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卒中抑郁及其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在2012年1月—2013年1月间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患者治疗2个月的HAMD、SSS的评分显著高于治疗4个月及6个月时的评分(P<0.05);治疗2个月的ADL评分显著低于治疗4个月、6个月的评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该组患者在神经功能恢复方面,有25%治愈、45%好转、20%进步,总有效率为90%;在抑郁情况方面,治愈30%、好转40%、进步15%,总有效率为85%。结论脑卒中抑郁会影响神经功能康复的时间和速度,临床上建议进行抗抑郁治疗,既可以缓解脑卒中抑郁,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逐步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

  • 标签: 脑卒中后抑郁 神经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脑卒中抑郁及其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脑卒中抑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一般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康复治疗,并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CSS)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分别记录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治疗3月、治疗6月的HAMD和CS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SS和HAMD评分在治疗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运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法,能够对脑卒中抑郁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改善,并逐步提升患者的自理能力与抑郁情绪,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有效康复。

  • 标签: 脑卒中 抑郁 神经功能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康复对脑卒中并发焦虑抑郁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合并焦虑抑郁患者8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以帕罗西汀进行治疗,并对患者行心理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行神经康复训练,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AMD、HAMA、FMA与BI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连续8周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四项观察指标上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神经康复可改善脑卒中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心理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促进脑卒中焦虑抑郁患者身心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神经康复 脑卒中 焦虑抑郁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在脑卒中抑郁病人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19年8月期间收治脑卒中抑郁患者共76例为研究对象,开展对比性护理研究。将患者随机分配,其中对照组38例、研究组38例。予以对照组一般护理,予以研究组综合护理。对比患者护理前后抑郁情绪评分、NIHSS评分及治疗配合度差异。结果:护理实施前患者抑郁情绪评分、NIHSS评分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综合护理 脑卒中 抑郁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 :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抑郁症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 58 例脑卒中抑郁症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 n=29 )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 n=29 )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 ,且研究组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脑卒中抑郁患者护理中有着良好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抑郁情绪,提升治疗效果,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脑卒中 抑郁 康复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卒中抑郁症的针药联合治疗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05年10月至2010年10月采用针药并用治疗82例脑卒中抑郁症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82例脑卒中抑郁症患者经过以上治疗,显效41例,有效27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达80%。结论脑血管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发病率高,且致残率高,其临床表现除有许多躯体症状外,还常伴有精神症状,尤其抑郁症,可直接影响患者的功能康复及生活质量。本组结果显示,针药联合治疗脑卒中抑郁症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脑卒中 抑郁症 临床表现 中医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对脑卒中抑郁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接收的64例脑卒中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中医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实施效果。结果治疗,观察组的HAMD评分及S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抑郁症患者实施中医护理,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中医护理 脑卒中 抑郁症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抑郁(PSD)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同时接受神经内科的常见抗抑郁治疗,对照组进行神经内科的常规护理和生活护理,观察组进行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及干预后1个月、3个月均进行HAMD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采用Berthel(BL)指数法,肢体运动功能采用Fe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FMA)评定,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1个月和3个月HAMD评分均下降,BL与FMA评分均升高,与护理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6.23%高于对照组的4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措施可以减轻PSD患者抑郁症状,有利于治疗与护理方案的实施,可尽快恢复患者的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护理工作中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脑卒中 抑郁 护理干预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Roy适应模式用于护理脑卒中抑郁患者的效果。方法将94例脑卒中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7例;对照组47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入院干预组给予以Roy适应模式为指导的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结果两组第10天,第20天,第30天进行HAMD评分比较,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运用Roy适应模式对住院脑卒中抑郁症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促进其有效适应,改善应对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Roy适应模式 脑卒中 抑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米氮平治疗脑卒中抑郁症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住院的脑卒中抑郁症患者100例,按照单纯随机抽样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用米氮平,对照组用阿米替林,治疗前和治疗的2、4、6、8周末,进行HAMD、TESS、ADL评分。结果两组显效率、HAMD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第2周末HAMD、治疗各期TESS评分、治疗前后和治疗2、4、6、8周末ADL评分差异显著(P<0.01)。结论米氮平较快缓解脑卒中抑郁症患者(抑郁)状态并促进其肢体功能有效康复。

  • 标签: 高血压 社区综合干预 疗效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盐酸舍曲林对脑卒中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与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经HAMD筛选出伴抑郁症状的脑卒中患者108名,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9名,对照组59名,治疗组给予盐酸舍曲林每日50mg每日1次口服,2个月,4个月及6个月后再对两组进行HAMD及ADL评定及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密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以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ADL)改善明显,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盐酸舍曲林对脑卒中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与生活能力提高有益处。

  • 标签: 抑郁 脑卒中 盐酸舍曲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联合舍曲林治疗脑卒中抑郁疗效观察。方法将本院收治的50例脑卒中抑郁患者(2016年7月-2017年7月)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治疗方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取舍林药物治疗)和观察组(心理干预联合舍曲林治疗),每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抑郁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的抑郁程度、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情况及治疗效果情况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联合舍曲林治疗对脑卒中抑郁患者的有更好的治疗作用,不仅能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还有利于卒中患者的康复。

  • 标签: 心理干预 舍曲林 脑卒中后抑郁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现今我国脑卒中的患病风险极高,而脑卒中抑郁脑卒中一种常见的神经精神并发症,其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等,严重影响了卒中患者病后康复信心及康复疗效。本文在论述脑卒中抑郁的病因病机基础上,综述了近几年运用中西医综合手段治疗脑卒中抑郁的研究进展,为脑卒中抑郁的临床治疗及预防提供参考。

  • 标签: 脑卒中后抑郁 中西医综合治疗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脑卒中抑郁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64例脑卒中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2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和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全面评估、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各项综合护理措施。护理前后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结果经综合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2.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9.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干预后的HAMD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的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干预后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抑郁患者早期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促进患者的早期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脑卒中 抑郁 综合护理措施
  • 简介:目的通过了解患者脑卒中抑郁发生的情况,探讨脑卒中抑郁的发生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选择2007年8月—2008年11月在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曹路分院住院的脑卒中患者205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测评。结果205例患者中,发生抑郁126例,占61.5%,抑郁的发生与年龄、合并疾病种类有关;简易应对方式评分显示,有抑郁状态的患者在积极维度和消极维度方面与无抑郁状态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抑郁与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脑卒中患者易产生抑郁情绪,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以积极应对的方式对待疾病和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身心状态,减少抑郁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全面康复。

  • 标签: 脑卒中 抑郁 应对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心理护理在脑卒中抑郁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脑卒中抑郁120例患者(在2016年5月21日至2017年5月21日期间选取),随机分组化(60例每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11.28±1.37)分、抑郁评分(12.05±1.54)分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质量满意度(98.33%)、服务态度满意度(98.33%)、技术操作满意度(96.67%)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抑郁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心理护理 脑卒中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探讨对脑卒中抑郁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年2月~2016年2年在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脑卒中抑郁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中,基于随机分组法分成探究组和参照组,每组34例;两组入院均进行积极对症治疗,参照组实施常规专科干预,在此基础上探究组实施心理干预,在干预2个月后,通过HAMD量表、Bathel指数对评价两组临床效果及满意度。结果通过干预后,两组患者的HAMA评分、Bathel指数评分均有所改善,探究组的改善幅度要优于参照组,存在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抑郁患者,在专科治疗及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病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意义重大。

  • 标签: 心理干预 脑卒中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行早期抗抑郁治疗的效果。方法:以脑卒中患者为样本,向研究内纳入96例,48例行普通治疗,48例行早期抗抑郁治疗,组别设置为普通组、治疗组,研究在2020年7月-2021年7月实施,评估抑郁及预后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前经两个量表评估抑郁情况,均无差异,P>0.05。治疗经两个量表评估抑郁情况,均有差异,在治疗组比普通组低,P

  • 标签: 脑卒中 影响分析 预后恢复 抗抑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