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自由体位待产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64例足月产妇,将64例产妇随意分为32例实验组和32例参照组,予以参照组产妇常规仰卧位待产,实验组产妇采取自由体位待产。观察对比两组产妇产后效果。结果实验组产妇产后出血量、胎儿窘迫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及总产程均短于参照组,两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自由体位待产可以明显缩短各个产程时间,减少产后出血量和胎儿窘迫发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足月产妇 自由体位 分娩结局 影响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4-0033-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初产妇分娩分娩球联合自由体位助产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初产妇94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47例,其中对照组产妇按照常规的仰卧或者半卧体位进行分娩,观察组产妇则在分娩球的辅助下结合自由体位进行分娩,对比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分娩的三个产程时间比较中,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第三产程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产妇的阴道分娩率为87.2%,对照组产妇的阴道分娩率为59.6%,观察组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初产妇的分娩中采用分娩球联合自由体位助产能够显著提升其阴道分娩率,同时降低其产后出血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初产妇 分娩球 自由体位 助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由体位对促进自然分娩的影响及护理。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4月至9月我院分娩的198例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99例孕妇。对照组99例孕妇按大多数医院的常规体位,即采用侧卧位或平卧位,研究组孕妇护理人员不给于干预,任由孕妇自由选择(即坐、卧、趴、跪、立、走等)体位。观察对比两组患者自然分娩情况。结果研究组自然分娩83例,自然分娩率为83.83%。对照组自然分娩60例,自然分娩率为60.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各产程时间、总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产后出血、胎儿窒息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分娩过程中选择自由体位分娩,促进了自然分娩,降低了母婴并发症的发生,有效保证了母婴健康。

  • 标签: 自由体位 自然分娩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阴道分娩者采取自然娩肩方式(等待宫缩自然娩肩)预防肩难产和产伤的影响。方法观察组采用本院2013年1月-2015年8月的历史资料为观察组,采取自由体位分娩(主要是侧卧位和手膝俯卧位),等待宫缩自然娩肩,在怀疑发生肩难产时首选转为手膝俯卧位,纳入研究对象阴道分娩共6659例次。对照组采用本院2008-2012的历史资料为对照,采取传统方法平卧位分娩,胎头娩出后协助压前肩托后肩的娩肩法,纳入研究对象阴道分娩共2398例次。结果观察组3年肩难产34例(7.00‰),对照组5年内肩难产61例(15.00‰),观察组肩难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2=12.630,P<0.01)。结论自由体位分娩和等待宫缩自然娩肩减少肩难产,是安全有效的分娩方式。

  • 标签: 自由体位分娩,等待宫缩自然娩肩法,肩难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由体位分娩在胎头位置异常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4年1月到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临床分娩方式,研究组采用自由体位分娩方式,分析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及两组产妇和新生儿的结局情况。结果研究组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后出血量和胎儿窒息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顺产率(86.7%)显著高于对照组(46.7%),而经阴助产率(11.1%)和剖宫产率(2.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经阴助产率(24.4%)和剖宫产率(28.9%)(P<0.05)。结论在胎头位置异常产妇分娩过程中应用自由体为分娩,可显著缩短产程时间,降低剖宫产率,改善母婴结局,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分娩方式。

  • 标签: 产妇 胎头位置异常 自由体位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分娩减痛法与自由体位分娩在初产顺产妇中的应用。方法我们收治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来我院分娩的300例初产顺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软件把3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每组分别100例患者。A组采用自由体位法,B组采用分娩减痛法,C组将两种方法相结合。结果C组在分娩时间、分娩疼痛等级、出血量、剖宫产率、Apgar评分均优于A组和B组。三组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分娩减痛法与自由体位分娩在共同应用于分娩中,对产妇与新生儿均有益处。

  • 标签: 分娩减痛法 自由体位分娩 初产顺产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由体位配合晚断脐对母儿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临产初产妇分为50例观察组及50例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自由体位分娩及晚断脐,对照组采用传统体位分娩及常规断脐方式,评价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三产程时间、会阴侧切、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率。结果观察组剖宫产7例,对照组剖宫产20例,观察组剖宫产率14.00%明显低于对照组40.00%。观察组一、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会阴侧切及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由体位配合晚断脐可以降低剖宫产率、会阴侧切率、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同时还可以缩短第一、第二产程。

  • 标签: 自由体位 晚断脐 分娩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分娩球配合自由体位促进第一产程的临床效果.方法用于临床研究的100例产妇是由我院自2015年1月至2015年5月期间内收治的可阴道分娩的产妇,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个临床研究小组,每组产妇人数50例;对观察组的产妇在第一产程采用分娩球配合自由体位待产,对对照组的产妇采用传统的分娩方式,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的疼痛程度、产后2h出血情况、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产妇,两组产妇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产后2h出血量和第一产程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产妇,两组产妇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的第二、三产程时间和新生儿Apgar评分的数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第一产程采用分娩球配合自由体位待产能够有效减少产妇的疼痛程度和减少产后2h出血,缩短第一产程时间.关键词分娩球;自由体位;待产;第一产程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369-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第二产程产妇采取自由体位分娩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妇产科足月分娩实例112例,第二产程中,对照组56例行抬高床头30。的截石位分娩,研究组56例行侧卧位、半卧位、坐位、蹲位等自由体位,比较2组分娩方式、新生儿状况、产后出血等情况。结果2组在产后出血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研究组产程时长(37.5±11.8)min及新生儿窒息率3.6%明显低于对照组,顺产率91.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第二产程时自由选择分娩体位,能缩短产程时间,提高顺产率,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值得重视。

  • 标签: 第二产程 自由体位 分娩
  • 简介:目的探讨拉玛泽呼吸法联合自由体位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武汉市武昌医院收治的2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将接受拉玛泽呼吸法联合自由体位分娩的124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其余76例常规分娩的产妇为对照组。比较2组产妇的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总产程及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产妇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为5.6%,明显低于对照组(21.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75,P〈0.05)。观察组产妇转剖宫产率为13.7%,明显低于对照组(31.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95,P〈0.05);观察组产妇总产程为(9.88±5.21)h,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2.91±7.82)h,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1,P〈0.05)。结论拉玛泽呼吸法联合自由体位应用于产妇分娩,能明显降低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缩短生产时间,改善分娩结局。

  • 标签: 拉玛泽呼吸法 自由体位 产妇 分娩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自由体位自然分娩助产技术,与传统的平卧位分娩早断脐的助产技术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自2013年实施自由体位接产、自然娩肩和晚断脐自然分娩助产技术,与前三年指标相比较。结果自2013-2015年三年间,会阴侧切率下降,新生儿窒息率和产后出血率无统计学差异。新生儿产伤下降,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自由体位分娩和晚断脐的自然分娩助产技术,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减少新生儿产伤,优于传统平卧位接产,应当在临床实施应用,保障母儿健康。

  • 标签: 自由体位分娩,平卧位分娩,等待宫缩娩肩(二步法),晚断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自由体位分娩对于胎头位置异常的孕产妇产程的作用效果。方法对象为100例初次生产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的截石位及屏力进行第二产程分娩。观察组50例于第一产程采用自由体位分娩,第二产程根据情况确定位置后采用截石位及屏力分娩。结果观察组产妇产程所需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且先露下降快、剖宫产率低、产后出血少。结论自由体位分娩有利于初产妇生产,能够起到多个有益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分娩 自由体位 产程 胎头位置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妇采取自由体位分娩对促进产程及自然分娩的效果。方法将370例初产妇分为两组各180、190例。排除臀位、头浮等胎先露异常者。观察组在第一产程采取行走、蹲、坐、趴、卧、半坐卧等自由体位分娩;第二产程取床头抬高30~60°的侧卧位或半坐卧位、屏力,接产时采取截石位。对照组采取常规截石位、屏力分娩。结果观察组产程时间缩短、先露下降快,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剖宫产率、新生儿低评分率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自由体位分娩使产程加快,满足孕产妇心理需求,有利于母婴健康。

  • 标签: 分娩 体位 产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初产妇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分娩实施自由体位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的298例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分娩的初产妇实施不同体位分娩研究,根据体位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49例,试验组采用自由体位的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分娩,对照组采用截石位进行分娩,观察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及异常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的产程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试验组发生异常产程的发生率(45.0%)明显低于对照组(65.8%),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顺产率(51.0%)明显多于对照组(24.8%),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产妇进行自由体位的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分娩可以减少异常生产,而且顺产率高,产程时间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初产妇 持续性枕后位 枕横位分娩 自由体位 产程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程早期体位干预配合分娩辅助设施对初产妇分娩的影响。方法选择足月妊娠头先露,且无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的初产妇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从产妇临产规律宫缩宫口未开开始。根据产妇胎先露下降的高低和胎背位置,给予用手向上托起腹部行走、上下爬单层楼梯、垂直坐位、侧俯卧位、侧卧位弓箭步、支撑式前倾坐位或前倾式站位、手膝位等早期体位干预,并配合应用分娩辅助设施;对照组产妇根据自己的意愿采取自由体位配合常规产程护理。观察两组产程时间、疼痛程度和分娩方式的差异。结果两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道分娩率为86.0%(86/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0%(73/100)。两组阴道分娩产妇第一产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道分娩产妇的第一产程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阴道分娩产妇第二产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阴道分娩产妇潜伏期、活跃期及第二产程疼痛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阴道分娩产妇潜伏期、活跃期及第二产程三个时期的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结论产程早期体位干预配合分娩辅助设施,能缩短第一产程时间,减轻分娩疼痛.提高自然分娩率。

  • 标签: 分娩过程 体位 产科护理
  • 简介:摘要分娩是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是人类繁衍的本能。转变产时服务模式,减少不必要的医疗干预,让分娩回归自然产妇,让产妇回归本位,是医学界关注的问题。目前,许多国外专家指出,分娩多变换体位如站、行、坐、蹲、跪、趴等,避免平卧位,因为这是不符合生理体位的。本文通过探讨自由体位在提高分娩时的舒适感和自信心、纠正胎头位置异常,缩短产程和分娩时间、降低会阴侧切率等方面的临床应用,从而证明自由体位是有效的、应鼓励使用的措施,是转变分娩模式的重要措施之一。

  • 标签: 分娩期 自由体位舒适感和自信心 纠正胎头位置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改变体位促进胎儿枕后位的自然分娩.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住入我院,正常、足月、单胎妊娠,经B超诊断或经腹部触诊、胎心音位置等检查,证实为枕后(横)位,(先兆)临产至潜伏期的产妇11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56例.实验组给予体位指导,必要时徒手转胎头处理,实验组自由体位,两组其他处理相同.比较两组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胎儿情况及产后出血情况.结果实验组总产程短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胎儿宫内窘迫少于对照组,新生儿1分钟AP评分无差异,产后出血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变体位促进胎儿枕后位的自然分娩.关键词体位;枕后位;分娩中图分类号R71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476-01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