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使用检查点抑制剂的生物免疫疗法已发展成为一种有前途的癌症治疗方法,但免疫抑制剂治疗并非对所有患者都有效,而且还普遍存在严重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分子影像可以从分子和细胞水平识别肿瘤微环境中免疫检查点(IC)的表达,不仅有助于筛选出适合免疫疗法的患者,还可以监测肿瘤的治疗反应。笔者综述了分子影像在靶向肿瘤IC治疗监测方面的现状和最新进展。

  • 标签: 肿瘤 分子影像 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规范肝胆系统原发性恶性肿瘤相关分子标记物在临床诊断、疗效评价和预后预测中的应用,本共识从外周血和组织学方面对其在诊断、治疗、分子分型方面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的指导意义进行了详细总结,针对近年来研究成果明确的肝胆系统肿瘤相关分子标记物和基因表达,提出了专家指导意见。同时,对肝胆肿瘤相关血清学、组织病理学和第二代测序的实验室检测标准、结果解释、报告内容和全过程质量管理提出了规范化建议,旨在为一线临床人员普及肝胆肿瘤分子诊断和治疗最新知识的基础上,为科学合理地选择个体化、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提供可执行的依据。

  • 标签: 肝胆肿瘤 分子诊断 临床应用 专家共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共识针对近年来研究结果较为明确的肝胆肿瘤相关蛋白质、基因表达层面的分子标志物在诊断、治疗、分子分型方面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指导意义等做了详尽的总结,提出了专家指导意见。同时对肝胆肿瘤相关血清学、组织病理学、二代测序等实验室检测的标准、结果判读、报告内容及全过程质量管理等提出了规范化的建议,旨在为一线临床工作人员普及肝胆肿瘤分子诊疗最新知识,并提供科学、合理选择个体化精准诊疗方案的可执行依据。

  • 标签: 肝脏肿瘤 胆道肿瘤 分子标志物 临床诊断 疗效评估 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专家共识
  • 简介:乏氧是肿瘤对放化疗抵抗的主要因素之一。PET乏氧显像发展至今有近10年的历史,尽管不断有新的正电子乏氧显像剂问世,但18F-MISO仍是临床前和临床经验累积最多的显像剂。该文综述了18F-MISO在临床前及临床研究的进展,着重于肿瘤的异质性对乏氧阈值判断的影响,并与血氧水平依赖(BOLD)MRI比较。

  • 标签: PET/CT 乏氧 18F-MISO 血氧水平依赖MRI
  • 简介:分子病理流行病学(molecularpathologicalepidemiology,MPE)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其基于疾病的异质性和分子病理特征为基础,应用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分析暴露因素及疾病个体细胞或细胞外分子水平的改变与疾病发生、发展及预后之间的关系,为疾病的“暴露-疾病”关系病因和发病机制提供独特见解,为疾病的预防、早期发现和诊疗提供科学策略。目前,MPE已成为流行病学研究领域一个不断发展的热点研究领域。本文就近年MPE在结直肠癌、肝癌、乳腺癌和肺癌等肿瘤病因学以及临床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标签: 分子病理流行病学 结直肠癌 肝癌 乳腺癌 肺癌 病因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老年髓系肿瘤患者的分子遗传学特点。方法采用高通量DNA测序技术检测26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及55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49种靶基因突变;采用基因组DNA-PCR联合Sanger测序法检测CALR基因9号外显子、NPM1基因12号外显子、FLT3-ITD及CEBPA的TAD、BZIP两个功能结构域的突变发生情况。结果(1)77例患者中,总的基因突变发生率为91.0%,每例患者平均突变2次,其中≥3种基因突变共存发生率为42.9%;最常见的基因突变依次为:NPM1,U2AF1,RUNX1,TET2,ASXL1,TP53,DNMT3A,IDH2,BCOR,FLT3-ITD,其余基因突变发生率<10%。(2)双基因突变在AML中的发生率高于MDS组,≥3个基因突变在MDS组的发生率高于AML组(P=0.003,0.011)。NPM1、FLT3-ITD、CEBPA双突变在AML中的发生率高于MDS患者,BCOR、ASXL1突变在MDS组发生率高于AML组(P<0.05)。功能归类后显示,酪氨酸激酶受体基因突变主要发生于AML组,而染色质修饰基因突变主要发生于MDS组,(P=0.004,0.007)。(3)有效随访MDS患者51例,9例在随访过程中发生白血病转化,平均转化时间为6.5个月,其中,伴RUNX1、U2AF1突变者转白率为44.4%,高于其他基因突变。结论老年髓系肿瘤有独特的基因突变谱,常见髓系肿瘤基因突变类型及频率在AML及MDS中分布不同,MDS患者中部分基因突变与白血病转化有一定相关性。

  • 标签: 白血病,髓样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DNA突变分析
  • 简介:摘要肿瘤的不规则结构和复杂的组成限制了抗肿瘤药物的吸收和发挥,同时,现在应用于临床的抗肿瘤药物大多数都是小分子药物,其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副作用,因此,最近十几二十年里,小分子肿瘤药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提高药物的吸收和发挥以及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这两方面。本文就其近几年的小分子肿瘤药物材料的研究进展及作用机制作扼要综述。

  • 标签: 小分子 抗肿瘤药物材料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目前肿瘤的恶性化是人类致死的重要病因,肿瘤细胞的不断浸润、转移是导致肿瘤恶性化的最主要因素之一。肿瘤细胞的迁移运动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进程,其主要受黏着斑(focal adhesions,FAs)的调控。黏着斑是由多分子构成的复合物,其中踝蛋白(Talin,TLN)作为黏着斑复合物的主要成分之一,是整合素(integrin)活化的重要调控蛋白。TLN能将整合素和胞内肌动蛋白(actin)两者联系起来,同时TLN还与细胞运动的调控息息相关。文章就TLN的结构、功能以及在细胞迁移和在肿瘤中的作用进行阐述。

  • 标签: 黏着斑 踝蛋白 整合素激活 细胞迁移 肿瘤
  • 简介:摘要形态学以及经典的免疫组化仍是骨来源肿瘤诊断的基石,但以二代测序为基础的分子病理学的蓬勃发展已改进了目前的诊断技术。同时,分子病理学也进一步为骨来源肿瘤的治疗策略提供线索,用于预测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基于分子异常的新病种的文献报道不断涌现,让肿瘤的分类从形态学向分子生物学转换。目前,骨肿瘤可以简单分为简单核型和复杂核型两类,前者包括了特殊异位、基因点突变、特殊基因扩增等,而后者往往缺乏特定的变异。本文基于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第5版)新的骨肿瘤分类,对骨肿瘤分子病理学更新进行归类和总结。新的基因型的发现有助于骨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甚至可以为后续的内科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其中以巨细胞来源的骨的肿瘤的H3F3A p.G34W、软骨母细胞瘤的H3F3B p.K36M、软骨肉瘤的IDH1/2突变、动脉瘤样骨囊肿的USP6重排等成为近年来骨肿瘤分子病理学革新的标志。

  • 标签:
  • 简介:20世纪后期,人们逐渐认识到肿瘤是一种多因素参与、多步骤发展的系统性疾病,肿瘤有关基因的异常是导致肿瘤细胞逃避凋亡、血管生成、侵袭转移等行为的根本原因,其中最重要的是肿瘤细胞增殖信号转导通路和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因此各大药品生产企业纷纷聚焦于这两类靶点。1997年,第一个肿瘤分子靶向药物利妥昔单抗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

  • 标签: 肿瘤细胞增殖 分子靶向药物 疗效评价 临床研究 肿瘤新生血管生成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 简介:摘要随着肿瘤基础研究的深入,肿瘤治疗进入了“靶向与控制”时代,一些高效、低毒的分子靶向药物已经获准用于临床。对妇科肿瘤,既往多采用手术、化疗和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部分患者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结局。但对一些相对晚期或复发、特别是对化疗敏感性低的患者,分子靶向药物将能为她们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 标签: 分子靶向药物 妇科肿瘤治疗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 : 目的 :通过对我院 2017 - 2019 年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调查分析,探讨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的使用情 况,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应用参考。 方法 :使用我院 2017 年至 2019 年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使用情况资料,充分利用药物使用频率 (DDD) 和有限的每日费用 (DDC) 进行研究和分析。 结果 :通过调查分析可知 2017 至 2019 年我院药品使用总金额,抗肿瘤药物使用总金额和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使用总金额都在不断增长。 2017- 2019 年用药频度 (DDDs) 索拉菲尼因排在最前面。 由数据显示吉非替尼,厄洛替尼,以及伊马替尼 2018 - 2019 年排在前三。 结论 :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显示我院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使用在呈逐年增加,其中口服靶向药物应用较为普遍。

  • 标签: 肿瘤 分子 靶向 用药
  • 简介:基于肿瘤体积变化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标准,具有一定的滞后性,难以满足对临床各种治疗手段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分子影像能反映细胞葡萄糖代谢,实现生物学水平早期评价肿瘤疗效,评价标准从EORTC、PERCIST到PREDIST,根据临床需求不断完善;更有针对骨转移瘤的MDA标准。该文详细概述以上4种分子影像学标准的评价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 标签: 实体瘤 骨转移瘤 疗效评价 EORTC标准 PERCIST标准 PREDIST标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分子诊断技术的肿瘤早期检测方法,为了提高肿瘤的早期检测率和准确性,以便尽早发现和诊断肿瘤病变。方法:收集了一批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史等信息,采用了特定的分子诊断技术进行肿瘤早期检测,使用了X技术和Y技术对患者样本中的特定分子标记物进行检测和分析,通过对比正常人群样本和肿瘤患者样本中标记物的表达差异,判断是否存在肿瘤以及其早期发生情况。结果:通过使用分子诊断技术,肿瘤患者样本中特定标记物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样本,这表明该标记物可能与肿瘤发生有关。结论:分子诊断技术在肿瘤患者早起的检测与诊断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实现个体化的早期筛查,并为治疗决策和预后评估提供科学依据,以改善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 标签: 肿瘤早期检测,分子诊断技术,资料与方法
  • 简介:摘要小分子BH3模拟物,是一种十分理想的分子靶向抗癌药物,不过由于这种药物缺少足够的先导分子,因而在临床试验候选药物分子方面,仍具有分子药理机制的不足。人们对于BH3沟槽表面复杂功能、结构缺乏了解,使得药物分子理性设计受到限制。对此,应研究发现新的小分子BH3模拟物,能够在分子药理机制上发挥更大的优势。在研究分子靶向抗癌药物的过程中,采用此类小分子,对Bcl-2家族蛋白功能进行研究,使药物抗癌分子药理机制更为完善,了解BH3沟槽分子结构特征,进而为BH3模拟物理性设计提供依据。

  • 标签: 小分子BH3 模拟物S1 抗肿瘤 分子药理机制
  • 简介:摘 要:目的: 研究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规范化护理流程管理。 方法: 以我院于 2017 年 5 月 -2019 年 5 月期间收治 164 例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病例单双号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数量均为 82 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规范化护理流程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和疼痛程度。 结果: 躯体功能、心理功能、情绪功能、呕吐症状等生活质量评分比较,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 P < 0.05 ),疼痛程度比较,研究组患者中度疼痛和重度疼痛发生率对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患者采取规范化护理流程管理能够显著改善生活质量,缓解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 规范化护理流程管理 生活质量 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