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1 个结果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37岁,已婚,文员。因发现右髋部肿物10余年入院。10余年前,患者发现右髋部有一肿物,当时肿物体积尚小,亦无临床症状,患者未予重视,之后,肿物体积逐渐增大,近来渐渐出现局部酸胀不适等症状,仰卧位及行走时尤为明显,且患肢活动较健侧受限,故前来我院求诊。患者既往身体状况良好,无患慢性疾病,无传染病史,否认外伤史,无手术史,无输血史。无嗜烟,无嗜酒。入院专科检查:右髋部可见局部肿物隆起,大小约5cm×4cm×4cm,

  • 标签: 髋臼前缘骨软骨瘤 良性骨肿瘤 手术治疗 个案报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滑膜软骨病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滑膜软骨病28例,其中28行X线检查,20例行CT检查,3例行MRI检查。结果发生于膝关节24例,髋关节1例,踝关节2例,肩关节1例,1例双膝关节均发生。影像学表现关节间隙及周围大小不等、多发钙化的软骨小体,中心密度低,边缘密度稍高。结论X线、CT、MRI检查对本病诊断具有较大价值。

  • 标签: 滑膜 软骨瘤病 关节游离体 X线 计算机体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肘关节滑膜骨软骨病通过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的表现分析,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总结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影像科2009.10~2013.7经病理确诊的肘关节滑膜骨软骨病患者6例,6例病例均行X线检查,4例患者行CT检查,4例患者行MRI检查。结果肘关节滑膜骨软骨病6例患者行X线检查,表现为不规则钙化及骨化游离体,游离体密度不均,4例患者行CT检查表现为大小不等钙化游离体,较X线更能明确数量及游离体的位置,4例患者行MRI检查可发现多个游离体,边界清楚,可显示滑膜情况。结论X线多能诊断肘关节滑膜骨软骨病,CT对于诊断及手术有帮助,MRI是早期诊断的重要方法。

  • 标签: 滑膜骨软骨瘤病 肘关节 影像学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自2011~2014年统计我院肺软骨样错构瘤病例,分析其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08例行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软骨样错构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央型6例,周围型102例,平均直径1.3cm,形态均较规则,仅12例内部可见明确钙化灶和脂肪成分。结论肺软骨样错构瘤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多位于胸膜下,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密度较同样大小的肺癌和炎性结节要高,并且均匀多见,增强后无强化或轻度强化。

  • 标签: 肺软骨瘤样错构瘤X 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生软骨的X线和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单发型内生软骨的临床、X线和CT表现。结果11例病灶均为单发;掌骨2例,指骨3例,趾骨1例,股骨3例,胫骨2例。单发型内生软骨的X线表现为病灶呈囊状或类圆形透光区,瘤灶有钙化,边界清楚,呈膨胀性生长,骨皮质变薄,可出现病理性骨折;CT表现为病灶内有软组织密度影,边界清楚,可见钙化,骨皮质可局部溶解吸收。结论内生软骨具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伴病灶内不同程度钙化是其特征性表现,X线空间分别率高,是首选检查方法结合临床可作出明确诊断,CT作为X线的补充。

  • 标签: 单发 内生软骨瘤 X线摄影 影像诊断。
  • 简介:患者,男性,31岁。因头部多发肿物于于2014年6月11入院。入院查体:头颅大小及形态正常,颅顶部及颅枕部可触及多个肿物,质地坚硬,不能活动,最大者约3.2cm×2.2cm大小。头颅i维CT片示:脑颅骨表面凹凸不整,颅骨外板、板障密度不均,部分骨质局限性增厚并见多发结节状,部分病灶向颅骨表面突出(图1,2),于2014年6月13日在局麻下行颅骨肿瘤切除术,

  • 标签: 颅骨骨瘤 多发性
  • 简介:背景:鹿茸是惟一可以周期性再生的哺乳动物类器官,其软骨组织内富含血管。研究鹿茸血管化的软骨,对于揭开鹿茸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对骨组织修复和再生医学有重要的意义。目的:综述鹿茸软骨组织中血管的分布、鹿茸中血管的发生过程及机制探索、影响鹿茸血管生成的细胞因子,分析鹿茸模型对于骨组织工程的独特优势,为组织工程中骨组织的修复提供医学参考。方法:检索PubMed与CNKI数据库。在PubMed中的检索词为deerantler,Bonetissueengineering,vascularizedcartilage;在CNKI数据库中的检索词为鹿茸,骨组织工程,鹿茸血管化软骨。纳入涉及鹿茸组织学与形态学、鹿茸软骨、血管化软骨以及骨组织工程研究的相关文章,排除与内容无关和重复文章。结果与结论:(1)通过初检与筛选共纳入51篇文献;(2)鹿茸是一种可以周期性再生的软骨/骨组织,与关节软骨不同鹿茸的软骨组织内含有丰富的血管,且生长速度极快可达2.7cm/d;(3)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经对鹿茸软骨组织的血管化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通过探讨鹿茸软骨组织中血管的分布,鹿茸中血管的发生过程与机制,以及影响鹿茸血管生成的细胞因子,分析鹿茸模型对于骨组织工程的独特优势,对利用鹿茸软骨组织血管化机制在临床上进行工程软骨血管化提供参考。

  • 标签: 新生血管化 生理性 细胞因子类 软骨 组织工程 组织构建 骨组织工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复发性多软骨炎的临床护理。方法于2011年10月至2015年10月间,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方式,将收治于我院的复发性多软骨炎患者88例为此次研究对象,其中常规组患者44例给予传统护理;研究组患者44例给予临床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3.18%(41/44);常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9.55%(35/44)。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于复发性多软骨炎患者而言,给予患者临床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缓解患者的病情发展,对患者的生存质量起到良好改善。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复发性多软骨炎 护理效果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复合支架材料——关节软骨再生支架的生物安全性。方法:采用细胞毒性、皮肤致敏性、皮内反应、急性全身毒性、溶血、遗传毒性、植入试验和亚慢毒性试验对复合材料制备的关节软骨支架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关节软骨再生支架在细胞毒性、皮肤致敏性、皮内反应、急性全身毒性、溶血、遗传毒性、植入试验和亚慢毒性试验均符合规定。结论:复合材料制备的关节软骨再生支架样品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

  • 标签: 关节软骨再生支架 生物安全性 毒理学试验
  • 简介:目的:总结距骨骨软骨损伤(OLT)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在PubMed、Springerlink英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以“osteochondrallesions”、“talus”为关键词查阅2010年1月—2014年11月有关OLT手术治疗方法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治疗OLT常用的手术方法包括清创、微骨折或钻孔术,自体或异体骨软骨移植术,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等多种方法。清创、微骨折或钻孔术一般适用于年轻、损伤面积小而浅或孤立病灶的患者。面积大、深的软骨软骨下骨损伤可考虑自体或异体骨软骨移植术。关节镜手术因其微创、直视下操作及可同时进行诊断与治疗等优势,可做为手术治疗OLT的首选方式。目前,关节镜联合其他方法成为OLT治疗的新趋势。临床上儿童OLT少见,对保守治疗失败的OLT儿童,内固定和清创微骨折的手术治疗都是较好的手术方法。结论OLT有多种治疗方法,这些方法各有其适应证和优缺点,临床治疗应强调“个体化”原则,综合考虑患者的自身因素和病灶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 标签: 骨疾病 骨软骨损伤 距骨 治疗
  • 简介:距骨骨软骨损伤(osteochondrallesionsofthetalus,OLT)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往往引发关节疼痛、积液肿胀,导致关节功能障碍,严重者可致残。OLT好发于20~30岁之间的男性,约10%的患者双侧发病。OLT一般发生在距骨穹隆中部的内侧缘与外侧缘,并且前者损伤的范围、程度均比后者严重。常规X线、CT均不能直观地检查软骨,更不易判断其损伤的范围和程度,

  • 标签: 距骨 软骨 关节 足损伤 磁共振成像
  • 简介:髁突软骨细胞是髁突软骨唯一的细胞成分,其生长、代谢受细胞因子、力学刺激及激素影响,其中,雌激素对其的影响一直受学者们关注,它可能是引起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因素之一。髁突软骨是纤维软骨,不同于四肢关节软骨,雌激素对四肢关节软骨细胞代谢影响的研究已深入,而对髁突软骨细胞影响的研究则相对滞后。本文从雌激素对髁突软骨细胞的作用机制及对髁突软骨代谢、分化的影响两方面进行综述,这将有助于进一步认识机体雌激素水平对颞下颌关节生理与病理变化的影响,以期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治疗提供理论指导。

  • 标签: 雌激素 髁突软骨细胞 雌激素受体 软骨代谢
  • 简介:摘要总结一例喉罩至杓状软骨脱位的护理。护理观察要点做好患者拔管后的评估,重视患者主诉,及时联系医生,遵医嘱用药,并做好心理护理。患者最终环杓关节复位出院。

  • 标签: 杓状软骨脱位 喉罩 麻醉复苏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