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活检病理检查方法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 2019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收治的 200例经皮穿刺活检病理检查患者的资料。 结果:200例穿刺患者中 146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54例继发性肾小球肾炎, 18例光镜与免疫荧光不能明确需要电镜检查,电镜修正诊断 7例。术后疼痛 22例,肉眼血尿 9例,周血肿 3例,无动静脉瘘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经皮穿刺活检病理检查方法操作便捷,病理诊断结果可以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的形态学依据,也有利于疾病后续的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

  • 标签: 经皮肾 穿刺活检 病理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活检病理检查方法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 2019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收治的 200例经皮穿刺活检病理检查患者的资料。 结果:200例穿刺患者中 146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54例继发性肾小球肾炎, 18例光镜与免疫荧光不能明确需要电镜检查,电镜修正诊断 7例。术后疼痛 22例,肉眼血尿 9例,周血肿 3例,无动静脉瘘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经皮穿刺活检病理检查方法操作便捷,病理诊断结果可以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的形态学依据,也有利于疾病后续的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

  • 标签: 经皮肾 穿刺活检 病理检查
  • 简介:肾脏疾病患者的常见临床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受损的其他症状,依靠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可对其作出临床诊断,其进展及预后与其病理改变密切相关。穿刺活检的应用为临床医生判断病情、评价预后提供客观依据,因此活检病理诊断具有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复习我院近3年中557例穿刺活检病历资料,发现并探讨肾脏病理诊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指导今后相关工作,提高确诊率,避免漏诊和误诊。

  • 标签: 肾脏疾病 病理学 诊断 穿刺活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儿血尿的病因及活检病理检查的有效性。方法:在2020年4月至2021年6月期间,选取43例我院收治的血尿患儿,随机分为甲组(N=22)、乙组(N=21),患儿均进行活检穿刺,对比甲乙组患儿病理检查结果、并发症状况。结果:甲乙组单纯性肾病分别为4例、3例;病理性肾病分别为5例、6例,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甲乙组患儿镜下血尿发生率较高,分别为77.27%、76.19%。仅腰背疼痛方面,乙组发生率(28.57%)高于甲组(4.55%),对比有差异性(P0.05)。结论:血尿患儿应用活检穿刺技术进行检查,可准确评估病情,为后续手术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值得后期推广。

  • 标签: 小儿血尿 肾活检病理检查 诊断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本地区活检病理资料,了解病理类型分布,预估本地区病理类型趋势。方法选取2008年-2014年我院活检病理资料,采集病史,行光镜、免疫荧光及电镜检查。结果本组病例以下肢浮肿就诊最多,40~49岁年龄段多见,病理分型上原发性肾小球肾病高于继发性肾病。结论IgA肾病是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中发病率最高的,狼疮性肾炎在继发性肾小球肾炎中发病率最高,代谢性肾病也会逐渐增加。

  • 标签: 肾活检 病理
  • 简介:因为远程病理诊断医师与原光镜诊断医师并非同一人,但都不影响远程病理的诊断正确率),当场诊断的38例病例的严格诊断正确率为73.7%

  • 标签: 实施标准 标准探讨 活检病理
  • 简介:单纯性血尿是肾小球疾病中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且可以是唯一的临床表现,其病理类型可以多种多样。对于单纯性血尿是否有必要进行活检尚存争议[1]。现将我院5年内收治的65例具有完整临床与病理资料的单纯性血尿进行相关分析,并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病理资料 肾活检 单纯血尿 无症状 单纯性血尿 临床表现
  • 简介:PAM—Masson染色能在同一切片上既显示。肾小球基底膜,又可观察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因此PAM—Masson染色是活检病理组织切片染色中最为重要的染色之一。然而长期以来PAM染色耗时长,Masson复染着色不良,给活检病理诊断带来不利影响。我们通过实践摸索,在常规的染色方法基础上进行改良,获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 标签: 病理组织切片 肾活检病理 染色法 MASSON染色 改良 肾小球基底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中心15年60岁及以上老年活检患者常见病理类型和疾病谱变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行经皮活检穿刺的418例老年患者(年龄≥60岁)的肾脏病理资料,与同期年龄<60岁的活检患者的病理资料进行比较。根据活检时间分为2005~2009年、2010~2014年、2015~2019年三个时间段。结果(1)1 572例资料完整的活检患者中,老年组患者为418例(26.6%),年龄67.8±5.7(60~85)岁;非老年组1 154例(73.4%),年龄39.6±12.5(9~59)岁。三个时间段活检患者中老年组比例呈升高趋势(19.0%,23.2%,34.4%,χ2=35.8,P<0.01);(2)老年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275例,占65.8%,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膜性肾病(57.1%),其次是IgA肾病(17.8%)和微小病变肾病(11.6%);非老年组最常见病理类型是IgA肾病(47.7%),其次是膜性肾病(28.2%)和微小病变肾病(10.7%);(3)老年组中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中比例最高的是糖尿病肾病(26.7%),其次是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21.7%)和缺血性肾病(15.8%);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比较,ANCA相关性血管炎(21.7%比4.5%,χ2=25.781,P<0.001)、淀粉样变性(6.7%比2.1%,χ2=4.942,P=0.026)比例增高;(4)老年组肾小管间质疾病中急性肾小管坏死占9.1%,急性/亚急性肾小管间质肾炎占27.3%,慢性肾小管间质肾炎疾病占54.5%,IgG4相关间质肾炎占9.1%,其疾病构成与非老年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随着时间变迁,三个时间段老年组活检例数增长明显的原发性小疾病病理类型有膜性肾病(32例、50例和75例)、微小病变肾病(5例、9例和18例)、IgA肾病(9例、10例和30例),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有糖尿病肾病(4例、8例和20例)、缺血性肾病(1例、2例和13例)、ANCA相关性血管炎(4例、6例和16例),而非老年组中增长明显的原发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为膜性肾病(60例、78例和104例)和糖尿病肾病(7例、9例和30例)、缺血性肾病(2例、4例和19例)、狼疮性肾炎(15例、13例和26例)。结论老年活检患者所占比例增长明显,且病理类型的构成与非老年患者有所不同。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仍是老年肾病患者的主要病理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膜性肾病,其次是IgA肾病和微小病变肾病;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最常见的是糖尿病肾病,其次是ANCA相关性血管炎和缺血性肾病。

  • 标签: 肾活检 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本地区活检病理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经皮穿刺活检者28例,分析病理情况。结果28例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27-56(33.85±5.95)岁;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者21例(75.00%),继发性肾小球肾炎5例(17.86%),其他2例(7.14%);<35岁者11例(39.29%),35-45岁者12例(42.86%),>46岁5例(17.86%);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中IgA肾病发病率最高33.33%(7/21),其次为膜性肾病28.57%(6/21)及微小肾病23.81%(5/21);继发性肾小球肾炎中糖尿病肾病发生率最高40.00%(2/5),其次为慢性功不全40.00%(2/5),其他2例(100.00%)。结论活检能够清晰反映入我院就诊肾病患者病理情况,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肾活检 病理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继发性肾小球肾炎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术前胃镜活检和术后病理检查在对于早期胃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于自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期间收治的60例胃癌患者,所有研究对象开展术前胃镜检查以及术后病理检查,从胃癌诊断准确率来分析两种检查诊断早期胃癌的临床价值。结果 胃镜活检准确率为79.03%,术后病理检查准确率为96.77%,显然后者诊断准确性更高。结论 在胃癌早期临床诊断中,采用胃镜活检的方式临床价值较高,但是和术后病理检查相比,准确性仍存在差距,需要临床结合患者病情,选择最为合适的诊断方式,以提高诊断的水平。

  • 标签: 胃镜 术后病理 胃癌 活检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早期胃癌诊断中的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诊断价值进行对比分析。方法以31例早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此31例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前均进行胃镜活检病理检查,并于术后进行外科病理诊断,对手术前后采用两种方法进行检查病理类型、分化程度以及确诊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以术后的病理诊断结果为依据,两种检查方式在确诊率及疑似确诊率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术前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与术后胃癌大体标本病理的诊断结果存在一定差距,但术前胃镜活检病理诊断的敏感度高、阳性预测值高,因而其在早期的预防控制及筛查中都是有其重要应用价值的。

  • 标签: 胃镜活检病理诊断 外科病理诊断 早期胃癌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外科病理检验和胃镜活检在早期胃癌临床诊断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根据2011年至2013年我院的192例胃癌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对其采用胃镜活检以及外科病理检查两种方式进行诊断。结果两种诊断方法均有比较好的诊断效果,但是胃镜活检还兼顾了治疗效果。结论胃镜活检在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其效果非常理想,应用价值高。

  • 标签: 胃镜活检 外科病理检查 早期胃癌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活检切片病理检查在子宫颈病变诊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门诊的细胞学检查异常患者160例,都选择YCL-2超声组织处理仪进行活检切片病理检查。结果快速活检病理检查为炎症123例,CINⅠ14例,CINⅡ9例,CINⅢ9例,宫颈癌5例。与阴道镜检查对比,检查效果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活检切片病理检查在子宫颈病变诊治中的应用具有重要价值,能准确发现宫颈病变,有很强的推广价值。

  • 标签: 超声组织阿理仪 活检切片病理检查 子宫颈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胃镜活检和术后外科病理检查诊断早期胃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46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术前胃镜活检以及术后外科病理检查,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术前胃镜活检诊断早期胃癌准确率、诊断疾病分化程度准确率等均明显低于外科病理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方法诊断早期胃癌的结果仍有所差异,临床中可将两种方法进行联合检测以避免漏误诊率。

  • 标签: 早期胃癌 胃镜活检 外科病理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检查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于2018年8月至今诊治的临床胃癌患者110例纳入本次研究,其中将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即胃镜活检组和外科病理检查组,各55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诊断价值及临床干预效果。结果两组诊断方法均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且结果比较不存在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方法各有独特优势,胃镜活检临床疗效性明显优于外科病理检查,两组结果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检查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较高,但是利用胃镜活检进行干预的患者,其临床疗效性比外科病理高。两组临床诊断方式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胃镜活检 外科病理检查 早期胃癌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早期胃癌疾病诊断中应用外科病例检查以及胃镜活检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入院就诊早期胃癌患者60例作为客观研究对象,临床分组方式选择随机数表法,设置研究组与对照组,数量均分为30例,对照组利用外科病理检查方式,研究组采用胃镜活检方式,临床比对两组患者的检查指标。结果:诊断后,研究组患者漏诊率数值以及误诊率数值相比于对照组,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研究组诊断符合率数值为93.33%,对照组为70.00%,研究组高于对照组,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在早期胃癌患者中,通过外科病理检查以及胃镜活检方式,显示胃镜活检方式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较高,提高疾病诊断符合率,患者误诊率有效降低,在疾病临床诊断后进行应用和推广价值较高。

  • 标签: 早期胃癌 外科病理检查 胃镜活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