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9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方法维持患儿的呼吸道顺畅,使用安定控制惊厥症状,辅助吸氧同时采取物理措施及早降温。经过急救后,时刻关注患儿的病情和症状变化,如果有突发的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进行抢救。结果全部56例热性惊厥患儿中效果显著48例,有效7例,无效死亡1例。结论高热惊厥持续多次发作,容易造成脑损害,影响患儿的智力发育。故此尽早诊断,积极治疗是改善患儿预后的关键。

  • 标签: 惊厥 高热 小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小儿的护理干预效果,以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3年8月我院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小儿8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A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B组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儿护理总有效率的差异性。结果对比两组护理总有效率发现,B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小儿的治疗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促进体温恢复正常,对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小儿 肠道感染 热性惊厥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热性惊厥是常见的儿科疾病,是体温过高导致的特殊的癫痫综合征,具有明显的年龄依赖性和遗传倾向性,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依然有约3%的患儿可在以后转变成癫痫,严重影响了患儿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本研究通过对热性惊厥的病因,危险因素,分子机制,诊断,治疗,护理,预后等方面予于综述。

  • 标签: 儿科 急诊 热性急诊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研究影响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的多种相关因素,从而有针对性的对患儿提出多种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收集了2007年5月-2012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320例首次小儿热性惊厥患者,其中140例女,180例男。年龄在3.5个月-4.5岁之间,平均年龄是(2.2岁±0.4岁)。体质量在3.3kg-22.6kg之间。其中,128例呼吸道感染,52例婴幼儿急诊,60例肠道感染,9例麻疹,10例流行性腮腺炎。通过对上述患儿进行3-6a的随访,调查患儿的复发情况。将热性惊厥复发的儿童作为观察组,没有复发的儿童作为对照组。对这两组儿童进行性别,体温,首次热性惊厥年龄,生活环境,热性惊厥发作的具体情况,就诊环境,围产期损伤,合并症,病史等多方面进行比较。结果80例患儿复发,复发率是25%,热性惊厥复发的时间是0.25a-3a,热性惊厥的复发与性别,体温,首次热性惊厥年龄,生活环境,热性惊厥发作的具体情况,就诊环境,围产期损伤,合并症,病史等原因有关。而影响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的5个主要因素是年龄,体温,生活环境差,异常围产史,复杂型惊厥。结论在首次治疗热性惊厥患儿的时候,要及时的采取多种有效措施进行降温治疗。同时进行多种复发因素的评估与预测,加强对有复发危险性的儿童的观察和治疗,必要时,可以进行间歇性的短程用药,从而防止多次热性惊厥复发对于患儿神经系统造成的影响和后遗症。

  • 标签: 小儿 热性惊厥 复发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应用小儿惊风七里散对小儿热性惊厥预防与治疗。方法将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于我院就诊诊断热性惊厥患儿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予常规抗炎退热、抗惊厥药、治疗原发病;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儿惊风七里散治疗。比较两组之间治疗1周后的复发情况。结果对照组48例出现惊厥复发者18例,占37.50%;观察组48例,出现惊厥复发者8例,占16.67%;对照组出现癫痫5例,占10.42%,观察组出现癫痫2例,占4.17%。观察组惊厥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癫痫出现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惊风七里散预防小儿热性惊厥具有较好的疗效。

  • 标签: 小儿惊风七里散 小儿热性惊厥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苯巴比妥与地西泮联合治疗小儿热性惊厥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儿科在2008年12月至2013年1月间收治的50例小儿热性惊厥患者,按照11的比例将其划分为观察组(A组)与对照组(B组),对照组单独应用苯巴比妥,观察组应用苯巴比妥与地西泮联合治疗,观察这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两组患儿的热性惊厥均取得一定程度的控制。观察组在起效时间和复发人数上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上,两组比较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对小儿热性惊厥患者采取苯巴比妥与地西泮联合治疗,相比单独应用苯巴比妥,治疗效果更加,见效快、无明显的副作用,复发率低,非常值得各医院儿科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热性惊厥 苯巴比妥 地西泮 复发率 并发症
  • 简介: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0例热性惊厥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退热、止痉、控制感染(利巴韦林、抗生素)及对症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静脉注射,疗程5~7d。观察两组退热时间和住院时间,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在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39/40),高于对照组8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副反应。结论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治疗小儿热性惊厥能有效缩短住院时间,缩短发热时间,有利于惊厥的控制。

  • 标签: 惊厥 药物疗法 血必净注射液 治疗应用 发热 儿童
  • 简介:通讯作者蒋鸿飞(1971-),男,湖南祁东人,主治医师,本科,研究方向儿童急危重症科。摘要目的探讨五维赖氨酸颗粒预防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复发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复杂性惊厥患儿1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予退热及原发病治疗)和观察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五维赖氨酸颗粒间歇短程用药)各69例,随访两年,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惊厥患儿复发率,P<005;平均惊厥次数、VEEG转变程度上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五维赖氨酸颗粒治疗复杂性惊厥患儿,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复杂性惊厥 五维赖氨酸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应用小剂量抗癫痫药物防治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江西省乐平市人民医院儿科住院的复杂性高热惊厥患儿20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小剂量抗癫痫药物治疗。结果试验组在1h内惊厥控制率为94%,对照组为7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年内试验组仅8例患儿再次发生高热惊厥,仅有2例继发癫痫;而对照组有24例患儿再次发生高热惊厥,12例继发癫痫,发生率为12%;试验组仅8例出现肝功能轻度受损,9例出现轻微不良反应和头晕、食欲减退,四肢乏力,相关处理后症状较快消失,对照组无一例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应用小剂量抗癫痫药物防治小儿复杂性高热惊厥安全有效,可降低继发癫痫的发病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探讨早期高压氧联合神经节苷脂在预防婴幼儿热性惊厥复发的临床作用,以期减少该病对婴幼儿的脑损伤及降低癫痫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08年至2010年来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诊断为首次单纯热性惊厥并存在脑电图或(和)CT异常的172例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及观察组。治疗组予婴儿高压氧治疗,3个疗程,总疗程2个月,辅予神经节苷脂、胞二磷胆碱、维生素B族等药物,药物疗程随高压氧进行,治疗结束后随访2年,期间记录热性惊厥的发作次数,于随访期满后复查头颅CT、脑电图。对照组不行高压氧及药物治疗,随访项目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完成治疗及随访病例76例,对照组80例,治疗组发热惊厥复发病人12例,复发率158%,无癫痫病例;对照组复发病人26例,复发率325%,其中4例转为癫痫,占5%。经χ2检验,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头颅CT检查恢复正常率894%和8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电图恢复正常率855%和66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S患儿进行早期高压氧及神经营养干预治疗,可以有效地防止复发,减少发展为癫痫的几率。

  • 标签: 热性惊厥 高压氧 癫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川崎病再发的病因及临床特点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该院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川崎病再发9例患儿,分析临床特点及相关实验室数据。结果收治初发的432例川崎病中,再发9例,再发率为2.08%。初发与再发病例中均存在一定比例的微生物感染。再发川崎病的热程明显短于同个体的初发热程,WBC计数、ESR、CRP等炎性指标与初发无显著差别,但PLT计数再发病例明显高于初发病例,冠状动脉损伤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 标签: 川崎病 再发 冠状动脉病变 病原学
  • 简介:随着网络的普及,很少有人能够脱离互联网而交往。在互联网给人们带来海量信息和巨大便利的同时,也使人类面临诸多难题,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本文正是基于对“网络”的反思,论述了网络时代给现代人带来的负面影响,指出人类要避免成为“边缘人”、“异化人”、“活死人”、“孤独人”,就必须立足科技时代,打破“技术”神话,高扬“人文”旗帜,走出孤独,拒绝异化,发现人的价值,实现网络时代“人”的再发现。

  • 标签: 网络 网络时代 技术理性 人文精神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惊厥儿童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抗惊厥药物如地西泮有抑制呼吸、降低血压等副作用,护士应严格掌握剂量,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及血压变化。

  • 标签: 惊厥 儿童 护理
  • 简介:摘要高热惊厥又称热惊厥,多见于6个月—3岁小儿,多发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初期,当体温骤升38.5℃—40℃或更高热时突然发生惊厥。发病率3%—5%,复发率30%—40%。临床表现突然意识丧失,头后仰、面部、四肢肌肉强直或阵挛性抽搐,发作时眼球固定,上翻或斜视、口吐白沫、面部发绀、牙关禁闭。严重者颈部强直、角弓反张、大小便失禁、持续数秒至数分钟,可自行缓解。

  • 标签: 惊厥 处理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62例再发性腹痛患儿的病情分析,加强对该类疾病的了解,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我院今年上半年再发性腹痛患儿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62例患者中功能性15例(24.2%),器质性47例(75.8%)。器质性RAP中肠系膜淋巴结炎21例,HP感染15例,慢性阑尾炎6例,输尿管结石3例,胰腺炎1例,过敏性紫癜1例。结论小儿再发性腹痛多为器质性疾病所致。其中肠系膜淋巴结炎为主要原因,HP感染其次。功能性再发性腹痛多为心理因素、功能紊乱等原因。

  • 标签: 儿童 再发性腹痛 器质性 功能性
  • 简介:<正>2013年2月27日,农历正月还没有过去,湖北省襄阳老河口市薛集镇秦集小学发生一起因拥挤引起的踩踏事件,造成11名学生受伤,其中4名重伤学生经抢救无效死亡。经查,该校一栋四层楼的综合楼被改造为临时学生宿舍楼。当日早晨6点左右,因值班老师张继辉、杜贵体没有按时打开一楼铁门,致使急于出门的学生们下楼时相互拥挤,将铁栅栏门挤开,发生踩踏。虽然秦集小学校长杜贵强、政教主任张继辉、生活老师杜贵体等人涉嫌玩忽职守罪被检察机关刑拘,但对渎职者的惩罚,不能唤回已经失去生命的4个孩子,而且这种惩罚会不会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尚存疑问。此次踩踏事件发生前不久,1月16日,河南驻马店市平舆县寄宿制学

  • 标签: 踩踏事件 玩忽职守罪 检察机关 河南驻马店 生活老师 经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小儿高热惊厥的正确护理方法,提高治愈率,可有效减少并发症。方法通过我院2012年收治小儿高热惊厥16例,经止惊退热治疗、加强基础护理等措施。结果除其中1例癫痫患儿外,其余无一例并发症产生,均治愈出院。结论对高热惊厥的患儿及时抢救,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营养,作好基础护理。物理降温与药物降温相结合,加强安全护理措施,严密观察病情,对减少其发病率和后遗症,促进患儿病愈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小儿高热惊厥 护理
  • 简介:卒中是全球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缺血性卒中占其中的60%-80%。众所皆知,缺血性卒中拥有高复发的特性,且复发事件的危害更严重于首发事件,目前研究已证实卒中二级预防治疗的药物和措施能有效减少脑卒中复发事件的发生,但是由于每个患者的病睛和卒中类型不同,每个患者间的卒中复发危险程度也存在差异,因此根据不同的预测量表来预测卒中患者的复发风险,临床上分层管理患者,更好地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二级预防是非常有价值的。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再发 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