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世界上有三种古老的戏剧,一个是古希腊的悲剧与喜剧;另一个是印度的梵剧;第三个就是如今尚存的中国戏曲戏曲是我国古代文人和艺人共同创造的以歌舞表演故事的精美的艺术形式,至今还在国际的舞台上为国争光。

  • 标签: 中国 古代戏曲 戏曲表演 艺术风格 审美意识
  • 简介:抗日战争已经过去60年了。在八年抗战中.中国人民遭受了空前的浩劫,许多人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的墓上已经长满了青草.但更多的烈士尸骨无存.连姓名都无从知道。我是抗战的参加者和幸存者.如今也满头白发,垂垂老矣。回顾六十年前的艰苦抗战.怀念英勇牺牲的烈士,

  • 标签: 抗战 抗日战争 中国人民 幸存者 参加者 烈士
  • 简介:抗战伊始,我从贵州到四川投军,随103师由重庆出发,奉命开赴江阴前线,驻防长江边上小镇合兴街,该地距长江入海处不远,当时我在师部电台任报务员。日本海军在长江口外,整天不停发射炮弹,多数落到江边沙滩。一天我跟几位战友到江边观察,日军炮弹从我们头顶上呼啸而过。不久,我师撤防后移,行至江阴城郊,所有沟渠木桥板,已被日军泼上汽油燃烧,

  • 标签: 中国 抗日战争时期 军事斗争 人道主义
  • 简介:戏曲特征是明清两代戏曲理论界关注的重要课题,选本以其特殊的批评形式对一系列命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构成了明清戏曲特征观不可缺少的内容。总体而言,戏曲选本论者多是通过比较的研究方法论述自己的戏曲特征观,问题则主要集中于对诗词与曲、散曲与剧曲、传奇与杂剧、曲辞与音律四种关系的辨异和剖析。

  • 标签: 戏曲选本 明清 研究方法论 重要课题 批评形式 理论界
  • 简介:值此抗战胜利50周年之际,重读抗战诗歌,认定抗日诗歌始于1932年“一二八”战争。随着抗战深入,民族存亡的大形势改变了诗人的生存环境,也影响诗坛形成一种共同的诗风。诗多著名诗人自觉不自觉地转变风格,其中以现代派诗人最为明显。战火激发了诗人的诗情,金剑啸、陈辉、杨刚、关露等年青诗人都留下了不少有特色的杰出诗篇。诗人们不仅以诗参与抗战,而且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宝贵生命。抗战诗歌是中国文学的骄傲,优良传统值得继承。

  • 标签: 抗日战争 诗歌 诗风 创作环境
  • 简介:“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日军侵占了东北三省,建立伪“满州国”汉奸傀儡政权。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由此揭开了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由于蒋介石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消极抗日政策,致使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大片国土沦陷。1937年至1938年,南京、武汉、广州先后失陷,国民政府被迫退居重庆,西北、西南成为抗日的大后方。

  • 标签: “攘外必先安内” “卢沟桥事变” 1937年 述略 抗战 宁夏
  • 简介:1936年秋,全国救亡运动如火如荼。时任四川省政府主席的刘湘,鉴于“无线电收音系便利救亡图存最迅速之方法,且快捷传播政令,发扬文化,促进建设”,因此,饬令各县“广为设置收音室”。渠县县长肖杰三委任王家桢为收音员,派赴省会成都受训3月,购回复亚牌干电池带耳机收音机一部。“西安事变”前,在县政府后花厅紧挨肖县长卧室处辟屋一间,作为收音之用。当时,设在重庆的广播电台,播音极不规范。白天,杂音大,多改作夜晚9点后播出。由于设备简陋,机器质劣,收音效果很不理想。一天深夜播送“张杨兵谏”消息,气温骤降;收音机内噪音频频,时清时浑,同时,播音又时不时中断。肖县长虽说坐火盆旁,仍禁不住颤颤不已。莫法,抱来一床棉被,拥裹全身,硬撑着听结束。第二天大早,肖杰三把“西安张杨兵谏,促使一致抗日”重大新闻,铺开大纸,奋笔墨书,张贴城区,告之社会。见纸有余剩,忆及昨晚情景,运腕写成下面句子:“七七”枪响,渠县县长已改任左勋猷。与上届同样,对收音室非常重视,非但耐心收听,而且把收音所得消息,印成冠名《收音快讯》32开铅字小报,交邮政所投递镇、区、乡部门;县城则让报童去茶楼酒馆散发。1937年7月中旬某日晚,听罢蒋介石讲话,县长心潮澎湃,感...

  • 标签: 抗战收音 收音轶闻
  • 简介:长城抗战是"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军队在华北进行的第一次较大规模的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役.长城抗战虽然以的签订而结束,但它在14年的抗战历史中的历史意义和地位确实不容抹杀.长城抗战不光有许多教训可总结,更有许多积极的东西值得我们认识和发扬.

  • 标签: 长城抗战 爱国主义 影响
  • 简介:  1933年的长城抗战,是自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之间中华民族抗日斗争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次战役中,国民党政府的对日态度和九一八事变时已有所不同:从最初的不抵抗,一味寄希望于国联调停,转向一面抵抗,一面交涉,并派遣中央军的3个师投入作战.但它又显然不同于七七事变后的全面抗战.是什么原因导致蒋介石在这时多少改变了九一八事变时的态度而进行局部抵抗?为什么在抵抗了5个月后又同日军签订,以妥协告终?本文试图就这些问题作一探讨.……

  • 标签: 长城抗战
  • 简介:一轮甲子几沧桑,苦忆当年未渺茫;千古卢沟桥上月,汗青常照慨而慷。1937年,我参加了大学军事训练,大约在5月末。开始在北京西苑,由国民党的二十九军组织训练。分成两个大队,大学生为第一大队,中学生为第二大队。两个大队归属于一个总队,总队长是冯治安(当时是二十九军三十七师师长),副总队长何基沣,还有一个姓潘的副总队长。大队长是程希远,我分在第四中队,中队长是徐存有。

  • 标签: 抗战 军事训练 组织训练 大学生 队长 卢沟桥
  • 简介:以李宗仁、白崇禧为统帅,李品仙、廖磊、夏威等为骨干的新桂系部队(以下简称为桂军),在中国军队抗日战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对桂军在抗日战争前期战场上的作用和在抗战后期①的转变及其原因等方面,作一初步探讨,以供参考。

  • 标签: 桂军 李品仙 抗战后期 新桂系 国民党军队 白崇禧
  • 简介: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我平西抗日根据地的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了自己的尊严,奋起同穷凶极恶的日寇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他们在不同的战场上表现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和英勇机智的斗争精神,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 标签: 抗日根据地 抗日战争 党的领导 场上表现 斗争精神
  • 简介:十年前,偶然地看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信使》杂志,有一篇文章配合着十几张毕加索的草图,介绍他画一幅公牛图的演变过程。使自已眼界大开。毕加索的变形画法是举世公认的。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用极为抽象的几根线条“涂鸦”式地创作出那条公牛时,竟然在相隔一年的时间里画出了许许多多的牛,对创作对象进行了似乎永无止境的分析。至今我还记得那张刚开始画的一头牛,那么真实,那么毕肖,和最后一头牛相差十万八千里,而艺术评论家则十分深刻地指出:“他完笔的地方实在是他应该起笔的地方。”起笔与完笔这一事实,证明艺术基础与艺术革新

  • 标签: 戏曲教育 艺术革新 艺术评论家 创作对象 艺术基础 张刚
  • 简介:建于50多年前的抗战胜利堂位于昆明市市中心,50年的风风雨雨在这座古朴、典雅的中式建筑上留下了岁月的痕迹,然而它雄伟、庄严和肃穆,向后人昭示了一段艰苦卓绝的历史.

  • 标签: 堂碑记 抗战胜利 昆明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