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脂肪的患病率也随之增高。脂肪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脏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肝病,有资料显示,我国脂肪的发病率已达10%~15%。酒精性肝病是指长期大量饮酒所致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主要表现为酶升高和肝细胞坏死,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不同,酒精性肝病患者肝脏组织学表现以炎症为主,缺乏特异性表现,通常对酒精性损伤缺乏敏感性。超声技术作为一种无创、无辐射、廉价、方便的检查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主要介绍超声检查在诊断脂肪和酒精方面的应用及鉴别诊断要点。

  • 标签: 超声诊断 脂肪肝 酒精肝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消脂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非酒精性脂肪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保消脂方”联合血脂康治疗,对照组给予血脂康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B超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8周后治愈8例,显效13例,有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治愈3例,显效9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5.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消脂方”联合血脂康治疗非酒精性脂肪疗效优于单用血脂康。

  • 标签: &ldquo 组药&rdquo 酒精性脂肪肝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联合切除术结合动脉重建治疗门部胆管癌10例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10例均接受联合切除术结合动脉重建治疗的门部胆管癌患者资料,分析手术情况、围术期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10例患者中实施左半联合尾状叶切除4例(Ⅲb型),右半联合尾状叶切除3例(Ⅲa型),尾状叶切除2例(Ⅱ型),切除门部胆管及部分左内叶、右前叶及尾状叶1例(Ⅳ型);接受右动脉切除重建6例,固有动脉切除重建4例;R0切除率为80.0%,围术期均无死亡病例,术后胆瘘、消化道出血、动脉血栓继发胆道感染各1例(10.0%),均经保守治疗后症状好转;术后随访9~24个月,3例患者分别因肿瘤复发、动脉血栓、脓肿而死亡,术后24个月的生存率为70.0%(7/10)。结论给予门部胆管癌患者联合切除术结合动脉重建治疗可提高R0切除率,改善肝功能,且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少、术后生存率高。

  • 标签: 肝门部胆管癌 肝切除术 肝动脉重建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镇息风汤在肾阴虚阳上亢型高血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6月-2019年5月本院接诊的肾阴虚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5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划分成为2组(n=29),当中,试验组实行镇息风汤治疗,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分析2组血压水平的改善情况,并对其作出比较。结果试验组治疗2个月后的收缩压为(132.14±6.83)mmHg、舒张压为(84.38±5.74)mmHg,比对照组的(143.69±8.05)mmHg、(89.22±5.13)mmHg低,P<0.05。试验组治疗2个月后的症候积分为(7.05±2.68)分,比对照组的(15.31±9.24)分低,P<0.05。结论于肾阴虚阳上亢型高血压中运用镇息风汤,有助于促进患者血压水平的改善,建议推广。

  • 标签: 高血压 镇肝息风汤 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和单纯动脉灌注术治疗胃癌转移瘤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胃癌转移瘤患者共8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40例,单一组的患者给予单纯动脉灌注术治疗,联合组采取经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比较两组1年、2年和3年的生存率、治疗前后患者生命质量评分、肿瘤直径、治疗6个月后总有效率。结果:联合组1年、2年和3年的生存率分别是82.50%、72.50%和42.50%高于单一组,其1年、2年和3年的生存率分别是62.5 0%、50.00%和25.00%, P<0.05。联合组生命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单一组,肿瘤直径显著低于单一组,P<0.05。联合组治疗6个月后总有效率82.50%高于单一组60.00%,,P<0.05。结论:经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胃癌转移瘤效果确切,优于单纯动脉灌注术治疗,可有效改善病情和生命质量,提高生存率,值得推广。

  • 标签: 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 单纯肝动脉灌注术 胃癌肝转移瘤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临床治疗中使用镇熄风汤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68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n=34)与对照组(n=34),对照组使用传统西药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用药基础上,为患者加用中药镇熄风汤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78.05%的总有效率(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在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32%,对照组总发生率为9.76%,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采取镇熄风汤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可取得满意的效果,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且治疗期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 标签: 镇肝熄风汤 甲磺酸倍他司汀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 血流动力学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原因,临床预防控制方法。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4年12,某医院重症医学科使用中心静脉导管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262例,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病人日数3430,感染例数19例,感染率5.54例/1000个导管日。结论通过对重症监护病房的医务人员进行教育培训,严格选择导管及插管部位,加强手卫生及无菌操作,掌握置管、留管指征,加强置管后的护理等,降低了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

  • 标签: 重症医学科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bloodstreaminfeetionCRBSI)是一种并发症,其中在许多并发症中是非常常见的,这种并发症不仅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从而住院费用不断积累增加,同时病死率也会上升。通常患此病的患者年龄普遍较高,病情比较危险,还伴随着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ICU入住的时间也越来越长,静脉输注含糖及胃肠外营养液体,使用抗菌药物均为CRBSI的危险因素;但是要想减少CRBSI病情发生的概率,可以选择正确的置管部位、导管材质、结构;另外,还有许多方面也可以有效的减少CRBSI,比如置管前后加强卫生的依从性,为患者提供一个无菌的环境,对患者的皮肤进行全面的消毒清洁,具有熟悉的操作技术以及选择正确和快速的对患者进行敷料的更换都是有效减少CRBSI的措施;现阶段,依旧有部分医务人员缺少预防控制CRBSI的知识,因此,有关部门和意愿应该对医务人员的知识通过教育培训来保证每项措施准确无误,确保最大程度上能够控制CRBSI的发生。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血流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儿脐血流检测的临床应用。方法随机检测2618例妊娠28~42周孕妇的脐血流S/D比值,追踪其妊娠结局及分娩方式。结果脐动脉血流异常组提示胎儿宫内缺氧,脐动脉血流异常组围产儿不良结局如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率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多普勒超声脐血流S/D比值测定具有操作方便、对胎儿无损害等特点,是估价胎儿情况的一种有效方法,易在产科高危妊娠的监测中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做好献血过程中血流不畅的预防和护理是保障无偿献血队伍健康发展及采集血液质量的关键。我们通过对血流不畅原因的分析,加强了献血前的科普宣教,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质量。加强献血前、献血中的心理护理,完善献血环境。保证献血的顺利进行等措施的施施,尽可能的减少或避免血流不畅的发生.巩固无偿献血队伍,保证献血者的安全,满足临床需要。

  • 标签: 血流不畅 预防措施
  • 简介:目的分析肠球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及病原菌分布,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厦门某三甲医院的50例肠球菌血流感染患者资料。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的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药敏结果统计采用WHONET5.6软件。结果50例肠球菌血流感染患者中分离的病原菌包括26株粪肠球菌和24株屎肠球菌;患者基础疾病包括肿瘤17例、2型糖尿病5例、急性胆管炎3例等。易感因素包括导管留置29例、手术19例、低蛋白血症6例、粒细胞减少5例、入住ICU7例、使用呼吸机5例。23例患者存在原发感染病灶,其中感染肠球菌例数/感染例数比56.5%(13/23):尿路感染6/7、手术部位感染4/4和胆道感染1/4等。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加环素全部敏感。粪肠球菌对青霉素和氨苄西林全部敏感,而屎肠球菌对奎奴普丁’达福普汀100%敏感。对高浓度氨基糖苷类敏感的粪肠球菌菌株分别为庆大霉素50.0%(13/26)、链霉素65.4%(17/26);屎肠球菌为庆大霉素25.0%(6/24)和链霉素62.5%(15/24)。46例在血培养结果回报前经验性使用了抗菌药物,41例经验抗菌治疗不合适(占89.1%)。32例患者根据药敏结果针对性的调整用药,17例好转,2例死亡。结论对于肠球菌血流感染,临床经验抗菌治疗常不合适,预后并不理想;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存在一定差异,及时根据药敏结果针对性抗菌治疗对感染的控制及患者的预后有着积极的意义。

  • 标签: 血流感染 肠球菌 药敏试验
  • 简介:对血液动力学进行有效的监测和评估是危重患者管理治疗非常管理的部分,右心压力的监测可为左心房压监测提供参考。在年轻的手术患者或有心肺疾病的患者中心静脉压的变化可与肺动态楔压的变化相反。肺动脉导管(PAC)监测的临床优势包括测定心室压的压力,决定心排血量,同时可以获得心室和混合静脉血样本,这些信息可用来评估容积和心室功能,计算血流动力和呼吸指数,从而估计组织总体氧供平衡。监测疾病进展以便治疗。肺动脉导管监测的使用超过三个阶段,许多研究通过多种医疗特性和临床护理证实了它的不足和不统一性。本文就肺动脉导管的使用监测及并发症等做了综述。

  • 标签: 肺动态楔压 温度稀释法 心排血量
  • 简介:摘要准确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在指导冠心病血运重建方面十分重要。近年来,基于功能学评估冠状动脉狭窄对于远端心肌的影响正改变着传统血运重建的理念。血流储备分数指导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优势已被临床验证,但因其操作有创、费用较高、检查中应用血管扩张药物副作用较大等原因,在我国应用相对受限。定量血流分数作为一种新型、无创、快速评估冠状动脉功能学狭窄程度的工具,受到研究者的青睐。本文综述定量血流分数的临床研究进展,并展望其未来临床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超声心动图频谱分析肺动脉峰值血流加速的原因。方法选取2008.7.31—2010.5.29我院心脏超声科频谱分析有肺动脉峰值血流加速的病例156例,对其跟踪随访。根据随访结果将其按病因分为二组,A组为肺动脉器质性病变组;B组为肺动脉无器质性病变组,并对其进行组内结果分析,组内自身对照分析,以及组间差异性比较分析。结果1.A组肺动脉器质性病变组肺动脉血流速度(4.21±0.91m/s)明显高于B组肺动脉无器质性病变组(1.93±0.32m/s)。2.A组及B组患者治疗后肺动脉血流速度某些低于治疗前,自身对照研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心动图医生对肺动脉峰值血流加速的病因可以做出正确判断。

  • 标签: 峰值血流速度 肺动脉 加速
  • 简介:摘要目的监测胎儿脐血流对发现、治疗胎儿宫内乏氧及胎儿生长受限的意义。方法选择2008年9月-2009年2月在我院妇保门诊检查的180例孕妇进行脐血流S/D值监测,对脐血流异常的孕妇分成治疗组和非治疗组,观察结局。结果治疗组与未治疗组足月分娩时围产结局及围产儿预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监测胎儿脐动脉血流S/D值对早发现、早治疗胎儿宫内乏氧及胎儿生长受限有很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监测胎儿脐动脉血流