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陪审主要有两种不同模式,即陪审团模式和参审制模式。两种模式在制度运作、审理范围和审理成本、文化传统上有很大的不同,对我国来说,借鉴英美法系陪审制度的优点,克服参审制的弊端,可以从九个方面借鉴域外的陪审,进一步推进庭审的实质化,发挥陪审的民主、监督、人道功能,提高司法公信力。

  • 标签: 陪审制度 陪审模式 陪审员 司法公信力
  • 简介:司法机关着力推动的陪审改革,在试点期满后出人意料地被延期一年。检视陪审的运行状况不难发现,职业法官与人民陪审员在审判实践中存在微妙的权力支配/互动关系。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知识规训、法院内部非正式权力关系的掣肘、法院实用主义逻辑的影响以及法官业绩考核的压力,陪审试点改革遭遇了一系列制度设计者始料未及的问题,而主审法官制度与案件审批制度陪审走向'异化'的深层诱因。因此,应当转换视角并回归制度原意,设计一种'小巧而精致'的陪审模式,让人民陪审员在法官员额制改革的背景下,以日常知识、语言与理性校正司法专业判断,从而实现情理法的重构与复归,最终走出'权力零和博弈'的窠臼。

  • 标签: 陪审制度 知识规训 权力关系 制度异化
  • 简介:在环境公益诉讼案件的审判过程中,法官对科学技术高度依赖,审判组织表现出整体专业性不足的弱点.为解决这一客观问题,有针对性地引入专家陪审是最筒捷有效的方式.文章分析了环境公益诉讼专家陪审的功能定位与特殊性,并对比分析环境专家陪审员与职业法官、其他领域专家陪审员的关系,提出要明确公益诉讼专家陪审员的诉讼地位以及构建“鉴定人一专家辅助人一专家陪审员”制度衔接机制的设想,从环境专家陪审员的选任条件、参审方式、适用范围、权利义务规定以及责任追究制度等方面建立程序规则.

  • 标签: 环境公益诉讼 专家陪审制度 环境审判专业化
  • 简介:西欧中世纪加洛林王朝时期的一些法律和司法措施是形成后来英美法系陪审的历史因素。这些因素具有显著的日耳曼特色和加洛林王朝背景,包括民众参与审判的传统、巡阅使制度、Scabini制度、纠问式审问方法以及宣誓调查法等。此后这些因素被诺曼底公国继承,1066年诺曼征服后,这些因素传入英国,并最终形成了陪审。英美陪审根植于日耳曼习惯法中,其起源与中世纪王权紧密联系,陪审的形成使陪审员由证人向审理者角色转变。

  • 标签: 陪审制 加洛林王朝 起源因素 宣誓调查法
  • 简介:人民陪审制度功能定位在认识上还存在着许多误区,就制度本身而言还有待进一步细化和推陈出新.正确地认识陪审的不同功能,合理地进行功能定位,是完善人民陪审员制的理论基础;只有对制度进行创新,才能使来自异域的陪审在中国本土立足、生根.

  • 标签: 人民陪审员制度 功能定位 制度创新
  • 简介:陪审员参与案件审理最为突出的问题是欠缺法律专业背景,导致实践中出现了“陪而不审”、“审而不议”等现象,严重影响了人民陪审制度功能的发挥。在新一轮人民陪审制度改革方案中,陪审员不再审理法律适用问题,只参与审理事实认定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法律的理解与适用对陪审员不再具有意义。恰恰相反,在个案审理中正确认定事实是建立在陪审员能正确理解法律的基础之上的。因而,法官对陪审员进行必要的法律指示是必然的制度选择。法官释法应有必要的限度,以确保陪审员独立、自由判断的审判地位;对法官不当行使释法权之行为,应给予程序关系人必要的救济。

  • 标签: 法官指示 运行原理 指示限度 程序保障
  • 简介:港籍陪审是我国人民陪审制度改革的试验田,对跨区域、多元化陪审机制的探索与建构具有积极意义。调研发现,其选任代表性、广泛性不足,参审机制未能真正实质化,制约着制度功能的发挥。循司法民主、司法公正的价值指引,在选任模式上,应强化制度的公共宣传,放宽港籍陪审员的选任条件,增加专业型陪审员类别,凸显选任的代表性与广泛性;在参审机制上,应拓宽参审案件类型,明确港籍陪审员的事实审、调解、监督职能,建立问题列表制度与“大合议庭”参审模式,真正摆脱参审“虚置化”的困境。

  • 标签: 人民陪审员 港籍陪审 司法民主 司法公正
  • 简介:当前,全国人大授权的50家法院的人民陪审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已满两年并经全国人大批准试点期限延长一年.以福建省龙海法院为例,改革试点期间,不少案件在该法院法官尚且认定事实困难的背景下,陪审员要实现准确的事实认定还是存在一定难度的,全程参与见证人民陪审员改革试点工作中每一个步骤阶段,从中总结发现,无论是法官还是陪审员,对陪审员“事实审”的能力仍旧疑惑重重.那么一项成功的改革怎么样才能获得社会公众的认可,成为一种可借鉴可复制的改革经验呢?要冲破改革的阵痛期,有效推动陪审员参与“事实审”,区分“法律审”,构建法官指引制度,将是一次有益且有必要的探索,这项制度的构建既符合当前人民陪审员改革试点的需要,又有助于修复司法“民主”功能.因此,需要剖析法官指引制度的价值所在,厘清制度构建困境,以借鉴域外先进经验,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法官指引制度,从而推动陪审员有效履行“民主”功能,真正杜绝“陪而不审”“审而不议’’.

  • 标签: 陪审员 事实审 法官援引制度
  • 简介:贪功冒进、报喜不报忧乃至迷恋'政绩工程'的改革幻象,并非改革的福音。4月下旬,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将部分地区人民陪审制度改革试点期限延长一年,延期至2018年5月。自全国人大常委会最近几年以授权方式启动多项重大改革试点以来,调整既定的试点时间表,尚属首次。追溯起来,此轮陪审改革试点始于2015年5月,在两年试点期内,改革预期已初见成效,但也留下了诸多未决的改革难题。比如,全面随机抽选陪审员的试点方案,遭遇了抽选成本过高、部分候选人缺乏参审积极性、

  • 标签: 延期启示 改革试点 试点延期
  • 简介:深化人民陪审制度改革所面临的一大重要难题便是如何让普通公民准确地进行案件事实认定.为解决这一难题,大陆法系一些国家设计了刑事问题列表制度,由更具专业经验的审判长进行要件事实分解,p争低陪审员事实认定的难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刑事问题列表制度为中国人民陪审制度的有效运行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方案,值得借鉴.

  • 标签: 问题列表 人民陪审员 事实认定 配套制度
  • 简介:陪审是现代司法审判的一个重要制度,也是我国司法改革的一个重要的试点领域。本文以实验研究为主要方法,以博弈策略和认知实验的结论,对陪审员关于案件事实的判断能力和公正性方面进行了实证及哲理的分析,从而得出普通人陪审员具有相当的判断能力和公正性的结论。同时,本文简要介绍了西方行为法学派已有关于陪审员的认知偏差模式及相关的研究模式。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日后陪审的实证实验研究进行了展望,并尝试提出可供研究的重点方向,如法官指示、陪审团模式与大小、个体与团体、证据规则和表决规则等。这些问题的研究对于我国陪审改革试点工作及今后的陪审建设具有部分参考意义。

  • 标签: 陪审特性 认知偏差 行为实验
  • 简介:坐落在湖南省资兴市三都镇的流华湾古村,始建于明朝,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流华湾村庄前傍宝源河,背依辰岗岭,取“源远流长,永放光华”之意,是湘南保存最为完好的古民居建筑群,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流华湾人杰地灵,出过12个秀才,5个进士。

  • 标签: 人民陪审员 晚年生活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民居建筑群 资兴市 湖南省
  • 简介:制度话语权是一国或地区的社会制度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吸引力、感召力的体现.全球化时代,资本主义制度话语权依旧强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话语权还处于弱势地位,与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并不相称.西方的制度话语霸权是中国提升制度话语权的最大障碍.中国要想成为世界性强国,只有坚持制度独立,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努力摆脱西方制度模式和价值观的束缚,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创新话语体系,坚决抵制资本主义自由化思潮,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才能不断提升中国的制度话语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人类文明做出更大的贡献.

  • 标签: 制度话语权 制度独立 社会主义
  • 简介:人民陪审员只参与事实审理是人民陪审制度改革的核心事项,也是本轮司法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陪审员只参与事实审解决了人民陪审员在法律专业方面的劣势,将法律适用交由法官依法裁决,同时将来自普通民众的人民陪审员的朴素思想带到案件中,使事实认定更为客观真实,也能够提升法律判决的社会接受度,即提升司法公信力。作为一项新的改革,要求我们在实践中逐步探索,既要对人民陪审员事实审的范围加以明确,又要避免'一刀切'。笔者所在法院作为人民陪审员试点法院,根据本地域特点结合审判工作实际,对人民陪审员各项制度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本文将着眼于试点工作民事案件事实审与法律审问题,逐一分析试点法院在人民陪审员参与民事案件事实审与法律审的实践中采取的措施,并通过具体民事案件的审理分析其实践操作中碰到的问题,最终提出通过制度上根据案件类型、案件影响、陪审模式及程序上通过强化庭前证据交换制度、庭前阅卷制度、健全合议庭评议制度、制作事实问题列表等,同时改革裁判文书式样等方面对民事案件的事实审与法律审进行区分。

  • 标签: 人民陪审员 事实审 法律审
  • 简介:第一,强化国家(而非地方)在制度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加强社会制度系统的整体设计和协同改革。无论是改革动因中价值理性的回归、"诺斯悖论"的破解,还是改革路径依赖的打破,以及改革方式中利益关联的改变,都有赖于国家强制性制度变迁的推进。

  • 标签: 户籍制度改革 关联影响 强制性制度变迁 制度建设 制度系统 价值理性
  • 简介:中铁十七局集团建筑公司由于建设项目的特点,驻守工地的职工大多不能按时享受正常的休假制度。为此,公司工会特别研究制定了工程项目职工“反探亲”制度,让无法离岗休假的职工获得与家人团聚的机会。

  • 标签: 休假制度 职工 探亲 中铁十七局集团 创新 建筑公司
  • 简介:制度变迁为何及如何发生?已有的诸多相关理论虽富于启发性,但忽视了制度需求的显示难题,留下了制度供给的诺思悖论,从而未能揭示制度变迁的动力学。本文从制度需求与制度供给互动的角度构造了一个新古典的制度变迁分析框架。其中,退出-呼吁动态刻画了制度需求,而制度绩效位差造成的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制度竞争刻画了制度供给。在对退出-呼吁动态的响应中,制度竞争通过发现效应、创新效应、扩散效应和保障效应推动了制度变迁。这一工作有望为分析制度变迁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制度需求 退出-呼吁动态 制度供给 制度竞争 制度变迁
  • 简介:摘要光合对植物生长有直接影响,是作物产量形成的基础,因此研究不同灌溉制度对番茄生理变化的影响,对于番茄生产有积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对番茄灌溉制度进行了相应的调查与分析,以供参考。

  • 标签: 番茄 灌溉制度 调查 分析
  • 简介:新加坡政府从1998年开始对大学招生制度进行改革,当年成立了“大学入学标准检讨委员会”,并于1999年公布了委员会的修订案《让毕业生为知识经济做好准备——新加坡大学招生制度》.2003年4月,新加坡教育部成立了“大学入学委员会”,再次对大学招生制度进行改革.

  • 标签: 新加坡政府 招生制度 大学 新加坡教育部 入学标准 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