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6 个结果
  • 简介:强制医疗程序作为一种特别诉讼程序,对于规范强制医疗程序、保障精神病人的权利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必将发挥重要作用。但纵观现行的相关刑事立法规定,仅就执行阶段而言,强制医疗适用条件仍需进一步完善,具体的执行机关、执行场所和执行期限等也缺乏明确规定。因此,在执行阶段实有必要通过提高强制医疗的门槛、明确执行机关和执行场所及引入比例原则等措施加以完善,从而实现尊重和保障精神病人人权的目的。

  • 标签: 强制医疗 执行机关 人身危险性 比例原则
  • 简介:国内外的行政协助,以警察行政协助,即警察机关向其他行政机关提供协助最为常见。国外警察普遍通过统一的《行政程序法》或者专门的《警察法》对警察行政协助进行了严格限制,规范了警力调动使用的权限和程序。我国不少“部门立法”为警察设定了协助义务,但过于笼统,一些地方还存在滥用警力参与非警务活动的突出问题。研究国内外警察行政协助的制度设计与实践操作,对于理顺警察机关与其他行政机关之间的协作关系,规范警察权的行使,避免权力滥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关于我国人民警察完善行政协助原则,不仅执法实践有需要,而且中央政策有要求、地方立法有试点、立法研究有准备,应当坚持问题导向,立足我国国情警情,借鉴国外经验做法,依法、科学、系统地加以完善。

  • 标签: 行政协助 非警务活动 人民警察法 行政程序法
  • 简介:近年来随着国际国内反恐形式的日益严峻,加强对恐怖活动犯罪的防控非常重要。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的出台,为打击恐怖主义活动提供了行政组织和处置方面的综合规定。作为一种法律对接,在刑事诉讼立法上也应当体现出对恐怖活动犯罪实施追诉的特殊规定,专门设置恐怖活动犯罪刑事特别程序十分必要。明确坚持程序法治在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双重功能上的应有之义以及基本人权保障和权利必要限制相统一的原则,从专门机关诉讼权力角度、参与人诉讼权利角度以及证据适用角度等方面建构恐怖活动犯罪刑事特别程序,就恐怖活动犯罪案件的管辖、侦查措施、强制措施、庭审程序、检察监督、律师辩护、证人保护、证据规则、证据转换、国际协作等问题作出具体要求。

  • 标签: 恐怖活动犯罪 刑事诉讼 特别程序 完善
  • 简介:侵权债权,在破产程序中属于普通无担保的债权。在我国《企业破产法》规定的优先受偿权中侵权债权的保护处于比较弱势的地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侵权债权人受偿数额。同时,大范围的企业生产造成的侵权事件越来越普遍,其中以大规模的人身侵权之债的受偿问题最为突出,如果按照现有的破产受偿顺序,作为人身侵权受害者就会得不到及时的救济。所以,为了平衡公平和效率,需要对现行《企业破产法》的清偿顺序进行一定的改正,相应提高人身侵权债权受偿顺序,或者建立配套的破产债权保障措施,使企业破产时人身侵权受害者能够获得相应的赔偿。

  • 标签: 人身侵权 破产法 受偿顺序
  • 简介:大力开展岗位职务培训为推行公务员制度做好准备裴红《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颁布之后,为了保证现有国家机关干部高质量向公务员过渡,宜昌市人事局在现行培训制度与公务员制度的街接点上狠下功夫,大力开展了机关工作人员岗位职务培训和公务员制度知识的普及学习,提高了...

  • 标签: 岗位培训 国家公务员制度 岗位职务培训 机关干部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培训内容
  • 简介:我国当前的刑事强制措施体系形成于计划经济时代,在价值基础上带有强烈的职权主义倾向,而在程序制度上则属于羁押前置型模式,尤其是与刑事强制措施关联最为紧密的侦查权存在过度扩张、缺乏制约的问题.在崇尚民主法治、保护公民权利的社会转型趋势下,有必要对刑事强制措施的体系结构及适用程序进行重新设计.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现实特点,应当在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职能的基础上,重点强化侦查监督职能,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检察机关司法审查制度,剥离侦查权与羁押权,实行检察机关对强制措施的全面司法审查.

  • 标签: 强制措施 侦查程序 司法改革
  • 简介:司法审查制度是一种救济手段,在现代社会中,它的适用范围大大扩展,这在刑事审前程序中表现得最为明朗。依据司法审查制度,必须由法院对刑事追诉机关的活动加以审查,对公民实施的各项强制措施,只有通过法院的审查认定其合法正当之后才能做出。我国刑事审前程序中司法审查制度严重缺失,亟需通过改革加以确立。

  • 标签: 刑事审前程序 司法审查制度
  • 简介:《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执法资格考试大纲》规定的公共考试科目《治安管理处罚法》程序部分中有关管辖、回避、治安调解、处罚的种类和适用等方面的考查内容。准确理解与把握这些方面的知识要点,对于广大民警顺利通过执法资格等级考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 标签: 治安管理处罚法 程序部分 知识要点
  • 简介:效益与公正是刑事简易程序的两大价值目标,两者有一致性,也有冲突性.协调效益与公正的关系,应从刑事简易程序的设置初衷和本质入手,寻找两者的最佳平衡点——效益优先,兼顾公正.为完善我国刑事简易程序的效益、公正机制,应扩大刑事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并设置多样化的简易程序,同时在立法中规定最低公正标准,使刑事简易程序最低公正价值得以实现.

  • 标签: 刑事简易程序 公正机制 中国 司法机关 刑事诉讼制度
  • 简介:2012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强化了定罪与量刑分离的趋势,但是我国现行定罪与量刑程序关系是一种以典型的相对分离关系为主、非典型的相对分离关系为辅的混合模式,此模式下的刑事辩护面临无罪辩护与量刑辩护相冲突、辩护罪名与判决罪名相冲突的困境。未来的改革应当改革审判模式,使定罪与量刑程序绝对分离,才能解决律师在刑事辩护中的上述困境。

  • 标签: 定罪量刑 定罪量刑程序的相对分离 刑事辩护
  • 简介:<正>在现行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及有关办理治安案件的法规中,对治安处罚裁决的执行程序均未作详尽的规定或立法,仅在有关的条件款中涉及到部分内容,但缺乏系统化、规范化.尤其对执行程序的一般性问题更没有作出专门规定.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研究方法,借鉴程序法学、刑事诉讼法学与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成果,对治安处罚执行程序中的几个问题作试探性研究,以期对这个问题的理论研究与法制建设能有所裨益.

  • 标签: 执行程序 治安处罚 裁决人 若干问题 协助执行 被执行人
  • 简介: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是刑事诉讼法修改的亮点之一.它是尊重和保障人权意识的司法实践,也让我们对于羁押措施的适用进行了新审视、重组合和再设计.从刑诉法修改的视角对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实施困境进行分析,并对审查主体、审查内容、审查标准等实体要件及审查启动方式、审查模式等程序要件进行理论探索,对于司法实践是有裨益的.

  • 标签: 法经济学 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 刑事诉讼法
  • 简介:<正>津国土房保[2011]105号一、项目公告公共租赁住房项目具备租赁条件后,项目公告经市国土房管局公共租赁住房管理部门审核,由经营单位发布。公告内容包括:租赁对象、受理登记时间、地点以及其他相关信息。二、登记在公告规定的时间内,申请人须持本人身

  • 标签: 租赁住房 公告内容 经济租赁房 国土资源 项目公告 管理部门
  • 简介:著作权纠纷案中所反映出的一系列程序问题,如法律漏洞问题、诉讼标的对诉讼地位的影响、推定与自由裁量权的关系问题、处分权与法律规避问题等等,是中国民事诉讼法五十年历程中部分热点问题的缩影.

  • 标签: 法律漏洞 诉讼标的 诉讼价值 推定 自由裁
  • 简介:当事人是案件过程的亲历者,是事实认定的最佳信息来源,其陈述助益真实之发现;当事人与案件结果具有最密切的利害关系,是最差的证人,其陈述阻碍真实之发现。鉴于当事人对案件真实发现正反两面之功效,向来以正确而慎重裁判之达成为目的诉讼程序,将当事人询问规定为补充性证据,并居于证据种类排序的末位。而在以简易、迅速而经济裁定之达成为目的之行为保全程序中,首先询问当事人既能契合程序固有的快速解决机制,又可以满足被申请人甚至案外人之程序保障,使得法官尽早掌握案件要点。因此,取消当事人询问之补充性地位,并置于证据种类排序的首位更符合诉讼目的。

  • 标签: 当事人询问 行为保全 及时性
  • 简介:2013年1月施行的新刑事诉讼法确立了的羁押必要性审查程序,对于完善我国羁押审查制度和保障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人权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但由于存在当前法律制度不完善和程序构架本身存在缺陷等原因,羁押必要性审查程序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应以法律形式确定获得审前释放是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权利,对我国审前羁押必要性审查程序进行司法化改造,确立法院在羁押必要性审查中的公正和权威的裁判地位,重构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通过司法途径实现权利救济的法律机制.

  • 标签: 审前程序 羁押必要性审查 权利救济
  • 简介:行政相对人程序权是与实体权并列和对应的过程性权利,二者是派生与衍生、服务与制约的关系。程序权的功能在于平衡行政主体与相对人的法律地位,使行政权理性化运行,保障相对人权利现实化以及使权利与权力形成动态博弈协作状态。行政相对人程序权的救济途径包括自身救济、行政救济和司法救济。

  • 标签: 程序权 实体权 定位 功能 救济
  • 简介:刑事执行内容的变更一定会涉及当事双方的利益诉求,被害人只有参与到执行中来,变更时充分考虑被害人的意见,才能很好地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

  • 标签: 刑事执行变更程序 被害人 参与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