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4 个结果
  • 简介:新华网北京10月14日电(记者董峻)农业部14日宣布,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的科研人员选择我国自行培育、免疫效果良好的一株新城疫病毒弱毒疫苗为载体,采用国际先进的反向基因操作技术,经过近四年努力,在国际上首次研制了表达H5亚型高致病力禽流感病毒抗原基因的重组新城疫病毒活载体双价疫苗

  • 标签: 禽流感疫苗 高致病性 研制成功 中国农业科学院 新城疫病毒 病毒活载体
  • 简介:gp96广泛存在于细胞内质网中,是热休克蛋白(heatshockprotein,HSP)家族中被研究和应用最广泛的一员。对HSP的研究揭示,肿瘤源性的gp96-抗原肽复合物可引起抗相应肿瘤的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Tlymphocyte,CTL)反应,并引起记忆性免疫应答。深入研究gp96-抗原肽复合物的免疫学机理对开发新型肿瘤疫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gp96-抗原肽复合物很有希望成为新一代抗肿瘤疫苗,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 标签: gp96-抗原肽复合物 肾癌 肿瘤免疫
  • 简介:正处在高峰期的产蛋鸡群。可以接种疫苗吗?当然可以。有人认为高峰期的鸡不能接种疫苗,怕影响产蛋,怕扰乱了机体内抗体。岂不知,各类各系的疫苗都不会影响产蛋,扰乱抗体的说法也是不存在的。如果需要注射,应激现象是有的,也是暂时的,这些都是在实践中证实了的。近年来常出现给鸡接种了该种类疫苗,依然又得该种类疫病,其主要原因是给鸡接种的疫苗,免疫的疫病种类,

  • 标签: 接种疫苗 免疫程序 非典型新城疫
  • 简介:1与黄热病疫苗关联的亲内脏性疾病近来,一种新的严重不良反应综合病症在不同黄热病疫苗接种者中发生.这种病症在过去被认为是发热性多器官衰竭,而现在则认为是与黄热病疫苗关联的亲内脏性疾病.2001年7月,有关科学文献报道首批7例病例.这些病例发生在1996~2001年,过去被认为是严重的发热性多器官衰竭;其中6人死亡.在随后进行的回顾性及预期性病例研究中,又发现3例可疑性病例.这些新发现的病例表明这种严重的不良反应可能以一系列临床症状(从中等的器官功能紊乱到明显的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的形式出现,这些病例表明了17D型疫苗在某些人群中产生亲内脏性疾病的可能.

  • 标签: 黄热病疫苗 多器官衰竭 发热性 性病 病例 回顾性
  • 简介:本文采用血清变量,病毒定量中和法,进行犬咬伤病人接种冻干组织培养人用狂犬疫苗后人体免疫效果观察,分别于免疫后14天、30天、90天采血检测中和抗体效价。结果表明:接种冻干组织培养人用狂犬疫苗后人体免疫效果,在年龄、性别、不同接种部位无显著性差异,但抗体效价随接种次数逐渐升高。而剂型不同的狂犬疫苗对抗体效价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其中以冻干浓缩疫苗的免疫效果较好。

  • 标签: 组织培养 狂犬疫苗 免疫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无细胞百白破(DTaP)替代百白破联合疫苗(DTwP)的安全性。方法上臂三角肌外侧肌肉深部注射。结果DTwP的发热反应轻、中、重分别比DTaP高82.12%、80.96%、79.35%。局部红肿反应弱、中、强分别比DTaP高87.64%、91.18%、89.68%。结论DTaP的一般反应明显低于DTwP。

  • 标签: 百白破疫苗 接种一般反应 分析
  • 简介:目的探索适合广东省农村地区新生儿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的管理模式.方法1999~2002年在广东省贫困地区5个市县进行了以"政府领导、部门配合、扩大宣传、普及乙肝防治知识,调动民众参与的积极性,对接种技术队伍培训,规范免疫程序和工作程序,建立检查考核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管理模式的研究.结果2000年和2001年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由实施前的63.9%提高到84.1%和88.7%.试点县1~2岁儿童实施前HBsAg携带率和抗-HBs阳性率分别为5.2%、45.4%;实施后HBsAg携带率和抗-HBs阳性率分别为1.2%、78.3%.试点前后HBsAg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χ2=8.93,P<0.05),抗-HBs阳性率差异也有显著性(χ2=73.52,P<0.05).结论该接种管理模式对提高接种率,降低乙肝表面抗原的携带率有非常明显的作用,可以在广东省农村地区推广应用.

  • 标签: 农村卫生 婴儿 新生 肝炎疫苗 乙型 接种
  • 简介: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所致,该病呈世界性传播,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约有10%的人口携带表面抗原(HBsAg),这些人将有25%会发展为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因此,HBV感染在我国仍将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广泛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有效手段。

  • 标签: 免疫调节剂 免疫应答 疫苗接种 乙型肝炎 乙肝疫苗 表面抗原
  • 简介:我国应用猪瘟兔化弱毒株疫苗对猪进行免疫已近50年,但在实际生产中,往往由于不能正确使用疫苗、不能适时免疫以及疫苗中含有过多的过敏原而使猪瘟疫苗达不到好的效果。为消除接种猪瘟疫苗时的母源抗体干扰和仔猪的过敏反应,哈药集用黑龙江省生物制品一厂白同臣等建议:(1)在猪瘟免疫时,要适时免疫尽量消除母源抗体的干扰带来的不利影响。

  • 标签: 猪瘟疫苗 母源抗体 过敏反应 仔猪 干扰 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