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2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结合文献资料综合分析手部内生软骨合并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 选取本院 2019-1至 2019-9收治的 6例内生软骨合并骨折的患者,全部患者都接受手术治疗,其中 5名患者接受骨肿瘤刮除、植骨术, 1例患者接受骨肿瘤刮除、植骨、克氏针内固定术。结果 6例患者病理结果均为内生软骨,术后随访复查 2~10个月,骨折愈合良好,暂时未见复发。参照 Kazwcki手部内生软骨术后功能评价标准评定疗效,优 4例,良 1例,中 1例 [1-3 ]。结论 采用骨肿瘤刮除、植骨术(克氏针固定或者不固定)治疗手部内生软骨合并骨折,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内生软骨瘤 骨折 骨肿瘤刮除 植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关节镜手术治疗膝关节滑膜软骨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参与研究的为我院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接诊的膝关节滑膜软骨病患者73例,研究过程中,所有患者均同时接受关节镜手术治疗,在此基础上,对患者的交锁症状、疼痛情况、关节功能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评分。结果:本次参与研究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多数患者交锁症状、疼痛情况等方面的情况的评分都有所下降,关节功能方面的评分有所上升。结论:在针对膝关节滑膜软骨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关节镜手术治疗的方式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的关节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关节镜手术 治疗 膝关节滑膜软骨瘤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将 CT磁共振成像应用于滑膜骨软骨病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 2017年 8月至 2019年 8月间于我院施行治疗的已确诊滑膜骨软骨病患者中随机选择 48例,并将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 24例、 CT平位扫描)、实验组( 24例、 CT平面扫描联合磁共振扫描),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患者扫描结果显示,仅可观察到患者关节部钙化、骨化结节影,确诊率仅为 54.17%,而实验组患者还能观察到患者关节内滑膜、游离体的增生状况 ,确诊率高达 91.67%,相比之下,实验组患者确诊率更高;同时实验组患者满意度也明显更高( 100.00%VS75.00%),且组间对比,差异显著 (P<0.05)。结论 :总而言之,将 CT、磁共振成像应用于滑膜骨软骨病患者临床诊断中,成像视野愈发全面 ,能够愈发精准的判断患者病情,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在滑膜骨软骨疾病的临床诊断中大幅推广应用。

  • 标签: CT磁共振成像 滑膜骨软骨瘤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DR诊断在滑膜骨软骨诊断当中的应用效果及准确性。方法:将我院接收的已被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为滑膜骨软骨患者中抽选出10例列为观察对象,均应用DR方式展开诊断工作,将DR诊断结果同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予以比较,观察DR诊断模式的确诊率以及诊断成像病情表现。结果:通过DR诊断后共检查出9例滑膜骨软骨患者,DR诊断准确率为90.00%(9/10),DR诊断结果同手术病理检查结果施以比较后,并未发现组间对比结果具有较大差异性(X²=1.0526,P=0.3049)。结论:针对滑膜骨软骨疾病在诊断过程中应用DR方式,可为诊断的准确性给予有力保障,故临床可积极提倡并有效应用DR诊断方式。

  • 标签: DR诊断 滑膜骨软骨瘤 准确性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为探讨AS合并髋关节痛的鉴别要点,提高临床医师对AS合并髋关节病变性质鉴别的重视。对1例AS合并髋关节痛患者的诊治经过及误诊原因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47岁的男性患者,从首次确诊AS,给予阿达木单抗治疗后症状好转,后自行停药,1年前因双髋关节痛,经再次阿达木单抗抗炎治疗后,左侧髋关节炎好转,右侧无改善,后考虑结核性滑膜炎,给予抗结核治疗后无效,行右髋关节镜检,病检确认为滑膜软骨病,术后右侧髋痛好转,AS病情处于临床缓解。综上所述,髋关节受累是AS最易且预后较差的临床现象,在AS长期病程中,其晚发髋关节病变或单髋病变,尤需注意鉴别,一些继发于长期炎症刺激下的关节肿瘤性病变可以模拟AS髋关节受累状态需得到风湿科医师的重视。

  • 标签: 脊柱炎,强直性 髋关节 结核性滑膜炎 滑膜软骨瘤 阿达木单抗
  • 简介:【 摘要】 多发性骨软骨 , 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多发的、位于四肢长骨干骺端或扁骨表面的、由软骨帽覆盖的良性肿瘤。现通过引入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对 1 例多发性骨软骨引起尺骨短缩患儿围手术期的全面化护理,从而进一步提高患儿的诊疗效果。

  • 标签: 加速康复外科 多发性骨软骨瘤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5个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multiple osteochondromas,MO)家系进行EXT1和EXT2基因变异分析,明确其致病原因,为家系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对5个MO家系的先证者进行MO相关致病基因EXT1、EXT2外显子检测,发现可疑致病位点后,应用Sanger双向测序对家系成员和200名正常个体进行变异位点的验证分析,应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 MLPA)检测对家系成员和20名正常个体进行基因缺失变异验证分析,确定致病变异后,对其中2个家系的高危胎儿进行孕中期产前诊断。结果5个MO家系均检出EXT基因变异,分别为EXT1基因第2~3外显子缺失、EXT1基因c.1468dupC (p.Leu490ProfsX31)、EXT1基因c.2084delC (p.Pro695LeufsX11)、EXT2基因c.187delT(p.Phe63SerfsX29)、EXT2基因c.1362T>G(p.Tyr454X),其中EXT1基因第2~3外显子缺失、EXT1基因c.2084delC (p.Pro695LeufsX11)、EXT2基因c.187delT(p.Phe63SerfsX29)为尚未报道的新变异,在家系正常成员和正常对照中均未发现该变异。产前诊断结果显示家系1胎儿携带EXT1基因第2~3外显子杂合缺失变异,家系5胎儿携带EXT2基因c.1362T>G(p.Tyr454X)杂合变异。结论EXT1、EXT2基因变异是5个MO家系的致病病因,致病基因的检出为家系的产前基因诊断提供了依据。

  • 标签: 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 EXT1基因 EXT2基因 二代测序 产前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多喷头3D生物打印机制作软骨支架,按压配方式将支架植入关节软骨缺损区,修复动物模型的关节软骨缺损并观察效果。方法在软骨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中加入适量的丝素蛋白(silk fibrion,SF),并加入交联剂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来配制生物墨水;用流变仪评估生物墨水的流变性能;使用傅立叶红外变换光谱鉴定生物墨水的蛋白质二级结构;利用装载有软骨生物墨水的加压喷头,打印厚2 mm,直径6 mm的组织工程支架;使用拉力机测量了组织工程支架的压缩模量;通过干失重法评估各个支架降解速率;CCK8及活死细胞染色评价支架上细胞的活力及增殖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评估体外培养28 d后支架上细胞软骨分化情况;按照自体软骨移植术的方式通过压配原理将支架嵌入动物关节软骨缺损区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用组织学染色及生化检测鉴定3个月后软骨修复效果。结果生物墨水均表现出剪切稀化的流动特性。含有丝素蛋白的生物墨水酰胺Ⅰ区吸收峰移至1 623~1 627 cm-1处。随着丝素蛋白含量增加,生物墨水的机械强度和降解性能提高,10%和15%打印支架等压缩模量分别达到(19.96±5.66)kpa和(26.87±10.68)kpa。各个生物墨水均无细胞明显细胞毒性。实时定量PCR表明,当丝素蛋白的含量达到10%~15%时,组织块中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能力更强。体内研究:3个月后10%和15%的丝素蛋白生物支架sGAG/DNA含量分别为(0.25±0.01)μg/ng和(0.24±0.02)μg/ng,胶原/DNA含量分别为(17.71±0.83)ng/ng和(16.69±2.39)ng/ng,高浓度丝素蛋白打印的组织工程软骨能更好地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结论在含有10%和15%丝素蛋白生物墨水的3D生物打印支架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软骨分化和细胞外基质(胶原蛋白和糖胺聚糖)的分泌均优于其他两种支架。不同支架的干细胞成软骨分化能力和细胞外基质分泌的变化,以及对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是由于支架力学性能的差异所致,并可以通过改变丝素蛋白的浓度优化。

  • 标签: 组织工程 软骨,关节 细胞外基质 丝素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体软骨细胞联合Ⅰ型胶原蛋白三维支架治疗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的疗效。方法选取近5年来在青岛市黄岛区中心医院采用自体软骨细胞联合Ⅰ型胶原蛋白三维支架治疗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的患者12例,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估术前与术后6个月、12个月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膝关节评估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后12个月磁共振成像(MRI)评估软骨修复情况。结果12例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的IKDC评分分别为(83.7±5.6)、(91.7±3.7),Lysholm评分分别为(87.5±5.2)、(93.6±2.1),均较术前IKDC评分(53.9±6.7)(F=158.877)、Lysholm评分(59.1±7.2)(F=104.258)明显改善(均为P<0.05);每2个时间点之间的IKDC评分、Lysholm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MRI检查显示,所有患者的移植软骨恢复良好,均未出现移植物脱落或局部水肿。术后随访期内,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膝关节感染。结论自体软骨细胞联合Ⅰ型胶原蛋白三维支架能有效治疗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

  • 标签: 软骨细胞 胶原Ⅰ型 骨软骨炎,剥脱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胞内印度刺猬蛋白(Ihh)表达水平变化对软骨终板细胞的影响与意义。方法2018年5月至12月手术收集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山西省人民医院骨科31例软骨终板(CEP)组织标本,体外分离人CEP细胞培养至P3代,随机分为过表达组、空载体组和敲减组,分别添加Ihh信使RNA质粒、空载体和Ihh沉默RNA质粒,质粒转染培养48 h后,使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RT-qPCR)检测标本Ihh及相关指标的蛋白和mRNA表达,免疫荧光和原位杂交染色观测细胞表型。3组实验数据因方差不齐,呈正态性分布,选择Welch检验,Games-Howell法组间多重比较。结果质粒干预CEP软骨细胞Ihh水平表达,Westernblot结果显示过表达组、空载体组和敲减组3组细胞中Ihh(0.79±0.09,0.31±0.20,0.04±0.03)、Ⅱ型胶原(Col Ⅱ) (0.18±0.08,0.49±0.14,1.13±0.27)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0.78±0.17,0.51±0.12,0.37±0.06)灰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6.670、37.650、26.070,P<0.01)。RT-qPCR结果显示过表达组、空载体组和敲减组3组细胞中Ihh mRNA(3.13±1.21,0.92±0.18,0.39±0.22)、Col Ⅱ mRNA(0.66±0.13,1.03±0.24,1.64±1.32)和MMP-13 mRNA(9.17±2.35,1.04±0.27,3.56±0.26)相对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170、15.890、34.732,P<0.01)。免疫荧光和原位杂交结果显示与空载体组比较,Ihh和MMP-13在过表达组最强,敲减组最弱,而Col Ⅱ在敲减组中最强,过表达组最弱。结论下调软骨细胞内Ihh表达可明显增加Col Ⅱ,减少MMP-13,维持细胞表型,进一步延缓CEP软骨细胞退变。

  • 标签: 印度刺猬蛋白 软骨终板 Modic退变 质粒转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特殊部位骨样骨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疗效、预后。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骨科治疗的46例儿童骨样骨瘤分析、遴选特殊部位骨样骨瘤,分析其分布、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41.30%为近关节的特殊部位骨样骨瘤,以松质骨型为主,滑膜炎症状明显,手术切除后症状均消失,无病理性骨折、关节畸形。结论特殊部位骨样骨瘤均位于近关节区域,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周缘骨质硬化少,但结合骨样骨瘤的临床特点、患病部位疼痛及影像学可见典型的瘤巢,对特殊部位骨样骨瘤的诊断并不困难,近关节及骨骺内骨样骨瘤瘤巢位于松质骨内,手术易刮除。

  • 标签: 骨样骨瘤 近关节 瘤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老年粘连性中耳炎病人采用自体耳屏软骨 -软骨膜鼓室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一项回顾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92例老年粘连性中耳炎病人为研究对象,病人就诊时间 2018年 9月 ~2019年 9月,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参照组和手术组 2组。 参照组46例病人采用鼓室置管联合药物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用糜蛋白酶进行冲洗治疗 ,手术组46例病人采用自体耳屏软骨 -软骨膜鼓室成形术进行治疗 。观察2组症状改善优良率、并发症发生概率。 结果:手术组症状改善优良率93.48%,明显高于参照组 (p< 0.05);手术组并发症发生概率为 6.52%,明显低于参照组( p< 0.05)。结论:相比采用鼓室置管联合药物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用糜蛋白酶进行冲洗治疗而言,老年粘连性中耳炎病人采用自体耳屏软骨 -软骨膜鼓室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可推广应用 。

  • 标签: 老年粘连性中耳炎 自体耳屏软骨 -软骨膜鼓室成形术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