全覆盖,伤口一期愈合。经?5个月-3.5年临床随访,骨折愈合顺利,无骨不连接,所有骨折半年内愈合,骨髓炎均痊愈。术后未发生创伤部位深部感染,肢体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小腿逆行筋膜蒂的皮瓣移植手术简便、易行、可靠,危险性及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移位术? ?抗生素? 小腿? 软组织缺损? 骨缺损? 促进骨折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移位型儿童肱骨外髁骨折手术治疗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选择2009年5月~2014年12月在我科治疗的移位型肱骨外髁骨折68例,其中男47例,女21例,年龄最小18月,最大13岁,平均年龄6.2岁;按Jakob移位分度Ⅱ度41例,Ⅲ度27例,按Milch分型Ⅰ型7例,Ⅱ型61例;所有病例均采用麻醉下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术后常规石膏托外固定3~4周。结果术后平均6.6月返院取出内固定,也为平均随访时间;根据Hardacre的疗效判定标准,优43例,良22例,差3例。术后并发症有肱骨外髁过度生长外观凸起18例,骨骺早闭肘外翻3例,鱼尾畸形8例,针尾刺激皮肤形成皮下滑囊12例,术后感染1例,3例肘关节活动较健侧受限。结论对于移位型肱骨外髁骨折行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能使骨折块达到解剖对位,减少肘关节功能障碍、骨折不愈合的发生;故切开复位内固定是治疗移位型肱骨外髁骨折的很好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儿童肱骨外髁骨折 切开复位
  • 简介:摘要研究目的探究在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治疗过程中采用口腔正畸进行治疗的效果。研究方法针对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11月间收治的78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分析,该78例患者均采用口腔正畸治疗方式进行处理,治疗一段时间后比较患者的牙周袋深度、前牙覆盖合、出血指数、前牙覆盖、牙槽骨高度变化状况,并且分析治疗的最终成功率,以此判断口腔正畸治疗在牙周病致前牙移位中的具体疗效。研究结果本研究临床调查发现,患者在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治疗成功率为100%,并且在治疗后的牙周袋深度、前牙覆盖合以及前牙覆盖、出血指数方面出现了明显变化,差异显著;但是在牙槽骨高度方面却不存在明显的变化,差异不明显。研究结论在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的治疗中采用口腔正畸治疗方式进行处理是比较有效的,其不仅仅具备着较高的成功率,还不会影响到患者的视觉美观效果,因此,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进行推广运用。

  • 标签: 口腔正畸治疗 牙周病致前牙移位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40例,收治时间在2010年8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并将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采用牙周基础治疗,观察组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采用口腔正畸治疗。结果观察组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治疗后的牙槽骨高度、前牙覆盖、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和成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采用口腔正畸治疗,不及能改善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各项指标,还能增加治疗后的成功率。

  • 标签: 牙周病致前牙移位 口腔正畸 牙周基础治疗
  • 简介:跟骨骨折约占全身骨折总数的2%,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跗骨骨折,其中75%为跟骨关节内骨折[1-2]。高处坠落是跟骨骨折最常见的直接暴力损伤因素,常伴有脊柱、骨盆等复杂骨折。Sanders[3]分型对跟骨骨折的诊疗及预后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能充分反映跟骨后距下关节面的损伤情况,成为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分型方法。由于跟骨周围解剖结构复杂、软组织条件差,跟骨骨折尤其是移位型关节内骨折治疗困难,容易导致各种足部并发症,

  • 标签: 跟骨 骨折 关节内骨折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剖析牙周病致前牙移位应用口腔正畸治疗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2年9月至2014年12月,接收的50例因牙周病致前牙移位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50例患者都接受口腔正畸治疗。全面观察并比较本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经治疗,50例患者的移位前牙都复位良好。本组治疗的成功率高达100%。治疗后,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包括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前牙覆盖)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取口腔正畸疗法,并将其积极用于牙周病致前牙移位中,能促进患者牙合创伤的解除,帮助其改善牙齿美观度。

  • 标签: 前牙移位 出血指数 牙周病 疗效 口腔正畸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口腔正畸治疗的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对比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治疗前后的牙齿松动情况。结果治疗后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的牙齿松动情况、探诊出血率、前牙覆盖值、前牙覆牙合值和牙周袋深度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治疗前后的牙槽骨高度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使用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有利于患牙的复位,安全有效,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牙周病 前牙移位 口腔正畸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06月~2015年12月前牙移位(牙周病为基础病因)患者77例,入选病例均自愿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统计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入选病例前牙覆牙合、前牙覆盖、牙周袋深度以及出血指数分别为(2.65±0.65)mm、(2.48±0.56)mm、(3.05±0.54)mm、(25.62±4.95)%,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正畸治疗前牙移位,效果满意,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推广。

  • 标签: 口腔正畸 牙周病 前牙移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切复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儿童移位肱骨内上髁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2月至10月11例肱骨内上髁骨折,采用切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观察疗效。结果术后11例全部获得随访,患者肘关节屈伸功能正常,无肘内、外翻畸形,无尺神经损伤。结论儿童肱骨内上髁骨折应早期诊断,通过切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配合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术后功能恢复较好。

  • 标签: 肱骨内上髁骨折 手术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牙周炎致前牙移位患者施行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的疗效,旨在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10月~2014年10月间我院口腔科收治的牙周炎至前牙移位的4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所有患者确诊后均接受牙周基础治疗,待其牙周炎症获得控制后,均经针对性的正畸疗法对移位前牙进行治疗,且给予调与牙周护理等处理,消除损伤与炎症,重建咬合关系。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牙周袋探针深度、牙龈指数及临床附着水平等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为期1~2年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本组患者治疗后的牙周袋探针深度、牙龈指数及临床附着水平均明显优于的治疗前,(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牙周-正畸联合治疗能够有效控制牙周炎及清除颌创伤,提高牙列的美观性,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牙周炎 前牙移位 牙周-正畸联合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石膏或夹板外固定治疗GartlandⅡ、Ⅲ型移位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利用手法复位石膏或夹板固定治疗GartlandⅡ、Ⅲ型肱骨踝骨折40例患者的资料。比较术前、术后X线片,及时评价肘关节功能骨折级别,记录不良并发症。结果随访时间为3到12个月。所有患者复位成功,13例手法复位固定后肘关节出现张力性水疱,6例静脉麻醉后行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8例骨折并发生再次移位,5例行尺骨鹰嘴骨牵引治疗;Flynn肱骨踝上骨折评定优15例,良17例,一般6例,差2例。结论手术复位石膏或夹板均是资料移位踝骨踝上骨折的主要方法,但必须注意肘关节周围皮肤,积极预防不良并发症。

  • 标签: 石膏 夹板外固定 肱骨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