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发作时的有效护理的方法,为临床护理提供经验。方法对我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42例热性惊厥小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热性惊厥小儿经及时降温、快速止惊、呼吸道管理、吸氧、生命体征监护等综合护理,均于8日内痊愈出院。结论对热性惊厥患儿及时进行抢救,系统、全面的综合性护理,可降低热性惊厥的发病率,减少遗症,促进患儿痊愈。

  • 标签: 热性惊厥 小儿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小儿护理的临床一会。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72例患儿,均给予优质护理。结果本组72例患儿中,显效的有54例,有效的有13例,无效的有5例,临床总有效率是93.06%。结论对于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患儿实施优质护理干预,临床效果得到明显提高,临床可应用性、可行性较高。

  • 标签: 肠道感染 热性惊厥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热性惊厥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以及危险因素、转归,强化对儿童热性惊厥的认识。方法将122例热性惊厥患儿采用针刺加中药疗法治疗。采用毫针直刺患儿人中穴,随后进行物理降温,待患儿停止惊厥抽搐后给予口服清热息风汤,5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后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为4.6d,大部分患儿痊愈出院,6例复杂型热性惊厥患儿无效。在长期随访中有6例患儿转化为癫痫。结论儿童热性惊厥的发病机制是多方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提高医生及家属对热性惊厥的认识,对预防及治疗儿童热性惊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儿童热性惊厥 中医治疗 发病机制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给小儿热性惊厥患儿早期使用镇静剂,观察本病出现癫痫的疗效分析。方法将2012年8月-2014年8月我科收治的100例热性惊厥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均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早期使用适量镇静剂治疗,对照组予对症降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颅脑CT。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与对照组患儿对比,热性惊厥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显著减少,体温正常后出现痫性发作减少,临床发作期脑电图阳性、颅脑CT病理改变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使用镇静剂对可以缓解热性惊厥患儿的全身惊厥症状,对并热性惊厥引起癫痫有预防作用,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镇静剂 小儿热性惊厥 癫痫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儿热性惊厥与血钠、血锌及血糖变化的关系。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合并热性惊厥(观察组)、单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阳性对照组)及体检组(阴性对照组)各80例,检测血钠、血锌及血糖,观察检测血钠、血锌及血糖与惊厥发作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儿童血钠、血锌电解质减低,血糖水平增高,分别与两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热性惊厥发作与血钠降低、血锌降低及血糖的异常变化存在一定关联,血清钠降低、血清锌降低及高血糖可能是热性惊厥的诱发因素,甚至可能是引起热性惊厥的直接原因之一。

  • 标签: 热性惊厥 血钠 血锌 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钩蝉承气汤水煎剂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复杂型热性惊厥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临床研究方法,将小儿复杂型热性惊厥病例分为实验组钩蝉承气汤保留灌肠60例和对照组短程口服地西泮30例,观察两组患儿用药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采用尼莫地平法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患儿的体温在治疗48小时后恢复正常例数实验组多于对照组,体温恢复正常平均所需时间实验组少于对照组,惊厥再发例数实验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钩蝉承气汤水煎剂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复杂型热性惊厥可缩短热程,减少热性惊厥再发频率,疗效显著。

  • 标签: 小儿 复杂型热性惊厥 中药 保留灌肠 疗效
  • 简介:为筛选适应北京地区气候的耐热白桦种源,丰富北京园林绿化植物种类,本试验对收集的5个不同种源白桦种子做发芽率试验,得出以下结论:(1)不同种源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千粒重等指标,是研究不同种源种子之间的差异性的定性指标。(2)东北4个种源的种子千粒重、发芽率、发芽势均表现良好,KYY种源最差,但种子耐高温能力最强。(3)白桦自交,种子千粒重、种子活力(发芽率、发芽势)明显低于杂交组合。(4)白桦生殖生长受气候环境影响较大,气温高种子质量差。

  • 标签: 耐热白桦 种源 筛选 北京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减少小儿高热惊厥发生的次数。方法运用门诊看病时对患儿家属进行有关知识的讲解,发宣传小册子等方式。结论在一系列措施后患儿的发病率大大减少。

  • 标签: 高热惊厥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小儿惊厥是小儿常见的急症,各年龄均可发生,尤以婴幼儿较多见。由于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的细胞浆、细胞膜分化差,神经髓鞘未完全形成,传导分化功能差,皮质抑制功能不适,兴奋灶易于冷化,故各种疾病的刺激均易引起皮层功能紊乱。所以必须尽快控制惊厥发作,应全力以赴、分秒必争,除对因治疗外,须积极进行抢救。

  • 标签: 惊厥 急救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惊厥的临床特点,以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方法对67例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热性惊厥48例(71.6%),癫痫10例(14.9%),颅内感染8例(11.9%),低钙惊厥1例(1.49%)。发病年龄1~3岁比例最高,为48例,占71.6%;其次3个月~1岁6例,占8.95%;3~6岁9例,占13.4%;6~l0岁4例,占5.97%。全年均可发病。结论热性惊厥是婴幼儿惊厥的主要原因,其次是癫痫、颅内感染。

  • 标签: 小儿 惊厥 临床分析
  • 简介:<正>现代电子产品生产,会使用到各类电子器件,这些电子器件的制造又大都是以半导体硅为主要原材料。如今,随着硅器件生产所遵循的摩尔定律实现愈发困难,开发新型电子材料就是业界当务之急,而石墨烯材料正是在此种情况下,以其优异的电子性能进入业界视线之中。

  • 标签: 电子业 石墨烯 半导体硅 摩尔定律 硅器件 电子产品生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与预防措施。方法资料选自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儿科收治的高热惊厥患儿62例,作为研究对象,在积极治疗的同时根据患儿发热惊厥原因给予相应的护理,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结果62例高热惊厥患儿主要的致病原因为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肠道感染等,均给予积极、有效、完善的急救及护理措施,患儿的高热、惊厥症状得到有效控制,治愈59例(95.16%),好转3例(4.84%),仅1例患儿再次复发,经积极干预后明显缓解,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高热惊厥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家长需提高重视,一旦患儿有高热惊厥征兆,需及时入院治疗,通过积极治疗与护理,促进患儿健康,后期也需叮嘱家长做好预防工作,避免高热惊厥反复发作。

  • 标签: 小儿高热惊厥 护理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小儿发热伴惊厥的病因进行研究探讨,为小儿发热伴惊厥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125例小儿发热伴惊厥患者进行病因进行分析,并对患者年龄、发作次数、患病程度以及家族史等情况进行了解,分析相互之间存在的关系。结果通过对小儿发热伴惊厥的病因分析了解发现,高热引起的惊厥占小儿发热伴惊厥中的89.6%,10.4%的小儿发热伴惊厥由中枢感染引起,而小儿发热伴惊厥也与首次发病年龄、发作次数、患病程度以及家族史等有关系1。结论中枢感染是小儿发热伴惊厥患者需要注意的问题,对高热惊厥患者则应尽早通过对首次发病年龄、发作次数、患病程度以及家族史等进行评估,同时也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复发或再发等问题。

  • 标签: 发热伴惊厥 发热惊厥 病因 治疗 小儿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对患儿高热惊厥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从2011年8月到2012年6月共收治小儿高热惊厥患儿共21例,其中以6个月到7岁为常见。其中高热惊厥17例,病毒性脑膜炎2例,颅内出血2例,结果经治疗护理后症状缓解,经抗生素控制感染对症治疗,均治愈出院。结论对高热惊厥的患儿及时抢救,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营养,作好基础护理。物理降温与药物降温相结合,加强安全护理措施,严密观察病情,对减少其发病率和后遗症,促进患儿病愈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小儿高热惊厥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小儿高热惊厥的正确护理方法,从而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45例高热惊厥患儿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及细致的基础护理。结果45例小儿惊厥患者没有发生任何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及时进行抢救,做好综合护理对患儿痊愈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小儿高热惊厥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梗死后再发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42例脑梗死后再发脑出血患者,通过对临床表现的分析,CT及MR的诊断进行总结分析。结果42例患者中治愈20例(47.62%),好转11例(26.19),无效5例(11.91%),死亡6例(14.29%)。结论脑梗死后再发脑出血患者的病死率与致残率高的原因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及早发现,及时诊断,通过综合治疗,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 标签: 脑梗死 脑出血 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