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覆膜金属支架置入术治疗食管癌放疗后食管气管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8年5月的确诊食管癌患者80例,经食管造影或胃镜证实并食管-气管瘘,依据食管的狭窄长度、位置、程度和瘘口部位,确定支架的长度和位置,行食管狭窄扩张与覆膜支架入,分析临床效果。结果80例患者有72例患者支架置入均一次成功,成功率为90%。结论食管覆膜金属支架置入术治疗食管癌放疗后食管气管瘘的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食管癌 食管气管瘘 覆膜金属支架
  • 简介:摘要先天性食管闭锁及气管食管瘘,简称“食管闭锁-气管瘘”,是胚胎发育3~6周在食管发育过程的空泡期发生障碍引起的严重消化道发育畸形,并可因食管气管间的分隔不全而形成食管气管瘘,常伴其他多器官脏器畸形,治疗较为复杂。是一种严重的发育畸形。其发病率为1/4000~1/3000,其中1/3为早产儿。发病率约占新生儿消化道畸形的0.5%。白种人群发病率高。

  • 标签: 食管气管瘘 术前后护理 评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与普通喉镜下气管插管的临床应用,评估超声引导下实施气管插管的安全性及优缺点。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手术的患者70例,ASAⅠ或Ⅱ级,性别不限,年龄20~60岁,体重46~78kg。随机分为超声引导组(U组,n=32)和普通喉镜组(L组,n=38)。插管前Mallampati法评估气道分级。U组采用超声引导法,在长轴和短轴显示会厌、声门和环状软骨后,经口插入套有气管导管的换管器,超声引导下将换管器置入声门,然后经换管器插入气管导管;L组采用普通喉镜暴露声门,直视下插入气管导管。以胸部听诊法及PETCO2监测综合判断气管插管是否成功,两次试插不成功被认定为插管失败,改用可视喉镜引导气管插管。记录气管插管成功率、误入食管例数、口咽部黏膜出血及轻度声门水肿发生率;记录插管前、插管后即刻及插管后5min的HR、SBP、DBP的变化。结果与L组比较,U组插管后即刻HR明显减慢,SBP和DBP明显降低(P<0.05);与插管前比较,两组插管后即刻HR明显增快,SBP和DBP明显升高(P<0.05)。插管后5min,两组患者HR、SBP和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气管插管成功率、误入食管、口咽黏膜出血和轻度声门水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和普通喉镜下气管插管成功率无明显差异,但超声引导下气管插管可减少患者血流动力学波动和气插管并发症。

  • 标签: 超声引导 普通喉镜 气管插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行纤维支气管镜下吸痰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6年 5月至 2017年 5月进行食管癌手术患者 88例,将其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 44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全面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评分、自觉症状评分、心理状态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自觉症状评分以及心理状态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对食管癌术后行纤维技支气管镜下吸痰患者的全面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改善临床症状,平稳心态,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食管癌 纤维支气管镜 吸痰
  • 简介:目的:分析先天性气管食管瘘的临床特点及睡眠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5年4月期间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儿外科、新生儿科诊治的23例先天性气管食管瘘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出生情况和睡眠情况等。结果:平均孕周为(38+5±1+6);出生体重(2.79±0.6)kg;5例早产(21.7%),羊水过多8例(33.3%),13例(56.5%,13/23)患儿合并至少1种以上其他系统畸形,其中心血管系统最常见。其中5例(38.4%5/13)合并单纯畸形。最常见为Ⅲ型,食管近端-远端平均距离为3cm,15例(65.2%15/23)新生儿确诊后24~72h内行手术干预治疗,2例分别于生后6个月、19个月确诊后行手术治疗。临床常见表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营养不良。术后并发症常见食管狭窄、气管软化。所有患儿PSQI评分均<7分,平均PSQI评分为(5.67±1.24)分,均不伴有睡眠障碍。结论:先天性气管食管瘘患儿睡眠质量尚可,且早期诊断和及时的手术治疗对提高先天性气管食管瘘的手术治愈率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先天性气管食管瘘 临床特点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arrett食管(BE)是食管腺癌(EAC)中EGFR的基因突变因素及影响。方法选取105例EAC及BE的患者标本,3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的患者标本,采用EGFR抗体和其突变特异性抗体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IHC)用突变特异性抗体检测这些患者是否存在EGFR基因的突变,并对突变特异性抗阳性标本进行DNA测序,探讨食管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腺癌的转变过程中基因、分子水平的变化。结果在105例EAC及BE标本中,11例IHC染色阳性。在这些阳性标本中,6例被检测到EGFR基因外显子19缺失,5例被检测到EGFR基因外显子21的L858R发生替代突变。阳性检出率为10.5%。30例ESCC患者标本未发现EGFR基因的突变。结论部分EAC及BE患者存在EGFR基因的突变;EGFR基因的突变可能在EAC早期转变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利用EGFR基因的突变特异性抗体作为一个预测性的生物标记物,评估食管上皮异型化与腺癌发生的风险,并指导食管腺癌患者靶向治疗的病例选择。

  • 标签: 食管腺癌 Barrett食管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基因突变
  • 简介:摘要总结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行喉返神经修复及气管切开术后合并食管瘘的护理。在做好患者术前准备的基础上,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尤其是呼吸变化,加强营养支持治疗,进行个性化人工气道及伤口管理,预防出血及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全程给予心理支持和健康指导。经过1个月的治疗与护理,患者恢复良好,康复出院。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喉返神经修复 气管切开 食管瘘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可降解镁合金食管支架在食管狭窄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制作兔食管狭窄动物模型。采用球囊导管扩张法将镁合金食管支架置于实验兔食管狭窄处,评估兔精神、行为和进食变化,生理、生化和病理改变,以及食管狭窄改善情况。结果采用NaOH化学烧灼法成功制作兔食管狭窄动物模型,并在4只实验兔的食管狭窄处放置镁合金食管支架,观察期满时(支架放置后12周)发现有3只实验兔体内有支架放射标记残留。食管支架放置后,实验兔精神、行为未见明显异常;兔进食情况明显改善;兔各项生理、生化指标未见明显改变;病理切片HE染色显示食管黏膜完整,黏膜下层可见炎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肝肾未见明显病理性损伤改变。结论可降解镁合金食管支架具有安全性高,副作用小,不良反应少等优点。经初步动物实验证实,该支架在治疗兔食管狭窄方面效果良好,具有很大的潜在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食管 支架 食管狭窄 动物 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此病例的CT表现,提高对食管结石CT表现的认识。资料和方法搜集我院2017年6月的1例食管结石的病人,术前采用128层螺旋CT行常规扫描,总结分析其CT表现,并将CT诊断结果与胃镜结果作对照。结果CT平扫示食道下段管腔扩张,壁水肿,腔内紧贴食道壁见一混杂密度占位,CT值-836HU~28HU,大小约43mm×35mm,左心房受压变形,纵隔、上腹腔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结论食管结石CT上表现为腔内混杂密度占位,表面毛糙呈颗粒状2,同时病灶内含少量气体,呈现一种“筛孔样”改变,与管壁无粘连,病灶形状及密度与胃肠结石非常相似。

  • 标签: 结石 食管结石 体层摄影技术
  • 简介:摘要食管结核是一种少见的疾病。我们认为;食管结核大多继发于身体其它结核病变;中、青年病人发生“食管癌”症状时,应想到食管结核的可能性,需常规进行结核菌素试验及食管镜检查做病理活检,以明确诊断,食管结核可用抗痨药物治愈,病人可免手术之苦。

  • 标签: 食管结核 临床表现 报告
  • 简介:摘要Barrett食管(Barret’sesophagus,BE)是指齿状线以上至少2cm处的食管下段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所取代的一种病理现象。本文旨在探讨Barrett食管的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并发症、辅助检查及诊断。

  • 标签: Barrett食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食管贲门癌术后并发胃食管反流的护理配合。方法本次参与研究的食管贲门癌术后并发胃食管反流患者54例,纳入时间为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依据护理模式差异性将所有患者均分两组,开展基础护理的27例患者为参照组,开展综合护理干预的27例患者为研究组,最后对护理效果的差异进行总结。结果比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研究组(96.7%)显高于参照组(74.0%),两组数据比对判定P值<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食管贲门癌术后并发胃食管反流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使其病情得以缓解,护理满意度也会明显提升,可在临床工作上推广和普及。

  • 标签: 食管贲门癌术 并发胃食管反流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总结31例小儿气管气管异物患儿的治疗及护理体会,结果31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一例出现术中并发症,无一例死亡,护理重点在于做好术前充分准备、术后严密观察及做好各种急救准备是手术成功的可靠保障。

  • 标签: 小儿 支气管异物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介入冷冻、高频电凝等治疗支气管结核的疗效。方法对56例支气管结核患者在全身综合抗结核及雾化治疗的同时,经支气管镜介入进行病变局部冷冻等联合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镜下表现及影像学检查,以观察其疗效。结果56例患者经过平均治疗一个半月,4~8次/例的联合治疗,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气管、支气管壁病变绝大部分吸收,肺部病变明显吸收,狭窄的管腔通畅,阻塞性肺不张均消退。显效28例,有效27例,其中1例结核性气管瘢痕狭窄型患者,因治疗期内球囊扩张器未及时购入,仅应用多次冻融、高频电凝介入治疗控制支气管瘢痕狭窄的进展,后转外院应用球囊扩张术介入治疗,视为无效,总有效率为98.2%,所有病例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支气管镜介入冷冻等联合治疗可使支气管结核患者迅速改善咳嗽、气短等临床症状,加速气管、支气管局部病变的吸收好转,有效解除病变造成的阻塞性肺炎及肺不张,明显提高治疗效果,临床应用疗效可靠,安全性高,治疗风险小。

  • 标签: 气管支气管结核 介入治疗 镜下注药 冷冻消融 高频电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