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起野生蕈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分析中毒原因,总结经验,为减少类似中毒事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搜集患者临床医学资料,采集该野生蕈样本进行形态学观察与实验室检测。结果两起事件共7人发病,发病者均在24h内食用过野生蕈,临床症状主要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急性胃肠炎症状。7人经治疗后康复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经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等,排除传染性疾病、农药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可能,判定两次事件均为因食用自采野生毒蕈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 标签: 野生蕈 食物中毒 流行病学
  • 简介:刘树伟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主任、断层影像解剖学研究中心主任,亚洲临床解剖学会副主席、中国解剖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解剖学会断层影像解剖学分会主任委员、山东解剖学会理事长;《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副总编辑,《解剖学报》《解剖学杂志》《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解剖学研究》和《医学影像学杂志》编委,Neuroimage、HumanBrainMapping、PLoSOne、Neuroradiology、ClinicalAnatomy和HSurgicalandRadiologicAnatomy等刊物的审稿专家。

  • 标签: 副总编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断层影像解剖学 中国解剖学会 MAPPING 主任委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政策下产科护理风险管理。方法:选取 2016年 6月— 2018年 1月期间在我院产科收入分娩的经产妇中的 2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两组,参照组产妇接受产科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产妇在上述基础上接受胎政策下产科护理风险挂你模式,比较两组产妇护理干预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 5.71%)明显低于参照组( 20.00%),对护理的满意度( 95.24%)明显高于参照组( 88.57%),差异显著( P< 0.05)。结论:针对胎采取得产科护理风险管理模式能增加分娩安全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可以推广应用。

  • 标签: 二胎政策 产科护理 风险管理
  • 简介:尖瓣反流的治疗方法包括尖瓣置换术与尖瓣修复成形术,由于尖瓣置换术需要抗凝,存在血栓栓塞、溶血、感染等不足,而尖瓣修复成形术能完整地保留自体尖瓣及其瓣下结构。有利于术后左心室功能的恢复和改善,且患者近、远期疗效均优于尖瓣置换术,故尖瓣修复成形术成为治疗尖瓣反流的首选方案,且近年来手术比例有上升趋势。现对此综述如下。

  • 标签: 二尖瓣置换术 修复成形术 二尖瓣反流 治疗方法 左心室功能 血栓栓塞
  • 简介:摘要分髌骨临床相对少见,分髌骨被认为是一种骨化发育异常。多数无症状,为偶然发现。分髌骨有时被误诊为髌骨骨折,因为这两种情况的x线图像非常相似。本文查阅和收集相关资料,对分髌骨的认识及有效的治疗方法进行叙述。

  • 标签: 二分髌骨 误诊 髌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 降低胸腰痛后遗症,促进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机体功能恢复。方法 采用绝对卧床休息、腰背肌功能锻炼、使用对症药物治疗和调节饮食。结果 患者出院时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正确的专科护理指导和功能锻炼方法是老年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保守治疗的关键所在。

  • 标签: 老年人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骨质疏松 保守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脑梗塞治疗中,单纯胞磷胆碱与其联合血塞通的临床疗效。方法 截选48例调研对象,均为脑梗塞患者,按照等量电脑随机法分为两组,常规组(n=24,单纯胞磷胆碱治疗),联合组(n=24,胞磷胆碱+血塞通治疗);观察、分析研究数据,比较2组神经功能与治疗效果,研究起止时间2022-02月至2023-02月。结果 较之常规组,联合组治疗后NIHSS评分更低,治疗总有效率更高;两组上述指标对比均有意义,P〈0.05。结论 对脑梗塞患者实施联合(胞磷胆碱+血塞通)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恢复患者神经功能,强化其疾病疗效。

  • 标签: 脑梗塞 血塞通 胞二磷胆碱
  • 简介:目的探讨基于受检者体质量指数(BMI)并应用前瞻性心电门控结合iDose^4迭代重建技术降低冠状动脉CT成像(CTCA)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20例CTCA受检者,根据不同BMI将其分为4组,A组(BMI≤21kg/m^2)、B组(21kg/m^2〈BMI≤24kg/m^2)、C组(24kg/m^2〈BMI〈28kg/m2、D组(BMI≥28kg/m^2),每组各30例。预设A组、B组、C组、D组管电流分别为100、150、200、250mAs,应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进行扫描,之后采用iDose4迭代重建算法对图像分别进行标准滤波反投影(FBP)、iDose^4-3、iDose^4-5重建。由2名放射科医师采用4分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估,测量图像的客观噪声。记录4组的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并估算有效剂量(ED)。结果各组中3种重建图像的客观噪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FBP相比,iDose^4-3和iDose4-5的图像客观噪声分别平均降低23.11%和35.61%,且应用iDose^4-3和iDose^4-5重建算法获得的CTCA图像主观评分≥3分的比率高于FBP(P〈0.05),但iDos4-3和iDose4-55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组受检者ED均值分别为(1.36±0.10)mSV、(1.98±0.10)mSV、(2.67±0.21)mSV和(3.33±0.24)mSV。结论应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结合iDose4迭代重建技术,根据受检者BMI采用不同扫描参数,可有效减低CTCA辐射剂量。

  • 标签: 冠状血管 心脏成像技术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 简介:胃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以彻底清扫胃周淋巴结为主的胃癌根治术,使胃癌的外科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在世界多数国家基本达成共识.唯西方少数国家对D2根治术作为进展期胃癌标准术式持反对意见,认为D2根治术后并发症高于D1根治术,而者5年生存率相似,尤其对D3扩大淋巴结清扫术争议较大.60年代以来,日本首先倡导D2、D3胃癌扩大淋巴结清扫术,经过30余年积极的临床实践,Marayama等报告了Ⅱ、ⅢA期胃癌5年生存率分别从61%和39%提高到76%和63%,其他日本医疗单位也相继报告了令人羡慕的结果.正如王舒宝教授所言,我科1978年在国内首先引进日本胃癌D2、D3淋巴结清扫术,多年来手术医生相对固定,配合密切,术式及方案统一,共施行胃癌根治手术3000余例,经统计,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60年代为19.6%,70年代为38.5%,80年代为57.6%,90年代达到63.7%.结果显示,自开展D2、D3手术以来,5年生存率提高近20%,而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并未增加[1].其结果与西方报告的结果和观点差异较大.近年来,通过国内外学术交流或商榷,认识逐渐趋于一致,即手术方案的合理化、规范化和个体化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所谓手术方案合理化应具备以下4个条件:①病人自身条件是手术安全性和根治性的基础;②病期是设计手术方案的依据;③肿瘤自身的生物学行为是进行个体化治疗的关键;④医生的技术及设备条件是D2、D3手术得以实施的保证.20年来我们针对淋巴结转移规律的研究证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主要受病期早晚和癌肿自身生物学行为影响.因此,病期和生物学行为是选择D2、D3手术的主要依据.

  • 标签: 胃癌 淋巴结清扫术 手术治疗 适应证 淋巴结转移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压力-适应理论护理对青光眼患者自我疾病感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72例(144只眼)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36,72只眼)与对照组(n=36,72只眼)。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接受压力-适应理论护理,均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的自我疾病感知、心理社会适应性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3个月,试验组患者的中文修订版疾病感知问卷(IPQ-R)第部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青光眼 压力-适应理论护理 自我疾病感知 心理社会适应性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中,探究Roy适应模式、延续性精准护理联合干预内容、应用效果。方法:80例患者,在奇偶数字法下分组,即:对照组、实验组,各组中收纳样本数为40,且2组患者检查后发现,各项指征与“异常子宫出血”诊断标准符合,其入院时间开始于2020年5月,结束于2022年5月,而后提供临床干预,即:常规护理在对照组中开展,Roy适应模式、延续性精准护理在实验组中开展,就2组最终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对抽取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展开评测,在SAS评分、SDS评分中,实验组VS对照组,数据低,P<0.05;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中,比较对照组评分、实验组评分,后者居更高水平,P<0.05。结论:临床治疗时,在负面情绪疏导,提高异常子宫出血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方面,Roy适应模式、延续性精准护理效果明显,且在联合干预时处于最佳状态。

  • 标签: 异常子宫出血 情绪状态 生活质量 Roy适应模式 延续性精准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早期血管内治疗时选择远隔缺血后适应(RIPC)对脑缺血的保护效果。方法 于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筛选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将其分入两组实施不同治疗方案,对照组接受常规血管内治疗,观察者则在血管内治疗术实施前开展RIPC,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h神经缺损评分无明细差异(P<0.05)。治疗7d后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7d后对照组炎症因子及凝血功能指标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早期血管内治疗前实施RIPC,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降低缺血再灌注造成的损害,其机制密切相关于炎症反应控制及高凝状态改善等因素,可作为急性脑梗死辅助治疗手段,值得重视。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血管内治疗 远隔缺血后适应 脑缺血 预后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本科护生完成能力和临床实习适应能力的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5月至8月选取在三级甲等医院实习的吉林省某高校172名护生,应用一般资料问卷、护生完成能力量表、临床实习适应不良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本科实习护生护生完成能力总分为(187.34±37.39)分,临床实习适应能力总分为(97.11±19.11)分;护生完成能力与临床实习适应能力呈正相关(r=0.427,P<0.01)。结论:本科护生完成能力和临床实习适应能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尚有提升空间。可根据本科护生具体情况通过培养完成能力、临床实习适应能力,以提高护生在实践中的综合能力和实习教学效果。

  • 标签: 本科护生 护生完成能力 临床实习适应能力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行手术治疗慢性中耳炎患儿应用不同护理的价值。方法:将2022年4月-202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2例慢性中耳炎患儿随机分成采用不同护理的两组,对两组干预结局进行比对。结果:干预前,两组患儿气导骨差、气导听阈值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气导骨差、气导听阈值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疼痛各维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ROY适应模式护理联合路径化护理管理有助于改善行手术治疗慢性中耳炎患儿的疼痛症状和听力。

  • 标签: ROY适应模式护理 路径化护理管理 慢性中耳炎 手术
  • 简介:摘要 目的:对比 2020年季度与 2019年季度结肠镜检查方式及病变检出率,探讨新冠肺炎疫情对结肠镜检查的影响。方法:收集 2020年季度及 2019年季度年本院结肠镜检查 情况及病理学结果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20年季度与 2019 年季度比较息肉检出率及腺瘤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麻醉结肠镜比例及进展期腺瘤、进展期大肠癌检出率提高(P〈 0.05)。结论:疫情对结肠镜检查质量无影响,对有明显症状患者就诊及检查影响较小。

  • 标签: 麻醉结肠镜 大肠腺瘤 进展期腺瘤 大肠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