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认知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中的应用。方法:以我院2019.1~2020.12内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以随机

  • 标签:
  • 简介:摘要:精神发育迟缓是儿童常见的一种发育障碍,指儿童因先天或后天各种因素导致在发育时期智力明显低于正常同龄儿童水平,并伴有社会适应行为显著缺陷。患儿临床可表现为智力低下,适应能力、学习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低下、表情愚蠢、情绪反应原始等,此外还可出现眼距增宽、耳廓畸形等特殊的躯体症状,严重影响患儿生活质量。目前临床针对精神发育迟缓患儿尚无特异性疗法,主要通过药物对症治疗、康复训练,以改善患儿发育水平。调序疗法能够借助生物波的发放作用,改善中枢神经功能的代谢作用,激活神经元细胞,能够改善患儿神经功能,提高发育水平,但该方案对患儿运动功能无直接作用。水中运动是一种借助水特性的训练方案,能够通过水的浮力作用改善患儿四肢功能。

  • 标签: 运动疗法 早期认知语言康复 发育迟缓患儿 运动功能 语言功能 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发育迟缓患儿实施康复指导,采用运动疗法联合早期认知语言康复方案重点对患儿运动和语言功能发育进行改进。方法:针对80例发育迟缓患儿为对象,疾病就诊时间为2021年5月截止于2022年5月的患者,可以通过1:1的方式进行平均数分组,对照组为常规康复方案,观察组为运动疗法联合早期认知语言康复方案,对比治疗成果。结果:从数据可见,观察组患儿在大运动行为、精细运动行为、语言功能发育商的对比中,和对照组有较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运动疗法联合早期认知语言康复方案对于发育迟缓患儿有较好的协助,有助于改善运动、语言相关功能,促使其健康发育成长,故而可推广应用。

  • 标签: 运动疗法 早期认知语言康复 发育迟缓患儿 运动和语言功能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运动认知风险综合征(MCR)的检出情况,并探讨其在不同年龄段人群中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在湖北省中医院老年病科就诊的患者共计561例,采集一般情况、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老年抑郁量表、4 m步行测试、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orse跌倒评估量表等资料。根据运动认知风险综合征诊断标准筛选出MCR患者,并对70岁以下、70岁及以上两个年龄段分别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年龄<70岁组中MCR 7例(2.9%),年龄≥70岁组中MCR 34例(10.7%)。在年龄<70岁人群中,MCR患者听力障碍抱怨的占比、GDS-15得分明显高于非MCR组;在年龄≥70岁人群中,Morse跌倒评估量表评分明显高于非运动认知风险组(P<0.05)。矫正相关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组中,听力障碍抱怨(OR=26.394,P<0.05)与GDS-15(OR=1.385,P<0.05)为MCR发生的危险因素;年龄≥70岁组中,女性(OR=0.445,P<0.05)为MCR发生的保护性因素。结论MCR在不同的年龄段的危险因素不同,这可能提示MCR在不同年龄段中的发生原因及预测意义存在不同。

  • 标签: 运动认知风险综合征 痴呆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并整合老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运动干预的最佳证据。方法检索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美国卫生保健政策研究所(AHRQ)、苏格兰院际间指南网(SIGN)、医脉通、中国知网、万方医学数据库等关于老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运动干预的所有证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12月31日。由经过循证方法学培训的研究者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老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运动干预最佳证据。结果共纳入文献23篇,包括指南2篇,专家共识2篇,证据总结1篇,系统评价18篇,总结出15条老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运动干预的证据,包括管理/训练模式、运动方式、运动强度、运动时长/频次、运动安全性5个方面。结论在证据应用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具体的临床情景,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根据老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个体化的运动干预方案,以改善老年患者认知功能。

  • 标签: 老年人 轻度认知障碍 运动干预 证据总结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运动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干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98例,依照计算机乱序分组的方式分成两组,每组49例,实验A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B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实验B组的护理效果优于实验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提升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促进患者的恢复。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脑卒中 运动功能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运动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干预改善效果。方法:抽选本院存在认知障碍的脑梗死患者患者共43例,依照计算机乱序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A组以及实验B组,其中实验A组21例,实验B组22例。传统的护理方法应用于实验A组患者,运动康复护理则应用于实验B组患者。结果:实验B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水平以及护理后的生活能力状况均优于实验A组,P<0.05。结论:对存在认知障碍的脑梗死患者应用运动康复护理,能够帮助优化患者的功能障碍情况,减少功能缺损,强化其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生活能力,值得推广。

  • 标签: 运动康复护理 脑梗死 认知障碍 改善效果
  • 简介:摘要:对老年糖尿病合并认知衰弱的运动疗法研究进行文献回顾和梳理,分析运动疗法对老年糖尿病合并认知衰弱的作用机制和不同运动方式的应用现状,为进一步为患者制定个性化运动干预手段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运动疗法 糖尿病 认知衰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轻中度老年痴呆患者采用想象运动疗法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4例轻中度老年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运用想象运动疗法,比较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各项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MMSE、BDS以及HD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老年痴呆 想象运动疗法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保健对早产儿的语言认知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9月期间我中心随访的早产儿7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应用保健干预和早期综合保健干预,比较两组早产儿语言)认知运动功能的评分差异。结果:观察组早产儿MDI、PD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早产儿 早期综合保健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以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1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以及早期康复护理,对比2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以及认知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肢体运动认知功能评分并无显著差异(P>0.05),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各项指标恢复效果均显著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保障急性脑梗死患者恢复健康,经护理干预后,患者的肢体运功功能以及认知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充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应用意义显著,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急性脑梗死 肢体运动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高危新生儿中对其认知以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从本院2019年5月~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高危患儿抽取94例,按照时间段2019年5月~2020年5月为对照组(n=47),2020年6月~2021年6月为试验组(n=47),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早期康复护理方法,对比两组干预后的生长发育情况与月龄12个月时身长测量值、体重测量值以及头围测量值对比。结果:试验组生发育情况与月龄12个月时身长测量值、体重测量值以及头围测量值对比均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方面意义(P<0.05)。结论:在高危新生儿治疗期间应用早期康复护理措施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认知功能与运动功能。

  • 标签: 高危新生儿 认知功能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高危新生儿中对其认知以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从本院2019年5月~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高危患儿抽取94例,按照时间段2019年5月~2020年5月为对照组(n=47),2020年6月~2021年6月为试验组(n=47),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早期康复护理方法,对比两组干预后的生长发育情况与月龄12个月时身长测量值、体重测量值以及头围测量值对比。结果:试验组生发育情况与月龄12个月时身长测量值、体重测量值以及头围测量值对比均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方面意义(P<0.05)。结论:在高危新生儿治疗期间应用早期康复护理措施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认知功能与运动功能。

  • 标签: 高危新生儿 认知功能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底神经节(BG)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PVS;BG-EPVS)与初诊帕金森病及其不同运动亚型[震颤优势型(TD)、姿势不稳和步态障碍型(PIGD)]患者认知运动纵向变化的相关性。方法从帕金森进展标志物倡议(PPMI)数据库中筛选131例帕金森病患者,分别收集其基线和随访1、2年的数据,通过患者头颅影像学资料,在轴位T2加权像上评估不同脑区的EPVS数量,并根据EPVS程度将其分为BG-EPVS-和BG-EPVS+组。将帕金森病患者通过国际运动障碍协会帕金森病统一评定量表(MDS-UPDRS)评分分为TD和PIGD组,比较两组的EPVS数量和临床数据,并分析基线时BG-EPVS数量和程度与帕金森病及其不同运动亚型(TD、PIGD)临床结局指标纵向变化的相关性。结果在所有帕金森病患者中,BG-EPVS与年龄(r=0.32,P<0.01)、Hoehn和Yahr分级(r =0.21,P<0.05)、血清神经丝轻链(r =0.18,P<0.05)和Epworth嗜睡量表评分(r =0.20,P<0.05)呈正相关。在基线及第2年时,PIGD组的BG-EPVS数量多于TD组(11.0±4.2比9.0±3.8,t=2.18,P=0.03;16.3±6.7比12.6±4.6,t=2.71,P=0.007;校正后)。在基线时,帕金森病及其运动亚型(TD、PIGD)组患者中较多的BG-EPVS数量与基线运动结局显著相关(β=0.66,P=0.01;β=0.64,P=0.008;β=0.91,P=0.009),与认知结局不相关。通过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在帕金森病及其运动亚型(TD、PIGD)组患者中,BG-EPVS数量与运动结局随时间变化呈正相关(β=0.51,P=0.008;β=0.59,P=0.025;β=0.80,P=0.038);将帕金森病患者的BG-EPVS分为不同程度后,BG-EPVS中重度与运动结局随时间变化呈正相关(β=3.30,P=0.031)。结论在这项纵向研究中,较高基线BG-EPVS数量与帕金森病患者运动障碍严重程度纵向变化呈正相关,与认知变化不相关,且能够在2年随访期间预测运动功能的下降。

  • 标签: 帕金森病 运动障碍 运动亚型 血管周围间隙 影像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团体认知康复训练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骨质疏松患者跌倒认知运动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入住苏州市广济医院的精神分裂症康复期骨质疏松患者12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团体认知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跌倒认知运动依从性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的跌倒效能量表(MFES)评分在干预后6个月与干预前相比均有所升高,且观察组升高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跌倒认知程度在干预后6个月与干预前相比均有所升高,且观察组升高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运动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跌倒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认知康复训练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骨质疏松患者,能够有效提升患者跌倒认知程度及运动依从性,降低跌倒发生风险,有利于提高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团体认知康复训练 精神分裂症 骨质疏松 跌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联合运动疗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在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FD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60例,予以抑酸、护胃、调节肠道动力及抗焦虑等常规治疗;B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干预治疗;C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干预联合运动疗法。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GIQLI)比较3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与生活质量。比较3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HAMA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HAMD量表得分低于A组与B组,GIQLI量表得分高于A组及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及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联合运动疗法可以缓解FD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运动疗法 功能性消化不良 认知行为干预 情绪状态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的认知行为和运动功能。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匹兹堡睡眠量表,将所有受试者分为160例睡眠障碍组和140例非睡眠障碍组。采用多导睡眠图监测患者睡眠情况,中国MOCA量表评价患者认知状态,FMA运动量表评价患者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对两组患者的多导睡眠图进行统计分析。睡眠障碍组与非睡眠障碍组各项指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睡眠障碍 认知行为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事件相关电位(ERP)指导下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动作观察疗法(AOT)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认知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分为对照组、rTMS组及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腰部、上肢、下肢、平衡、步行、记忆、注意力、定向力、空间知觉及执行能力训练等);rTMS组在此基础上辅以ERP指导下rTMS治疗,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 d;观察组则给予ERP指导下rTMS及AOT治疗,AOT治疗每天2次,每周治疗5 d。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评估患者认知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MMSE、MoCA、FMA、BBS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rTMS组MMSE、MoCA、上肢FMA及MBI评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观察组MMSE评分[(24.37±1.69)分]、MoCA评分[(23.00±1.80)分]、上肢FMA评分[(45.80±6.76)分]、下肢FMA评分[(26.80±3.56)分]、BBS评分[(36.40±4.28)分]及MBI评分[(74.00±5.13)分]均显著优于rTMS组及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ERP指导下rTMS联合AOT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脑卒中 事件相关电位 重复经颅磁刺激 动作观察疗法
  • 简介:摘要:“运动合成与分解”知识点中的运动分解问题,学习者常因其抽象和复杂,不易找寻分运动效果及方向,使得此问题的学习研究难度较大。通过运动黑箱实验,力求让学习者理解分运动的效果,辅助、简化学习难度。

  • 标签: 运动分解 运动黑箱实验 分运动效果 小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