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937年日本侵略者侵占北平后,为了扩大侵华战争,于次年修建了西苑机场。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后,西苑机场回到了人民手中,成为军民两用机场,更名为“西郊机场”。1958年北京东郊机场建成后,西郊机场的民航搬往东郊机场,从此西郊机场成为单一军用机场,供空军专机部队使用。因此,它与中南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南海里的中央领导同志都是西郊机场的常客。一代伟人毛泽东西郊机场更是有着不解之缘,他在这里留下了一串串足迹,每一个足迹都印证着共和国的历史。

  • 标签: 军用机场 毛泽东 日本侵略者 1937年 1949年 侵华战争
  • 简介:有齿鞋匠乐工居隔壁。齿鞋者母卒未敛,乐工理乐不辍。匠者怒,因相诟成讼。乐工曰:"此某业也。苟不为,衣食且废。"执政判曰:"此本业,安可丧辍?他日乐工有丧事,亦任乐匠鞋不辍。"

  • 标签: 乐工 执政 工日
  • 简介:1932年4月,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无论对他本人还是对红军来说,无疑都是一次关键之战、奠基之战。忍辱负重沉稳出击在漳州战役之前,毛泽东虽指挥打过不少漂亮战,但并未得到当年中央某些高层的认可,1931年11月初的“赣南会议”上,毛泽东受到了批判,被扣上“狭隘经验论”、“农民的落后思想”、“右倾机会主义”等帽子,

  • 标签: 毛泽东 漳州 战役 中央红军 右倾机会主义 1931年
  • 简介:博原无画终有画,画本有诗渐少诗。中国古代涛歌不分,是人们反映社会生活、思想、感情并具有节奏感之文体。后人认为不合乐者为诗,合乐者为歌。所谓诗言志,歌咏言。

  • 标签: 诗与画 社会生活 节奏感 诗言志
  • 简介:<正>洪秀全是杰出的农民革命领袖,这是史学界一致公认的。但是,对于他是否是近代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中国人,近几年来史学界颇有争论。有的同志认为洪秀全从西方学来的只是基督教,而宗教不过是麻醉人民的鸦片烟,所以他“不是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先进中国人”,这就涉及到洪秀全西方文明的关系问题。本文

  • 标签: 洪秀全 向西方学习 先进中国人 太平天国运动 西方文明 拜上帝教
  • 简介:武昌的中山路和中山桥,汉口的中山公园、中山大道、三民路、民族路、民生路和民权路,是为了纪念孙中山而命名的。蛇山上的孙中山总理纪念碑,武昌阅马场和汉口三民路两处的孙中山铜像.是为了纪念孙中山而建造的,很多人都知道上述事实。但是,

  • 标签: 孙中山 武汉 纪念碑 中山公园 中山路 武昌
  • 简介:彭德怀元帅出身极为贫寒,幼时因交不起学费,只能到姨父的私塾就读。即便这样,农忙季节他还得帮助母亲干农活,只能雨天去上学。八岁时,母亲病亡,襁褓中的幼弟饿死,为了养活两个更加幼小的弟弟,他不得不辍学,砍柴换米糊口。由于对读书兴趣很浓,他常在晚上温习读过的旧书,并借阅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和《包公案》等小说。这样的经历,对彭德怀的志向、思想、感情、性格以至鉴赏习惯和阅读兴趣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譬如,他对通俗化描写底层群众生活状态的文学作品,就一直非常喜欢。他当年对出版《小二黑结婚》的积极支持,就是一个典型例证。

  • 标签: 彭德怀 小说 赵树理 元帅 文学作品 调查研究
  • 简介:  毛泽东主席的一生,同中国铁路的不解之缘源远流长.在争取解放的斗争中,他带领中国铁路工人投身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书写了中国工人运动史上的光辉篇章.新中国成立后,他高度重视铁路建设和发展,把人民铁路摆在社会主义国民经济发展的"先行官"位置;他亲自规划铁路发展蓝图,指挥铁路建设会战,给予中国铁路和全路职工以最有力的支持和最深切的关怀;他把专列当成自己流动的"办公室"和"家",曾经72次乘专列外出视察,体察民情,倾听民意.列车走遍神州各地,他乘专列工作、生活了2148天,召开政治局会议,制定党的方针政策,运筹社会主义建设的宏图,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政变阴谋……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 标签: 中国铁路 毛泽东中国
  • 简介:民俗是乡土文化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特有的民俗习惯。在中原大地,同样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有趣的民俗习惯。这些民俗习惯,千百年来根深蒂固地为当地的居民不约而同地遵守着。如婚丧嫁娶的一些讲究和禁忌,节日、时令的一些仪礼和俗信,以及言语禁忌等都是非常有趣的乡土文化。笔者通过考察这些活跃在中原大地的乡土文化,发现谐音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在生成独特的民俗文化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谐音作为一种民俗生成原理,是通过语音的相同在两种本无关联的事物之间建立联系,它是语音崇拜习俗的表现。“从语言人类学和文化符号论的角度看,谐音民俗是一种语文巫术或其流变而来的俗信。语文巫术是基于语言文字的灵物崇拜而成立的,人们相信语言文字具有超自然的魔力,人们可以通过支配这些语言的读音或文字,进而支配与它们相关联或由它们所代表的事物,使之朝着人们所期待的方向发展变化”。所以在许多民俗事象中,出现了诸多谐音民俗,人们就是利用语音的相同从而达到趋吉避凶,或转凶为吉的目的,反映了人们对美好事物和生活的追求渴望。本文就以中原民俗为例,考察一下谐音现象在民俗中的反映。中原地广,各地风俗不尽相同,正所谓...

  • 标签: 中原民俗 民俗谐音
  • 简介:2003年3月17日,苏步青老人走完了101岁高龄的人生之路。这位杰出的数学家、教育家、中科院院士、全国政协第七届第八届副主席,抗日战争时期随浙江大学西迁办学,在贵州湄潭县工作和生活了近七年之久。暮春时节,笔者赴湄潭采风,参观了湄潭的“浙大西迁

  • 标签: 苏步青 湄潭县 数学家 生平事迹 科学研究
  • 简介: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其山西,有在中国科学院任副院长时的三访山西以及解放前后一些山西人的交往和印象等,皆可一说。1954年5月24日,副院长及新兼生物地质学部主任的竺可桢自山西内蒙古交界处入山西专程考察山西水土保持工作,后行程达河曲、神池、宁武、汾阳、柳林等地。在太原,竺一行受

  • 标签: 竺可桢 竺可帧 山西洪洞 水土保持工作 山西农村 生物地质学
  • 简介: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天旱缺水.对人类和社会的影响,人所皆知;但水多造成水灾洪患,对人类和社会的影响也很大。就近代中国而言。仅是广东这块南国之乡旱灾、水灾就不断发生,给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的损失极大。因此有志之士呼吁治水者不乏其人。

  • 标签: 张之洞 广东 救灾工作 清朝后期 中国
  • 简介:在西安城南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展厅里,陈列着一方通体晶莹润泽的玉印,它高2.8厘米,重33克,印上部为螭虎纽,虎形呈伏卧状,头尾微向左边蜷曲,怒目张口,造型生动。玉印四周有线雕云纹,印面为正方形,边长各2.8厘米,上面阴刻“皇后之玺”四个篆字,经考证印的主人是汉

  • 标签: 江青 吕后玉玺 历史文物 陕西历史博物馆
  • 简介:现代社会正处在高速运动状态,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传输方便快捷。伴随着新技术革命的进程,出现了科技信息社会化,这就促使档案工作走向社会信息系统,亦要求把档案作为一种特有的信息资源进行开发、传递和利用。近些年来,各级档案部门面向利用者积极主动地提供利用档案,在为领导决策、编史修志、经济建设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是毋庸置疑,显而易见的。而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档案信息资源的研发,又是一项社会性的工作。目前,鉴于社会对档案和档案部门了解甚少,以至于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尚未能引起社会的广泛注意和足够重视。加之档案信息在运行中的加工处理程度和传输渠道等方面,还有一些问题有待于很好地加以解决,所以档案信息资源的开

  • 标签: 档案信息资源 馆藏档案 档案工作 提供利用 深度开发 档案开发利用
  • 简介:1940年3月5日,蔡元培在香港病逝。这时,僻居四川江津的陈独秀也已是个心力交瘁、疾病缠身的老人。历经艰险、出生入死的他,对待生命的终结,再也没有那种惊恐、慌张的心态。但是,对于蔡元培的逝世,他却有着深切的哀悼和思念之情。当北大向他发出蔡元培纪念文章征集函时,他立即抱病撰写《蔡孑民先生逝世后感言》,深情地回忆起两人近40年的交往经历,并抒发"四十年来社会政治之感触!"

  • 标签: 陈独秀 蔡元培 中国国民党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不合作主义 教育救国
  • 简介:甘肃河西走廊中部,有一座横亘于祁连山和黑山之间的威武雄壮的古城池,它扼守边陲,天险紧要。这就是号称“天下雄关”的嘉峪关。

  • 标签: 嘉峪关 河西走廊 祁连山
  • 简介:律是定罪判刑的主干,令是约束人们行为的法律分支,对维护古代政权统治有极大的强制力。诏书敕则是“后主所是”的特权表现。中国自汉至唐,仅有唐律存世,历代法令皆已佚亡。2006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北宋天圣令所附唐令,使人们得以窥见部分唐令、宋令的原貌内容,便利学者对唐、宋令进行新的研究。也有利于加强对历代法令的重新研讨。本文将晋令篇名历代法令篇名进行对校,发现晋律令不仅对南朝律令影响巨大,而且对以往被学者们所鄙视的北朝北周律令亦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从而得以纠正以往过分夸大提高北齐律令对隋唐令决定性作用的不恰当看法。文末解说了晋令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作用,认为它受到了时人的赞誉肯定,是并非偶然的。

  • 标签: 律令 齐律 周律 晋令 诏令 制敕与编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