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我穴位按摩法对于老年睡眠障碍患者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96例老年睡眠障碍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按摩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自我穴位按摩法,对比两组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经对比分析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干预睡眠障碍的过程中,实施自我穴位按摩法,操作简单,能显著提高老年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因此,值得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推广及使用。

  • 标签: 自我穴位按摩 老年患者 睡眠障碍
  • 简介:印堂穴——消除精神疲乏。反映健康状况印堂穴为面部黄金点,能有效治疗头面部疾患。印堂穴是经外奇穴,位于督脉经气循行处。适当刺激印堂穴能够恢复大脑活力,消除精神疲乏,缓解头晕头痛。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印堂穴确实对改善大脑功能有显著效果。

  • 标签: 保健按摩 头面部疾患 穴位 现代医学研究 精神疲乏 大脑功能
  • 简介:人们过早出现白发,是与身体整体的功能状态密切相关的。从经络的角度来分析,头发与督脉、足太阳膀胱经、手足少阳经,足阳明胃经,以及足厥阴肝经等密切相连。从脏腑的角度来看,肾其华在发,而头发又被称为“血之余”,根据这些头发与身体内在脏腑的联系,我们可以采用按摩点揉的方法刺激相应部位的腧穴,达到预防华发早生的目的。

  • 标签: 穴位按摩 白发 防治 足太阳膀胱经 手足少阳经 足阳明胃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根据中医的“平肝息风”理论。对人体上的太阳、百会、风池等穴位进行按摩,能疏通气血,调和阴阳,可以调整微血管的舒缩作用,解除小动脉痉挛,对防治高血压有着十分明显的作用。现介绍一种自我按摩降血压法,做一遍大约需要10分钟左右。易记易懂、简单易学,关键在于按摩时要找准穴位,以局部酸胀、皮肤微红为度。

  • 标签: 高血压 按摩 穴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自我穴位按摩辅助治疗对肝胃不和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符合标准患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8)和观察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健康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指导患者对足三里、中脘、太冲进行自我穴位按摩,5min/穴,1次/d,持续4周。评价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中医证候积分及有效率。结果干预前,2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对照组中医症状积分(10.14±1.97)分,观察组(6.60±3.62)分,组内比较,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愈2例,显效10例,有效1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观察组治愈4例,显效17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胃不和型消化性溃疡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健康指导,加用穴位按摩能明显减轻肝胃不和型消化性溃疡的症状。

  • 标签: 穴位按摩 肝胃不和 消化性溃疡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探究视疲劳患者接受穴位眼贴联合穴位按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2年5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80例视疲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40例,接受穴位眼贴联合穴位按摩治疗)和对照组(40例,只接受穴位眼贴治疗)。对比2组患者诊疗前后视疲劳评分、双眼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改善情况及诊疗效果。结果诊疗前,2组患者视疲劳评分、双眼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疗2个疗程后、诊疗4个疗程后,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视疲劳评分更低,双眼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更高,观察组患者疗程完成后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穴位眼贴穴位按摩视疲劳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穴位按摩对小儿遗尿病的疗效。方法辨证分型对遗尿患儿进行穴位按摩,取穴肾俞、关元、三阴交、太溪、足三里、百会、神门、合谷、太冲、脾经、肺经、肾经、肝经。结果观察30例,治愈23例;好转6例;无效1例。结论穴位按摩治疗小儿遗尿疗效可靠。副作用小,且患儿易于接受。

  • 标签: 穴位按摩 小儿遗尿
  • 简介:抗衰老是女人一生的奋斗目标,每个女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永葆年轻,演绎青春不老神话。抗衰老不仅仅指面容,更重要的是身体的各个部位和器官。你知道如何抗衰老吗?试试按摩这11个抗衰老穴位

  • 标签: 抗衰老 穴位 按摩 女性 女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穴位按摩同时配合乳房按摩(胸部穴位按摩)对产妇产后乳汁分泌的具体作用和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组方式,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应用常规产后护理以及乳房按摩(胸部穴位按摩)方式,观察组所有研究对象则同时增加少泽、合谷、脑中三个穴位按摩。对两组研究对象产后24h、48h、72h的泌乳始动时间以及泌乳量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对比研究。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的24h内乳汁分泌始动时间明显提前,其48h内泌乳量显著增加,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产妇进行穴位按摩和乳房按摩,可以有效提前乳汁分泌始动时间,同时还可以有效增加泌乳量、缓解产后疲劳,对于新生儿的哺育及产后康复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产后 乳汁 穴位按摩 乳房按摩
  • 简介:摘要:目的: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在肿瘤便秘患者的应用。方法:以我院收诊的70例肿瘤便秘患者对象,对患者基本信息进行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分别为20例(57.14)、14例(40.00)、1例(2.86)、34例(97.14),对照组患者为14例(40.00)、16例(45.71)、5例(14.28)、30例(85.71),数据信息差异较大,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大便形状分型为Ⅰ、Ⅱ、Ⅲ、Ⅳ,数据信息为,9例(25.71)、8例(22.86)、8例(22.86)、8例(22.86),对照组为3例(8.57)、4例(11.43)、5例(14.29)、17例(48.57),信息差异较大,说明患者形状分型比较大(P<0.05);观察组患者大便症状积分与对照组有较大的差异(P<0.05)。结论:肿瘤便秘患者采取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方案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变患者大便性状,改善便秘症状积分。

  • 标签: 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 肿瘤便秘患者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在肿瘤便秘患者的应用。方法:以我院收诊的70例肿瘤便秘患者对象,对患者基本信息进行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分别为20例(57.14)、14例(40.00)、1例(2.86)、34例(97.14),对照组患者为14例(40.00)、16例(45.71)、5例(14.28)、30例(85.71),数据信息差异较大,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大便形状分型为Ⅰ、Ⅱ、Ⅲ、Ⅳ,数据信息为,9例(25.71)、8例(22.86)、8例(22.86)、8例(22.86),对照组为3例(8.57)、4例(11.43)、5例(14.29)、17例(48.57),信息差异较大,说明患者形状分型比较大(P<0.05);观察组患者大便症状积分与对照组有较大的差异(P<0.05)。结论:肿瘤便秘患者采取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方案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变患者大便性状,改善便秘症状积分。

  • 标签: 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 肿瘤便秘患者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穴位按摩治疗虚证便秘疗效。方法在2018年1月-2018年12月这段期间内我院接收诊治的虚证便秘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分组的方式分成两组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穴位按摩治疗,为观察组(40例);一组仅采用常规治疗,为对照组(4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每周排便次数。结果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方面的比较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每周排便次数方面的比较显示,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2/4周后观察组均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穴位按摩治疗虚证便秘的疗效十分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穴位按摩 治疗 虚证便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穴位按摩在胃镜检查中减轻患者痛苦的应用。方法将首次胃镜检查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照组给予传统胃镜检查方法,而实验组在传统胃镜检查方法的基础上,进镜前3min给予按摩内关,合谷等穴位,观察并比较两组检查患者术中恶心呕吐及焦虑程度有无差异。结果两种数据显示实验组在缓解患者恶心呕吐,减轻紧张焦虑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按摩方法简单、安全、有效,对缓解胃镜检查患者焦虑、恶心、呕吐等症状有显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胃镜检查 穴位 护理.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穴位按摩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theCochraneLibrary、WebofScience、PubMed、EMbase、OVID、EBSCO、CBM、CNKI、VIP和WanFangData,查找关于穴位按摩治疗失眠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5年6月。由2名评价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5和Stata12进行Meta分析或描述性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3个完全随机对照试验,共179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穴位按摩联合常规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对照:穴位按摩联合常规护理组在提高治疗失眠的有效率[OR=4.60,95%CI(2.11,10.05),P〈0.01],降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总分[SMD=-0.70,95%CI(-0.84,-0.56),P〈0.01]及延长干预2d后的睡眠持续时间[SMD=0.54,95%CI(0.21,0.87),P〈0.01]方面均优于常规护理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穴位按摩组与用药护理组对照:穴位按摩组在提高治疗失眠的有效率[OR=5.25,95%CI(2.89,9.53),P〈0.01],降低睡眠质量指数总分[SMD=-1.41,95%CI(-2.30,-0.52),P〈0.01],缩短入睡时间[SMD=-103.14,95%CI(-115.50,-90.69),P〈0.01]及延长干预4d后的睡眠持续时间[SMD=67.46,95%CI(59.32,75.60),P〈0.01]方面均优于用药护理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穴位按摩用于治疗失眠效果确切。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有赖于进一步开展更多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 标签: 穴位按摩 失眠 系统评价 随机对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