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3 个结果
  • 简介:为了培养新一代的检验人才,为了让学生们能更好地掌握临床生化检验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笔者从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个方面进行了系列的改革,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效的保证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 标签: 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 理论教学 实验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系统性护理在低位结肠癌肠道造瘘口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行肠道造瘘口术的低位结肠癌患者80例,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系统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低位结肠癌患者的护理效果更佳,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差异较为明显(P<0.05)。结论系统性护理在低位结肠癌造瘘口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明显,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系统性护理 低位结肠癌 肠道造瘘口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急性肠道感染治疗中应用依替米星注射液和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用我院收治的88例急性肠道感染患者,抽取时间区间段为2015年12月至2017年6月,以计算机随机分组分为对比组(n=44)和观察组(n=44),对比组实施左氧氟沙星药物治疗,观察组实施依替米星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症状复常率及消失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症状复常率及消失率高于对比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比组相比,具有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疗效与对比组相比,存在差异(P<0.05)。结论依替米星及左氧氟沙星两种药物在急性肠道感染中的应用,前者效果更为理想,且用药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依替米星 左氧氟沙星 急性肠道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小儿肠道病毒(EV)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70例无菌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检测其脑脊液标本,分析其中49例肠道病毒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临床特点。结果共检出EV感染49例(70.00%),17例脑炎,32例脑膜炎;脑炎患儿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3例柯萨奇病毒B3型脑炎患儿病情危重,治疗后1例康复,2例遗留后遗症;脑膜炎患儿主要表现为发热、呕吐、头痛、腹泻、畏光、乏力、肌痛,治疗后全部康复。结论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常见病原体为肠道病毒,脑膜炎和脑炎症状较轻,预后良好,重症脑炎可遗留不同程度后遗症。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肠道病毒 临床特点
  • 简介:生物化学实验是生物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教学质量的提高及学生能力的培养密切相关,它是步入临床、科研、创造文明方面的桥梁。笔者阐述了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实验考试的重要性、实验考试内容和方法以及实验考试后的体会。认为通过加强实验考试,在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明显提高。

  • 标签: 实验考试 生物化学教学 生物化学实验 化学实验教学 实践操作能力 解决问题能力
  • 简介:笔者结合我国国情和临床生化检验教学特点,通过对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改革.探讨当今临床生化检验教学的改革。主要通过提高教师各方面的素质,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直观式、学导式、比较式、讲授式等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应21世纪需求的医学检验人才。

  • 标签: 临床生物化学 教学 改革 教学改革 临床生化检验教学 教学方法
  • 简介:摘要生物制药工艺学作为必修专业课程,在我校生物制药专业专业中开设。为了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文章对生物制药工艺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从国内的研究现状、拟解决的问题、拟采取的措施等方而展开了论述。

  • 标签: 生物制药工艺学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 简介:为提高对生物化学的认识,突出生物化学实验地位,通过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实验教学方法,革新实验教学手段,改变实验教学模式,来改革实验教学,加大实验教学力度。加强实验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生物化学 实验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学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进行胃肠道手术患者86例,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43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护理),43例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及切口感染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胃肠功能各项指标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用于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可有效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并减少切口感染发生。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胃肠道手术 胃肠功能 切口感染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胃肠道病人行手术室综合护理,研究其对患者并发症中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探讨手术室综合护理的方式对胃肠道患者临床护理的意义。方法 对我院此次收纳的 84例胃肠道患者,采取随机分组方式进行分组。即 84例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 42例,对照组 42例。其中,对于对照组胃肠道患者采取一般性常规护理,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对于观察者患者,采取手术室综合护理,以此方式对胃肠道患者切口感染进行预防。护理过程后,统计两组患者在不同的护理方式下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患者手术效果及患者的满意程度,并且进行比较分析其意义。结果 通过两种不同的护理方式,行手术室综合护理的的观察组在切口感染方面的发生率明显的高于一般性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本组患者手术后,病人对于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一般护理的对照组,则手术室护理的方式对于胃肠道患者手术过程中手术切口感染的治疗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数据差异明显, P< 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手术室综合护理的方式对胃肠道手术病人手术过程后手术切口感染具有有利的作用,相较于一般性常规护理,手术室护理减少了手术切口感染。

  • 标签: 手术室综合护理 手术切口 胃肠道 临床医学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胆囊结石患者治疗中行腹腔镜保胆取石手术对于患者胃肠道的功能恢复影响。方法选2016年10月份到2017年10月份在我院治疗的88例胆囊结石患者,采取随机抽样方式进行分组,参照组治疗方式为腹腔镜切除术,研究组治疗方式为腹腔镜保胆的取石手术,对比治疗的有效性。结果研究组患者各项指标与参照组相比,数值明显要比参照组小,组间比较有显著的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的意义。结论在胆囊结石患者治疗中行腹腔镜保胆取石手术能够缩短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的时间,改善患者各项指标,值得应用。

  • 标签: 腹腔镜 保胆取石术 胆囊结石 胃肠道功能
  • 简介:笔者介绍了《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第三版)的内容概要,通过对本科生教学使用此教材的情况进行评估,针对存在问题进行探讨。此教材反映了临床检验诊断学科的新进展和教改成果,内容丰富、新颖、重点突出、实用,既利于教,也利于学。

  • 标签: 教材 评估 问题 生物化学检验 临床生物化学 规划教材
  • 简介:目的探讨有效治疗化疗药物引起的严重的胃肠道反应的方法。方法2008-01-2009-12在河南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二科就诊的肿瘤化疗患者88例,采用胃复安B6针穴位注射治疗胃肠道反应,进行临床观察。结果46例患者中显效11例,有效3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结论胃复安B6针穴位注射疗效满意,操作简单,显效迅速,患者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抗肿瘤药/副作用 消化系统疾病/化学诱导/中医疗法 水针 人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在预防胃肠道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的胃肠道术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护理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几率和1年后的身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护理组患者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几率低于对照组,且1年后身体情况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的减少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 标签: 综合护理 胃肠道术后 粘连性肠梗阻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功能性便秘患者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清洁度。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60例行结肠镜检查的功能性便秘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应用甘露醇联合比沙可啶肠溶片进行肠道准备,对照组应用甘露醇进行肠道准备。比较两组患者服药耐受程度、肠道清洁程度、肠道清洁范围、腹泻次数、不良反应、操作时间。结果实验组肠道服药耐受程度、肠道清洁程度、肠道清洁范围、腹泻次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甘露醇联合比沙可啶肠溶片进行肠道准备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使用甘露醇,前者对患者肠道准备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便于临床使用。

  • 标签: 功能性便秘 结肠镜 清洁度
  • 简介:摘要疾控机构病原生物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隐患是长期存在的问题,病原生物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不仅是传染病控制、食品安全、科研工作等顺利进行的保障,也是生命、财产安全的保障。实验室生物安全通常是指在从事病原微生实验活动的实验室中,避免病原微生对相关人员造成危害。近年来,我国对病原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重视越来越高,同时使得其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关注度得到提高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加强和完善管理工作,寻找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实验室的安全隐患做出预防措施。病原生物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探索是病原生物学实验室管理的核心[1]。

  • 标签: 疾控机构 实验室 生物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复方嗜酸乳杆菌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及肠道菌群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26例我院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60例和66例,对照组予以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予以复方嗜酸乳杆菌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及肠道菌群数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及肠道菌群数量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血脂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分别为5.15±1.31mmol/L、1.51±0.41mmol/L、2.20±0.81mmol/L,对照组TC、TG、LDL-C分别为5.47±1.28mmol/L、1.76±0.31mmol/L、2.91±0.72mmol/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粪便中大肠杆菌数量明显减少,而双歧杆菌、乳杆菌明显增加(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嗜酸乳杆菌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可提高高脂血症患者的降脂疗效,改善肠道微环境,能给患者带来更大获益。

  • 标签: 高脂血症 瑞舒伐他汀钙钙 复方嗜酸乳杆菌 血脂 肠道菌群
  • 简介:摘要目的试图分析在接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病人当中质子泵抑制剂用以胃肠道出血预防的用处以及在随后的1年当中不良事件的发病率。方法对于在2015年8月至2016年9月首次因急性冠脉综合征住院治疗接受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住院期间接受治疗的病人包括有可能有出血风险的高危人群。治疗包括静脉或口服给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如果没有出血风险则不予预防治疗。在接下来的1年当中对上述所纳入人群进行随访,对发生心血管事件、胃肠道出血以及质子泵相关不良事件进行评估。结果150例病人被纳入研究,得当的胃肠道预防占到了病人总数的52%,而其余的32%的病人依据指南标准没有接受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而与此同时有48%的病人接受了不得当的胃肠道预防。在随访期间有21例发生不良事件。结论接近一半的病人没有接受得当的胃肠道预防。血管事件不能完全归咎于质子泵抑制剂的应用。尽管进行了预防治疗,但胃肠道出血事件仍然可能发生,同时还可能出现一个与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有关的较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质子泵抑制剂 双联抗血小板
  • 简介:摘要目的美沙拉嗪和肠道益生菌的联合应用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6年6月~2018年7月收治的7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美沙拉嗪治疗,治疗组采用美沙拉嗪和肠道益生菌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14%,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美沙拉嗪和肠道益生菌联合治疗后,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不良症状发生,促进患者早日痊愈。

  • 标签: 美沙拉嗪 肠道益生菌 溃疡性结肠炎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