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中耳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3年5月~2014年1月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6例中耳住院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28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评价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2个月的护理治疗,所有患者骨膜和耳甲腔均已基本皮化,与护理前相比观察组平均听力水平提高16dB高于对照组10dB,同时,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6.4%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中耳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听力,保证治疗效果,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中耳炎 护理干预 听力水平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前,分泌性中耳的发病显现出增长的趋势,很多的医学专家开始加大力度来研究这种病。本文将大力研究分泌性中耳(ASOM)的治疗方法和进展。

  • 标签: 分泌性 中耳炎 治疗 进展
  • 简介:一些家长或是亲朋好友在逗宝宝玩的时候喜欢随意地捏捏宝宝小鼻子。仔细观察发现,有的宝宝会厌恶,甚至会有所抗拒,但常常逃脱不了大人的手。大人在逗弄孩子的同时,殊不知这种做法会让宝宝不舒服,且存在着很大的危险性。

  • 标签: 鼻子 中耳炎 保健知识 个人卫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分泌性中耳中医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68例急性分泌性中耳采用中医中药进行辨证用药治疗,并结合西医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痊愈54例、有效14例、无效0例。结论对急性分泌性中耳进行中医辨证治疗,结合西医,临床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 中医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1年8月~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25例该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后,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控制感染,清除病灶,不但能防治并发症的发生,还可维持或提高听力。

  • 标签: 中耳炎 患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的方法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98例(121耳)分泌性中耳患者行鼓膜置管术进行治疗,术后定期复查至听力恢复良好,予以取管。结果手术后121耳中治愈85耳,占70.2%;好转15耳,占12.4%;无效21耳,占17.4;总有效率为82.6%。结论分泌性中耳行鼓膜置管术临床效果良好。

  • 标签: 分泌性中耳炎 治疗方法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研究慢性中耳患者手术中如何保护面神经水平段(鼓室段),避免术后面瘫的发生。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慢性中耳患者46名,共50耳行手术治疗。术前均行颞骨CT平扫+三维重建,术前仔细阅片。手术方式包括鼓室探查术、鼓室成形术、乳突改良根治术和听力重建术。术前估计面神经在水平段和垂直段暴露的几率,结合术中所见,总结术中如何保护面神经水平段的操作要领。结果术中发现面神经水平段暴露13例,乳突段(垂直段)暴露2例,术后出现短暂面瘫1例,出现短期头晕的患者8例,术后无永久性面瘫患者。结论在慢性中耳手术中面神经有较高的暴露几率,面神经水平段的暴露几率较其他部分偏高,掌握保护面神经的操作要领,才能有效的保护面神经,避免面瘫并发症。

  • 标签: 慢性中耳炎 面神经 临床解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胆脂瘤型中耳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耳鼻喉科接受诊断和治疗的70例胆脂瘤型中耳听力损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听力测试,统计分析患者疾病特点。结果轻度聋患者为5例占7.14%,中度聋为8例占11.43%,中重度聋为13占18.57%,重度聋为23例占32.86%,极重度聋为21例占30.00%;不同病程患者间听骨破坏程度有明显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胆脂瘤型中耳患者的听力可以反映中耳功能,也和外耳、内耳传音机制密切相关。因而对指导临床治疗和疾病预防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胆脂瘤型中耳炎 听力损害 内耳 听骨
  • 简介:目的观察早期口服泼尼松治疗分泌性中耳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41例(49耳)分泌性中耳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即研究组(21例,25耳)和对照组(20例,24耳)。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鼻腔呋嘛滴鼻液滴鼻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常规鼻腔呋嘛滴鼻液滴鼻治疗基础上的口服泼尼松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0.5%(19/21)明显比对照组70.0%(14/20)高(P〈0.05)。结论早期口服泼尼松治疗分泌性中耳能够显著提升对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泼尼松 分泌性中耳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了酸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分泌性中耳患者84例,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给予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其基础之上采用鼓室注入盐酸氨溴索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效果。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85%,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76.19%,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各频率气导听力提高水平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患者,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中耳黏膜的病理变化,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而且此方法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对患者创伤小,临床应用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盐酸氨溴索 分泌性中耳炎 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42例非化脓性中耳患者的治疗体会。方法对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42例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过我院对患者的精心治疗,40例患者完全恢复健康,2例患者病情正在好转。结论正确的治疗方法对患者尽快痊愈,恢复正常的生活起关键作用。

  • 标签: 非化脓性中耳炎 患者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分泌性中耳病因,并探讨有关治疗方法。方法将我院近来3年收治的68例分泌性中耳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应用地塞米松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增加新型滴剂,对比AB两组临床疗效。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52.94%,B组总有效率为97.05%,B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详细分泌性中耳患者病因,并且应用新型滴剂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分泌性中耳炎 病因 治疗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婴幼儿分泌性中耳的早期诊断方法及手术干预效果。方法将经226Hz及1000Hz声导抗、听性脑干反应、听觉稳态反应、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和颞骨CT检查诊断为分泌性中耳,观察4~6个月未自愈的43例婴幼儿,分为手术干预组(22例)及继续观察组(21例)。手术干预组在全麻下行鼓膜切开置管术,继续观察组只指导家长进行家庭听觉语言康复。所有病例随访6~12个月,复查听力,并统计12个月内合并急性中耳的发生率。结果43例婴幼儿226Hz及1000Hz声导抗、听性脑干反应、听觉稳态反应、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和颞骨CT检查均有不同程度异常;手术干预组在术后6个月及12个月时复查听阈明显低于继续观察组,12个月内并发急性中耳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继续观察组。结论手术干预有助于减轻持续性婴幼儿分泌性中耳的听力损害并降低急性中耳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分泌性中耳炎 诊断 听力损失 鼓膜置管 婴幼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脂瘤型中耳的手术方式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耳鼻咽喉科2008年2月--2011年10月收治的例68例胆脂瘤型中耳患者,行一期乳突鼓室成形术治疗,比较切除外耳道后壁的乳突鼓室成形术(CWD32例)与保留外耳道后壁的乳突鼓室成形术(CWU36例)两种常用术式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CWU组干耳时间明显短于CWD组;CWU组语频区听力提高幅度及气骨导差缩小程度明显优于CWD组,两组比较差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脂瘤型中耳的行乳突鼓室成形术治疗,最大限度地保留或恢复听力功能为本病外科治疗的重要目标之一。保留外耳道后壁的乳突鼓室成形术,病变清除彻底同期听力重建术后疗效满意,需进一步临床观察。

  • 标签: 中耳炎 胆脂瘤型 手术方 临床探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讨儿童分泌性中耳的临床特点及不同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至2013年收入住院治疗的308名分泌性中耳儿童,其中运用药物治疗的106例,传统开刀手术手术治疗96例,微创腔镜手术治疗106例。收集3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及三种治疗后的效果。结果儿童渗出性中耳易反复发作,本组患儿每年发作2次以上者有156例(50.7%),通过三中不同的治疗方案处理后,患儿的听力显著提高(P<0.05)。结论认识儿童分泌性中耳的临床特点,了解药物治疗和外科治疗皆对儿童分泌性中耳有效。

  • 标签: 儿童 分泌性中耳炎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寻找儿童分泌性中耳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提请家长注意及重视并注意预防。方法对98例病人做声阻抗、电测听或脑干诱发电位检查。均给与口服抗生素+桉柠蒎胶囊,并氯麻液点鼻或手术治疗。结果98例病人均治愈,效果满意。结论儿童分泌性中耳是儿童常见听力下降主要原因之一,较成人不宜早发现,需引起家长重视,如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均能治愈。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慢性中耳患者鼓室成形术后耳鸣改变情况,分析慢性中耳患者术后听力提高程度、中耳分型与术后耳鸣改变的关系。方法记录106例慢性中耳病人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耳鸣严重程度的变化及听力改变情况,分析耳鸣改变与中耳分型以及听力提高的关系。使用配对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和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慢性中耳患者的耳鸣发生率为46%。术前伴有耳鸣的40例病人,术后有15例病人的耳鸣治愈;18例病人耳鸣治疗有效;7例耳鸣治疗无效,鼓室成形术对耳鸣治疗有效率为82%;术后有1例新发耳鸣。术后耳鸣改善明显组的气导听力提高较耳鸣改善不良组的明显(p〈0.05),中耳的分型对耳鸣的治疗有效性没有影响(p〉0.05)。结论对慢性中耳伴耳鸣的患者,手术可使多数患者耳鸣缓解。其中低频气导听力的提高对其耳鸣的缓解作用较显著,鼓室成形术诱发新的耳鸣不常见。

  • 标签: 耳鸣 中耳炎 鼓室成形术 纯音测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