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健康情绪关乎幼儿身心健康以及性格养成、社交能力的发展,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是能够正确感知自身与他人之间的情绪,理解基本的情绪并合理表达出来,且能够在一定情境下控制情绪,做出适宜行为的能力。以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开发其智力,对增强其社会情绪调节能力、改善社会适应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讨了幼儿的情绪特点与管理方法。

  • 标签: 幼儿园 情绪 性格
  • 简介:情绪能力对幼儿的认知、个性和社会性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对262名大、中、小班幼儿的情绪能力发展特点进行调查,发现:(1)幼儿表达情绪的行为反应中。破坏行为占一定比例。(2)幼儿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较低。小班幼儿的情绪识别和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均低于中、大班幼儿。(3)幼儿在生气和难过时多采用消极调节策略。(4)能引发幼儿积极情绪的事件主要包括感官得到满足、需要得到满足和受到表扬等,而引发幼儿消极情绪的事件主要包括同伴争执、受到批评和需要得不到满足等。研究者认为,可从幼儿和教师两方面入手,培养幼儿的情绪能力。

  • 标签: 幼儿 情绪能力 发展特点 培养策略
  • 简介:摘要聋生的情绪发展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而且都与因听力障碍的客观存在导致其成长环境的特殊性密不可分。近年以来教育工作者逐渐深入研究聋生的情绪特点,但仍旧存在研究内容不全面、方法不科学等问题。本文通过阐述聋生情绪特点及控制教育干预发展的情况,对聋生情绪控制和教育干预提出建议,以供读者参考。

  • 标签: 聋生 情绪特点 控制教育 干预
  • 简介:情绪性人格维度反映的是个体在做事和人际交往中表现急躁和直爽的程度。本研究依据本土化的中国人人格量表对中国人的情绪性人格维度及其两个次级因素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发现个体的性别、年龄、职业和婚姻状况均对情绪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总体上看,女性比男性的情绪性倾向更高,年龄越大,情绪性程度越低,工人农民与行政管理者和教科文卫人员相比情绪性更明显,而婚姻状况也与年龄和性别一起影响个体的情绪性倾向,而急躁(耐性)和爽直特点的“双高者”和“双低者”也有明显的年龄、职业和婚姻状况差异。

  • 标签: 情绪性 耐性 爽直 中国人人格 性别 年龄
  • 简介:采用表情图片和情境故事法,研究比较智障儿童和普通儿童情绪理解能力的异同。3-5岁普通儿童的情绪理解随年龄明显增长,性别差异不显著;8-15岁智障儿童的情绪理解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都不显著。8-15岁智障儿童的情绪理解能力相当于3-4岁的普通儿童,显著低于4-5岁的普通儿童。智障儿童不同于普通儿童,其情绪理解能力不会自然地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一直呈现增长的趋势,一旦出现情绪问题,很难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行消失,必须重视智障儿童情绪能力的培养。研究为培智学校提高智障儿童的情绪和社会适应提供了实证研究依据。

  • 标签: 智障儿童 普通儿童 情绪理解
  • 简介:目的了解内科住院患者孤独情绪发生情况和特点,提出护理对策。方法采用情绪-社交孤独问卷对256例内科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本组有孤独情绪的患者122例,发生率47.7%,其中严重者42例,占34.4%。66岁以上老年人孤独情绪发生率相对较高,为52.4%(44/84);肿瘤、心血管疾病、呼吸及内分泌疾病患者孤独情绪发生率依次为83.3%、53.1%、35.2%;丧偶或独身、再婚配偶健在、原配配偶健在者孤独情绪发生率依次为65.4%、64.7%、44.1%。结论住院患者的孤独情绪比较多见,其中66岁以上老年患者、肿瘤患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再婚与丧偶者更为明显,应给予针对性干预,以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 标签: 内科 住院患者 孤独情绪 护理
  • 简介:本研究采用“冷”“热”抑制控制任务和幼儿情绪调节策略问卷,探讨了3~5岁幼儿的情绪调节状况、“冷”“热”抑制控制的年龄发展趋势及其与幼儿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结果表明幼儿使用最多的情绪调节策略是替代活动、问题解决,其次是认知重建,而较少采用被动应付、发泄等情绪调节策略。随着年龄的增长,3,5岁幼儿更多采用问题解决的策略,而更少采用发泄策略。3—5岁幼儿的“冷”抑制控制在4岁时有明显的发展,4岁以上儿童在抑制控制任务上的通过率均超过70%。儿童“热”抑制控制的快速发展阶段是5岁,礼物延迟和失望礼物等“热”抑制控制任务对3~5岁幼儿采用替代活动、问题解决、认知重建和发泄争隋绪调节策略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幼儿的情绪调节策略会影响到其同伴接纳和将来社会能力的发展,成人应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幼儿多采用问题解决、认知重建等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同时关注幼儿抑制控制能力的发展,尤其是其“热”抑制控制能力的发展。

  • 标签: 情绪调节策略 “冷”抑制控制 “热”抑制控制
  • 简介:本研究选取北京、河南、重庆、浙江和新疆五个地区的13所中学,从初一到高三的中学生11855人作为被试,采用对我国中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的状况和发展特点做了测查.研究结果表明:(1)中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随着年级的升高呈现上升的趋势,但到高二以后趋于平稳;(2)在高二时,女生的情绪调节能力逐渐超过了男生,在高三时,男生和女生的情绪调节能力没有差异.

  • 标签: 中学生 情绪调节能力 性别差异 年龄 心理机制
  • 简介:初中生良好的情绪管理和自身学业、身心健康与人际关系密切相关,要做好初中生的情绪管理教育,加深初中生情绪管理的认知能力,有助于初中生更好的管理自己的情绪,更加积极投入繁忙的日常学习并提升学习效果。论文从初中生情绪管理能力特点为着手点,指出初中情绪管理能力具有适应能力、信号功能、动机功能、健康功能以及组织功能等特点,最后从学校和学生自身两个角度总结了初中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干预措施。

  • 标签: 初中生 情绪管理能力 特点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当下我国的大学生们大部分都被负性情绪所困扰着,负性情绪具有以下特征:情绪不具有稳定性、做事情冲动、盲目以及具有严重的失落感现象。大学生们可以使用以下策略来加强自身应对负性情绪的本领:如接纳并了解自己,不断尝试独立、自主,学会倾诉与宣泄。本篇文章首先讲述了大学生负性情绪特点,然后又及时提出了应对策略,为广大学者们提供参考。

  • 标签: 大学生 负性情绪 特点 调节方法
  • 简介:本文从梳理情绪劳动的相关研究入手,指出情绪劳动的重要性,而幼儿教师情绪劳动更需要关注。通过对幼儿教师的情绪劳动特点进行阐述,以区分于其他领域的情绪劳动,进而由现有的情绪劳动结构研究成果出发,建构适合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特点的结构模型。通过这样的理论建构,力图为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上的支持,促进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也能保证幼儿园工作顺利开展。

  • 标签: 幼儿教师 情绪劳动 特点 模型建构
  • 简介:本研究对8~10个月婴儿的母亲进行实验室结构访谈,考察了婴儿社会情绪行为发展的年龄特点和性别差异。结果表明:(1)8—10个月婴儿已经出现多种性质、较复杂的社会情绪行为,并且在频率上随年龄变化而增加;负性情绪行为的增长相对较明显,婴儿违反规定和分离焦虑行为在第九个月显著增多。(2)在8—10个月的婴儿中,具有不同社会情绪行为特征的婴儿的年龄分布具有显著差异,表现出较强负性情绪行为的婴儿在第九个月中显著增多。(3)8—10个月婴儿的社会情绪行为表现没有显著性别差异,但婴儿的社会情绪行为的发展趋势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男婴在分离焦虑、执拗表现频率的增加上高于女婴。

  • 标签: 8—10个月 婴儿 社会情绪行为 年龄特点 性别差异 交往策略
  • 简介:学业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初中生的身心成长与发展,尤其在学困生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本文笔者结合初中语文的教学实践经验,浅要地分析了学困生学业情绪特点和影响因素两个方面,并对初中语文学困生学业情绪的调节提出建议。

  • 标签: 初中语文学困生 学业情绪 特点 影响因素
  • 简介:学业情绪是指学生在教学或平常的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的与学业相关的各种情绪。小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其认知能力水平,也与其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的积极或消极情绪密不可分。本文以小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代表性学业情绪:高兴、焦虑、厌倦为研究内容,以九年义务教育英语课程为背景,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考察了小学三到六年级学生英语学业情绪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分析和探讨了其对小学英语教育教学的启示。

  • 标签: 小学生 英语学业情绪 高兴 焦虑 厌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心脏神经症患者的个性特点及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96例心脏神经诊患者及63例健康人进行心理测查。结果心脏神经症患者的人格特点情绪不稳定,焦虑抑郁情绪较严重,以轻中度为主,神经质是影响焦虑抑郁的主要因素。结论心脏神经症患者的个性特点与正常人群存在一定差异,是影响其焦虑抑郁情绪的因素之一。

  • 标签: 心脏神经症 个性 焦虑 抑郁
  • 简介:内容摘要在我国的初中教育中,语文作为最基础的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发展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语文是我国初中教育的重点部分。现如今,语文教学越来越成为学生考核的重要标准,但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着这样一批学困生,对于语文学习存在着能力上的缺失,对学习语文没有信心,初中语文注重的是基础与根基的培养,是改造学困生思想的最佳时期。本文通过阐述我国初中语文学困生的情绪特点,分析影响学困生学习语文的因素,探究改善学困生学习现状的手段与措施。

  • 标签:
  • 作者: 颜美颜春利刘学萍黄承锁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17-02-12
  • 出处:《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7年第2期
  • 机构:[摘要]目的:评价强化心理护理效果,分析恶性脑肿瘤术后化疗患者焦虑情绪特点,总结护理经验。方法:以2014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共收治恶性脑肿瘤手术联合化疗治疗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纳入42例,均按照路径护理,观察组给予强化心理护理,包括落实心理状态评估与理性情绪疗法、指导躯体情绪调节、加强日常管理。结果:化疗后对照组焦虑评分低于化疗前,观察组2个周期后低于化疗前、1个周期后,化疗后低于2个周期后,2个周期后、化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恶性脑肿瘤术后化疗患者焦虑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化疗不同阶段存在一定差异,在化疗前患者焦虑水平达到巅峰,开展强化心理护理可减轻患者焦虑水平。
  • 简介:在现阶段,农民对自己所处的地位、扮演的角色,与党政机关的关系及对农村社会的认同,发生了嬗变,产生了种种消极社会情绪,这些消极社会情绪困扰着农村社会的发展和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农村消极社会情绪具有非理性、制动性、渐发性,"剧场效应"的特点;其社会表征表现为腐朽传统的回魂,黄赌毒蔓延农村社会,民谣俚语流传街头巷尾,农民对抗乡镇党政机关行为增多.消解消极社会情绪关键是要健全社会预警机制,创新社会整合机制,完善社会表达机制,重构农民利益的生成机制和保护机制.

  • 标签: 农村消极社会情绪 社会表征 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