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CT检查与诊断价值。方法对2014年10月~2015年12月收治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30例CT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脑梗死造成脑组织水肿和坏死,CT上呈低密度影。病初6h内,CT扫描通常无异常发现。24h内低密度影检出率可达50%,第2天可达90%~95%。病后2~3周CT图像上病灶可呈现等密度影,是由于水肿消退及吞噬细胞浸润所致。结论CT扫描是常规、最重要诊断性检查手段。为避免造影剂与血液混淆,行CT时不施行增强扫描。CT可立即发现脑出血或出血性梗死,鉴别脑出血及脑梗死。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 CT检查 诊断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循证护理在心血管病介入治疗后护理效果。方法将2013年2月至2014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108例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两组,每组5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循证护理,观察并分析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达100%,相比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为92%)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患者护理效果好,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率,值得在临床护理过程推广。

  • 标签: 循证护理 心血管病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心外ICU护士在心脏术后患者未能正确泵入血管活性药原因。探讨应用品管圈(QCC)提高其正确执行率作用和意义。方法组建品管圈小组,以提高护士在心脏术后患者泵入血管活性药物正确执行率为选题,采用头脑风暴及柏拉图等科学方法,分析实施前后正确执行率变化。结果通过QCC应用,执行率由实施品管圈前56.1%提高到实施后91.7%。同时圈员工作积极性、成就感、凝聚力、改善意识、综合管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协调、团队合作等8项能力得到了提升。结论QCC应用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心外ICU护士临床操作技能、改善护理质量,减少心脏直视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同时提升护士综合素质,增加了科室成员凝聚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从而得到医师和患者认可及一致好评,值得推广。

  • 标签: 品管圈 血管活性药物 心脏术后 正确执行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接收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12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非缺血性脑血管病体检者112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心电图总异常率比对照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4例患者出现心脏并发症,主要有风湿性心脏病、心肌梗死、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等;观察组78例患者超声心动图异常,主要有瓣膜异常、室壁运动异常、左室肥厚、心功能减低、左房增大等;观察组左室射血功能正常患者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低于左室射血功能异常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电图 超声心动图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脑血管疾病应用活血化瘀类中药价值及其药理作用。方法2017年1月—12月本院接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12例,利用电脑随机双盲法分成实验和对照两组(n=56)。对所有入选者都施以常规治疗,实验组加用活血化瘀类中药。分析两组病情缓解情况,比较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显效时间为(30.08±5.09)d,比对照组(43.82±8.69)d短,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9.29%,比对照组75.0%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利用活血化瘀类中药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佐治,可取得显著疗效,且有助于促进患者相关症状与体征缓解。

  • 标签: 心脑血管疾病 应用价值 活血化瘀类中药 药理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与颈动脉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9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颈动脉超声诊断,对比两组诊断结果。结果经诊断结果比较,研究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诊断准确性及阳性预测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与颈动脉超声联合诊断能有效提高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准确率,值得临床进行推广及应用。

  • 标签: 经颅多普勒超声 颈动脉超声 缺血性脑血管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及探索经颅多普勒超声与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在脑血管狭窄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评估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接诊患脑血管狭窄7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按照患者病情,将其中单血管狭窄30例患者分为A组,多血管狭窄40例患者分为B组。同时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4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联合检查对3组对象血管储备功能进行评估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组患者患侧、B组患者轻侧及重侧血管扩张储备均明显较低,其中又以B组患者重侧差异更为显著(P<0.05);与B组患者重侧相比,对照组、A组患侧及健侧、B组轻侧血管整体储备均明显较高(P<0.05)。3组对象在平静呼吸、低碳酸血症、高碳酸血症时二氧化碳分压比较(P>0.05)。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能够有效评估脑血管狭窄患者血管储备功能,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脑血管狭窄 脑血管储备功能 多普勒超声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及其防范对策。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2017年3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2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预防性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104例,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3.85%<14.42%)相对更低(P<0.05),而患者对于护理效果满意程度(92.31%>79.81%)相对更高(P<0.05)。结论不安全因素有效防范,对于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有着积极影响。

  • 标签: 心血管内科护理 不安全因素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超声在下肢静脉血栓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1月收治于我院下肢静脉血栓患者106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就诊于我院非下肢静脉血栓患者10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静脉进行检查,观察并分析两组下肢各静脉内径及血流信号。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静脉内径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均较观察组明显减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静脉血栓,可以通过观察静脉内径改变及局部血流速度改变情况对其进行诊断,诊断效果显著,为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血管超声 下肢静脉血栓 诊断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血透患者血管通路建立方式,并针对每种建立方式提出有效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于本院行血液透析患者共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用不同血管通路建立方法,以分析各种建立方式优势和劣势,提出针对性护理方案。结果40例行血透治疗患者,30例动静脉内瘘穿刺,10例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结论在选择血管通路建立方式时,由于各种建立方式各有优点和缺点,因此,需要考虑患者病情及血管条件、治疗目的等因素选择符合患者需求建立方式,并实施对应护理措施。

  • 标签: 血透患者 血管通路 建立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治疗方案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我院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接收100例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不同类型疾病采用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完成后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在这些患者,临床症状均有很大程度改善和好转,其中,主动脉夹层治疗总有效率为71%,急性脑血管栓塞治疗总有效率为100%,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总有效率为85%,急性左心衰竭治疗总有效率为100%,急性心绞痛治疗总有效率为90%。结论通过对急性心血管疾病进行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同时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急性心血管疾病 临床治疗方法
  • 简介:目的观察脑血管意外继发院内呼吸道感染患者情况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观察95例脑血管意外继发院内呼吸道感染患者,经护理观察及配合后,统计好转率情况。结果对比胸部CT好转,P<0.05.好转率为61.2%,稳定率为36.7%,有效率为98.0%。结论脑血管意外患者常合并院内呼吸道感染,病情加重,经细心观察病情,精心护理,根据痰液配合抗生素使用,可使大部份病人情况好转。

  • 标签: 脑血管意外 院内感染 呼吸道感染 护理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487-01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院前急救在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救治方法及效果,研究如何形成科学、规范、及时有效急性脑血管意外院前急救方法,尽量使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得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减少患者病残和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为急性脑血管意外院内进一步诊治争取时间、创造条件。方法回顾性分析云南省急救中心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院前急救急性脑血管意外6397例临床资料。结果在院前急救急性脑血管以男性为主,中老年居多,病情判断以危为主,0.49%患者现场死亡,99.51%患者均能得到及时有效院前急救并安全及时转运到医院进一步治疗。结论充分急救准备、合理调度、科学、规范、及时现场救治、安全及时转运,并与院内急救紧密衔接才能使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得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减少患者病残和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急性脑血管意外 院前急救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电监护联合心理干预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种植手术作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种植手术8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心电监护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系统化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心率和血压情况。结果术前,对照组患者心率和血压明显高于观察组,术中和术后两组患者血压和心率均有一定程度波动,且对照组患者波动更为明显,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行种植手术潜在危险性较高,心电监护联合心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正确引导患者,稳定患者心理状态,保证种植手术顺利进行。

  • 标签: 心电监护 心理护理 心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在心血管外科护理教学管理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本市四家医院心血管外科30个病区为样本,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5例。其中对照组为普通医疗管理模式,观察组在病区应用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共实验一年时间。本研究以一年后两组病区内部审核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把两组病区内部审核资料进行汇总分析,通过对两组病区关于质量管理合格数与不合格数以及每个程序项病区合格数与不合格数进行检验来分析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与传统医疗模式不同情况。结果采用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之后,员工质量意识有所增强,病人对科室满意度有所提高,科室质量管理有了明显提高。

  • 标签: 质量管理 心血管外科 病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自拟扶正醒脑通络汤在对脑血管病病患治疗运用效果。方法从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门诊部收治血管病病患随机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有病患40例。对常规组病患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而实验组病患则采用自拟扶正醒脑通络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病患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概率。结果经过治疗之后,实验组病患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常规组病患治疗效果(P<0.05),而两组病患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并没有太大区别(P>0.05)。结论自拟扶正醒脑通络汤对脑血管病病患治疗具有良好运用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扶正醒脑通络汤 脑血管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肠系膜上动脉病变与相关病变使用螺旋CT血管成像(64排)技术诊断临床价值探讨。方法选取66例来我院进行肠道疾病诊断与治疗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疾病应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诊断疾病具体情况,结合检查结果总结影像学检查特点。结果66例患者全部确诊,未有误漏诊情况发生,诊断准确率为100.00%,成像图中病灶表现清晰直观。结论临床进行肠系膜病变、相关病变诊断时,需要选用影像图分辨率高、病灶定位准确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法。

  • 标签: 螺旋CT 血管成像 肠系膜上动脉病变 相关病变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拉西坦治疗脑小血管病引起痴呆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诊断脑小血管病合并痴呆患者治疗好转出院患者10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观察组51例。对照组给予多奈哌齐5mg/d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奥拉西坦治疗,每次800mg(2粒),每日3次。在患者出院前及1个月后发放ADL评分量表、MoCA评分量表调查。结果两组患者MoCA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MoCA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MoC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观察组改善更明显。观察组、对照组ADL评分均较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拉西坦明显改善脑小血管疾病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并明显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

  • 标签: 奥拉西坦 脑小血管疾病 痴呆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舒芬太尼在心血管手术应用价值。方法以2012年2月~2016年4月,多家医院择期进行心脏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入选患者44例,据手术时间先后顺序,将对象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2例,对照组采用芬太尼诱导、维持麻醉,观察组采用舒芬太尼,对比不同时间段血清标志物水平。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CK-MB、cTnl水平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组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观察组CK-MB、cTnL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追加药物11例、并发症3例,观察组10例、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管手术应用舒芬太尼诱导与维持麻醉,可减轻心肌损伤。

  • 标签: 心脏手术 舒芬太尼 多中心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实施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39例(治疗组)进行观察,与以往收治38例实施胃镜检查及药物综合治疗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常规组)进行对比分析,针对治疗组39例患者实施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对比两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出血原因及部位明确,治疗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时间明显优于常规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针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疗效较为显著,安全性较高,利于患者预后。

  • 标签: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 血管造影 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