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小鼠前成骨细胞(MC3T3)和成牙本质细胞(MDPC-23),牙本质基质蛋白1(DMP1)是否通过激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信号通路发挥作用.方法Westernblot检测不同时间点rDMP1C和rDMP1F蛋白处理hMSC、MC3T3-E1和MDPC-23后,对MAPK-ERK激活情况;并检测使用MAPK抑制剂后,ERK激活是否被抑制;细胞免疫荧光技术观察MAPK抑制剂抑制激活ERK从胞浆向胞核转位情况.Westernblot检测siRNA沉默Ras基因后,对rDMP1引起MAPK-ERK信号通路激活影响.结果三种细胞,rDMP1F和rDMP1C在5min~3h均可以激活MAPK-ERK通路,而总ERK在各时间点均无显著变化;rDMP1F激活信号通路持续时间均明显长于rDMP1C;MAPK抑制剂处理组p-ERK条带与rDMP1F/C处理组p-ERK条带差别明显.hMSC,rDMP1F激活MAPK信号通路持续时间要长于其在MC3T3和MDPC-23作用.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发现,MAPK抑制剂组可以阻断ERK向细胞核内转位.MC3T3和MDPC-23在siRNA沉默Ras基因后,ERK磷酸化水平与rDMP1F单独处理组相比显著降低.结论rDMP1C和rDMP1F都通过Ras激活MAPK-ERK信号通路,而rDMP1F比rDMP1C具有更强信号功能.

  • 标签: 牙本质基质蛋白1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信号通路
  • 简介:目的:探讨快速扩弓与包绕牙合垫式口内固位装置结合上颌前牵引矫治效果差异,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选择23例骨性Ⅲ类上颌后缩患者,分为快速扩弓结合上颌前牵引组(13例)和包绕牙合垫结合上颌前牵引(10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前牵引后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并进行配对t检验;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前牵引后差值变化进行组间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两组患者矫治后均出现SNA增大、ANB减小、下颌骨长度增加、Y-axis、MP/FH、MP/SN、PP/MP、U1-SN增大、前下面高、前面高、后面高增加。这些指标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快速扩弓组患者前颅底长、上颌骨长度(Ptm-A)明显增加,下切牙明显舌倾。包绕牙合垫组患者后颅底长明显增加,面角明显减小,前面高明显增加。两组间对比:S?Ba、NPg-FH变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测量值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快速扩弓与包绕牙合垫加上颌前牵引矫治骨性Ⅲ类上颌后缩患者在临床上是确实可行,可取得满意疗效。

  • 标签: 快速扩弓 前方牵引 上颌后缩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凋亡相关蛋白Survivin、Caspase-3和p53在牙源性角化囊肿(odontogenickeratocyst,OKC)表达及关系。方法:TUNEL法检测40例OKC(原发20例,复发20例)凋亡细胞分布;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OKCSurvivin、Caspase-3和p53蛋白表达。结果:OKC凋亡细胞见于衬里上皮表层细胞;Survivin蛋白阳性染色见于26例(65%)OKC上皮基底层及基底上层细胞,Caspase-3蛋白阳性染色见于18例(45%)OKC上皮表层细胞,p53蛋白在OKC不表达。结论:凋亡相关蛋白Survivin和Caspase-3在OKC形成和发展中发挥一定作用。

  • 标签: 牙源性角化囊肿 SURVIVIN CASPASE-3 P53
  • 简介:目的:探讨口腔鳞癌核基质蛋白特异AT序列结合蛋白2(SATB2)表达水平临床意义和对口腔鳞癌生物学行为影响。方法:收集58例口腔鳞癌标本,检测SATB2表达情况,分析SATB2表达水平与病理参数之间关系及与患者总体生存率关系;用载有SATB2慢病毒转染HN6细胞,Westernblot及实时定量RT-PCR检测转染效果,并通过划痕愈合、Transwell、Invasion实验检测SATB2对HN6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结果:统计学结果表明,高表达SATB2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理分级无关,但与TNM分期、颈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与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SATB2成功转染HN6细胞系并得到稳定过表达SATB2Lv-SATB2-HN6细胞;过表达SATB2HN6细胞迁移、侵袭能力明显高于HN6细胞。结论:SATB2在口腔鳞癌组织及细胞系中表达增高,过表达SATB2能促进肿瘤细胞迁移、侵袭能力。

  • 标签: 口腔鳞癌 SATB2 迁移 侵袭
  • 简介:在再生医学领域,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能够分化为矿化形成细胞,将它与生物活性支架材料结合,可用作组织工程骨代用品。本研究对小鼠iPSCs多能性和成骨分化能力进行了鉴定。为提高iPSCs成骨分化能力,将转录因子核基质蛋白SATB2基因转入iPSCs。

  • 标签: 颅骨缺损 蚕丝支架 小鼠 多能干细胞 临界 治愈
  • 简介:脱落细胞学作为一种简单、便捷和无创方法越来越多运用于癌症早期筛查。肿瘤标志物检测对口腔鳞癌早期筛查也有着非常重要意义,脱落细胞液基薄层制片技术促进了肿瘤标志物研究进一步发展。本文就脱落细胞肿瘤标志物检测在口腔鳞癌早期筛查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液基细胞学 脱落细胞学 肿瘤标志物 口腔鳞癌
  • 简介:近年来随着国内口腔正畸理论和技术发展和普及,以及健康意识和生活水平提高,成人在接受正畸治疗患者比例日益增多。这些患者不乏有一部分曾经接受过正畸治疗。而这些患者再次治疗时存在着特殊性和复杂性。在生理上,对矫治力反应较慢,口内情况相对复杂,患有牙体、牙周、颞下颌关节疾病者比较多,部分还患有全身系统疾病。在心理上,治疗顾虑多,心理负担大,对再次矫治效果心理预期过高。

  • 标签: 正畸治疗 成人患者 种植体支抗 全身系统疾病 心理负担 颞下颌关节
  • 简介:目的:通过测定冠修复前后龈沟液内毒素含量变化,评价3种冠边缘设计对牙龈状况与龈沟液内毒素含量影响。方法:将要求烤瓷熔附金属全冠修复就诊患者,随机分为A:肩台组、B:浅凹型肩台组、C:刃状边缘组,每组各10例。分别将修复前、修复后1个月、6个月龈沟液样本内毒素量,龈沟液量及牙龈指数进行比较,统计学处理。结果:3组患牙冠修复后1个月各项指标明显上升。冠修复后6个月A,B两组各项指标下降至接近牙体预备前水平;C组内毒素水平无下降,牙龈指数、龈沟液量与修复后1月相比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只要按要求制作,A、B组龈边缘形式修复均具有良好效果,修复效果明显优于C组。

  • 标签: 烤瓷熔附金属全冠 冠边缘 龈沟液 内毒素
  • 简介:目的:寻求成人错He患者修复前止畸治疗有效手段。方法:对16例伴牙列缺损成人错He患者,用Tip—Edge技术正畸,结合修复手段进行治疗,以建立正常咬合关系,恢复失牙功能,随访1年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有正常咬合关系和正常失牙修复,经1年随访观察,有13例患者未见错He复发和修复牙异常,成功率为81.25%。结论:Tip—Edge技术结合义齿修复治疗,是建立良好咬合关系、恢复失牙功能有效方法。

  • 标签: 成人 错HE 正畸治疗 Tip-Edge技术 义齿修复
  • 简介:来自下颌磨牙后区含骨皮质及骨松质骨块对于重建缺损牙槽嵴有很好临床应用价值。为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伤害.必须了解局部解剖结构,采取适当外科手术方法并慎选外科器械。本文目的是对使用环钻在磨牙后区安全获取含骨皮质及骨松质骨块这一外科技术进行科学论证。牙槽骨缺损包含缺损范围及严重程度两方面的内容,它常伴随着牙齿缺失、牙周疾病、外伤及先天性疾病。不同骨移植材料及技术被应用于重建缺损牙槽骨,如自体骨、异体骨移植物及异种材料。但使用自体骨仍是口腔及颌面部骨移植金标准.这源于其优良骨引导及骨诱导性所产生较好预后效果。口内和I:3外一些区域可作为自体骨移植供区,这些区域选择取决于它们能为牙槽嵴重建所提供骨量多少、骨形态、类型及并发症、费用及外科手术便利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口内供区优于口外供区在于前者手术入路方便.移植骨吸收量最少,且并发症及费用也相对少。口内供区包括颏部、下颔骨体、磨牙后区及升支区、上颌结节及颧骨区。一些学者强调了磨牙后区及升支区取骨益处.如术后并发症较少,供区愈合时间较短及移植术后骨吸收量最少。然而,在取骨过程是否会伤及一些重要解剖结构仍不很明确,因此遵循合理外科手术原则是避免手术并发症发生重要因素。

  • 标签: 骨移植材料 磨牙后区 外科器械 颌面部 取骨 下颌
  • 简介:牙源性角化囊性瘤是一种发生于颌骨内常见疾病.其传统命名为牙源性角化囊肿.是由Philipsen于1956年最先描述,2005年WHO将其归为良性牙源性肿瘤。由于它具有侵袭性和浸润性生长及易复发生物学行为,且常合并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因此,牙源性角化囊性瘤发病机制成为众多医学工作者研究热点。近年来已有不少文献相继报道了一系列与其生物学行为相关活性物质.它们参与牙源性角化囊性瘤发生发展.起着重要调控作用。

  • 标签: 牙源性角化囊性瘤 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 牙源性角化囊肿 生物学行为 因子 特异
  • 简介:目的:探讨以临床数据为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CAD/CAM)导板用于上颌牙列缺失患者种植术可行性。方法:上颌牙列缺失患者共13例,对患者进行CBCT检查,采集数据,设计并制作CAD/CAM导板,导板辅助下不翻瓣植入92颗种植体,种植后CBCT再次检查,对比种植后种植实际位置和术前设计种植体位置偏倚。结果:CAD/CAM辅助下头部偏差(0.83±0.05)mm,根部平均偏差(0.88±0.13)mm,深度平均偏差(0.75±0.19)mm,角度平均偏差(1.13±0.03)°。结论:CAD/CAM种植导板辅助下上颌牙列缺失患者种植有一定位置偏倚,但尚在可接受程度内,在上颌牙列缺失需要种植修复患者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CAD/CAM导板 上颌牙列缺失 偏倚
  • 简介:目的:观察咬合创伤后,三叉神经节前速激肽原A(PPTA)mRNA表达变化.方法:制备大鼠咬合创伤模型,采用分子杂交方法,观察咬合创伤后7、15、30天时,三叉神经节PPTAmRNA表达变化.结果:持续性咬合创伤后PPTAmRNA表达高于对照侧.咬合创伤7天,PPTAmRNA表达增高趋势明显高于15天和30天组.15天和30天两组间PPTAmRNA表达增高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咬合创伤后,三叉神经节PPTAmRNA表达增加,初级感觉神经元合成SP前体增加.

  • 标签: 咬合创伤 三叉神经节 前速激肽原A mRNA 分子杂交法 动物模型
  • 简介:有限元法是口腔修复工作中常用力学分析方法.应用有限元法对口腔修复各种复杂问题力学分析,对于口腔临床工作有着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一些常见口腔修复工作应用有限元法情况进行文献综述,并对有限元法将来发展简要地作一展望.

  • 标签: 有限元法 力学分析 口腔修复 牙体缺损 牙列缺损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 简介:单核/巨噬细胞在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启动和效应阶段具有重要作用。在牙周炎发生发展过程,单核/巨噬细胞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吞噬作用是防止细菌进入牙周组织一道防线,在发挥防御功能同时,过度免疫反应也可能会破坏牙周组织。本文就单核/巨噬细胞在牙周炎发生发展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单核 巨噬细胞 牙周炎 先天免疫反应
  • 简介:牙周病治疗总体目标是消除炎症和防止疾病进展。彻底龈下清创术是牙周治疗金标准。传统牙周治疗技术包括盲法闭合龈下刮治、根面平整(SRP)和开放式翻瓣刮治手术。前者是标准治疗方式,治疗是否完善要靠触觉感知,但龈下触觉感知没有视觉可达性,且缺乏敏感性、特异性,会导致结石残留。而且很多因素限制了临床医生检测和去除牙结石能力。内窥镜提供了明确龈下空间,可精确地评估龈下根表面和软组织情况,对于牙周炎诊断、治疗和疗效评估至关重要。文章就内窥镜构造、特点及其在牙周领域临床应用进行讨论。

  • 标签: 牙周内窥镜 牙周炎 非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鼠衰老过程口腔颊黏膜上皮厚度改变,为口腔黏膜衰老模型后期建立提供自然衰老数据。方法:常规饲养雄性Wistar大鼠至3月龄、12月龄和24月龄,分别作为自然衰老青年、中年和老年组,对其进行口腔颊黏膜取材,石蜡包埋、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在显微镜下对其上皮厚度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Wistar大鼠口腔颊黏膜上皮角化层厚度和基底层至粒层厚度在老年组显著高于青年组或中年组,青年组和中年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Wistar大鼠自然衰老过程口腔颊黏膜上皮厚度增加,但因样本量小,该结论有待进一步实验证实。

  • 标签: WISTAR大鼠 口腔黏膜 自然衰老 上皮厚度
  • 简介:目的:探讨Zimmer种植体在微创拔除上颌前牙即刻种植与修复临床效果。方法20例患者共20颗无法保留上颌前牙,Benex微创拔牙器械拔牙后,Zimmer种植体即刻植入,其中2例患者唇侧骨板内侧植入天博人工骨粉并覆盖海奥可吸收膜,临时冠塑型及修复,3~6个月后行永久修复。术后随访观察2年,通过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评估修复体临床效果。结果20例患者20颗患牙经过2年随访,成功20例(100%)。结论上颌前牙区采用微创拔牙器械拔除患牙,即刻植入Zimmer种植体及制作临时修复体,短期临床效果良好。

  • 标签: Zimmer种植体 微创拔牙 即刻种植 上颌前牙
  • 简介: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过程受到基因表达精确调控。近年来诸多研究表明microRNA(miRNA)在问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调节作用。miRNA是一类小分子非编码RNA,主要通过与靶基因mRNA碱基配对导致其降解或翻译阻遏,对基因进行转录后调控。本文就不同miRNA分子对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过程双向调节功能及环境因素对其影响等方面做一综述。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MICRORNA 成骨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