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城市快速发展导致了城市规模扩张与开发用地不平衡,从而生态环境质量问题日益凸显,构建城市绿色生态网络是当前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问题有效措施。以铁岭市为主要研究区,采用MSPA对研究区绿色生态网络格局进行分析,获得研究区生态景观类型,利用连通性分析方法,提取了12个生态源地,运用MCR模型提取了绿色生态潜在廊道并划分级别,并由此构建了城市绿色生态网络。

  • 标签: MSPA MCR模型 重力模型 绿色生态网络 生态网络构建与优化
  • 简介:摘要:利用太阳能进行光伏发电已成为重要可再生能源技术,其具有噪声小,零污染,安全性强表征。光伏发电相对于风力发电与水力发电,成本更低,建设周期更短。但是光伏发电功率经常会出现不稳定情况,受到外界环境因素影响,这给国家电网调度安排带来了极大困难。因此对光伏发电功率进行稳定准确预测便显得紧急迫切起来。本文给出了一种基于极限学习与短时记忆网络光电功率预测方案,可以方便独立光伏发电站并网建设,降低电网运行出现风险概率。

  • 标签: 光光发电 功率预测 长短时记忆模型 相似日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Ⅲ(MIMIC-Ⅲ),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内影响急性肾损伤(AKI)患者预后危险因素,并建立AKI预后预测模型。方法根据诊断代码从MIMIC-Ⅲ数据库中筛选年龄≥18岁、首次入ICU且住院记录完整急性肾衰竭患者(数据库中延用RIFLE诊断标准,本文中诊断表述为AKI)。依据患者出院时生存状态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析患者一般资料、基础疾病、损伤因素、发生AKI 24 h内生命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相关干预措施以及预后指标等。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AKI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该模型对AKI患者预后预测价值。结果最终纳入4 554例AKI患者,死亡862例,病死率为18.93%。对可能与AKI患者死亡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淋巴瘤、转移癌、万古霉素、阿司匹林、凝血功能异常、心搏骤停、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有创机械通气、血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血K+、血尿素氮(BUN)、总胆红素(TBil)、肾脏替代治疗(RRT)、住院时间(LOS)与AKI患者死亡相关〔优势比(OR)和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1.002(1.001~1.003)、0.764(0.618~0.819)、1.749(1.112~2.752)、2.606(1.968~3.451)、1.779(1.529~2.071)、0.689(0.563~0.842)、1.871(1.590~2.201)、2.468(1.209~5.036)、2.610(2.226~3.060)、2.154(1.853~2.505)、1.105(1.009~1.021)、0.998(0.997~0.998)、1.132(1.057~1.212)、1.008(1.006~1.011)、1.061(1.049~1.073)、2.142(1.793~2.997)、0.805(0.778~1.113),均P<0.05〕;进一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瘤、转移癌、万古霉素、心搏骤停、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凝血功能异常、有创机械通气、BUN升高、TBil升高、血K+升高或降低、WBC升高为AKI死亡独立危险因素〔β值分别为0.636、1.005、0.207、0.894、0.787、0.346、0.686、0.006、0.051、0.085、0.009,OR和95%CI分别为1.889(1.177~3.031)、2.733(2.027~3.683)、1.229(1.040~1.453)、2.445(1.165~5.133)、2.197(1.850~2.610)、1.413(1.183~1.689)、1.987(1.688~2.338)、1.006(1.003~1.009)、1.052(1.039~1.065)、1.089(1.008~1.176)、1.009(1.004~1.015),均P<0.05〕。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AKI预后预测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合观察数据(P=0.604)。ROC曲线分析显示,AKI预后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16(95%CI为0.697~0.735);当截断值为0.320时,敏感度为71.9%,特异度为60.1%,阳性似然比为1.80,阴性似然比为0.47。结论基于MIMIC-Ⅲ数据库建立重症患者AKI预后预测模型,可能对AKI预后风险评估及后期干预治疗具有较强现实意义。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重症患者 危险因素 预后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基于ASSURE模型微课教学法在皮肤病学实践教学中应用。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60名实习生为研究对象。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名,实验组采取基于ASSURE模型微课教学,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实习结束时分别采用理论考试和病历书写来测评两组实习生临床能力,并通过问卷调查评估实习生对基于ASSURE模型微课教学法满意度。采用SPSS 6.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①皮肤病学理论考试成绩显示,实验组实习生病历分析题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实习生门诊病历评分显示,实验组实习生所书写病史、体格检查、处理项及门诊病历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③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实习生更认可这一新教学方法。结论在皮肤病学实践教学中引入基于ASSURE模型微课教学法,取得了很好教学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 标签: ASSURE教学模型 微课 病历书写 教学方法 皮肤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WARM(whole,assessment,revaluation,management)模型早期跨学科姑息支持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生活质量、心理状态、疼痛和营养状况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初诊为晚期NSCLC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标准抗肿瘤治疗组(SC组,n=30)和早期姑息治疗组(EPC组,n=30)。SC组患者接受标准抗肿瘤治疗;EPC组除接受标准抗肿瘤治疗外,还接受由肿瘤专科医师、姑息治疗护士、营养医师以及心理医师组成多学科团队提供综合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肺癌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FACT-L)评分]、心理状况[医院焦虑和抑郁量表(HADS)以及患者健康问卷抑郁自评量表-9(PHQ-9)]、营养状况[患者主观整体营养状况评价量表(PG-SGA)]及癌性疼痛评分[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结果最终共45例患者完成6个月治疗,男24例,女21例,年龄38~82(60.5±1.7)岁;EPC组23例,SC组22例。EPC组治疗后6个月FACT-L量表得分为(122.3±1.6)分,优于SC组(111.8±2.1)分(P<0.001)。EPC组与SC组相比具有更轻HADS 焦虑量表评分:(1.1±0.3)比(2.9±0.4)分(P<0.001),更轻HADS 抑郁量表评分:(0.7±0.3)比(3.6±0.4)分(P<0.001)。EPC组患者无抑郁率为100.0%(23/23),优于SC组45.5%(10/22)(P<0.001)。SC组治疗后重度营养不良率为40.9%(9/22),中度营养不良率为50.0%(11/22),无营养风险率为9.1%(2/22);EPC组治疗后中度营养不良率为60.9%(14/23),无营养风险率升高为39.1%(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0)。结论基于WARM模型早期跨学科姑息支持治疗可以提高NSCLC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心理状态和营养状况。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姑息疗法 早期干预 营养疗法 心理疗法 WARM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MRI征象评分模型对侵袭性胎盘植入及不良临床结局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分娩、超声检查同时存在2种及以上胎盘植入征象并行MRI检查260例孕产妇。通过术中所见或病理结果诊断胎盘植入并分型。不良临床结局定义为术中出血≥1 500 ml和/或行子宫切除术。定量及定性判读胎盘内T2加权像低信号带面积、胎盘内增生血管面积、子宫膀胱交界面增生血管、子宫外突、宫颈受侵等5个MRI征象,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对上述5个MRI征象进行单因素分析,并绘制各MRI征象预测侵袭性胎盘植入受试者工作特性(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以约登指数最大时预测值为界值,≥界值则赋值为1,反之为0,建立基于上述MRI征象评分模型,绘制MRI征象评分模型预测侵袭性胎盘植入及不良临床结局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灵敏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结果(1)单因素分析显示5个MRI征象均与侵袭性胎盘植入和不良临床结局显著相关;除宫颈受侵外,其余4个征象预测侵袭性胎盘植入和不良临床结局AUC值均大于0.5。(2)取约登指数最大时胎盘内增生血管面积、胎盘内T2加权像低信号带面积、宫颈受侵、子宫外突以及子宫膀胱交界面增生血管5个征象单项预测界值,分别为2.0 cm2、0.6 cm2、1.0、1.0、1.0。基于MRI征象评分模型预测侵袭性胎盘植入AUC值为0.863,当分值≥2分,灵敏度为0.836,特异度为0.726。基于MRI征象评分模型预测不良临床结局AUC值为0.841,当分值≥3分时预测灵敏度为0.707,特异度为0.818。结论基于MRI征象评分模型对于侵袭性胎盘植入诊断及不良临床结局预测有一定价值。

  • 标签: 侵入性胎盘 磁共振成像 失血,手术 预测 敏感性与特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决策支持系统(NDSS)知识库构建过程和结果进行介绍,旨在为护理知识库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于2018年7月—2020年3月,基于"知识开发过程"模型,通过文献回顾、专家会议和专家咨询法构建涵盖护理全过程NDSS知识库。结果2轮专家咨询权威系数分别为0.875和0.925,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464和0.534。最终构建NDSS知识库包括护理评估模块、护理问题模块、护理目标模块、护理措施模块、护理活动模块以及匹配规则模块。目前知识库共梳理完成2 213项护理评估、46项护理问题、67项护理目标、233项护理目标衡量指标、183项护理措施、4 783项护理活动以及3 332条匹配规则。结论NDSS知识库构建过程有章可循,内容能够涵盖护理程序全过程,侧重护理评估和护理目标的量化分级以及护理措施个性化和针对性,能够为护理知识库发展提供借鉴。

  • 标签: 决策支持系统,临床 知识库 护理信息学 护理决策支持系统 "知识开发过程"模型
  • 简介:[摘要]:有效测评对提升教师课堂教学实施能力具有实质性意义。本研究以Rasch模型及“四基石”方法为指导,在文献研究及实践基础上建构了教师课堂教学实施能力学习进程,以此作为理论框架指导设计教师教学实施能力测评量表。运用量表对样本进行试评、初测和再测,重在利用SPSS、Winstep软件对初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评估量表并对量表进行优化;最后运用正式量表进行再测,主要用Winstep软件对数据进行Rasch建模,通过信度、拟合度、Wright map、评分等级结构、一维性等指标检验量表评估效果,同时借助SPSS软件辅以评分者信度。基于Rasch模型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 标签: []Rasch模型,教学实施能力,测评工具,优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游离足趾移植术于1966年由我国杨东岳首创,经过国内外广大学者50多年潜心研究与广泛应用,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目前已成为最受欢迎拇、手指缺损修复与再造方法。本文从足趾移植重建拇、手指发展历史,不同时期手术技术与观念创新,目前存在主要问题与研究现状等方面作一介绍。

  • 标签: 组织移植 显微外科技术 拇指再造 手指再造 足趾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颌骨重建时应用腓骨榫卯结构设计结合拉力螺钉固位应力及位移特点。方法选取2020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收治1例66岁男性下颌骨无骨折及畸形患者作为志愿者。通过CT扫描获取患者下颌骨及腓骨影像学数据,应用Mimics 17.0、GeomagicWrap 2017软件进行三维重建、逆向重建获取下颌骨与腓骨三维模型。经过Solidworks 2017与Geomagic Design X 64软件最终获得腓骨重建下颌骨模型。采用布尔运算分割皮质骨与松质骨。应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模拟垂直咬合状态(载荷条件为在中切牙沿轴线向下125 N,第2、3磨牙沿轴线向下250 N),对比分析榫卯结构结合拉力螺钉与传统钛板两种固定方式在骨断端愈合前、后,下颌骨及内固定物应力与位移分布特点。在榫卯固定模式中优化下颌骨边界条件,再次测量未愈合时应力条件下榫卯固定模式内固定物应力分布及下颌骨移位情况。结果在应力分布方面:骨断端未愈合条件下,榫卯结构固定内固定物应力峰值分布于骨断面与内固定物交界处,为304.07 MPa;钛板固定方式应力峰值位于后端骨断端处,为345.39 MPa。骨愈合后,榫卯结构固定内固定物应力峰值分布不变,为58.47 MPa;钛板固定方式内固定物应力集中在钛钉与钛板接触点,为92.06 MPa;此外,榫卯固定模式优化边界条件后,在骨未愈合条件下,骨两端应力分布均匀,内固定物应力峰值为88.56 MPa,显著低于钛最大屈服强度860 MPa。在位移方面:在骨未愈合条件下,两种固定方式位移峰值均分布于下颌骨下缘正中部偏右侧颏孔区,累及前端截骨面。榫卯固定方式下颌骨位移峰值(1.307 mm)略小于钛板固定方式下颌骨位移峰值(1.447 mm);在骨愈合后,两种固定方式主要位移位置均靠近下颌骨下缘正中部,不累及截骨面。钛板固定方式位移峰值(0.518 mm)小于榫卯固定方式峰值(0.750 mm)。在骨未愈合条件下,榫卯结构固定模型优化边界后,下颌骨位移峰值为0.212 mm。结论应用腓骨进行下颌骨重建时,榫卯结构设计联合拉力螺钉固位方式安全、有效,是一种新型下颌骨重建固定方式。

  • 标签: 下颌骨重建术 有限元分析 成像,三维 榫卯结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基于大津法自衰减校正PET(sacPET)重建技术在18F-florbetapir(AV45)显像中应用。方法2018年11月到2019年12月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前瞻性招募7例确诊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男4例,女3例,年龄(69.6±4.5)岁]和3名健康对照者(HC)[男1名,女2名,年龄(68.0±4.6)岁]行18F-AV45 PET显像,利用PET采集原始数据进行sacPET重建。通过视觉分析和半定量分析技术将sacPET数据与标准PET数据进行对比。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Kappa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数据。结果HC组和AD组中,sacPET图像和标准PET图像放射性分布大致相似,HC者sacPET图像灰质、白质对比度弱于标准PET图像,而AD患者sacPET图像上皮质高摄取区域范围小于标准PET图像。视觉分析显示在所有的受试者中,sacPET图像示阳性区域19个,标准PET示阳性区域22个,各脑区阳性率在2种PET图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个脑区显像结果总体一致性为88.00%[44/50;Kappa=0.75(95% CI: 0.57~0.94), P<0.05]。半定量分析显示,sacPET图像所得到额叶与扣带回标准摄取值比值(SUVR)低于标准PET图像(0.93±0.06与0.96±0.06和0.99±0.04与1.01±0.04;t值:5.30和5.10,均P<0.01),而顶叶、颞叶和枕叶所得SUVR值高于标准PET图像(0.78±0.08与0.68±0.07、0.97±0.07与0.91±0.08和0.94±0.11与0.71±0.12;t值:6.27、7.36和16.90,均P<0.01);2种PET图像大脑皮质SUVR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r=0.75, P<0.001)。结论在18F-AV45显像中,sacPET重建技术无需CT扫描即可得到可靠有效PET数据,但其准确性和精度仍有待提高。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淀粉样蛋白 乙二醇类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全肝门切除重建(THERR)与单纯门静脉切除重建(PVRR)治疗肝门胆管癌(PHC)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9年12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肝胆胰外科连续收治101例PHC患者资料,其中接受肝切除联合THERR 14例[男性6例、女性8例,年龄(64.3±9.7)岁],接受肝切除联合PVRR 19例[男性11例、女性8例,年龄(63.8±8.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病理学特征、手术切除数据和术后近远期结果比较采用t检验、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行 Log-rank检验。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及术前胆道引流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THERR组以扩大左半肝切除为主(10/14,P=0.010),PVRR组以扩大右半肝切除为主(12/19,P=0.001)。THERR组手术时间[(586±158)min]长于PVRR组[(453±88)min](t=3.087,P=0.004),持续肝门阻断时间[(32.5±7.3)min]长于PVRR组[(12.4±3.8)min](t=10.325,P<0.01)。THERR组1例术后9 d死于肝功能衰竭,另13例术后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4.9%、57.1%、37.0%,PVRR组19例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1.9%、37.8%、30.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0.150,P=0.698)。结论与PVRR在PHC切除术中作用相比,THERR应用于经选择需同时行肝动脉和PVRRPHC切除术,特别是需行肝右动脉和门静脉右支重建以保留右半肝PHC切除术是可行

  • 标签: 胆管肿瘤 外科手术 肝门部血管切除重建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口腔颌面部修复重建是保证患者肿瘤根治、生理功能及心理康复重要手段,该文通过回顾和对比国内外口腔颌面修复重建发展历史,从数字外科、多学科协作、人才培养、美学修复及功能康复等多个角度总结剖析临床现状及研究热点,为口腔颌面部修复重建外科发展方向提供借鉴。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修复外科手术 学科间信息交流 数字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建构自陈量表施测过程中受测护士心理反应模型,旨在为护理学研究中自陈量表编制与施测提供指导策略。方法于2020年9—11月,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对来自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和济南市中心医院9名受测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分析资料析取心理反应主题。结果建构了因应试动机、应试情景、个体意志影响而形成3个心理反应受测护士心理反应模型。结论本研究揭示了受测护士在自陈量表施测中应试动机、应试情景、个体意志和心理反应之间相互关系,可为护理研究中自陈量表编制与施测提供参考线索。

  • 标签: 自陈量表 反应模型 扎根理论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4S管理模型(人员、物资、场地、制度体系)建设加速康复病房管理体系,探讨加速康复护理管理实施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浙江省宁波市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2020年之前加速康复执行过程,发现存在多学科团队人员不完善、无制度及缺乏标准化流程实施细则等问题。2020年4月以4S管理模型为理念创建加速康复病房,完善多学科专业团队、设备和场地,制订加速康复病房制度流程。选择2019年4—9月肝胆胰外科实施加速康复患者为对照组(胆囊手术383例,肝脏手术59例),选取2020年4—9月加速康复病房收治患者为试验组(胆囊手术332例,肝脏手术72例)。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统计加速康复病房医护规范执行率。结果试验组胆囊手术、肝脏手术患者平均住院日均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胆囊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9.9%,33/332)低于对照组(16.7%,64/3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医护规范执行率为96.7%(58/60)。结论基于4S管理模型为理念创建加速康复标准病房以人员、物资、场地及制度体系科学监管为基础,有利于全面规范实行加速康复治疗与护理,改善患者临床结局,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加速康复外科 病房管理 肝胆外科 4S管理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建构自陈量表施测过程中受测护士心理反应模型,旨在为护理学研究中自陈量表编制与施测提供指导策略。方法于2020年9—11月,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对来自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和济南市中心医院9名受测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分析资料析取心理反应主题。结果建构了因应试动机、应试情景、个体意志影响而形成3个心理反应受测护士心理反应模型。结论本研究揭示了受测护士在自陈量表施测中应试动机、应试情景、个体意志和心理反应之间相互关系,可为护理研究中自陈量表编制与施测提供参考线索。

  • 标签: 自陈量表 反应模型 扎根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