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红蚂蚁咬伤的临床特点及急救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接诊的红蚂蚁咬伤患者6例临床资料。结果6例均发生不同程度的休克,其中2例意识清楚,4例发生昏迷,1例合并喉头水肿,在急诊科给抗休克、加强抗过敏处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临床治疗以抗过敏药物及补液抗休克为主,要及早识别红蚂蚁咬伤致严重过敏反应的重症病例,加强抗过敏,及早抗休克治疗,防治并发症,适当处理伤口,预防和治疗伤口的继发感染。尤其做好红蚂蚁咬伤致过敏性休克病人的护理非常关键。

  • 标签: 红蚂蚁叮咬伤 过敏性休克 急救护理 体会
  • 简介:[ 摘要 ] 目的:总结自体免疫性脑炎患者预防口腔黏膜及舌咬伤的护理经验,提高对该疾病的临床认识,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10 月到 2019 年 9 月病区收治的 6 例自体免疫性脑炎患者的安全护理措施。结果:通过提供有效的安全护理措施,可以减少或避免意外的发生,减少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回归家庭。结论:自体免疫性脑炎临床表现复杂,无特异性,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提供有效的安全护理措施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抗 NMDA 受体脑炎 预防口腔黏膜及舌咬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应用在毒蛇咬伤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从2014年7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00例毒蛇咬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给予急救护理路径进行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的入院急救时间、住院时间、病情恢复时间、满意度及治愈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入院急救时间、住院时间及病情恢复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及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救护理路径能够很好的缩短急救时间、住院时间及恢复时间,从而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救 护理路径 毒蛇咬伤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疑似狂犬病咬伤门诊处理措施效果。方法对2006年~2007年2360例疑似狂犬病动物咬伤患者进行暴露后处理,Ⅱ级暴露者进行伤口处理及全程免疫接种,Ⅲ级暴露者进行伤口处理、注射免疫球蛋白及全程免疫接种。经规范处理后每年一次连续6年进行电话随访,记录患者发病及健康状况。结果2360例疑似狂犬病动物咬伤患者经规范处理后随访6年1201例,5年984例,4年175例,均无发生狂犬病。结论疑似狂犬病动物咬伤患者接受规范处理伤口,接种狂犬疫苗全程自动免疫和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者,可有效预防狂犬病的发生。

  • 标签: 狂犬病 暴露后处理 效果
  • 简介:目的:分析湖北宜昌及周边地区毒蛇咬伤的发病情况,为本地区毒蛇咬伤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年我院收治入院、资料完整的毒蛇咬伤病例191例,并进行总结。结果:本地区蛇伤多发生在市郊夷陵区、点军区和邻近的宜都、枝江、长阳等地,时间集中在每年7-9月,以8-12时、16-24时高发,致伤蛇种主要为蝮蛇(83.25%),咬伤地点主要分布在农田和路边(81.68%),患者以男性居多,高发年龄40-60岁,四肢伤多见,被咬伤后多数患者(65.45%)能在6h内及时就诊,蛇伤多以轻型(82.72%)为主,大多预后良好,无死亡病例。结论:宜昌及周边地区毒蛇咬伤的流行病学特征明显,为该区域针对性预防和治疗毒蛇咬伤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毒蛇咬伤 流行病学 宜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救护理路径在毒蛇咬伤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68例毒蛇咬伤类患者进行分组观察,每组患者34人,观察组患者行急救护理路径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护理,对组间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在急救及恢复状况上,对照组患者显著比观察组差,在患者满意度方面,对照组同样较观察组差(P<0.05)。结论采用急救护理路径在毒蛇咬伤患者临床护理中发挥着良好的效果,能够提升患者急救质量,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急救护理路径 毒蛇咬伤 应用研究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讨采用覆盖式VSD技术治疗福建竹叶青属毒蛇咬伤的护理方法。方 法 对30例福建竹叶青属毒蛇患者应用覆盖式VSD持续引流护理观察。结 果 通过覆盖式VSD治疗及护理,患者能够快速恢复,痊愈出院。结 论 针对福建竹叶青属毒蛇蛇咬伤患者采用覆盖式VSD治疗,密切的护理观察效果尤为显著,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身体快速康复,在临床上具有应用价值。

  • 标签: 覆盖式VSD 毒蛇咬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查看中西医护理应用于蝮蛇咬伤后肢体肿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20年8月-2021年8月期间录入的蛇毒咬伤患者84例开展分析研究,分组方式:抽签法,对照组实施一般性伤口处理,实验组选用中西医护理,指标评估包括:患肢恢复、不良反应发生率数据。结果:数据汇总可知,实验组治疗后患肢周径差、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护理后疼痛、肿痛消退时间比较,实验组的数据更优,P<0.05。结论:中西医护理模式应用于蝮蛇咬伤后肢体肿痛患者中,可有效加快肢体肿痛的消退时间,同时有效抑制不良反应症状的出现,临床积极意义显著。

  • 标签: 中西医护理 蝮蛇咬伤 肢体肿痛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延续性护理策略在毒蛇咬伤危重症患者中的运用。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我院蛇伤[A1]科收治的70例毒蛇咬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肿胀消退时间、肢体功能活动障碍。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VAS评分显著小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肿胀消退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肢体功能活动障碍评分显著高于[A2]对照组(P<0.05)。结论:对毒蛇咬伤患者给予延续性护理策略,可显著减轻患者疼痛、缩短肿胀消退时间、促进伤口愈合、改善肢体活动功能。

  • 标签: 毒蛇咬伤 延续性护理策略 疼痛 肿胀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毒蛇咬伤患者应用VSD负压封闭引流术后的护理观察。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共计23例接受VSD负压封闭引流术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并以23例接受常规引流治疗的患者进行对照,对比患者的恢复效果、手术及恢复指标、血清指标、皮肤组织坏死评分以及肿胀程度差异。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恢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手术及恢复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血清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皮肤组织坏死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肿胀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针对毒蛇咬伤的患者中,通过选用VSD负压封闭引流术进行治疗,基于病症对患者的护理治疗,可有效恢复患者受损组织,相对于常规引流治疗的患者,其恢复速度更快、癌改善患者血清指标方面有良好的使用效果,因毒素引起的皮肤组织坏死以及肿胀表现也能够取得显著改善,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毒蛇咬伤 VSD负压封闭引流术 血清指标 坏死皮肤组织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蛇咬伤急救护理模式在急诊蛇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方法 选择2022年1至2023年11月于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20例蛇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蛇咬伤急救护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肿胀消退、疼痛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蛇咬伤急救护理模式应用于急诊蛇伤患者中护理中,可促进患者快速康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蛇咬伤 急诊护理 肿胀消退 疼痛缓解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蝮蛇咬伤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价值。方法:选定 2017年 2月到 2018年 10月本院收诊的 48例蝮蛇咬伤患者,分层随机法分为观察组 24例(乌司他丁 +基础治疗)与对照组 24例(基础治疗),比较 2组蝮蛇咬伤患者的 D-乳酸、 DAO、 TBil、 ALT指标。结果:治疗结束,观察组 D-乳酸( 2.25±0.27) mmol/L、 DAO( 7.23±0.67) u/ml、 TBil( 10.09±1.96) μmol/L、 ALT( 51.58±6.85) U/L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别有显著意义( 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有效提高蝮蛇咬伤患者预后质量,保护其肠黏膜屏障功能,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肠黏膜屏障 蝮蛇咬伤 乌司他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云南白药外敷治疗竹叶青蛇咬伤伤口渗血不止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7例竹叶青蛇咬伤伤口渗血不止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接受常规治疗的32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另将采用常规治疗+云南白药外敷治疗的35例患者纳入观察组;连续治疗5~7d,比较两组方式治疗效果,患者持续渗血时间和伤口止血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持续渗血时间、伤口止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云南白药外敷治疗能够有效缩短竹叶青蛇咬伤伤口渗血不止患者的持续渗血时间,加快伤口止血,疗效显著。

  • 标签: 云南白药 竹叶青蛇 伤口渗血不止
  • 简介:目的分析蛇咬伤后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变化,探讨标志物对心脏损伤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武警8710部队医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毒蛇咬伤患者394例作为研究对象(蛇伤组),按蛇咬伤就诊时间和入院时病情进行分组;以急性期病毒性心肌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05例作为心肌损伤对照组(心损组),体检健康人群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全血心肌肌钙蛋白I(cTnI)、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结果蛇伤组患者中死亡13例,心脏预后不良37例。心肌标志物水平高峰为就诊24~48h;24~48h组各标志物水平远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48h组CK-MB、cTnI、AST与心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标志物水平与蛇咬伤病情程度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nI预测心脏损伤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最高为0.898(95%CI为0.820~0.975),Cut-off值2.86ng/mL,其预测蛇咬伤后不良预后的敏感性为0.805,特异性为0.926。结论传统心肌酶谱标志物用于判断蛇咬伤后心肌损伤具有局限性,对损伤预后的诊断能力较弱;cTnI可反映蛇咬伤后病情变化,对于预测心脏损伤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蛇咬伤 心肌酶学 心肌肌钙蛋白I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踝关节蛇咬伤后反复溃疡恶变为肉瘤样癌的影像学表现。患者男性,71岁,因蛇咬伤致左踝部反复溃烂42年,伴加重2年就诊。CT示左侧胫腓骨下段及跟骨后上缘骨皮质毛糙,骨膨大,骨皮质增厚,部分骨质破坏。MRI表现为左内踝软组织肿块累及胫骨,T1WI呈低信号,质子密度加权像呈不均匀高信号。病理诊断:肉瘤样癌伴溃疡,侵犯骨组织。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踝关节 蛇咬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为银环蛇咬伤患者提供急救护理过程中急救护理路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次实验研究对象为银环蛇咬伤患者62例,病例来源的时间为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按照患者接受急救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两组,给予常规毒蛇咬伤急救护理的31例患者作为常规组,接受银环蛇咬伤急救护理路径护理的31例患者作为急救组。结果与常规组患者相比急救组患者入院处置完成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较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组患者肺部感染、紧急气管插管以及气管插管意外拔管等情况的发生概率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为银环蛇咬伤患者提供急救护理服务的过程中急救护理路径的运用可以更加及时、有效的抢救患者,缩短治疗的时间,降低肺部感染、紧急气管插管以及意外拔管的发生概率,具有理想且显著的抢救效果,值得予以广泛的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救护理路径 银环蛇咬伤 入院处置完成时间 肺部感染 紧急气管插管
  • 简介:目的:分析广西地区两种常见血循毒蛇咬伤患者的临床特点,为蛇伤的诊治提供帮助。方法:回顾2007~2015年我院收治的208例竹叶青蛇和五步蛇咬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咬伤蛇类将患者分为竹叶青蛇组(165例)和五步蛇组(43例),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伤情分级、临床表现、凝血功能指标及预后等。结果:五步蛇组重型及危重型患者所占比例高于竹叶青蛇组(均P〈0.05);五步蛇组局部出血发生率、伤口坏死、溃疡发生率、重要脏器出血发生率、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病死率高于竹叶青蛇组(均P〈0.05)。五步蛇组凝血功能异常高峰早于竹叶青蛇组(48h和72h);蛇咬伤后12h,24h,48h,五步蛇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较竹叶青蛇组延长(均P〈0.05);蛇咬伤后12h,1d,2d,3d,5d,7d,五步蛇组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量(HGB)明显低于竹叶青蛇组(均P〈0.01),竹叶青蛇组纤维蛋白原(Fg)低于五步蛇组(P〈0.05)。结论:与竹叶青蛇咬伤患者相比,五步蛇咬伤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凝血功能异常高峰出现早,存在明显的血小板下降,出血发生率高,病情更危重,预后更差。

  • 标签: 蛇咬伤 血循毒蛇咬伤 竹叶青蛇 五步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联合游离髂腹股沟皮瓣治疗蛇咬伤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丽水市中心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行VSD联合游离髂腹股沟皮瓣修复术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参照盲选法原则划分对照组(常规护理,n=34)和观察组(综合性护理,n=34),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疼痛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10.15±1.27)d比(16.47±1.75)d、(2.36±0.14)分比(5.14±0.78)分、8.82%比23.53%](t1=8.141,t2=3.756,χ2=13.254,P<0.05)。结论针对蛇咬伤患者采用VSD联合游离髂腹股沟皮瓣修复治疗联合综合性护理效果尤为显著,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身体快速康复,在临床上具有应用价值。

  • 标签: 蛇咬伤/护理 负压伤口疗法 游离组织瓣 腹股沟 住院时间 疼痛 并发症 病人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