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工作根据卫生部制定的《生物材料和制品的生物学评价标准》(简称《标准),按照标准程序通过溶血试验、对凝血系统影响试验、热原试验、肌肉刺激试验以及细胞毒性试验,系统地研究了重组形成蛋白-2(rhBMP-2)与生物活性水泥复合材料的生物学毒性,并参照《标准》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重组形成蛋白-2与生物活性水泥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 标签: RHBMP-2 生物活性骨水泥复合材料 生物相容性
  • 简介:牵引成术(DO)中新形成具有胚胎的发生和正常骨折愈合的某些特征,形成蛋白家族(BMPs)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就BMPs与DO的生物学联系、作用调节机制、外源性BMPs的应用等方面作一综述.

  • 标签: 牵引成骨术 骨形成蛋白 骨愈合
  • 简介:将不同剂量的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7(rhBMP-7)与脱钙基质(DBM)分别复合后,植入小鼠股部内侧肌间隙,三周后取材,通过组织学检查、碱性磷酸酶(ALP)及钙含量的测定比较各组的诱导活性.结果显示,三组复合物均有组织生成,中、高剂量组可见小梁、板层和原始骨髓腔,血管和骨髓丰富;低剂量组的成量明显少于中、高剂量组,且新的成熟度低于其他两组,DBM少部分吸收;单独植入rhBMP-7组有编织形成;而DBM组可见成骨细胞的聚集.rhBMP-7/DBM复合组在ALP和Ca含量水平上与同等剂量的两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rhBMP-7三种剂量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这充分说明DBM作为rhBMP-7的合适载体,具有缓释作用,且二者复合可起到双重诱导活性;而且rhBMP-7的诱导活性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 标签: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 RHBMP-7 脱钙骨基质 DBM 骨诱导 剂量依赖性
  • 简介:目的研究普伐他汀对激素性坏死股骨头内形成蛋白-2(BMP-2)表达的影响。方法54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普伐他汀治疗组,每组18只。模型组和普伐他汀治疗组应用大肠杆菌内毒素及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造成股骨头坏死模型,普伐他汀治疗组于造模后4周开始普伐他汀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灌服等容量蒸馏水。分别于喂药后第4、8、12周分批处死动物,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股骨头内BMP-2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和普伐他汀治疗组各时相点BMP-2的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组,但普伐他汀治疗组喂药后第4、8、12周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普伐他汀可诱导激素性坏死股骨头内源性BMP-2mRNA的表达。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骨形成蛋白-2 普伐他汀
  • 简介:摘要术后根据病情进行抗病毒治疗遵医嘱给予肌肉注射注射用重组干扰素α2a(商品名褔慷泰)300万单位,每周三次,第一次注射无任何不适,第二次于术后第三天2010年8月13日1130am给予右侧臀部肌肉注射(厂家长春长生基因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01001),注射30分钟后患者诉注射侧肢体疼痛不适,无法抬起,注射部位周围及右侧肢体刺痛明显,无法耐受,全身大汗,痛苦面容,患者诉既往从未有过这样的刺痛。

  • 标签: 重组人干扰素&alpha 肌肉麻痹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通过基因重组改善P53蛋白的功能,并研究它对肿瘤细胞的作用。方法构建人野生型P53(wtP53)融合蛋白的原核细胞表达载体PGEX-3X—PTD—P53,诱导表达和亲和层析纯化后,采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它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和促细胞凋亡。结果成功构建P53融合蛋白的原核细胞表达载体PGEX-3X—PTD—P53,通过诱导表达和纯化获得重组wtP53融合蛋白。MTT法和细胞流式分析证明该蛋白对几种癌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和促细胞凋亡。结论这种原核细胞表达的重组wtP53融合蛋白保留了wtP53蛋白的生物学性状。

  • 标签: 人野生型P53 融合蛋白 抗肿瘤
  • 简介:目的构荧光蛋白和canstatin融合蛋白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canstatin,以深化研究血管生成抑制剂canstatin的生物学性能和用于肿瘤生物治疗的可能性。方法提取人胚肝总RNA,RT—PCR扩增canstatin基因片断,T—A克隆到pGEM—T中,从pGEM—T/canstatin克隆载体中,将人canstatincDNA亚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构建含人canstatincDNA的重组质粒pEGFP-N1/canstatin,通过酶切鉴定出重组体并测序分析。结果成功构建pEGFP—N1/canstatin真核表达载体,双酶切及测序鉴定显示canstatin基因片断正确插入载体,与Genebank中报道的序列一致。结论pEGFP—N1/canstatin真核载体的构建为进一步进行canstatin蛋白表达和活性研究以及canstatin用于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 标签: 重组人canstatin真核载体 构荧光蛋白 血管生成 生物学性能 肿瘤 基因治疗
  • 简介:人表皮生长因子又称尿抑胃素,是存在于人体内的一种重要的多肽生长因子。它是在1975年由Cohen等和Gregory各自独立地从人尿液中分离得到的,并被分别命名为“人表皮生长因子(HumanEpidermalGrowthFactor,hEGF)”和“尿抑胃素(Urogastrone,UG)”。后来的研究证明两者实为同一物质,遂将其名称统一为“人表皮生长因子”。

  • 标签: 人表皮生长因子 尿抑胃素 多肽生长因子 烧伤疤痕 创伤愈合 皮肤创伤
  • 简介: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谷氨酰胺(Gln)和重组生长激素(rhGH)对严重烧伤患者蛋白代谢的影响.方法将60例严重烧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Gln组及Gln+rhGH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于伤后1~14d口服甘氨酸作为安慰剂,并行常规治疗;Gln组于伤后1~14d口服Gln0.5g·kg-1·d-1;Gln+rhGH组患者口服Gln(剂量、时间同Gln组),且伤后7~14d皮下注射rhGH0.2U·kg-1·d.3组患者于伤后1、7、14d检测其血浆Gln浓度,伤后14、21d检测血浆白蛋白水平,记录伤后30d创面愈合率和总住院日.结果Gln+rhGH组伤后7d血浆Gln浓度为(452.28±21.72)μmol/L,高于对照组(325.12±25.34)μmol/L(P<0.05).伤后21dGln+rhGH组血浆白蛋白水平为(31.37±4.31)g/L,高于对照组(26.16±3.12)g/L及Gln组(28.26±3.29)g/L(P<0.05).伤后30dGln+rhGH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及Gln组,而总住院日少于对照组及Gln组(P<0.05或0.01).结论联合应用Gln和rhGH能显著提高严重烧伤患者血浆Gln水平,促进机体蛋白的合成,提高创面愈合率.

  • 标签: 联合应用 谷氨酰胺 重组人生长激素 烧伤 蛋白代谢
  • 简介:  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是一种用基因重组技术生产出来的、与人类的G-CSF生物学特性完全相同的大分子蛋白质,选择性作用于粒系造血祖细胞,促进其增殖、分化,并可增加粒系终末分化细胞功能.1985年日本的KIRINBEER株式会社与美国的AMGEN公司首次共同开发出作为药品的rhG-CSF,我院现有惠尔血、格拉诺赛特、粒生素、瑞白、特尔津等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 标签: 临床应用 刺激因子 因子临床
  • 简介:考察了不同条件下重组表皮生长因子(rhEGF)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不同的保存条件(物理状态、温度、pH、浓度等)对rhEGF的稳定性有显著影响,使用适当的添加剂(保护剂、抗氧剂、抑菌等)可以提高rhEGF的稳定性.上述结果为rhEGF的制剂学研究提供了依据.

  • 标签: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稳定性 RHEGF 制剂学 保存条件
  • 简介:白细胞介素4(IL-4)是一种由TH2细胞分泌的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成员,在参与机体免疫调节方面有重要作用。据文献报道,IL-4在临床上与过敏性哮喘、皮炎等疾病有关,美国Genzyme公司已研制开发ELISA试剂盒检测IL-4水平,但价格昂贵。本实验制备rhIL-4抗血清以应用于IL-4的生物学活性研究及临床检测IL-4水平等方面。

  • 标签: 抗血清 白细胞介素4 IL-4 IL一4 生物学活性 医学科学院
  • 简介:目的利用重组抗原检测自身免疫病患者血清中抗OP自身抗体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经Ni-NTA柱纯化表达重组OP融合蛋白作为抗原,分别用免疫印迹法(IBT)和酶链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70份PBC患者血清,80份其它肝病患者血清,80份自身免疫病患者血清和100份正常人血清。结果70份PBC患者血清中检测出阳性患者62例,阴性8例,阳性率为87.6%。其它肝病患者血清、自身免疫病患者血清和正常人血清均为阴性。重组抗原检测M2抗体有一定的敏感性。结论利用重组抗原OP检测M2抗体,有较好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有助于PBC的临床诊断。

  • 标签: OGDC-E2-PDC-E2二联体 胆汁性肝硬化 自身抗体 免疫印迹 酶链免疫吸附试验
  • 简介:尖锐湿疣(CA)是临床上常见的性病之一,复发率高,治疗方法也较多。我们应用高频电灼联合重组干扰素,α-2b喷雾剂(商品名捷抚)外用治疗CA50例,并与高频电灼联合重组干扰素。α-2b注射剂(商品名安福隆)局部注射治疗CA50例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 标签: Α-2B 高频电灼 局部注射治疗 尖锐湿疣 喷雾剂 CA50
  • 简介:肝移植患者术前出现不同程度的凝血功能障碍,如何减少肝脏移植术中失血成为肝脏移植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重组凝血因子Ⅶa的临床应用为减少肝脏移植术中失血提供了新方案。本文综述近年来重组凝血因子Ⅶa在肝移植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给药剂量与时机的进展。

  • 标签: 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 肝移植
  • 简介:目的模拟人体内核心蛋白多糖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接触方式,观察核心蛋白多糖固相拮抗TGF-β1刺激瘢痕成纤维细胞的效果。方法制备成纤维细胞胶原网格(FPCL)体外三维培养模型,将其分为4组。对照组:向FPCL中加入培养液;核心蛋白多糖组:向FPCL中混入终浓度2mg/L的重组核心蛋白多糖,再加入培养液;TGF-β1组:向FPCL中加入含5μg/LTGF-β1的培养液;TGF-β1+核心蛋白多糖组:向FPCL中混入终浓度2mg/L的重组核心蛋白多糖,然后加入含5μg/LTGF-β1的培养液。在培养12、24、48、72、96h时观察各组FPCL的收缩情况,并用蛋白质印迹法与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别检测FPCL中瘢痕成纤维细胞Ⅰ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各培养时相点下,TGF-β1组FPCL收缩比对照组明显增强,核心蛋白多糖组FPCL收缩则比对照组明显减弱。TGF-β1组的PAI—1、α-SMA的蛋白及相应mRNA表达水平(3482±211、4320±272;0.89±0.15、0.56±0.11)显著高于对照组(1764±147、1699±146;0.29±0.06、0.21±0.06,P〈0.01);其余两组相应检测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核心蛋白多糖混入胶原凝胶,可显著抑制TGF-β1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刺激作用,表明在体外核心蛋白多糖具有拮抗TGF-β1的作用。提示皮肤组织损伤后,由于创面机械性缺少核心蛋白多糖,TGF-β1活性上调,可能是瘢痕增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 标签: 瘢痕 多糖类 转化生长因子Β 成纤维细胞
  • 简介:目的:分析真核表达产物CTL4-Ig对T细胞活化功能的影响。方法:构建并用真核表达系统表达CTLA4-Ig,通过蛋白A亲合柱纯化获得纯品;然后观察CTLA4-Ig对淋巴细胞转化功能及T细胞表面分子CD25表达的影响;用^3H-TdR掺入法研究CTLA4-Ig对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影响。结果:CTLA4-Ig抑制PHA对淋巴细胞的转化;同时,抑制PHA刺激的淋巴细胞表面CD25分子的表达,抑制率达53%,与对照相比抑制显著(P<0.05),且这种效应有剂量依赖性;CTLA4-Ig抑制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抑制率选87.53%,与对照相比亦抑制显著(P<0.05).且效应亦呈剂量依赖性。结论:CTLA4-Ig能有效阻断T细胞的活化,并且阻断效应是通过多种信号途径起作用的。

  • 标签: T细胞 细胞活性 人类 CTLA4-IG 淋巴细胞 CD25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