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文选诗研究》所提供的线索下,在分析文本的基础上,通过对比方法,对《文选》所收哀伤及挽歌诗歌的创作背景、诗歌形态、诗歌艺术特点等进行异同分析,以加深对所收哀伤诗歌及挽歌诗歌的理解。

  • 标签: 《文选》诗 哀伤类 挽歌类 异同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分析了汽车行业基于不同思想的各类大数据聚算法,用户应该根据实际应用中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恰当的聚算法。聚算法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改进聚算法或者开发新的聚算法是一件非常有意义工作,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聚算法将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的需求而在汽车行业得到蓬勃的发展。

  • 标签: 汽车 大数据 聚类算法 划分
  • 简介:目的:采用LC-MS/MS法测定毛蕊花糖苷单次、多次给药后在大鼠和比格犬血浆中的浓度,并对其在两种动物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进行比较。方法:SD大鼠单次、多次灌胃给予毛蕊花糖苷40mg·kg-1和静脉注射10mg·kg-1,比格犬单次、多次灌胃给予毛蕊花糖苷20mg·kg-1和静脉注射5mg·kg-1后,于不同时间点采血,用DAS2.0软件拟合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毛蕊花糖苷在大鼠和比格犬体内吸收符合一级动力学,比格犬的达峰时间和最大血药浓度是大鼠的两倍多,比格犬吸收的速率和清除率明显小于大鼠;表观分布容积结果表明毛蕊花糖苷在大鼠某一脏器组织有特异性分布,在比格犬体内无特异性分布;比格犬血药浓度一药时曲线下面积较大鼠的高,表明毛蕊花糖苷在比格犬体内吸收程度较高,药物滞留时间也较长。结论:毛蕊花糖苷在大鼠和比格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差异较大。

  • 标签: 毛蕊花糖苷 大鼠 比格犬 单次给药、多次给药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甲胎蛋白(AFP)、α-岩藻糖苷酶(AFU)对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46例为观察组及正常健康体检者46例为对照组,检测血清AFP、AFU的水平,对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原发性肝癌组患者血清AFP、AFU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体检者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肝癌组患者血清AFU、AFP联合检测的敏感性、诊断符合率均优于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AFU、AFP肿瘤标志物能提高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率。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甲胎蛋白 &alpha -岩藻糖苷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复方右旋糖苷70眼液联合贝复舒眼液治疗干眼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2012年9月-2013年9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干眼症患者36例72眼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复方右旋糖苷70眼液滴眼,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贝复舒眼液滴眼,均4次/日,治疗2周后复查。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test,ST)、泪膜破裂时间(Breakinguptime,BUT)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Schirmer试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BU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BUT、疗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右旋糖苷70眼液联合贝复舒眼液治疗干眼症的疗效优于单纯使用复方右旋糖苷70眼液。

  • 标签: 复方右旋糖苷70眼液 贝复舒眼液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干眼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右旋糖苷铁治疗早产儿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贫血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单独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观察组采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右旋糖苷铁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Hb(98.58±1.58)g/L、Hct(0.302±0.002)、SP(322.69±3.69)μg/L、治疗有效率97.6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右旋糖苷铁治疗早产儿贫血,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促红细胞生成素 右旋糖苷铁 早产儿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在早中晚期孕妇中的变化情况。方法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400例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的LAP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论LAP作为监测胎盘的功能、胎儿的成熟度等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亮氨酸氨基肽酶LAP 早中晚期孕妇
  • 简介:以前的研究中已经发现,投入水里的氨基酸饵料,在鲤鱼摄食期间,大部分氨基酸会被溶解,因此推测氨基酸饵料比对照的蛋白质饵料的饲料效率低。

  • 标签: 饵料 鲤鱼 氨基酸 饲料效率 摄食 料比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合理使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的方法。方法对我院近年来使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的情况进行总结,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发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临床使用中的不合理现象包括滴速过快、过量使用、未正确输注、出现混用等。结论明确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并根据相关经验进行总结,为今后的用药监督提供有力依据。

  • 标签: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 临床使用 合理性
  • 简介:目的研究氨基末端激酶(p-JNK)参与胃癌SGC7901/DDP细胞株顺铂耐药的机制。方法应用JNK通路抑制剂SP600125抑制p-JNK表达,通过四氮唑盐还原法(MTY)检测药物敏感性;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率;Western印迹检测p-JNK和耐药蛋白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在敏感株SGC7901和耐药株SGC7901/DDP中的表达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含有168例胃癌和27例正常胃的组织芯片中p-JNK和P—gp的表达及分析其关系。结果SP600125抑制p-JNK表达后.敏感株SGC7901和耐药株SGC7901/DDP的药物敏感性和细胞凋亡率增加(P〈0.01);耐药蛋白P—gp表达水平明显减低(0.21±0.01和0.77±0.05比0.06±0.01和0.52±0.06;P〈0.01)。p-JNK和P—gp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45.8%和51.8%,均显著高于正常胃组织中的7.4%和18.5%(P〈0.01)。p-JNK和P-gp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p-JNK通过调节P—gD表达及抗凋亡信号通路参与胃癌顺铂耐药.可成为逆转耐药的新的靶点。

  • 标签: 胃肿瘤 多药耐药 免疫组织化学 P糖蛋白 氨基末端激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儿复方氨基酸对小儿腹泻的治疗效果。方法把150例小儿腹泻患者分成两组。两组患者都采取补液、脱水纠正、电解质平衡紊乱纠正、酸碱平衡紊乱纠正等方法加以治疗。治疗组另外加用小儿复方氨基酸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的康复率为94.7%,对比组的康复率为76.0%,二者的统计学差异明显。结论小儿复方氨基酸能够帮助小儿腹泻患者顺利实现康复治疗。

  • 标签: 复方氨基酸 小儿腹泻 药物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以茶碱为内标,建立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对乙酰氨基酚浓度的方法。方法经0.5%异丙醇叔丁基甲醚和二氯甲烷萃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结果血浆中对乙酰氨基酚能很好分离,无血浆内源物干扰,最低检测浓度(LLOQ)为0.5mg?L-1,对乙酰氨基酚的血药浓度在0.5-20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6);低、中、高浓度(1mg?L-1、5mg?L-1、15mg?L-1)绝对回收率分别为71.82±10.14%、61.48±1.8%、63.45±4.02%,日内及日间RSD均小于15%。结论该实验建立的检测方法简便、快速、无干扰,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适合对乙酰氨基酚血药浓度检测。

  • 标签: 对乙酰氨基酚 高效液相色谱法 血药浓度
  • 简介:为探讨超声波提取太子参总氨基酸的最佳工艺条件,在单因子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优化,考察浸提次数、料液比、单次浸提时间、乙醇浓度和超声功率等因素对总氨基酸得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乙醇浓度对总氨基酸得率影响最大;超声波法提取太子参总氨基酸的最佳工艺是:1g太子参粉末加入40mL50%的乙醇,30℃下300W超声浸提3次,每次40min;优化后的提取工艺重复性好(RSD=1.05%),得率高(11.2mg·g^-1),可行性强.

  • 标签: 太子参 总氨基酸 超声提取 单因子试验 正交设计
  • 简介:目的:建立对乙酰氨基酚残留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C,。柱(HypersilODS25gm,4.6mm×200mm),柱温:室温;流动相:甲醇一水(35:65);检测波长:249nm。结果:对乙酰氨基酚在42.88~128.64/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48(n=5);平均回收率为99.5%(n=6),RSD=1.0%。结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残留,可确认对乙酰氨基酚残留的测定在该检验量、该检验条件下可有效检出。

  • 标签: 对乙酰氨基酚 高效液相色谱法 残留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