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萎缩最常见的原因是天然牙齿的缺失、拔除、增龄变化和各种手术切除。正常人咬合力通过牙周膜传到突,这是一种生理性刺激,可刺激突骨质的生长,调节骨的吸收与再生,使其保持相对平衡。各种原因导致天然缺失或拔除后失去上述生理性刺激,1年之内骨的高度至少自然吸收减少25%,且过程会持续进行,最终导致50%甚至全部骨骨量丧失,造成不同程度的萎缩。牙齿拔除后剩余骨的吸收是影响缺失患者健康的重要口腔疾病之一。多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研究和应用了各种方法对其进行预防和治疗。本文综述了即刻种植、植骨术、牵张成骨术等几种主要的技术,指出了各种技术的优点及局限性,同时指出了防治萎缩的发展方向。

  • 标签: 牙槽嵴萎缩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在我院收治的重度萎缩种植患者临床中探讨应用引导骨再生术技术的应用效果及现实意义。方法:本研究的起止时间为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研究样本为重度萎缩种植患者60例,其中30例患者应用常规治疗方案(为对照组),另30例患者应用引导骨再生术技术治疗(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指标情况。结果:通过深入对比分析可知,观察组重度萎缩种植患者的体修复效果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较低。结论:本研究数据结果表明,重度萎缩种植的过程中应用引导骨再生术技术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不仅可进一步促进体美观度的提高,还具有较好的体缺损修复功能,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较低,具有较高的安全与可靠

  • 标签: 引导骨再生术技术 重度牙槽嵴萎缩 种植牙 边缘骨 牙槽骨
  • 简介:目的:总结分析BEGO种植体系统球帽附着体固位覆盖义齿,修复重度萎缩下颌的临床应用与效果。方法:对重度萎缩、普通义齿固位极度不良的7例下颌无牙颌患者,在下颌骨前牙区植入2-3枚BEG0柱形螺旋种植体,共植入种植体17枚,后期采用球基台作球帽附着体固位覆盖义齿修复,定期复诊观察评价种植和覆盖义齿修复效果。结果:全部17枚种植体均顺利一期愈合,愈合周期平均3个月,球帽附着体覆盖义齿修复后经6-12个月观察,义齿稳定、咀嚼功能恢复理想,容貌改善明显,患者满意。结论:种植体支持球帽附着体固位覆盖义齿修复骨重度萎缩下颌,可有效恢复咀嚼功能,改善患者容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球帽附着体修复,简单经济,易于保持口腔清洁,可以推广。

  • 标签: 种植体 覆盖义齿 附着体 牙槽嵴 萎缩
  • 简介:虽然牵引成骨术是个很有前途的骨增量方法,可以用于上下颌骨吸收情况下种植,但适用于狭窄的水平或斜形牵引成骨的技术还没有建立,这里报道一例用钛网板加牵引螺丝进行水平牵引成骨及种植的病例,患者为下前牙牙极度萎缩。用水平截骨术准备两块移动骨段,植入两套水平骨牵引器,7天的等待期后,开始使用骨牵引器进行唇向增宽(每次牵引0.225mm,一天两次,连续14天),巩固3个月后去除骨牵引器,牵引区完全由新生成的坚硬骨组织充填。去除牵引器后2个月,牵引区植入4枚骨内种植体并以种植体支持义齿进行最终修复。这种水平骨牵引技术可以用于临床上医院或刃状的种植。

  • 标签: 牙槽嵴牵引成骨术 水平截骨术 种植体支持 个案报道 狭窄 下颌骨吸收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种植体-人工骨-下颌骨复合三维有限元模型,为研究植骨高度对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及种植体微动的影响提供模型支持。方法用ANSYS10.0绘制出螺纹型种植体、局部下颌骨骨块及人工骨三维立体模型,并分别组装,分别对种植体模型施加200N垂直和斜向60°两种方向的载荷,对种植体骨界面进行应力分析及种植体微动分析。结果建立了植骨0mm、1mm、2mm、3mm、4mm、5mm、6mm、7mm种植体-人工骨-下颌骨复合三维有限元模型。结论建立了与实体有高度相似的种植体-人工骨-下颌骨复合三维有限元模型,为深入研究适宜的植骨高度提供模型支持。

  • 标签: 牙种植体 有限元分析 种植体骨界面 应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评估应用矿化牛骨块重建前颌骨的水平缺损的onlay(上置式)植骨的有效和长期结果。材料与方法:14例需要修复无前颌骨的患者纳入本研究,他们接受onlay植骨。劈开从下颌支的外侧获取的皮质骨块,以获得约1mm厚的骨板。将皮质骨板和块状移植物压缩并固定到受区。6个月后,记录增加的宽度,植入种植体。

  • 标签: 萎缩性牙槽嵴 前颌骨 植骨 骨块 重建 矿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平患者的全口义齿修复体会。方法收集我院口腔科的住院病人及门诊患者,均诊断为低平,并进行全口义齿修复。收集时间为2007年4月至2013年4月,共计50例,作为改良组;对照组为同期50例病人,全口义齿按常规方法制取。结果改良组和对照组对义齿的满意度调查问卷中舒适程度、牢固、固位、咀嚼功能、语音、外观评分分别为(3.5±0.8、2.8±1.1、2.4±0.8、2.5±0.9、3.1±0.8、3.2±0.8;4.5±0.6、3.5±1.5、2.9±0.7、4.5±0.9、4.8±1.5),两组舒适程度、牢固、固位、咀嚼功能、语音、外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全口义齿修复可低病人全口义齿的满意度。

  • 标签: 牙槽嵴低平 全口义齿 修复体会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9-0240-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裂钻辅助骨劈开技术在上颌萎缩骨中进行种植的可行及效果。方法: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科室分别完成上颌单个位18例和多个位种植16例,分为2组:单个位组A;多个位组B。每个组再随机各自分出a对照组单纯采用MCT骨劈开工具行骨劈开后,再进行逐级骨挤压植入种植体。b实验组采用MCT骨劈开工具联合低速裂钻进行骨劈开,再行骨挤压器械预备种植窝植入种植体。分别对各组内进行比较,再对同一技术的所有病例比较。结果:34例50颗种植体均成活,单个位组a组和b组骨板裂开率分别为7/9和2/9,多个位组a组和b组骨板裂开率分别为11/16和4/16,唇侧骨板裂开率比较2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单个位组a组和b组植入扭矩大于20N分别占22.22%和77.78%,多个位组a组和b组植入扭矩大于20N分别占37.5%和75%,2种方法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个位组时a组和b组术后疼痛评分(VAS)分别为5.5±0.93和4.88±0.83,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个位组时a组和b组术后疼痛评分分别为4.56±0.53和2.56±0.73,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种方法对所有病例进行比较,唇侧骨裂开率、植入扭矩大于

  • 标签:
  • 简介:本文主要介绍一种简单而又有效的前上颔美学区的可控辅助扩增技术(controlIedassistedridgeexpansion.CARE)。萎缩狭窄导致了种植窝制备的困难.CARE外科技术有效地利用了骨膜保护结构和骨膜下顶部松弛切口.具备高度的可预见性,可以用于无牙颌的狭窄的扩增。压电外科技术的精确应用及萎缩骨水平推开器和循环骨冷却系统的辅助应用.使种植外科过程具备了高度的可预见性.它可以实现即刻种植.不但减少了患者的治疗时间、并发症发病率、种植体功能丧失率及总体费用,同时也增大了萎缩的自体骨量。

  • 标签: 扩增技术 牙槽嵴 可控性 种植窝 牙槽骨萎缩 电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将注塑工艺应用于下颌无低矮患者的口腔修复中,分析及研究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接受口腔修复治疗的30例下颌无低矮患者作为本文实验资料,参考义齿制作方法差异性实施分组处置,采取常规的水浴加热方法制作的下颌义齿应用于参照组(n=15),采取注塑工艺制作的下颌义齿应用于实验组(n=15),分析并统计2组患者的修复效果满意总计率、不良反应总计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修复效果满意总计率(93.33%)对比参照组患者数据值(66.67%)更高,P<0.05,表明数据对比和分析后的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计率(6.67%)对比参照组患者数据值(6.67%),P>0.05,未表明数据对比和分析后的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注塑工艺制作下颌义齿并应用在下颌无低矮患者的口腔修复中能够获得良好修复效果。

  • 标签: 注塑工艺 修复 下颌无牙低矮牙槽嵴
  • 简介:摘要各种类型的缺中,全口缺对人体的危害最为严重,为全口缺患者制作全口义齿难度很大,尤其是低平的患者.全口义齿是一种传统的修复方法,由于患者口内无,义齿不容固定,尤其是低平患者,其义齿的固定更是一大技术难点。低平的,其表层的粘膜相对较薄,患者经常会有压痛的临床症状,再加上其固定效果不佳,产生咬合疼痛,进而使患者无法正常咀嚼,牙齿美观更是无从说起。这就是低平患者全口义齿的困难所在。近几年,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不管是在义齿的固定技术、修复技术方面上,还是在粘附制剂、寄托软衬材料方面上,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现在探讨低平后全口义齿制做与固位的方法,其目的为使颌低平的患者获得满意的全口义齿修复治疗。

  • 标签: 牙槽嵴低平 全口义齿 制作 固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善低平全口义齿的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的口腔科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型方法,观察组则采取改良型方法进行低牙牙全口义齿的改善,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83.3%,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50.0%,两组差异显示出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型方法进行低平全口义齿的改善,能够提高低平全口义齿的稳定度,固位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低平牙槽嵴 全口义齿 方法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上后动脉(PSAA)与上颌窦底、牙槽嵴顶的位置关系,为上颌窦底提升术等临床口腔外科相关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2015年6-12月,对10%甲醛溶液固定的10侧成人头颅湿标本的PSAA进行解剖,观察PSAA的走行特点.分别以上颌窦底、牙槽嵴顶为参照面分为上颌窦底组、牙槽嵴顶组,以上颌第二、第一磨牙和上颌第二、第一前磨牙为标志点,分别测量PSAA与上颌窦底、牙槽嵴顶的距离.结果PSAA由上颌动脉进入翼腭窝前发出,沿上颌骨体颞下面下行,发出分支与上后神经伴行进入孔;继而在上颌体内或上颌窦黏膜外经过上颌第二磨牙、上颌第一磨牙、上颌第二前磨牙、上颌第一前磨牙的根尖上方呈弓形向前上内走行,并发出分支止于上颌磨牙及前磨牙牙突颊侧牙根和黏膜.PSAA在上颌第二磨牙、上颌第一磨牙、上颌第二前磨牙、上颌第一前磨牙处与牙槽嵴顶的平均距离逐渐加大,分别为(15.57±0.53)mm、(16.07±0.30)mm、(18.96±0.43)mm、(21.27±0.61)mm,与上颌窦底的平均距离逐渐加大,分别为(6.68±0.26)mm、(7.26±0.34)mm、(8.54±0.45)mm、(9.81±0.43)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PSAA在由上颌第二磨牙向上颌第一前磨牙的走行过程中,与上颌窦底和牙槽嵴顶的距离均在上颌第二磨牙处最短,与上颌第一磨牙、上颌第二前磨牙、上颌第一前磨牙的距离逐渐加大,准确测量PSAA在不同标志点与上颌窦底、牙槽嵴顶间的距离,为临床口腔外科相关手术提供可靠的解剖学依据,有助于减少术中PSAA的损伤.

  • 标签: 上牙槽后动脉 上颌窦 牙槽嵴 解剖学
  • 简介:多数有关牵引的病例报告报道了上、下颌骨垂直牵引,也有少数报告报道了水平和斜向牵引。本文报道l例次全上颌萎缩向前方牵引10mm,同时垂直向牵引5mm,随后植入9个种植体。此患者为55岁的健康女性,患者主诉全部上颌牙齿松动,除了左侧上颌第二磨牙,上颌11颗患有进行边缘牙周炎,无法保留而拔除。拔牙后3个月,远离上颌窦在双侧上颌第二前磨牙间行水平截骨术,在其远中行垂直截骨术。确认骨完全移动后,用小型钛钉固定牵引器,并用树脂水门汀粘附在硬腭上。l周后,上颌开始向前下方牵引,每日2次,每次0.25mm,连续牵引25日结束。牵引完成后行CT检查显示上颌处于种植的最佳位置。4个月后植入9个种植体。所有种植体具有良好的初期稳定性并形成骨结合。但是。2个前牙种植体因戴过渡可摘局部义齿而松动被拔除。种植体植入后16个月无严重边缘骨吸收。说明垂直、水平和斜向牵引可广泛应用于增高萎缩

  • 标签: 前下方牵引种植术 次全上颌牙槽嵴萎缩 牙槽嵴牵引 种植体植入
  • 简介:【摘要】牙齿缺失或拔除后,周围的软硬组织会生理性重建,的高度和宽度会降低。拔牙后对拔牙窝进行填塞对减少吸收起着重要作用,但各种填充材料各有优劣。其中常用的充填材料自体骨、异种骨、人工骨、生长因子类材料、含胶原蛋白材料等。本文通过搜集相关材料,对目前常用几种充填材料的效果进行分析、总结。

  • 标签: 拔牙 填充材料 骨吸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平的无牙颌患者全口义齿修复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低平的无牙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改良全口义齿修复)与对照组(传统全口义齿修复),每组40例,对比两组义齿修复效果及患者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义齿修复达标率(95.0%)与患者佩戴义齿后的总满意率(97.5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低平的无牙颌患者采取改良全口义齿修复方法能够改善义齿修复效果,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牙槽嵴低平 全口义齿修复 固位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