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直线电机驱动的H数控平台系统在加工零件时,负载扰动、外部干扰和两电机安装的差异与机械耦合会影响单轴的跟踪精度且会产生同步误差。针对此问题,本文首先用拉格朗日方法给H平台建模,然后提出一种改进的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NTSMC)来进行位置控制器的设计,在不失滑模控制鲁棒性的情况下,有效地削弱了该控制所产生的抖振问题,提高了单轴的跟踪精度。在两轴间采用Sugeno型模糊神经网络(SFNN)补偿控制器来动态补偿H平台的同步误差。通过模糊神经网络以任意精度逼近非线性系统的能力使同步误差在有限时间内趋近于零,以满足H平台数控系统的高精度加工要求。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系统能够有效提高系统的同步控制精度和鲁棒性。

  • 标签: H型平台 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 Sugeno型模糊神经网络补偿控制器 负载扰动
  • 简介:摘要H高血压作为脑卒中重要的危险因素,在我国呈不断增多的趋势,目前现代医学从降低血压的同时补充叶酸、维生素,基因治疗、中医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 标签: H型高血压 同型半胱氨酸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认识H高血压的危害,预防及治疗伴有高HCY(同型半胱氨酸>10umol/L)血症的高血压即H高血压。是脑卒中发生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H高血压发生脑卒中的机率比正常人高出25到30倍。每年大量脑卒中患者的发病和复发也是当前“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继续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脑卒中是可预防、可干扰的一类疾病,有效控制H高血压平均可以减少72%脑卒中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高血压病(hypertensivedisease)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已经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同型半胱氨酸(又称高半胱氨酸),是蛋氨酸在人体细胞代谢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它在人体血液中的含量超过一定浓度时,就会损伤小血管内皮细胞,加重凝血过程,造成血栓,给小血管密集的大脑带来致命的威胁。近来的医学研究证实,Hcy升高与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存在密切的关系。

  • 标签: 高血压 同型半胱氨酸(Hcy) H型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患者对H高血压的知晓情况,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以及相应的治疗情况,分析H高血压的临床现状。方法在我院内科门诊、病房分别随机抽取100例长期规范服用降压药物的高血压患者,调查其是否知道H高血压、是否检测过同型半胱氨酸,是否应用叶酸或B族维生素治疗,并对其原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在200例患者中,71.5%(143/200)的患者不知道此项检查,28.5%(57/200)患者知道H高血压,25.0%(50/200)患者做过此检查,只有19.0%(38/200)患者针对H高血压服用过叶酸或B族维生素。结论尽管H高血压危害很大,但在临床上却存在对H高血压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的情况。

  • 标签: 同型半胱氨酸 H 型高血压 叶酸 B族维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至2014年间我科室诊治的88例H高血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4例,观察组给予依那普利叶酸片(复方制剂,每片含马来酸依那普利10mg、叶酸0.8mg)1片/d,于每日早晨口服;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10mg/次,1次/d,均以3个月为一个疗程。治疗前后检查患者的血压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并对随访期间两组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对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改善,观察组Hcy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观察组舒张压、Hcy水平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随访期间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观察组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高血压疗效确切,能显著降低血压和Hcy水平,并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 标签: H型高血压 Hcy 依那普利叶酸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清远地区H高血压致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神经内科就诊的H高血压致脑卒中患者2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n=100)和对照组(n=100)两组患者均接受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叶酸10mgti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甲钴胺0.5mgtid。两组均以4周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步态变化。结果(1)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8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2P<0.05);(2)观察组治疗后下肢运动总分和平衡总分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t=4.39P<0.05)。且左右步幅差明显较对照组缩短(t=5.11P<0.05),步速明显比对照组提高(t=4.08P<0.05);(3)治疗4周后两组Hcy浓度均有所下降,其中观察组下降的趋势更明显(t=42.19P=0.028)。结论叶酸联合甲钴胺对H高血压脑卒中患者有明显康复效果,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血浆中Hcy浓度有关。

  • 标签: H型高血压 脑卒中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5例小儿先天性H气管食管瘘(H-TEF)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食管造影、支气管镜美蓝造影、多排螺旋CT及气道重建对于其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证实的5例小儿先天性H-TEF。术前5均在支气管镜检查的基础上,鼻胃管内注射美蓝,观察支气管内美蓝显影情况,4例行消化道造影,仅3例行多排螺旋CT及气道重建。分析比较三种检查技术对H-TEF的检出率。结果术前支气管镜下瘘口美蓝造影5例均阳性。CT检查中3例均阴性。食管造影4例,2例可疑阳性,1例阴性。将阳性诊断及可疑阳性合并为阳性,支气管镜美蓝造影、食管造影及CT阳性率分别为100%、50%、0%;可见前者阳性率明显高于后两者。结论支气管镜下美蓝造影是对H-TEF非常有价值的检出手段。

  • 标签: 气管食管瘘 先天性 支气管镜 美蓝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066-02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东风公司退休职工体检人群H高血压的现患情况.方法对9325例退休职工为研究样本进行测定.结果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共检出6379例,总阳性率为68.4%,男性Hcy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P<0.01);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浆Hcy阳性率也越高,年龄与Hcy之间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与单纯高血压组比较,H高血压组的SBP、DBP、HbALC、BMI、WPH、HDL-C、Hcy、空腹Glu、TC、TG、LDL-C水平更高.高血压与血浆Hcy具有强烈的协同作用,可导致血管疾病的风险比增大,H高血压比单纯高血压的危害更大.结论同型半胱氨酸是H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密切相关.关键词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协同作用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513-02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和谐社会的建设背景下,提高基层医院的服务水平及质量十分关键,随着我国各地区人员流动频率的不断变化,各种类型疾病的防治工作压力逐步增大,这些疾病的传染不仅影响到了群众的健康,同时对于社会的稳定也十分不利。就甲H1N1流感而言,该类疾病的传播较快,且危险性较大,因此在具体的防治工作中需进行科学规划及管理。以下本文就甲H1N1流感的临床表现、类型、治疗方法记性分析,并围绕基层医院甲H1N1流感的防治策略展开相应的论述。

  • 标签: 基层医院 甲型H1N1流感 临床表现 防治策略
  • 简介:原发性高血压病其危害已广泛被人们认识,但说起H高血压,还是知之者甚少。目前,我国有近1.5亿的“H高血压”患者,但未被广泛认知,出现了H高血压“两高两低”的局面,即高发生、高危害、低知晓、低控制。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病 H型 中老年人 危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人们越来越关注信息技术如何更好地促进教育。通过分析Moodle平台中的课程案例,提出了基于Moodle平台的资源教学的研究框架,包括呈现学习目标,收集、选择合适的资源,整理、组织信息,分析讨论,评价和Moodle提供的支持。构建基于Moodle平台的资源教学的流程图。

  • 标签: 网络学习平台 MOODLE 资源型教学 案例研究
  • 简介:对1个内隔板式箱柱-H型钢梁常规节点和3个梁翼缘扩大头-圆孔削弱节点进行了循环加载试验,并进行了基于结构钢椭球面断裂模型及耦联的椭球面屈服模型的数值模拟和断裂分析.结果显示,常规节点裂纹起始于梁翼缘对接焊缝侧边,未能形成有效转动能力的塑性铰,节点的塑性转角约为0.02rad.梁翼缘扩大头-圆孔削弱节点在圆孔削弱梁截面形成塑性铰,大孔侧边开裂风险较其他区域大,扩大头构造显著降低了对接焊缝的断裂风险.当内隔板与柱壁板间焊缝质量较好时,圆弧扩大头-圆孔削弱节点的塑性转角可达到FEMA要求的0.03rad,承载力较常规节点提高39.8%-52.9%。

  • 标签: 箱型柱-H型钢梁节点 内隔板 椭球面断裂模型 扩大头 圆孔削弱 塑性转角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叶酸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H)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选择新发H高血压Ⅱ级老年(60~70岁)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清晨口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150mg/d和叶酸0.8mg/d,对照组口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150mg/d。治疗后每周测量并记录血压,每3个月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1次,共观察6个月。结果试验组治疗后3、6个月的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35.6±14.7/82.6±8.4)mmHg和(127.8±10.6/79.6±7.3)mmHg,对照组则分别为(139.5±15.1/89.7±8.5)mmHg和(139.4±12.4/85.9±7.4)mmHg,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3、6个月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别为(11.3±2.2)μmol/L和(8.5±2.6)μmol/L,对照组则分别为(18.9±2.5)μmol/L和(18.7±2.7)μmol/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叶酸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H高血压疗效确切,可显著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

  • 标签: 高血压 同型半胱氨酸 叶酸 老年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特点及ABPM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的住院患者86例,以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82例对照,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治疗前24h血压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2糖尿病并发高压病患者的24h平均收缩压、日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无明显差异(P>0.05);血压昼夜节律类型异常(非杓)比较与血压晨峰出现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2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具有高收缩压、高晨峰出现率及高非杓分布率等特点,ABPM对于明确血压异常程度与异常特点、指导临床用药治疗有重要价值。

  • 标签: 糖尿病高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 非杓型 血压晨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