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两股骨远端、胫腓骨近端及远端、两肱骨近端、两桡骨远端多发骨赘,左尺骨远端骨发育不全,左肱骨近端局限性骨隆起

  • 标签: 例家系 多发性骨 家系报告
  • 简介:【 摘要】 多发性骨软骨 , 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多发的、位于四肢长骨干骺端或扁骨表面的、由软骨帽覆盖的良性肿瘤。现通过引入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对 1 例多发性骨软骨引起尺骨短缩患儿围手术期的全面化护理,从而进一步提高患儿的诊疗效果。

  • 标签: 加速康复外科 多发性骨软骨瘤 护理
  • 作者: 丁祖虎孙晓坤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92493部队医院放射科辽宁葫芦岛125000)【中图分类号】R1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125-011临床资料患者,男,19岁,半年前无明显诱因自觉左小腿间断性针刺样疼痛,关节活动无障碍,一周前疼痛加重。查体:左小腿叩击痛,皮温无增高,软组织无肿胀。2影像学检查2.1X线检查左侧胫骨远端皮质增厚,可见小片状稍高密度影,边界不清(图a)。胫骨皮质完整,周围软组织未见肿胀。2.2CT检查左胫骨远端前方骨皮质增厚,密度增高,病变内可见类圆形低密度灶,其中心可见点状致密钙化影,周围可见高密度硬化环,邻近骨髓腔密度增高,周围软组织无肿胀(图b)。2.3MRI检查胫骨远端圆形病灶,病灶中心T1WI、T2WI上均呈低信号(钙化),边缘呈环形T1WI稍低信号、T2WI高信号,周围呈片状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周围软组织无肿胀(图c~d)。骨样骨瘤a.胫骨平片b.CT检查c、d.MRI平扫(轴位T1WI、T2WI)a.X线平片左侧胫骨远端可见小片状稍高密度影,边界不清b.CT检查胫骨皮质内侧圆形密度减低影,其内可见点状高密度,病灶周围骨质硬化c、d.MRI显示胫骨小圆形病灶,T1WI、T2WI上均呈低信号,周围片状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3诊断与鉴别诊断本例为胫骨内局限性骨质破坏伴边缘骨质硬化,患者为青年,以小腿局部疼痛为主要症状,应除外骨感染性病变,局限性骨脓肿常发生于皮质,骨质破坏区边缘不规整,其内无钙化或骨化,周围有环形骨质硬化,临床上有红、肿、热、痛炎性症状和反复发作史,与本例不同。另外,MRI显示病灶周围有环形水肿类似恶性肿瘤征象,但骨质破坏灶边缘规整,周围有骨质硬化,不支持恶性骨肿瘤。CT显示低密度病灶内有点状钙化考虑为瘤巢,瘤巢的存在提示为骨样骨瘤或骨母细胞瘤,鉴于瘤巢直径小于2cm,周边骨质硬化明显,术前诊断本例为左胫骨骨样骨瘤。4手术记录与病理全麻下行左胫骨病灶手术,显露肿物,可见瘤巢直径约5毫米,边缘有硬化骨,清除病灶和硬化骨至有新鲜出血。病理诊断:(左胫骨)检材破碎,为纤维结缔组织和编织骨构成骨小梁,诊断为骨样骨瘤。5讨论骨样骨瘤是1935年Jaffe首次报道的一种良性骨肿瘤。它由成骨细胞及其产生的骨样组织构成。原因不明,可能是成骨细胞形成的骨样组织不能正常骨化所致。本病好发年龄为1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体鼻中隔软骨及耳软骨移植鼻尖部整形手术的应用。方法此次研究选择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接受治疗的76例整形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的基础依据,并在充分尊重患者意愿的情况下将其分为均数相同的两组,每组实验人数均为38例,其中对照组n=38采用膨体料填充进行手术,观察组n=38则应用自体鼻中隔软骨及耳软骨移植治疗,对比两组手术质量。结果两组患者在鼻尖高度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矫正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尖部整形手术应用自体鼻中隔软骨及耳软骨移植的方式,与膨体料填充这种方式进行对比,手术的成功率更高,治疗的效果也更加显著,并且术后可以得到更好的恢复,整体的治疗效果更加理想。

  • 标签: 自体鼻中隔软骨移植 耳软骨移植 鼻尖部整形手术 应用
  • 简介:背景:骨样骨瘤为临床常见的良性骨肿瘤,发生在关节内的骨样骨瘤,由于临床症状不典型,容易造成误诊漏诊,尤其是髋部骨样骨瘤,由于并发症较多,容易与其他髋部疾病相混淆,临床误诊率较高。目的:探讨髋部骨样骨瘤的临床特征及误诊原因,为准确诊疗髋部骨样骨瘤提供临床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髋部骨样骨瘤患者23例,男21例,女2例;年龄为5~30岁,平均(14.9±7.9)岁。术前收集患者外院的诊疗资料,完善X线片及CT检查。对比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评分及改良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估手术疗效。结果:22例曾被误诊,误诊为滑膜炎9次,股骨头坏死4次,骨髓炎、关节内感染、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各3次,髋关节发育不良、腰椎间盘突出症、关节结核、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各2次,扁平髋、股骨头囊肿、骨梗死、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各1次。从发病到确诊需4d~36个月不等,确诊时间平均为(11.3±8.0)个月。11例出现股骨颈增粗,8例出现股骨头肥大,13例出现骨盆倾斜,5例出现膝部放射痛。16例X线片可见瘤巢,23例CT检查示瘤巢。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8~8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49.2±24.4)个月,患者VAS疼痛评分由术前的(7.0±0.9)分降到术后48h的(1.9±1.3)分,疼痛较术前明显缓解(P<0.01);末次随访时患者改良髋关节Harris评分(96.3±2.2)分,较术前(65.1±17.2)分明显提高(P<0.01),关节功能优良率达100.0%。结论:对髋部骨样骨瘤认识不够、选择错误的检查方法以及该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是导致误诊的主要原因,薄层CT能够准确诊断及定位髋部骨样骨瘤

  • 标签: 髋部 骨样骨瘤 临床特征 关节畸形 误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背景:关节软骨的修复和再生能力很弱,利用软骨组织工程能更好地实现关节软骨的修复和再生。种子细胞、细胞载体作为组织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进行新的探索。目的:探讨自体脂肪组织来源的血管基质混合物(ASVF)复合软骨细胞外基质源性微载体(CEDPs)修复SD大鼠关节软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从大鼠腹股沟脂肪垫中分离获取ASVF,以湿法粉碎和脱细胞处理得到猪来源CEDPs,将两者混合,修复大鼠膝关节滑车直径2mm全层软骨缺损。实验按移植物的不同分为空白组、CEDPs组、CEDPs+ASVF组。术后6周、12周取材,对标本进行Micro-CT分析,评估缺损去软骨下骨的重塑情况;标本切片后进行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以Wakitani评分进行组织学评估。结果:Micro-CT结果显示各组均有软骨下骨重塑,CEDPs+ASVF组的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均高于其他两组(P<0.05)。组织学分析显示CEDPs+ASVF组新生组织结构主要为透明软骨,其余两组为纤维组织与透明软骨混合分布,且CEDPs+ASVF组组织学评分高于其他两组。结论:自体ASVF复合CEDPs可用于修复SD大鼠膝关节全层软骨缺损,为修复关节软骨缺损提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血管基质混合物 细胞外基质 微载体 组织工程 软骨 关节
  • 简介:平衡消肿灌洗液灌注组关节软骨的形态学、组织学完全正常,平衡消肿灌洗液灌注组,  目的观察自制平衡消肿灌洗液对兔活体膝关节灌注后关节软骨的影响

  • 标签: 关节软骨 平衡消肿 影响研究
  • 简介:提示以小针刀配合手法推拿治疗髌骨软骨软化症,将就诊病例分为小针刀配合手法推拿治疗的治疗组和单用手法推拿治疗的对照组,手法推拿方法与疗程同治疗组

  • 标签: 小针刀配合 推拿治疗 治疗髌骨
  • 简介:I型MRI表现为邻近椎体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II型表现为邻近椎体T1WI高信号、T2WI混杂等高信号,III型表现为邻近椎体T1WI及T2WI均为低信号

  • 标签: 低诊断 炎低 终板软骨
  • 简介:摘要目的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类常见的慢性病,显著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降低其生活的质量。Wnt信号传导通路参与疾病过程。姜黄素可以明显抑制骨关节炎的炎症,有效地保护骨关节,但其具体机制尚未被揭示。本课题将通过研究姜黄素对骨关节炎模型大鼠关节软骨Wnt信号通路的影响以明确姜黄素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治疗组3组,对模型组及治疗组大鼠采用改良的Hulth法建模,对治疗组予以姜黄素灌胃治疗,4周后。对各组大鼠膝关节软骨进行Mankin’s评分。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软骨组织中β-catenin蛋白含量。结果Mankin’s评分中,模型组积分高于空白组及治疗组(P<0.05)。空白组β-catenin蛋白含量显著低于治疗组及模型组(P<0.05),治疗组介于空白组及模型组之间。结论姜黄素可通过调节Wnt信号通路中β-catenin蛋白以改善膝关节骨关节炎模型大鼠膝关节关节软骨损伤程度,以达到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作用。

  • 标签: 骨关节炎 姜黄素 Wnt信号通路 &beta -catenin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就膝关节骨软骨骨折的核磁共振成像表现进行探讨、分析。方法抽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膝关节骨软骨骨折(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一步对其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分析发现,在患者的检查过程中,核磁共振的实施能够清楚的观察到患者的病理组织及病变位置范围,有利于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结论针对膝关节骨软骨骨折患者而言,核磁共振在其诊断治疗过程中发挥着极其关键的作用,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膝关节骨软骨骨折 核磁共振 成像表现
  • 简介:目的按照面部美学的基本原则,探讨自体肋软骨隆鼻联合全面部脂肪移植重塑面部平衡性的效果。方法对低鼻、短鼻患者在行自体肋软骨隆鼻的同时,给予全面部自体脂肪移植,以纠正单纯隆鼻术后鼻外形过于突兀而导致的面部轮廓失平衡的问题。统计患者术后满意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共288例,术后随访0.5~5年。术后患者鼻部外观改善的同时,面部整体轮廓平衡。本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手术效果满意,患者满意率为86%。结论自体肋软骨隆鼻联合全面部脂肪移植可在改善鼻部外观的同时,重塑面部平衡性,使面部整体轮廓趋于和谐。

  • 标签: 隆鼻 脂肪移植 面部平衡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自体肋软骨移植构建鼻尖复合体用于鼻尖整形的实践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至我院就诊的120例鼻尖整形患者进行研究,将其分为研究组(60例)及对照组(60例)。在构建鼻尖复合体材料的选择中,给予研究组患者自体肋软骨移植,给予对照组患者硅胶材料移植,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创面愈合时间、患者满意度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7%)较对照组(15.00%)低,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患者满意度(95.00%)较对照组高(80.00%)(P均<0.05)。结论在鼻尖整形构建鼻尖复合体材料的选择中,自体肋软骨移植临床效果较好,并发症较少,较符合患者对整形美容的需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自体肋软骨移植 鼻尖复合体 鼻尖整形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 采用 CT 与 MRI 两种诊断方式对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进行临床探究,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检查基础。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6 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以关节镜检查为金标准,并了解关节软骨损伤以及半月板损伤患者的病情程度。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 60 例患者中采用 计算机随机数字表 法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 CT 检查措施,观察组则为 MRI 检测,分析检出率。 结果: 从 检查 上看,观察组 的关节软骨的检出准确率 为 96.8% ,对照组为 87.1% ,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在膝半月板的检查上,也以观察组的检出率更高,为 96.6% ,对照组则为 86.2% ,由此,我们认为 MRI 检查成果更为准确。 结论: 采用 CT 与 MRI 诊断策略能够更好地对疾病进行鉴别,帮助患者在接下来的治疗中朝着正确的方向改进,并可以通过影像学数据规划治疗方案,对早日开展康复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膝半月板 关节软骨损伤 CT诊断 MRI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