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多参数MRI的影像组学结合临床影像特征的列线图在预测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Ki-67高表达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5年12月至2022年5月171例NPC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根据Ki-67表达水平不同分为高表达组(n=105)和低表达组(n=66)。用3D-Slicer勾画感兴趣区并用“Pyradiomics”包提取特征。使用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与绝对收缩与选择算法(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 LASSO)筛选Ki-67高表达的独立危险因子并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和DeLong检验评估和比较模型间的预测效能。通过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 DCA)观察列线图的临床实用性。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爱泼斯坦-巴尔病毒脱氧核糖核酸(Epstein-Barr virus deoxyribo nucleic acid, EBV-DNA)载量≥5000 IU/mL(OR=3.809,P=0.007)、肿瘤明显强化(OR=4.064,P=0.005)是Ki-67高表达的临床预测因子,以此建立临床模型。基于对比增强T1加权成像(contrast enhanced T1-weighted imaging, CE_T1WI)、T1加权成像(T1-weighted imaging, T1WI)、T2加权成像脂肪抑制序列(T2-weighted imaging fat suppression, T2WI_FS)三个序列分别中筛选出7、4、2个与Ki-67高表达显著相关的影像组学特征来计算影像组学评分(radiomics score, Rad-score)。用EBV-DNA载量、肿瘤强化程度、Rad-score三者构建联合模型,并绘制列线图将模型可视化。ROC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的AUC值均高于临床、影像组学模型(训练集:0.887 vs. 0.701、0.861;验证集:0.860 vs. 0.749、0.814)。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列线图模型的AUC值均显著高于临床模型,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DeLong检验,P均<0.05)。结论基于多参数MRI的影像组学结合临床影像特征的列线图模型在放化疗前预测NPC患者Ki-67表达状态方面具有较高的效能,优于单一模型,可以作为一种无创的预测工具。

  • 标签: 鼻咽癌 Ki-67 影像特征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列线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43, Cx43)对成骨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及调控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成骨细胞,在地塞米松作用下以茜素红染色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检测成骨细胞的成骨活性;Western-blot检测成骨细胞中Cx43的表达、成骨蛋白Runx2、ALP、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type,COL-Ⅰ)及增殖相关蛋白PCNA、CDK4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成骨细胞成骨蛋白的表达;CCK8法检测成骨细胞增殖活力。构建慢病毒介导的Cx43基因过表达质粒(Lv-Cx43)并转染成骨细胞,检测成骨细胞的成骨活性增殖能力。PD98059预处理过表达Cx43的成骨细胞,检测过表达Cx43成骨细胞的成骨活性增殖能力。结果分离的成骨细胞具备成骨分化能力,1×10-6 mol/L地塞米松处理能够降低成骨细胞钙结节的形成;随地塞米松作用的时间增加,成骨细胞中Cx43、Runx2、ALP、COL-Ⅰ蛋白表达均呈逐渐下降趋势,且PCNA、CDK4及p-ERK1/2表达均下降;正常组成骨细胞在第0、1、2、3、4天的OD值分别为0.316±0.043、0.891±0.623、1.683±0.154、2.315±0.721、2.891±0.323,在地塞米松处理成骨细胞后分别为0.376±0.021、0.657±0.121、1.124±0.285、1.521±0.272、1.987±0.584,地塞米松处理组成骨细胞OD值在第2、3、4天均小于正常组(P<0.05)。对照组、转染空载慢病毒质粒(Lv-NC)组和Lv-Cx43组中Cx43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41±0.086、0.598±0.018、1.000±0.082,Lv-Cx43组中Cx43 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和Lv-NC组(P<0.05)。对照组、Lv-NC组和Lv-Cx43组中Cx43蛋白条带与内参GAPDH条带灰度值的比值分别为0.816±0.737、0.738±0.643、1.145±1.101,与对照组和Lv-NC组比较Lv-Cx43的表达水平增高(P<0.05)。Lv-Cx43组中Runx2、ALP、COL mRNA的表达及相关标志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Lv-NC组;Lv-Cx43组中成骨细胞钙结节的数目高于对照组和Lv-NC组。Lv-Cx43+PD98059组中成骨细胞OD值和钙结节的数目低于Lv-Cx43组(P<0.05)。结论在地塞米松作用下成骨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能力明显下降,且细胞中Cx43表达下降;过表达Cx43能够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其调控机制可能通过ERK1/2通路实现。

  • 标签: 连接蛋白43 成骨细胞 细胞增殖 骨坏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值在较低级别胶质瘤(lower-grade gliomas, LGG)异柠檬酸脱氢酶-1(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1, IDH-1)突变状态和瘤细胞增殖活性中的评估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并测定IDH-1突变状态和Ki-67增殖指数的44例LGG患者病例,其中IDH-1突变型24例,IDH-1野生型20例。在ADC图上测量病灶实质的最小ADC值(ADCmin)、平均ADC值(ADCmean)和对侧镜像正常脑白质的ADC值,计算相对最小ADC值(rADCmin)和相对平均ADC值(rADCmean)。比较LGG IDH-1突变型和IDH-1野生型组间各ADC值间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各ADC值对IDH-1突变状态的评估效能,并分析其与Ki-67增殖指数间的相关性。结果IDH-1突变型组的ADCmin、ADCmean、rADCmin和rADCmean值均高于IDH-1野生型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各参数均能对IDH-1突变型和IDH-1野生型LGG进行有效区分,其中,rADCmin鉴别效能最佳,以0.978为最佳截止值,相应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838、80.00%、83.33%、81.82%、80.00%和83.30%。LGG ADCmin、ADCmean、rADCmin和rADCmean与Ki-67增殖指数间均呈不同程度的负相关关系(r=-0.552、-0.590、-0.532、-0.579,P均<0.05)。结论ADC值可用于评估LGG IDH-1突变状态,对于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评估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脑胶质瘤 较低级别胶质瘤 异柠檬酸脱氢酶 Ki-67增殖指数 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成MRI联合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成像对弥漫性胶质瘤分级诊断的应用价值及与肿瘤细胞增殖活性(Ki-67)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分析2020年8月至2021年6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接受颅脑合成MRI和3D-ASL成像的66例弥漫性胶质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表现。66例患者中男36例、女30例,年龄4~76岁,分为低级别胶质瘤(LGG)组25例(WHO Ⅱ级)和高级别胶质瘤(HGG)组41例(WHO Ⅲ、Ⅳ级)。利用GE ADW4.7后处理软件测量肿瘤实质部分T1、T2、质子密度(PD)、脑血流量(CBF)。术后病理切片通过免疫组化检测Ki-67标记指数(Ki-67 LI)。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HGG组与LGG组各定量参数的差异,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1、PD、CBF和三者联合的诊断效能,利用Spearman检验分析各参数与Ki-67 LI的相关性。结果HGG组T1[(1 573±173)ms]、PD[(86.2±2.4)pu]、CBF[(129±48)ml·100 g-1·min-1]均高于LGG组[分别为(1 376±134)ms、(83.0±2.5)pu、(77±49)ml·100 g-1·min-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4.86、-5.08、-4.24,P<0.01)。ROC显示T1、PD、CBF鉴别HGG与LGG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7、0.843、0.777。多参数分析中,三者联合的诊断效能最高(AUC=0.973),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8%和100%。在LGG和HGG组中,T1、T2、PD、CBF与Ki-67 LI无相关性;整体胶质瘤患者中,T1、PD、CBF与Ki-67 LI呈正相关性(r分别为0.394、0.411、0.406,P<0.01);T2与Ki-67 LI无相关性(r=-0.100,P=0.423)。结论合成MRI和3D-ASL可无创评估弥漫性胶质瘤的病理分级并预测Ki-67 LI,其中T1和PD是较好的影像学新指标。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磁共振成像 动脉自旋标记
  • 简介:摘要中药可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涉及的信号通路主要包括PI3K/Akt通路、MAPK信号通路、JAK-STAT通路、Wnt通路及线粒体途径等。其中,线粒体凋亡通路受到众多关键凋亡通路影响,发挥各通路的终末促凋亡作用。今后需系统研究各信号通路间及分子间作用。

  • 标签: 白血病 中药 细胞凋亡 信号通路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斑秃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NK)细胞亚群和白细胞介素18(IL-18)变化,评估IL-18对NK细胞活性的调控。方法收集2019年12月至2021年1月在山西省人民医院就诊的67例斑秃患者和25例健康志愿者,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血浆,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BMC中NK细胞亚群比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IL-18水平。使用重组人IL-18刺激PBMC,建立PBMC与721.221细胞、K562细胞、P815-Ab细胞共培养体系,检测NK细胞中CD107a表达细胞比例和CD16表达细胞荧光强度,评估NK细胞功能。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配对t检验。结果斑秃组CD56+CD16-NK细胞比例(8.12% ± 3.14%)低于对照组(10.78% ± 4.08%,t = 3.33,P = 0.001),CD56+CD16+NK细胞比例(46.08% ± 15.21%)高于对照组(32.14% ± 10.45%,t = 4.22,P < 0.001),CD56-CD16+NK细胞比例(28.81% ± 8.65%)与对照组(27.09% ± 7.6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88,P = 0.383)。斑秃组血浆IL-18水平(112.0 ± 23.72 pg/ml)高于对照组(99.34 ± 15.15 pg/ml,t = 2.48,P = 0.015)。斑秃组NK细胞与721.221细胞、K562细胞和P815-Ab细胞共培养后表达CD107a细胞比例(9.53% ± 1.70%、5.15% ± 1.35%、6.50% ± 1.64%)均高于对照组(5.00% ± 1.17%、4.40% ± 1.09%、5.13% ± 1.36%,均P < 0.05)。P815-Ab细胞刺激后,斑秃组CD16阳性NK细胞荧光强度(151.10% ± 59.30%)低于对照组(221.90% ± 93.56%,t = 4.31,P < 0.001)。IL-18刺激后,与721.221细胞共培养的NK细胞CD107a表达比例高于未刺激组(14.47% ± 2.67%、9.93% ± 1.94%,t = 6.00,P < 0.001);与K562细胞和P815-Ab细胞共培养的NK细胞CD107a表达比例与未刺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斑秃患者IL-18通过增加自然杀伤毒性受体介导的细胞毒性,增强NK细胞活性

  • 标签: 斑秃 白细胞介素18 自然杀伤T细胞 抗体依赖细胞细胞毒性 溶酶体相关膜蛋白质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癌细胞增殖与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水平的关系。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肝癌患者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来院体检的36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集所有受试者血清,以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其AFP、CEA水平及细胞增殖分子[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Dickkopf同源物1(DKK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采集研究组患者肝癌病灶、癌旁病灶标本,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增殖分子[DNA甲基转移酶3B(DNMT3B)、斯钙素2 (STC2)、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6(SIRT6)、亮氨酸拉链EF-hand结构域跨膜蛋白1(LETM1)、EphB4]含量。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血清AFP、CEA水平与细胞增殖分子表达量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AFP、CE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血清GPC3、GP73、DKK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SO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肝癌病灶中DNMT3B、STC2、SIRT6、LETM1、EphB4表达量均高于癌旁病灶(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细胞增殖分子GPC3、GP73、DKK1、DNMT3B、STC2、SIRT6、LETM1、EphB4的表达量与血清AFP、CEA水平呈正相关(r=0.537、0.432、0.383、0.364、0.614、0.571、0.538、0.676,r=0.439、0.496、0.553、0.468、0.472、0.647、0.391、0.627,P均<0.05),SOD水平与AFP、CEA水平呈负相关(r=-0.319、-0.408,P均<0.05)。结论肝癌患者血清AFP、CEA水平与细胞增殖分子GPC3、GP73、DKK1、DNMT3B、STC2、SIRT6、LETM1、EphB4的表达量呈正相关,与SOD呈负相关,可通过监测患者血清中AFP、CEA水平来判断肝癌的发生、进展程度及评估疗效。

  • 标签: 肝癌 增殖 甲胎蛋白 癌胚抗原
  • 简介:摘要胃肠道惰性T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ITLPD-GI)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单克隆T淋巴细胞增殖性病变,2017年被世界卫生组织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分类标准正式列为肠道T细胞淋巴瘤的亚型之一。由于医师对该病认识不足,ITLPD-GI常被误诊或漏诊,导致过度或延误治疗。现报道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收治的1例病例,总结其临床表现、内镜下特征、病理学特点和治疗方法等,以期增加临床医师对此罕见疾病的认识。

  • 标签: 胃肠道惰性T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 炎症性肠病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 沙利度胺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体外间接共培养的方式,分析兔膝关节软骨单位对体外软骨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2个月龄新西兰兔6只,购自山西医科大学动物中心。双侧股骨全层软骨组织依次酶解消化获取软骨细胞,联合酶解搅拌消化获取软骨单位。按2×105个/孔浓度接种于Transwell双层细胞培养板。实验组:软骨单位接种于上室,软骨细胞接种于下室;对照组:下室接种软骨细胞,上室未接种。分别在第2、4、6、8天提取各组Transwell下室软骨细胞,通过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及磷脂结合蛋白V(Annexin V)和7-氨基-放线菌素D(7-AAD)标记流式细胞仪分析软骨细胞早期凋亡率。通过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标记流式细胞仪分析软骨细胞增殖率检测。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结果流式细胞仪分析发现,第6天实验组软骨细胞早期凋亡率为(13.60±4.65)%,明显低于对照组[(24.76±2.69)%,t=8.271,P<0.01];第8天实验组早期凋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8.75±4.26)%比(42.48±6.06)%,t=7.419,P<0.01]。EdU染色荧光显微镜检测发现,第6天实验组软骨细胞增殖率为(46.23±6.17)%明显高于对照组[(32.23±5.40)%,t=3.254,P<0.05]。PCNA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第6天实验组软骨细胞增殖率为(76.60±5.85)%明显高于对照组[(62.73±6.69)%,t=5.573,P<0.01];第8天实验组增殖率为(64.65±8.44)%明显高于对照组[(44.35±7.97)%,t=7.722,P<0.01]。结论软骨单位延缓了间接共培养后期软骨细的早期凋亡,促进软骨细胞增殖

  • 标签: 软骨单位 软骨细胞 增殖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黄芩苷对胆囊癌细胞增殖、侵袭及凋亡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用梯度浓度的黄芩苷(0、12.5、25、50、100、200 μmol/L)处理胆囊癌细胞24 h,正常胆囊癌细胞为对照,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黄芩苷对胆囊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同时采用划痕实验、Transwell检测胆囊癌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膜联蛋白V/碘化丙锭(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最后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不同药物浓度处理后的胆囊癌细胞内裂解的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水平,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CCK-8结果显示,黄芩苷处理能够降低胆囊癌细胞增殖能力,并且随着黄芩苷的药物浓度逐渐增加,细胞增殖能力逐渐降低。低剂量、中剂量及高剂量组(50、100、200 μmol/L)胆囊癌细胞的迁移抑制率分别为(35.63±3.59)%、(54.17±2.25)%及(82.00±2.65)%,侵袭抑制率分别为(30.30±0.82)%、(69.43±5.41)%及(80.83±2.20)%。中剂量及高剂量黄芩苷组胆囊癌细胞伤痕愈合率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31.95±3.21)%、(25.24±3.70)%比(49.55±1.46)%,t=8.645、4.713,P均<0.05]。低剂量、中剂量及高剂量黄芩苷组胆囊癌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14.57±0.73)%、(25.15±2.03)%及(32.33±2.23)%,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8.20±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0、14.25、18.54,P均<0.001),胆囊癌细胞内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量随黄芩苷药物浓度的升高而增高。结论黄芩苷能够有效抑制胆囊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

  • 标签: 黄芩苷 胆囊癌 增殖 侵袭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α(eIF2α)在结直肠腺癌中的表达及对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行结直肠腺癌手术治疗的患者64例,留取肿瘤及癌旁正常黏膜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IF2α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选择结肠癌SW480、HCT15、SW620和正常结肠NCM460细胞株,转染siRNA-eIF2α建立SW480细胞株的si-eIF2α组,建立空载体转染组和空白对照组,Western blot法检测eIF2α和PCNA,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行t检验、方差分析,率的比较行χ2检验,并应用相关回归分析。结果结直肠腺癌组织中eIF2α阳性率高于正常黏膜组织[56.3%(36/64)比21.9%(14/64),χ2=15.885,P<0.05]。浸润浆膜及以外组eIF2α阳性率高于浸润未及浆膜组[33.3%(5/15)比63.3%(31/49),χ2=4.181,P<0.05]。eIF2α在不同TNM分期[16.7%(2/12)比64.0%(16/25)比64.0%(16/25)比100.0%(2/2),χ2=10.416,P<0.05]中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IF2α与PCNA正相关(r=0.698,P<0.05)。结肠癌细胞株SW480、HCT15和SW620中eIF2α均高于NCM460(1.30±0.13比1.13±0.16比1.18±0.21比0.88±0.19,F=5.802,P<0.05)。si-eIF2α组中PCNA表达低于空载体转染组和空白对照组(0.88±0.16比1.32±0.18比1.34±0.14,F=5.221,P<0.05)。si-eIF2α组细胞增殖活性低于空白对照组和空载体转染组(P<0.05)。结论eIF2α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高表达,能促进肿瘤细胞增殖

  • 标签: 结直肠腺癌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α 增殖
  • 简介:[摘要] 目的:检测不同浓度5-FU对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抑制和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CCK8实验检测不同浓度5-FU对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抑制能力,克隆形成实验检测不同浓度5-FU对HepG2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5-FU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CCK8和克隆形成结果均显示5-FU可抑制HepG2细胞增殖,且随着浓度增大抑制效果明显。高浓度5-FU可使HepG2细胞凋亡增加。结论:5-FU对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和克隆形成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 标签: []肝癌 5-FU 细胞增殖
  • 简介:摘要:本文以人肝癌细胞HepG-2为研究对象,探讨槲皮素对肝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应用酶标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毒性及形态学分析,凋亡率、细胞周期及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胞内钙离子稳态分析。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呈现典型的凋亡形态学变化,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大,胞内钙离子稳态被打破。槲皮素可通过阻滞细胞周期进程,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打破细胞内钙离子稳态来诱导肝癌细胞 HepG-2 凋亡。 

  • 标签: 槲皮素 肝癌细胞 增殖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本文以人肝癌细胞HepG-2为研究对象,探讨槲皮素对肝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应用酶标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毒性及形态学分析,凋亡率、细胞周期及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胞内钙离子稳态分析。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呈现典型的凋亡形态学变化,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大,胞内钙离子稳态被打破。槲皮素可通过阻滞细胞周期进程,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打破细胞内钙离子稳态来诱导肝癌细胞 HepG-2 凋亡。 

  • 标签: 槲皮素 肝癌细胞 增殖 细胞凋亡
  • 简介:     摘要:在高三复习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找不到方法,更不会总结规律,这时需要教师加以指引。细胞增殖与同位素标记的DNA复制两个板块知识的综合运用,成为学生眼中的难点和失分点。本文基于此学情,归纳整理出这一类题型的解题方法和经验规律,让学生能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本文主要内容如下:第一,构建了一个DNA半保留复制与染色体放射性标记变化情况的模型。第二,解决了两类问题,第一类问题是DNA复制两次,细胞连续进行两次有丝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放射性标记的变化情况;解决的第二类问题就是DNA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的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放射性标记的变化情况。第三,通过例题证明前面两类问题的结论的正确性。

  • 标签:     细胞增殖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DNA复制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 简介:摘要探讨隐色素基因1(CRY1)蛋白对裸鼠膀胱癌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及其对膀胱癌T24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研究发现CRY1过表达抑制了移植瘤的生长,此外过表达的CRY1通过增加T24细胞凋亡抑制其增殖。因此靶向CRY1蛋白可能为治疗膀胱癌提供新思路。

  • 标签: CRY1蛋白 膀胱癌 增殖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新型抑制剂GNE-477对胶质瘤耐药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通过浓度梯度递增法建立胶质瘤替莫唑胺(TMZ)耐药的模型细胞株,并命名为U87/TMZ。用不同浓度的GNE-477(0、4、8、16、32、64、128 μmol/L)处理耐药细胞株之后,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U87/TMZ细胞增殖活性;接着将细胞分为U87/TMZ+二甲基亚砜(DMSO)(对照组)和U87/TMZ+GNE-477(实验组),应用膜联蛋白V-PE/7-ADD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来检测细胞凋亡,明确GNE-477对胶质胞瘤耐药细胞凋亡的影响。应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两组之间凋亡相关基因[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以及PI3K/mTOR信号通路关键靶点Akt和p-Akt的蛋白表达。结果CCK-8结果显示,U87+DMSO组吸光度(A)值(0.96±0.07)低于U87/TMZ+TMZ组A值(0.974±0.03),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2,P>0.05);U87+TMZ组A值0.46±0.09低于U87+DMSO组A值(0.96±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0,P<0.05)。GNE-477作用24 h后U87/TMZ细胞增殖抑制浓度(IC50)为7.981 μmol/L。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GNE-477处理U87/TMZ细胞株24 h后,GNE-477组细胞凋亡率为(34.75±2.02)%,高于对照组的总细胞凋亡率[(13.01±2.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3,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GNE-477组的bax蛋白表达量(0.78±0.05)高于DMSO组(0.21±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83,P<0.05),GNE-477组bcl-2和p-Akt的蛋白表达量(0.21±0.02)和(0.10±0.01)低于DMSO组(1.13±0.09)和(0.3±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28、10.95,P<0.05),但是两组的Akt表达量(0.76±0.06)和(0.78±0.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P>0.05)。结论GNE-477可以克服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细胞的化疗耐药性,抑制GBM耐药细胞增殖,同时促进它的凋亡。

  • 标签: 胶质瘤 耐药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芩苷对U-251胶质瘤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人星形细胞细胞(U-251胶质瘤细胞)购自中国科学院典型培养物保藏委员会细胞库。采用0、10、20、50、100和200 mg/L等浓度黄芩苷处理U-251胶质瘤细胞筛选出半数抑制浓度(IC50)。将U-251胶质瘤细胞分为对照组(未行任何处理)、黄芩苷组(50 mg/L黄芩苷处理)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组(50 mg/L黄芩苷和10 μg/L浓度TNF-α处理),分别采用克隆形成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和侵袭;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核因子活化B细胞-κ轻链增强子(NF-κB)、磷酸化-NF-κB(p-NF-κB)、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和磷酸化-IκBα(p-IκBα)蛋白表达水平,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结果黄芩苷处理U-251胶质瘤细胞48 h的IC50为47.91 mg/L。黄芩苷组U-251胶质瘤细胞克隆形成率、侵袭细胞数、IL-1β和IL-6水平、PCNA、MMP-2、MMP-9、p-NF-κB和p-IκBα蛋白表达水平低于TNF-α组和对照组[克隆形成率分别为(21.04±2.42)%、(49.73±5.04)%和(56.29±5.37)%,侵袭细胞数分别为(40.02±4.16)、(68.18±5.22)和(76.25±6.50)个,IL-1β分别为(19.26±2.04)、(35.18±3.82)和(42.08±4.12) ng/L,IL-6分别为(113.38±10.24)、(204.55±20.16)和(216.07±18.52) ng/L,PCNA分别为(0.28±0.03、0.56±0.05和0.64±0.06),MMP-2分别为(0.09±0.01、0.19±0.02和0.22±0.02),MMP-9分别为(0.14±0.01、0.28±0.02和0.31±0.03),p-NF-κB为(0.17±0.02、0.38±0.04和0.35±0.03),p-IκBα为(0.14±0.01、0.41±0.04和0.37±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7.904、112.532、103.507、100.032、137.829、139.004、158.786、102.137、77.871,P<0.05)。结论黄芩苷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调控炎症反应抑制U-251胶质瘤细胞增殖和侵袭。

  • 标签: 黄芩苷 胶质瘤 增殖 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