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关节镜手术治疗髂前下下撞击(SSI)失败的原因。方法回顾性描述性研究。纳入2017年1月—2018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骨科治疗的症状性SSI髋关节术后翻修病例42例,其中男13例、女29例,年龄22~35(28.1±3.9)岁,左髋19例、右髋23例。所有患者接受进一步手术治疗并随访至少12个月。采用国际髋关节评分33(iHOT-33)评估患者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的变化。通过分析其影像学资料和临床资料分析其治疗失败原因。结果通过翻修手术后,末次随访的iHOT-33评分由术前的(48.7±8.7)分增至术后的(78.4±6.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12,P<0.001);患者术后疗效不佳的主要因素为漏诊或误诊(64.29%,27/42)、股骨侧骨软骨成形术程度不足(21.43%,9/42)、股骨前倾角异常(9.52%,4/42)以及过度切除髂前下(4.76%,2/42)。结论漏诊或误诊、股骨侧骨软骨成形术程度不足以及过度切除髂前下是SSI髋关节镜手术治疗失败的主要因素。

  • 标签: 髋关节 髂前下棘棘下撞击 外科手术,关节镜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阿是穴温针灸加针刺后溪穴治疗上、间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将120例患者分为2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阿是穴温针灸加针刺后溪穴法,对照组采用齐刺加推拿法,对比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均能治疗上、间韧带损伤,治疗组总有效率100%,治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78.3%,治愈率60.0%,阿是穴温针灸加针刺后溪穴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齐刺加推拿组。结论阿是穴温针灸加针刺后溪穴治疗上、间韧带损伤,能取得非常满意的临床疗效,且操作简单,痛苦少,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皮肤口腔黏膜综合征及毒性表皮坏死型药疹的护理措施。方法收集皮肤口腔黏膜综合征及毒性表皮坏死型药疹患者共4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45例患者中,1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2.22%。患者的病情控制时间为1天-23天,平均为(8.3±3.5)天;患者的住院时间为3天-41天,平均为(19.0±8.7)天。结论在皮肤口腔黏膜综合征及毒性表皮坏死型药疹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专科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臂丛麻醉下针刀、手法治疗在肩周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筛选2015年01月~2016年01月我院收治的肩周炎患者70例,进行分组治疗组(n=36例,施以臂丛麻醉下针刀、手法治疗);常规组(n=34例,施以针灸与推拿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照。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肩关节疼痛程度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肩周炎患者施以臂丛麻醉下针刀、手法治疗,效果确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障碍及疼痛程度。

  • 标签: 臂丛麻醉 针刀 手法松解 肩周炎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肠粘粘连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手术方法及并发症发生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4月至2012年6月为1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行腹腔镜粘连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30~60min,平均(45±11)min;术中出血量10~20ml,平均(15±3)ml。术后6~24h均可下地活动,术后持续胃肠减压,排气时间1~3d。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2~12个月,腹部切口愈合良好,无肠漏及再次粘连性肠梗阻发生,效果满意。结论:腹腔镜肠粘连术具有操作简单、术后康复快、复发率低、节省费用等优点,可明显降低再次形成粘连及再发肠梗阻的可能性,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粘连性肠梗阻 肠粘连松解术 腹腔镜检查 病例报告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中医手法推拿肩胛下肌治疗对肩周炎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5月-2023年5月肩周炎患者86例,按随机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手法推拿肩胛下肌治疗。对比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关节疼痛、关节肿胀积分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中医手法推拿肩胛下肌治疗应用于肩周炎患者可改善中医证候积分,缓解炎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  肩周炎 推拿 中医手法 松解肩胛下肌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1例59岁男性患者因肺低分化腺癌伴脑转移给予靶向药物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15 mg静脉滴注、1次/d,连续14 d。停药第17天,患者颈部和胸部出现红斑、瘙痒,随后红斑迅速扩散至全身,并出现水疱和广泛的表皮脱落,伴有瘙痒、疼痛和低热。考虑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导致的中毒性表皮坏死症。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和人免疫球蛋白治疗,2周后,皮损基本愈合。

  • 标签: 内皮抑素类 表皮坏死松解症,中毒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型超声引导下运用勾刀腱鞘术治疗小儿拇指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无锡九院收治的58例小儿拇指狭窄性腱鞘炎患儿的相关资料。其中,男33例,女25例,无拇指外伤史,术前X线摄片排除骨关节疾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患儿分成手术切开组(A组)及B型超声下勾刀切割组(B组)。A组患儿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为(2.4±1.1)岁,患侧为左侧16例,右侧14例;B组患儿28例,男14例,女14例;年龄为(2.3±0.8)岁,患侧为左侧16例,右侧12例。A组患儿行腱鞘切开术,B组患儿行B型超声引导下勾刀腱鞘术。收集并对比观察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综合疗效及瘢痕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手术均顺利完成,B组患儿切口小,瘢痕程度轻,早期疼痛改善明显;切口长度在B组为(1.9±0.8) mm, A组为(12.5±1.4) 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瘢痕情况评分在B组为(2.1±0.7)分,A组为(4.7±1.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1 d的疼痛评分在B组为(1.5±0.5)分,A组为(2.7±0.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所有患儿均完成随访,两组患儿末次随访均无复发,疗效评定均为A级,治疗有效率为100%,术后复查B型超声均未见A1滑车处出现增生、粘连等情况,肌腱滑动情况良好。结论B型超声引导下勾刀腱鞘术治疗小儿拇指狭窄性腱鞘炎具有微创、瘢痕小、安全有效等优点,适合临床推广。

  • 标签: 腱鞘炎 疼痛 超声检查 外科手术 最小侵入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相对安全区皮下术治疗臀肌挛缩症(glutealmusclecontracture,GMC)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纳入患者34例,采用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纳入患者60例,采用相对安全区皮下术治疗,对比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对照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安全区皮下术治疗GMC疗效好.关键词皮下术;臀肌挛缩症;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68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476-02

  • 标签:
  • 简介:摘要小针刀术综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消除疼痛、肿胀,改善和恢复关节功能,阻止关节功能进一步受损。良好的护理、术后早期进行股四头肌等长练习可提高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膝骨性关节炎 小针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运动处方对促进膝关节内侧紧缩外侧术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通过32例手术患者传统和干预康复训练计划对比参照。结果在医-护-患共同努力配合下干预后的患者肿胀积液明显减少,膝关节活动度与肌肉萎缩显著改善。结论运动处方的应用可增强患者术后康复锻炼依从性,从而促进健康[1]。

  • 标签: 膝关节 内侧紧缩外侧松解术 运动处方 康复锻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腹腔镜术对于阑尾切除术后肠粘连的治疗效果。方法从2008年7月到2013年7月在我院进行肠粘连治疗的患者中选取60例病例所有患者的肠粘连病症均为由阑尾切除术所引发。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病患采取腹腔镜术进行肠粘连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常规开腹式手术治疗,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回顾,观察比较两组病患的临床疗效。结果经各自方式治疗后,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镇痛情况、肠蠕动恢复良好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手术时间等多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次实验表明腹腔镜术对于阑尾切除术后肠粘连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可以缓解病患多种临床病症,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常规开腹式手术治疗,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腔镜松懈术 阑尾切除术 肠粘连 疗效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肩峰下关节腔灌注扩张联合手法治疗冻结肩222例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年10月至2019年4月,我科住院的冻结肩患者222例,将22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11例。对照组111例患者均给予肩峰下,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即刻联合手法肩关节。对比治疗前后的肩关节主动活动度。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当天及6个月,12个月肩关节疼痛缓解及肩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冻结肩患者接受肩峰下关节腔灌注扩张联合手法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患者疼痛症状,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冻结肩 手法松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宽肠汤直肠滴入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取86例粘连性肠梗阻病人,随即分为治疗组46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基础治疗和宽肠汤直肠滴入,对照组给基础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35例,有效率93.5%,对照组治愈18例,有效率75%;结论宽肠汤直肠滴入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方法及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粘连性肠梗阻 宽肠松解汤 直肠滴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推拿关节疗法为主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1例患者,对照组予以传统的针灸治疗,治疗组予以推拿关节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组间比较,P<0.05。结论应用推拿关节疗法为主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提高了总有效率,具有应用价值。

  • 标签: 推拿关节松解疗法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临床疗效
  • 简介:1例61岁男性患者因高血压服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mg/d)和厄贝沙坦(150mg/a),因疗效不佳将厄贝沙坦改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1片(含厄贝沙坦150mg、氢氯噻嗪12.5mg),1次/d,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原剂量继续服用。首次服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后约8h,患者左上肢皮肤出现红斑、局部水疱伴皮肤温度升高、疼痛。次日患者周身皮肤充血、水肿,可见弥漫性红色充血性斑丘疹及水疱疹,颜面、躯干、手足可见大疱,前胸及双上肢皮损严重,颜面、眼睑水肿明显,诊断为大疱性表皮症。停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给予地塞米松5mg静脉注射,1次/d。第6天,患者皮肤充血减轻,皮疹颜色变暗,水疱疹减少。停用地塞米松,给予氯雷他定10mg口服,1次/d。第8天,患者躯干、上肢和眼睑处皮肤红斑渐消退,皮温正常,部分结痂。11d后随诊,皮损全部消退。

  • 标签: 厄贝沙坦 氢氯噻嗪 大疱性表皮松解 药疹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刀术、局部封闭术等治疗跟痛症的门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6月门诊90例患者病人,随机分成针刀解组、单纯封闭组及联合治疗组。分别在1天、1周、4周后观察门诊疗效,主要以中华疼痛学会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尺(0—10分)进行疼痛指标评分(VAS),并数据统计分析。结果3组患者治疗一天后VAS评分比较,单纯封闭组与单纯针刀组(P<0.01),封闭组与联合组(P>0.05),单纯针刀组与联合组(P<0.01)。3组患者治疗4周后VAS评分比较,单纯封闭组与单纯针刀组(P<0.01),封闭组与联合组(P<0.01),单纯针刀组与联合组(P>0.05)。结论跟痛症治疗中,联合组与封闭组短期疗效对比无差异,联合组与针刀组长期疗效对比无差异。

  • 标签: 针刀松解术 局部软组织封闭术 跟痛症
  • 简介:中、老年患者的眼袋形成是由于以下四种原因:(1)眶隔筋膜的退行性改变;(2)眼轮匝肌松弛;(3)皮肤松弛,眶隔、眼轮匝肌和皮肤被认为是下眼睑的支持结构.这些结构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变得松弛;(4)眼眶为骨性锥形体结构、前口大、后端尖。只有前方的眶口为软组织结构。随着年龄的增长,眶周骨退行性变化,故球下眶脂体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滑脱的趋势更加明显。

  • 标签: 筋膜松解 眶下缘 软组织结构 凹陷 眶缘 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