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统计研究设计:应交代统计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还是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交代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交代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应围绕4个基本原则(重复、随机、对照、均衡)概要说明,尤其要交代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 标签: 统计学处理 横断面调查 设计类型 临床试验 实验设计 配对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脊柱结核的CT和MRI影像特征。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近两年我院收治的51例脊柱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CT和MRI资料进行分析,对影像特征进行分析,对比两者作用。结果CT和MRI在骨质、椎间盘破坏、椎旁肿块或者脓肿的检查中结果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意义,MRI在硬膜囊外或者椎管侵犯、韧带下扩散、骨膜强化的诊断中,诊断率明显高于CT,结果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CT在钙化诊断中结果明显优于MRI,比较结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CT和MRI在脊柱结核诊断中有重要的作用,可全面反映脊柱结核的影像特征,有助于进行诊断和鉴别。

  • 标签: 脊柱结核 CT MRI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插图在教材中的作用和地位。方法分析第7版《神经病》教材第二章和第三章中54幅插图。结果有5幅插图存在瑕疵。结论插图中瑕疵的存在是难以避免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上述插图中的不足之处.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 标签: 神经病学 瑕疵 插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宫颈微偏腺癌的病理形态,为以后治疗该病提供科学的临床经验。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接治的宫颈微偏腺癌36例病人,对病人所有的病理形态等医学文案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宫颈微偏腺癌的临床表现有阴道不规则出血、阴道黏液样、宫颈肥大质硬及水样排液等症状。病理形态特征有腺体浸润深部血管、神经组织及浸润宫颈深部肌层大量黏液腺体等。病理确认结果是15例确诊是宫颈微偏腺癌,13例疑是宫颈微偏腺癌,2例是宫颈腺增生,3例是宫颈上皮内瘤变,3例没有发生恶性病变。结论早期宫颈微偏腺癌没有明显的现象,如果发生阴道流水时,宫颈质地会变硬;若检查确认是宫颈微偏腺癌患者,应该立刻进行宫颈活检术,及时的诊断治疗,促进患者的治愈率。

  • 标签: 宫颈微偏腺癌 病理形态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TCT技术在细胞诊断中的具体应用价值。方法运用对照试验的方法,对比分析普通细胞涂片与薄层细胞涂片细胞病理诊断的准确性。结果薄层细胞涂片与普通细胞涂片比较,癌的确诊率和可疑癌所占比例,差异有高度显著性(χ2检验,P<0.01)。结论薄层细胞涂片明显提高细胞病理诊断的准确率,能更好地为临床治疗早期恶性肿瘤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TCT技术 细胞学涂片 病理诊断
  • 简介:1统计研究设计:应交代统计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还是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交代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交代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应围绕4个基本原则(重复、随机、对照、均衡)概要说明,尤其要交代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 标签: 统计学处理 横断面调查 设计类型 临床试验 实验设计 配对设计
  • 简介:摘要目前免疫在临床上的应用非常广泛,是医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学科。但是其内容抽象,知识层面较多,学起来难度较大。教学过程中,以“框架式教学”的理念为主,即学习快一点,回头少一点,偶尔漏一点;结合“发现法”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恰当的使用比喻,使晦涩难懂的抽象内容形象化;根据“遗忘曲线”总结的记忆规律,科学的指导学生复习、记忆,解决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标签: 免疫学 框架式教学 形象 发现法 遗忘曲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双花解毒口服液解热抗炎药理作用;方法采用耳缘静脉注射啤酒酵母诱导家兔发热模型、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小鼠腹腔注射0.6%冰醋酸所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以及10%蛋清生理盐水所致大鼠足趾肿胀等炎症模型来观察双花解毒口服液解热抗炎药理作用;结果双花解毒口服液小剂量1.7ml/kg组能有效抑制啤酒酵母所致家兔体温升高(P<0.01);双花解毒口服液中剂量0.2ml/20g组能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P<0.01),双花解毒口服液大剂量0.4ml/20g组能显著抑制0.6%冰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P<0.01),双花解毒口服液大剂量4ml/200g组能有效抑制10%蛋清生理盐水所致大鼠足趾肿胀(P<0.05)。结论双花解毒口服液具有显著的解热、抗炎作用,为临床治疗外感风热所致咽喉肿痛提供了较为充分的药理学依据。

  • 标签: 双花解毒口服液 解热 抗炎Researches On Pharmacology Of Double-flower-detoxification Oral Liquid
  • 简介:1统计研究设计:应交代统计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还是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交代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交代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应围绕4个基本原则(重复、随机、对照、均衡)概要说明,尤其要交代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 标签: 统计学处理 横断面调查 设计类型 临床试验 实验设计 配对设计
  • 简介:1统计研究设计:应交代统计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还是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交代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交代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应围绕4个基本原则(重复、随机、对照、均衡)概要说明,尤其要交代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 标签: 统计研究设计 临床试验设计 自身配对设计 析因设计 交叉设计 正交设计
  • 简介:1统计研究设计:应交代统计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还是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交代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交代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应围绕4个基本原则(重复、随机、对照、均衡)概要说明,尤其要交代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 标签: 统计学处理 横断面调查 设计类型 临床试验 实验设计 配对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应用氯氮平联合抗精神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中的80例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患者接受治疗的不同药物进行分组,观察组40例接受氯氮平联合抗精神病治疗,对照组40例单一接受抗精神病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阴性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50%差异没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氯氮平联合抗精神病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能够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不会增加治疗不良反应,可在临床推广。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阴性症状 氯氮平 抗精神病药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耐多肺结核病治疗中采用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2例耐多肺结核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A组采用莫西沙星治疗,B组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的疗效。结果治疗后,A组痰菌转阴率、总有效率均优于B组,比较差异显著且P<0.05。结论采用莫西沙星治疗耐多肺结核病的疗效优于左氧氟沙星,有推广的价值。

  • 标签: 耐多药肺结核病 莫西沙星 左氧氟沙星
  • 简介:摘要目的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过程中应用喹硫平与传统抗精神病,比较分析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宁安医院86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进行分析,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将传统抗精神病应用于对照组中进行治疗,将喹硫平应用于观察组中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相较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率明显较低,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5);相较于观察组,对照组的治疗满意度明显较低,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过程中应用喹硫平,不仅治疗效果较好,而且患者的治疗满意度较高,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喹硫平 传统抗精神病药 精神分裂症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活血化瘀对急性脑出血疾病患者实施辅助治疗的疗效及药学机理。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7月98例急性脑出血疾病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活血化瘀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降低颅内压、利尿剂等进行治疗,并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伴糖尿病和高血压者给予对症治疗,活血化瘀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活血化瘀治疗。比较两组急性脑出血疾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干预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特性。结果活血化瘀组急性脑出血疾病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P>0.05;干预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特性相近,P>0.05;干预后活血化瘀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特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化瘀对急性脑出血疾病患者实施辅助治疗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和血液流变特性,改善患者预后,且无明显副作用,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 标签: 活血化瘀药 急性脑出血疾病患者 辅助治疗 疗效 药学机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类风湿关节炎采取糖皮质激素联合慢作用抗风湿对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相关表现。方法针对我院风湿免疫科病房进行研究,选取在2014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入院的3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后RF、ESR、CRP方面的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果对比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慢作用药的基础上采取小剂量的激素药物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关节情况,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糖皮质激素 慢作用抗风湿药 类风湿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对糖皮质激素联合慢作用抗风湿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本次采取数学领域的随机盲选法,将我院在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8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成2组,每组平均4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单用慢作用抗风湿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取糖皮质激素联合慢作用抗风湿治疗,进一步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评价。结果从治疗总有效率上来看,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95.24%、73.81%,数据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之间存在明显的统计意义(P<0.05)。在VAS评分方面,治疗前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经积极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之间存在显著统计意义(P<0.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联合慢作用抗风湿治疗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疼痛,进一步促进生活质量的改善;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使用。

  • 标签: 糖皮质激素 慢作用抗风湿药 类风湿关节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替米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降压的疗效以及经济性。方法选取8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行替米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治疗,即替米沙坦组(27例)、缬沙坦组(27例)、厄贝沙坦组(26例);对比三组临床疗效,并对其经济性进行分析。结果三组患者经不同药物治疗后其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5.2%、88.9%、88.9%,三组间比较无较大差异(P>0.05);且三组治疗后收缩压与舒张压比较均无较大差异(P>0.05);但三组比较替米沙坦组患者的成本-效果比值最低,缬沙坦组成本-效果比较最高。结论替米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降压在高血压治疗中均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替米沙坦的经济性更高。

  • 标签: 替米沙坦 缬沙坦 厄贝沙坦 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