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考察以明胶海绵为载体的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7(rhBMP-7)在小鼠体内异位成能力,评价大肠杆菌表达的rhBMP-7生物学活性。方法: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将复合rh-BMP-7的明胶海绵植入小鼠肌间隙作为实验组,对照组植入明胶海绵,分别于术后1、2、3、4周取出埋植材料,HE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测定蛋白含量、钙含量与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结果:复合rhBMP-7的明胶海绵组在术后2、3、4周有骨细胞类似细胞和钙化灶的形成,术后2、3、4周蛋白含量、ALP活性和钙含量均明显高于明胶海绵对照组。结论:明胶海绵复合rhBMP-7植入小鼠体内有较强的异位成能力,是良好的生物载体,可用于rhBMP-7体内活性检测。

  • 标签: 明胶海绵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 异位成骨 小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组干扰素α-2b、甘油果糖联合治疗乙型脑炎疗效。方法88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给予重组干扰素α-2b100万u/d肌肉注射;治疗组46例在重组干扰素α-2b基础上加用甘油果糖5ml/(kg?次)静脉滴注2次/d,疗程5-7d。结果治疗组退热时间、抽搐停止时间、意识障碍转清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5.85%,对照组总有效率80.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干扰素α-2b、甘油果糖联合治疗乙型脑炎疗效确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重组人干扰素&alpha -2b 甘油果糖 乙型脑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干扰素a一2b乳膏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对照法。2007年2月至2011年11月我院门诊治疗尖锐湿疣71例,其中36例给予重组干扰素a一2b乳膏治疗,作为治疗组;35例采用CO2激光联合注射用重组干扰素a-2b100万Iu肌肉注射治疗,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对照组。结论重组干扰素a一2b乳膏外用治疗尖锐湿疣效果好,不良反应轻微。能够显着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降低治疗成本及费用,操作也很方便。

  • 标签: 重组人a-2b干扰素乳膏 尖锐湿疣 治疗
  • 简介:目的对重组干扰素α-2B局部封闭联合液氮治疗跖疣的疗法与传统单纯液氮疗法的临床疗效及耐受性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将92例跖疣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7例,对照组45例,治疗组采用重组干扰素α-2B局部封闭联合液氮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液氮疗法治疗,4次为1个疗程。结果1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61%,高于对照组的75.56%(P〈0.01),治疗组皮损痊愈所需的平均治疗次数(4.00±1.57)明显少于对照组平均治疗次数(7.00±1.26)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均为轻到中度,无患者因不良反应中途退出。结论重组干扰素α-2B局部封闭联合液氮治疗跖疣疗效优于传统的单纯液氮疗法,值得临床使用。

  • 标签: 跖疣 干扰素 液氮
  • 简介:目的:研究咬合创伤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vc)内形成蛋白-2(BMP-2)mRNA的表达变化。方法:于大鼠右上第一磨牙粘结方丝,抬高咬合0.5-0.8mm,建立1、3、7、14、28d组咬合创伤模型,通过拍摄X线片及HE染色观察牙周组织的损伤程度,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观察各大鼠Vc内BMP-2mRNA的表达及变化。结果:咬合创伤第1天BMP-2表达下调,第3、7、14dBMP-2表达持续上调,28d组BMP-2表达量下调趋于正常水平,14d组表达量最高(P〈0.05)。结论:BMP-2mRNA在咬合创伤大鼠Vc内表达,表达量的高低与牙周组织的损伤程度相一致,即牙周损伤程度重时Vc内BMP-2高表达,牙周损伤程度轻时Vc内BMP-2低表达。

  • 标签: 骨形成蛋白-2(BMP-2) 咬合创伤 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Vc)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蛋白药物的研究进展以及发展趋势。方法对国内外的重组蛋白药物的发展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与对比。结果欧美在重组蛋白质药物的研究上具有先进的技术,而且药物在世界市场上就有广大的销售市场,而我国的重组蛋白药物的研究较为落后,但相对发展较快。结论我国在研究重组蛋白药物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借鉴国际的技术。

  • 标签: 重组蛋白药物 研究进展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组表皮生长因子(RecombinantHumanEpidermalGrowthFactordericative,rhEGF)对成人女性面部皮肤擦挫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自2008年9月至2011年8月期间,根据知情同意原则,应用rhEGF治疗面部皮肤擦挫伤的病例42例为观察组,未应用的病例34例为对照组,观察记录两组创面恢复时间及创面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平均为10.00±1.53天,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平均为13.15±1.97天,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较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短(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后创面颜色较对照组浅,皮肤较光滑。结论rhEGFT对于促进成人女性面部皮肤擦挫伤的创面愈合、加快组织修复具有较好效果。

  • 标签: 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创面 修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干扰素α2b注射液治疗丙型肝炎的不良反应及护理。方法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向患者耐心讲解有关丙肝知识,以消除患者对疾病和药物的恐惧心理,同时做好休息、饮食、药物指导,对发生的不良反应均予以及时对症处理。结果本组病例50例,因毒副作用中断治疗者10例,放弃治疗者3例。治疗结束转阴30例。结论重组干扰素α2b注射液治疗丙型肝炎药物不良反应较为严重,为了保证治疗顺利进行,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对抗病毒治疗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予及时的处理,做好护理心理护理,提高治疗依从性,使患者能够按要求完成抗病毒治疗。

  • 标签: 干扰素 丙型肝炎 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用重组干扰素a-2b阴道泡腾胶囊联合胸腺肽针剂药物保守治疗CIN1患者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外用重组干扰素a-2b阴道泡腾联合胸腺肽针剂治疗CIN1患者,每月用10天,10天一疗程,用3-6个疗程。结果两组于治疗3-6个月后复查HPV-DNA,TCT,并于阴道镜下取活检。总治愈率90.6%,有效率为100%。结论胸腺肽针与干扰素合用有协同作用,重组干扰素a-2b阴道泡腾胶囊联合胸腺肽针剂治疗CIN1,明显有助于CIN1病变逆转,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重组白介素-11(rhIL-11)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的疗效。方法对42例化疗后血小板低于70x109/L的患者,给予rhIL-113mg/d皮下注射,观察血小板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血小板升至>100x109/L所需时间II度30例(3.7±1.8)d,III度8例(7.1±1.2)d,IV度4例(13.4±1.7)d。主要不良反应为乏力、关节肌肉疼痛、水肿及发热。结论重组白介素-11(rhIL-11)有提升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治疗作用,不良反应可耐受。

  • 标签: 重组人白介素-11 血小板减少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脑利钠肽辅助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优势与发挥机制。方法心力衰竭患者80例根据入院顺序平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都给予常规结合硝普钠治疗,治疗组加用重组脑利钠肽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都无死亡患者。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O.05)。两组脑利钠肽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时治疗后两组对比也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的SV、C0、LVEF明显增加,两组对比也差异明显(P<O.05)。结论重组脑利钠肽辅助治疗心力衰竭有利于改善病人的心功能状态,总体疗效好,其机制发挥可能与血浆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下降或不升高有关。

  • 标签: 重组人脑利钠肽 心力衰竭 心功能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组白介素11在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A)血小板减少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2007年6月至2011年12月我院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的门诊及住院患者49例,通过重组白介素11升血小板治疗后观察血小板变化。结果可进行评估的4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使用重组白介素11治疗后血小板数量有不同程度提高。讨论通过上述临床试验研究显示,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患者应用重组白介素11可促进血小板的增生,改善出血症状,减少血小板输注量,减少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提高治疗的效果。

  • 标签: 重组人白介素11 再生障碍性贫血 血小板减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应用冻干重组脑利钠肽治疗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对重度心力衰竭的患者56例,使用冻干重组脑利钠肽进行临床治疗,比较分析治疗前后改善心功能的程度,体征和临床症状。并嘱护理人员监测呼吸、心率、心电图、血压等变化。结果治疗前收缩压为140±20mmHg,下降到治疗后的125±10mmHg,舒张压有治疗前的90±14mmHg,下降到80±12mmHg,心率有治疗前的85±14次/分,下降到80±16次/分,呼吸频率由治疗前的29.5±3.次/分,下降到20.1±3.0次/分,24小时尿量有治疗前的1300±210ml,增加到治疗后的3550±1000ml,数据显示冻干重组脑利钠肽,有效的改善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结论冻干重组脑利钠肽治疗重度心力衰竭临床效果明显,正确的护理措施能有效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 临床治疗 重度心力衰竭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用重组微生物来生产药物蛋白的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09年9月我院制药所中要生产的60份胰岛素,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为传统方法制取胰岛素组。B组为利用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组。观察两组产生药物的难易程度、成本及生产药物后的药物疗效。结果两组药物经过不同方法的制取,A组药品的有效率为26.7%。B组药品的总有效率为70%,用重组微生物来生产药物的有效率明显高于传统方法制药的总有效率(11.28,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重组微生物来生产药物蛋白比传统方法制取药物蛋白制取容易、成本低且生产药物的疗效好。

  • 标签: 重组微生物 药物蛋白 生产 价值分析
  • 简介:目的研究固定期放疗对兔下颌牵张成形成的影响.方法30只成年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成A、B、C三组,A组实验动物行双侧下颌皮质切开术并植入牵张器,5d后开始牵引,速率为0.5mm/次,2次/d,连续10d,共延长下颌10mm,固定10周;B组实验动物行双侧下颌皮质切开、植入牵张器,进行牵张,牵张结束后固定10周,并在固定4周后开始用直线加速器照射双侧下颌,5.4Gy/次,隔日1次,共5次,总剂量为27Gy;C组动物为对照组.固定期结束处死动物后,取各组动物牵张区新生痂行X线检查、组织学观察、形态计量学分析、骨密度测定及三点弯曲试验测试牵引区抗弯强度.结果大体观察和X线检查显示所有进行下颌牵张的实验动物牵张间隙均有新形成,小梁沿牵张方向排列,骨密度较高;组织学观察显示A组实验动物牵张区均充满排列整齐的新生编织,B组可见较多的胶原纤维成发及软骨岛,新生小梁不及A组致密、成熟;形态计量学分析和机械力学分析结果显示B组的新生在骨密度和新生小梁数目上与A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是在新矿化程度方面,固定期放疗组较差,其机械强度也较低(P<0.05).结论在牵张成术的固定期进行放疗仍可以出现牵张区的新生形成,但软骨成分较多,机械强度较低.牵张成术用于颌恶性肿瘤切除术后颌早期重建是可行的.

  • 标签: 下颌骨 修复外科手术 骨牵张 放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共70例,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治疗基础心脏疾病、给予利尿剂、扩血管治疗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重组脑利钠肽治疗,冲击量为90秒内匀速静脉注射剂量为1.5μg/kg,而后静脉持续滴注,速度为每分钟0.0075μg/kg,连续48小时。采用超声心动图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5天后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采用生化分析系统检测两组治疗前和治疗5天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脑利钠肽能够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患者心功能,疗效显著。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重组人脑利钠肽
  • 简介:摘要特发性矮小(idiopathicshortstature,ISS)是指目前尚缺病因的匀称性身材矮小,是儿童生长迟缓(矮小)常见的类型,目前主要采用重组生长激素治疗。现报道从2008年10月至2011年4月来我院儿科内分泌科就诊的28名ISS儿童病例,采用重组生长激素治疗后疗效观察及护理。

  • 标签: 儿童 特发性矮小 生长激素 护理
  • 简介:背景: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纳米人工具有独特的生物特性,模仿天然的成分及结构特征,可为细胞提供与天然骨相类似的微环境.目的:观察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纳米人工与同种异体在成人特发性脊柱畸形矫正融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69例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资料,分别采用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纳米人工移植36例,同种异体移植33例,植后第3,6个月拍摄脊柱全长正侧位片,观察植融合情况.结果与结论:69例患者畸形明显矫正,3,6个月的影像学观测两组均可见小梁生长.植后6个月,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纳米人工组明显融合33例,同种异体组26例.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纳米人工组早期融合率高于同种异体组(P〈0.05).提示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矫形手术中,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纳米人工是比较理想的移植材料,在融合效果方面优于同种异体.

  • 标签: 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弯 纳米人工骨 植骨 骨形态发生蛋白2 矫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